?

論茅坤抗倭文學創作

2014-04-10 10:06邵金金梁韶娜
關鍵詞:胡宗憲徐海倭寇

邵金金,梁韶娜

(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明代嘉靖中后期,日本武士及海盜在內地奸民的導引下,大肆劫掠中國東南沿海區域,為禍近二十年,給沿海軍民帶了深重的災難。為抵御外辱,保全民生,明王朝組織了系統全面的戰爭,史稱“抗倭戰爭”。在抗倭戰爭期間,大量東南文人參與其中,并創作了一系列反映抗倭戰爭的“抗倭文學”作品。明代著名文人茅坤創作了許多反映中日戰爭的文學作品。茅坤,字順甫,號鹿門,浙江歸安人,唐宋派代表作家。茅坤于嘉靖十七年中進士,歷任青陽丹徒廣平等地。茅坤雖是文官出身,但通曉兵法。他曾在粵西僉憲任上,帶五千兵馬,大破瑤人亂民十七寨,返民田十余萬。嘉靖三十二年,茅坤因御史陳善治舉劾被罷職歸鄉。其年,東南地區倭寇大熾,浙江是倭寇的重災區。茅坤自此與抗倭戰爭結下不解之緣。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三十三年,茅坤作為旁觀者目睹了抗倭戰爭的局勢。嘉靖三十三到嘉靖四十一年,茅坤受邀入胡宗憲幕府,親自參與了抗倭戰爭。嘉靖四十一年之后,胡宗憲幕府解散,茅坤帶著滿腔的失望和悲憤,再次回到故里。在這期間,茅坤創作了大量反映抗倭戰爭的詩文作品。這些作品以多重視角反映了不同階段的抗倭局勢,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目前學界對茅坤的抗倭文學關注不夠一些論著及論文雖有涉及,但多將之用作佐證茅坤生平行跡的材料,并未從文學角度對其情感內容做細致的研究。本文依照茅坤與抗倭戰爭關系,分三個階段考察茅坤抗倭文學創作。

嘉靖三十二年,茅坤罷職歸鄉,此時恰逢倭寇大肆侵擾江浙地區。據史書記載,是年四月,倭寇進攻海鹽縣,“賊自太倉,上海而來,攻縣城。三日始解去,城外居民悉煨盡矣?!保?]325抗倭前線頻頻失利,是年三月,杭州守衛戰失利,指揮吳子旬殉難:“及臨敵交戰,指揮張麥等所部之兵先已望風而散,后賊勢稍斂,邳兵齊赴賊舟取利亦還。爾提孤劍獨當一面,遂與家人永福俱歿?!保?]62五月,“破乍浦所,百戶陳綬,指揮陳善道,寇代總旗張儒死之?!保?]326同月,倭寇圍昆山,昆山守軍屢遭敗績:“張三府督梁鳳合兵大舉。本縣義勇導引款兵直搗賊窟。血戰方酣,而諸兵遙望賊來,即麾奔潰。多自溺水,甲騎鎧仗半為賊有??畋孢M,殺傷賊徒二十余人。而后援不繼,致有陣亡擠水之禍?!保?]181

歸鄉之后,茅坤目睹了倭寇侵擾的慘狀。他曾攜家避難,飽嘗流離之苦:“一二年以來,丘壑之跡與烽燧之警相出入,日惟輦妻子竄山谷間。欲攜書樹下,若鳴之蟬、吟草之蟲,以自足所好,且不得已?!保?]231-232由于是罷職之人,茅坤無緣參與抗倭斗爭。通過對抗倭局勢的觀察和對抗倭傳聞的分析茅坤認識到倭寇肆虐與明軍抗倭措施的失宜有著密切的關聯。嘉靖三十二年,李天寵巡撫浙江,茅坤作《與李汲泉中丞議??苁乱藭?,為抗倭出謀劃策。這篇文章洋洋萬言,對抗倭的弊端做了多方面的說明,反映了這一階段抗倭戰局的諸多方面問題。

首先,茅坤認為在這一階段,抗倭統帥對倭寇成分認識不清,抗倭戰略有嚴重失誤??官脸跗?,抗倭將領在抗倭戰略上以正面抗擊為主,對倭寇的成分不加區分,一概以消滅為務。茅坤根據自己搜集的情報,認為倭寇的成分大部分是國人:“??艽蠹s艘凡二百人,其諸酋長及從,并閩及吾溫臺、寧波人,間亦有徽人。而閩所當者,十之六七;所謂倭而椎髻者,特十數人而已。此可見諸寇特挾倭以為號而已,而其實皆中州人也。夫既皆吾中州之人,其始也,本操貲冒重利而入;其既也,則相與行劫,畏重罪而不能出?!保?]214他們勾結倭寇入侵沿海地區本是為了攫取利益,并未包含攻城略地的政治目的。朝廷急迫的追捕和嚴苛的懲處必然徹底切斷他們的歸路,無異于為叢驅雀,為淵驅魚,致使其越陷越深,于是倭寇屢禁不止,越滅越多。

其次,軍令不嚴,軍法未明,致使軍隊脆弱不堪一擊。在此文中,茅坤指出了明軍戰斗力不強的客觀狀況:“仆聞??苤?,少者數十百人,多者不過一二千人……而二三年以來,我兵數十出而六七敗,甚且一夫躍呼而眾遂辟易潰亂,望風而走,自相蹂躪而死。豈兵之弱至此哉?”[4]215同時也剖析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由承平日久,吏民不習兵革;而諸將之出,未嘗申之以軍令,故其兵未戰而氣不肅,將戰而氣易怯,往往易亂故也……患在軍令不嚴,而東南為甚……近日東南之兵,軍門雖設有旗牌矣,獨鑒先年朱中丞故事,其所部署諸將,失機者未嘗戮一將于轅門;而諸將領督戰,所部軍或臨陣退縮者,未嘗戮一卒于陣。方敵之未至,其伍先亂,而有若兒戲然矣;及敵之既至,則眾皆不戰而走,而有若魚爛然矣。[4]215-216

第三,防守不當,致使內地飽受其害。倭寇由沿海登陸然后劫掠內地,茅坤認為正確的防守方式應該是先派遣精銳部隊防守沿海倭寇登陸地區:

古人云:‘守險者,必先設險于險之外守之?!渌^重兵,如各參將所提閩廣募兵之類,當設戰艦,備火攻,而謹斥堠,以迎擊與海之上。賊未泊岸,則當夾水而陣,以遮擊之;賊既及岸,則當隨其賊艘所屯之處,而直搗之。[4]218

如倭寇突波這道防線,則內地之兵則于河道多設置鐵索,障礙阻擊進犯倭寇。等待沿海精兵包抄。由于精兵在外,倭寇必不敢深入內地。但是明軍的防守混亂,只知閉城而守,既不能抵御倭寇于海上,也不能守之于內地,致使倭寇橫行肆虐,如入無人之境:

頃聞??苌钊肜ド揭约疤K州城,或由吳江轉卯湖而出者,蓋由各兵并塹誠而守,始則不能迎擊于海上,此則不能邀擊于劉家港所入太倉之處,故其賊入,如履無人之境,得以狼藉狂悖至此。[4]219

除了以上三個主要方面之外,茅坤在也指出了明軍在兵器、練兵、將領選撥等方面的弊病。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茅坤這一時期的抗倭文學反映了抗倭前期的戰爭局面,指出了抗倭戰爭的弊端。受之于文體之局限,茅坤的抗倭散文沒有太多個人情感的直接表露,但是我們從他平穩的論析中仍能體會到他個人沉痛之體驗,其中包含著對抗倭局勢的不滿和失望,也有自己不能親自為國效力的遺憾。由于這一階段,茅坤并未親歷抗倭前線,所述之內容得之耳聞居多,故對抗倭戰爭沒有太多工筆刻畫和描繪。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胡宗憲以巡按御史身份調任東南地區協理抗倭。胡宗憲,字梅林,安徽績溪人自調任抗倭戰場之后,屢獲升遷,后成為抗倭戰場上最具權勢的抗倭統帥。胡宗憲與茅坤是同年進士對茅坤的軍事才能非常了解,于是其任職不久后便將茅坤招攬至幕府,共商抗倭事宜。茅坤藉此機緣得以親臨抗倭前線。自嘉靖三十三年到到嘉靖四十一年這段時間,茅坤一直是胡宗憲幕府的座上賓,時時出入幕府。屠隆《鹿門茅公行狀》云:“世廟末年海夷內訌,東南騷動,天資超遷御史胡公宗憲,以御史大夫視師。胡公雅知公將略,虛懷咨訪。公計切桑梓,稍稍陳其智略,胡公采之則效,遂蕩巨寇,靖東方,公謀為多?!保?]1458

由于長期處在抗倭前線,近距離地觸摸了抗倭戰爭的脈絡。在這期間,他寫了一系列詩歌散文,多角度、全方位地記錄抗倭戰爭的局勢。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整體戰事的宏觀展示。茅坤進入胡幕之后,深受胡宗憲倚重。他親身參與了胡宗憲剿滅徐海的全過程。徐海,自號“天差平海大將軍”,少時為浙江虎跑寺和尚,后入海進行商貿活動,結交日本海盜,并率之侵擾東南地區,成為倭寇渠魁之一,罪行累累,最終于嘉靖三十五年被胡宗憲消滅。茅坤的《計剿徐海本末》以細膩的筆觸記述了胡宗憲剿滅徐海的全部過程。

文章先敘述了嘉靖三十五年徐海進犯之時的抗倭總體局勢。徐海統倭寇萬余人分三路進犯沿海地區,而胡宗憲手邊可用之兵不足五千。在這種情況之下,胡宗憲定下招撫之計:“直(王直,另一海盜魁首。)與海雖順逆不同,其勢固唇齒也。直既悔悟,海獨不可以大義說之乎?”[4]809之后文章便敘述了胡宗憲招撫徐海的過程。首先,胡宗憲派遣說客,告知大勢,并以利動之,讓徐海歸降。徐海心動,于是撤桐鄉之圍。接著,胡宗憲唆使徐海攻擊其他倭寇,并離間他和倭寇魁首葉麻及陳東的關系,瓦解其團體剪除其羽翼,讓徐海陷于孤立的境地。在此基礎上,胡宗憲于平湖城中會見徐海,一番安撫之后,并令其坦然居于城外,在援兵到達之后,便一舉將徐海勢力消滅。

全文從全局著眼,圍繞“計剿徐?!?,敘述了胡宗憲如何在兵微將寡的情況下,步步為營,讓徐海陷入絕境的過程,再現了抗倭戰爭中波云詭譎的全景戰事。在此文中,茅坤既寫到這場戰役中的軍事較量,同時也寫出了敵我雙方在智慧方面的交鋒,并且讓兩者交疊穿插,寫出了戰事的復雜性。在注重全局敘述的同時,茅坤此文對戰事中的細節也予以適當的描繪。如胡宗憲在平湖城會見徐海的過程:

自帥酋長百余人胄而入平湖城中求款。四公者計不許恐他變,遂許。海與諸酋長北向面四公,按次稽首,呼:天皇爺,死罪!死罪!海欲再為款胡公,而未之識,因顧諜,諜目示之,海復面胡公,稽首呼:“天皇爺,死罪!死罪!”胡公亦下堂手摩海頂謂之曰:“若苦東南久矣,今既內附朝廷,且赦若,慎勿再為孽?!焙突缀?“天皇爺,死罪!死罪!”于是,四公厚犒遺之而出。是日城中人無不灑然色變者。[4]812

這段描寫繪聲繪色,傳神地寫出了徐海之狡黠粗魯,胡宗憲之大度從容以及城中官員的恐慌和疑懼,給人以如在目前的感覺。

此外,本文還全局展示了敵我雙方內部復雜的關系。在明軍內部,文章展示了阮鶚與胡宗憲矛盾阮被徐海圍于桐城時,胡宗憲沒能及時救援,導致阮對胡不滿。朱九德《倭變事略》所收錄《計剿徐海本末》一文中有阮鶚寫給胡宗憲的信,信中語含責怨:“兄何忍棄弟至此,不以憂國家為念,保城池為心,反以好兵為詞,恐非豪杰之心”[5]102,胡宗憲與其他官員的矛盾(胡宗憲招撫策略引起其他官員的不滿)展示了抗倭內部復雜的關系。在徐海集團內部,文章通過敘述徐海和葉麻及陳東的矛盾及反目的過程寫出了倭寇烏合之眾的特點??傊?,《計剿徐海本末》從全局戰事著眼,以宏觀的角度寫出了剿滅徐海過程中復雜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全面展示了抗倭戰事的復雜性及曲折性。

第二,具體戰役的工筆刻畫。茅坤的一些作品也從微觀的角度具體描繪了局部戰役的場景。嘉靖三十五年,徐海率倭寇進犯,敗明軍于皂林,并于三月圍桐鄉,達一月之久。面對倭寇瘋狂的進攻,桐鄉官員將士及民眾與之進行了殊死斗爭。茅坤的《桐鄉令金公生祠碑》對這場“桐鄉守衛戰”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繄居無何,丑夷突至。殲彼大將,駭彼輕騎。乘勝以逼,列壘而峙?;n城中,破卵無異。于維我尹,多算多籌。翊彼中丞,擐甲厲矛。二人同心,散金若流。爰募死士,以伐賊謀。賊為飛車,上可棧云。我宵奪之,三百維群。賊為戰樓,錯若星屯。冶汁灌之,一殪而奔?;蚵劧礁?,狃賊以餌,摋鷙之攫,獖虎之噬。海且甘啖,少奪其氣。猶有支黨,咆哮以肆。樓而撞竿,大可十圍。疾擊者三,城雷欲隳。當是之時,幾不可支。戍婦揚干,戰士裂眥。俄有一夫,偏袒前呼。曰能為緡,挽竿而屠。賊既詐窮,維鼪與鼯。始萌悔心,釋圍解戈。[4]630-631

以上引文具體提及了倭寇攻城所用之器械,如飛車、戰樓、撞桿,并且分別用“棧云”、“星屯”、“十圍”等詞匯來將之形象化。同時引文對于軍民的守城過程也給予詳細地說明,如軍民夜襲奪倭寇之飛車,用銅汁毀倭寇之戰樓,再用“挽竿而屠”破倭寇之撞桿。此外,此文還用“城雷欲隳”描繪攻城時危急之狀況用“戍婦揚干,戰士裂眥”描寫城內軍民緊張激動之神情。通過這些細節刻畫,這場驚心動魄的護城守衛戰便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除了防守戰外,茅坤的一些作品還為我們展現了一些抗倭軍隊主動出擊的戰役。茅坤的《大司馬胡公鐃歌鼓吹曲十首》之《龕山高》描繪一次雪夜突襲的過程:“龕山高,枕胥濤。有賊列柵欲為窟,東望海門怒且號。中丞夜半踏冰雪,疾引戰士銜枚躡。左揮欃槍搖,右舉材官蹶。竄狐窮兔斗兵稀,落日孤壘野草血?!保?]7詩歌通過一系列的細節具體描繪了“龕山突襲戰”戰役的過程,如通過“踏雪銜枚”這個細節寫出了明軍悄無聲息的行軍過程;通過“斗兵稀”這一細節寫出了倭寇即將被剿滅的狀況;通過“野草血”的細節寫了戰役之結束?!耙拱搿?,“落日”這些詞匯暗示這場戰役共持續了半夜一天。通過這些細節描寫,這場持續時間長,戰斗過程艱險和慘烈突襲戰得到了具體的呈現。

第三,將領形象的描摹。胡宗憲將茅坤招入幕府之后,禮遇非常。雖然兩人地位懸殊,但胡宗憲始終將茅坤以朋友視之。他不但與茅坤共商軍事方略,同時也向他傾述衷腸。因此茅坤既目睹了胡宗憲在抗倭戰場上的豐功偉績,同時也對胡宗憲的隱衷有深入的了解。茅坤的抗倭作品從多側面多角度展示了一個立體豐滿的胡宗憲形象。首先,茅坤的作品寫出了胡宗憲卓越的軍事才能。在《計剿徐海本末》中,茅坤詳細說明了胡宗憲恩威并用,剿撫結合的軍事策略,展示了胡宗憲杰出的軍事才能。其次茅坤作品展示了胡宗憲為國舍生忘死的忠義品格。茅坤在《再贈宮保胡公序》寫了胡宗憲不顧一己之安危,誓死抗倭的情狀:

予時過公壘,公左手籌軍吏,右手飲醇醪,若忘敵然。予間以色危之,公獨引劍畫地呼謂曰:“特于國家事當不當,顧吾則唯以此報朝廷耳,君何憂!”嗟乎!然則公之許國亦巳審矣;氣之至者可以開金石,貫虹霓。公之心,有所獨殉而忘乎榮名死生之外。[4]428

再次,茅坤的作品寫出了胡宗憲作為普通人溫情的一面。在《胡夫人墓表》中,茅坤記述了胡宗憲在夫人病逝前后的情狀。胡宗憲的夫人病逝于嘉靖三十七年,病危之際正逢抗倭前線軍情緊急。胡宗憲為了見夫人最后一面,撥冗回鄉:“陽以他兵逼賊壘,而再日夜,間道走錢塘,夫人猶及張目數語而逝?!保?]706夫人入殮之后,胡宗憲雖再次奔赴前線,但心中悲痛難以自持“予入吊,公哭之哀,并攜二子匍匐而拜,涕下沾襟也?!保?]706接著茅坤記述了胡宗憲對夫人的深情追憶,言語中充滿著自責與痛悔,讀之令人動容。體現出一個英雄豪杰溫情的一面。

整體而言,在敘事方面,與第一階段概況勾勒的抗倭作品相比,茅坤這一階段的抗倭作品對整體戰事,具體戰役及統帥的面貌做了詳細的描摹,全面展示了抗倭戰場的局勢。在情感方面,這一階段抗倭文學體現出鮮明的感情特色,整體格調明朗高昂,傳達出對抗倭戰爭的勝利的熱情和信心。

嘉靖四十一年,胡宗憲因受嚴嵩牽連,被彈劾罷職,旋被逮系,后瘐死獄中。胡宗憲被罷職是因首輔徐階的陷害。關于胡宗憲被讒至死的過程,卞利《胡宗憲傳》錄之甚詳,茲不詳述。[6]205-225胡宗憲罷職之后,幕府宣告解散,茅坤結束了自己數年的幕府往來,離開抗倭前線,回到家鄉。胡宗憲作為一個抗倭統帥,沒有抗倭的征途中倒下,卻倒在了朝廷內部的權力的斗爭中,死在了同僚的詆毀和攻擊之下。他舍生衛國,為抗倭殫精竭慮,九死一生,最終卻身死名滅,既沒有享受到功業帶來的尊榮,也沒有留令名于史冊,播功績于士林。對于這樣一位摯友如此輝煌的一生和黯淡的結局,茅坤深感不平和憤慨。在胡宗憲罷職之后漫長的歲月中,茅坤創作了一系列散文及詩歌描繪著胡宗憲罷居之后的狀況,追述胡宗憲功績,并述說著胡宗憲的冤屈,同時也寄予了自己的悲傷、憤慨及失望之情。

首先,茅坤描繪了胡宗憲罷居之后的復雜感受。嘉靖四十二年,胡宗憲罷職一年之后。茅坤訪胡宗憲于績溪,作《南山行》五首,寫出了胡宗憲罷居之后的落魄和失落。茲引如下:

行行如南山,蘼蕪日以深。不見津亭吏,但聞鼪鼯音。夕陽猶在樹,谷風起中林。下有種豆歌,欷歔傷我心。

我心空自摧,太息今與古。上山多饑鳶,下山多猛虎。道路寂無人,日暮楚三戶。停車一以悲,深林有樵父。

樵父無名子,相對語瓜田。夜聞李都尉,醉獵南山前。射殺白額虎,飛鳥落青天。歸來感往事,叱咤黃金鞭。

金鞭勿復揮,古來事如此。仲連破聊城,辭爵歸田里。子房定大漢,言從赤松子。何如酌金罍,醉酣猶耳熱。

耳熱勿復道,清歌還與同。一歌歌《南山》,再歌歌《彤弓》。黃金費無算,萬舞羅春風。愿享明主賜,令聞垂無窮。[1]11-12

曾經叱咤風云的抗倭統帥現在只能閑居鄉里,種瓜理豆,混跡于樵夫漁夫之間。胸中的韜略無處發揮只能借酒澆愁,將人生的信仰寄托于對舊日功績的懷念。即便如此,退隱的環境依舊十分險惡,上有“饑鳶”,下有“猛虎”,兇惡的政敵們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伺機而動,要置他于死地。處在這種境況之中,胡宗憲一方面用張良,魯仲連功成身退的事跡,來寬慰自己失落和擔憂的內心,但同時也將希望寄托于“明主”,希望世宗能再次重用他,自己可以像李廣和楚人一樣,走出人生低谷,完成事業之轉折。茅坤這組詩生動地寫出了胡宗憲剛罷職之后復雜的人生境況和糾結的內心情緒。

其次,對胡宗憲的功績做了全面的總結。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因羅文龍事發,再次被押解京城,后瘐死獄中。胡宗憲死后,抗倭功績被抹殺殆盡。茅坤在胡宗憲被逮系及死后,為讓胡宗憲受到公正的對待而四處奔走,撰寫了大量文章為胡宗憲辯白,這些文章對胡宗憲一生的功績做了細致全面的總結。如《上袁元峰相公書》對胡宗憲的功績有這樣的評述:

而胡公自御史來,即荷天子簡任,被之璽書,授戈而戰。它所俘斬,不暇悉數,一敗之于王江涇,再敗之于龕山,三敗之于沈莊,所效首虜不下萬計。至于葉麻,陳東,徐海,王直輩,并海上之梟雄宿滑,朝廷故所題覆,不靳通侯之爵,萬金之賞而購之者。胡公獨能內不顧身家之禍,外不顧流口之讒,遠遣諜于波濤,近用間于肘腋,遂及以次擒縛,數十州郡始晏然,不聞烽燧。嗟乎,亦雄矣!當其督戰之勤,往往聞其夜半糒冰,草履而走,矢石四集,奮不顧身……胡公蓋誓死殉國,故能以其孤危之身,橫百啄之口,出萬死之后,成一朝之功。[4]246-247

文章歷數胡宗憲在抗倭戰場上誅滅倭寇、擒斬魁首等方面作為,較為公允全面地說明了胡宗憲的功績。

第三,對造成胡宗憲厄運的原因做了細致的揭示。茅坤認為朝廷重臣的黨爭傾軋是胡宗憲之死的直接原因。在《與吳鳳麓績溪書》中,茅坤表達了對佞臣誤國的痛恨:

豈謂當時華亭適田竇互相攻擊之隙,且以公特分宜私人也,故公之功名日起。而華亭之忌日深。當是時,先帝蓋倚之為萬里長城。及分宜去而華亭秉國,遂陰南北臺諫,論列其事……先帝且憐放之來歸矣,然華亭且以不殺公,公或當復從溝壑起家,異日檻虎而逸之,禍不測也,于是又述其事。公逮系者再,遂死獄中。次一段公議,百世下史官書之,而仁人志士無不為之發奮而唏噓留涕者。[4]1029

在茅坤看來,胡宗憲的厄運是徐階(華亭)一手策劃。徐階將胡宗憲看做嚴嵩(分宜)的私黨,欲除之而后快,故唆使御史彈劾胡宗憲,最終致使胡宗憲死于獄中。同時茅坤也尖銳地指出明世宗的寡恩是造成胡宗憲結局的根本原因。他在《上袁元峰相公書》中云:

廟堂之上,何忍以尺寸之朽,而自毀此棟梁之材也乎!圣天子為之獨照于上,賢公卿為之調護于下,當必不令馬援墮于薏苡之疑,曹彬覆于篋書之謗,狄青惑于軍情之危。所可痛者,世情嶮巇,公論不明。始則懸通侯之爵、萬金之賞,以賈其捐身赴難之氣;終則引其杯酒之過,文法之繩,以誅其戡亂定難之功??炙諊矣屑笔?,屬危疑,無復敢挺身而前者耳![4]247此文言辭激切,近乎控訴,可見茅坤對朝廷薄情寡恩的憤恨。

茅坤的抗倭文學作品以細膩的筆觸,全方位多角度記錄了明嘉靖三十三年到四十五年抗倭戰爭的狀況,對我們深入認識明代嘉靖抗倭戰爭有重要的意義。這些作品內容充實,情感深摯,不但是明代抗倭文學中的優秀作品,同時也是中國戰爭文學史中的精品之作。

猜你喜歡
胡宗憲徐海倭寇
胡宗憲悲劇與明代官場的“集體腐敗”
吳大昕:《海商、海盜、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這個飽受爭議的民族英雄為何自殺
巧借潮水滅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徐渭的幕府時光
徐海根(徐海)藝術作品欣賞
A Brief Study Of The Interactiveoriented Language Teaching
徐海星:毫不費勁減十斤
從明朝倭寇的特點看倭寇的歷史地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