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下雙通道全內縫合技術治療半月板前角損傷

2014-04-13 09:05楊騏寧蔡鵬飛周勇偉姜丹生曹揚汪志明
浙江醫學 2014年11期
關鍵詞:雙通道半月板滑膜

楊騏寧 蔡鵬飛 周勇偉 姜丹生 曹揚 汪志明

●診治分析

關節鏡下雙通道全內縫合技術治療半月板前角損傷

楊騏寧 蔡鵬飛 周勇偉 姜丹生 曹揚 汪志明

半月板前角損傷在臨床上非常多見,可以單獨出現,也常合并于交叉韌帶損傷,同時它還是半月板囊腫好發的部位。發生在紅區或紅白區的縱形或桶柄樣撕裂適合縫合修補。目前修補半月板前角損傷較常見的是外向內縫合法及內向外縫合法[1]。我們使用一種全新的雙通道全內縫合技術治療半月板前角損傷,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9-08—2012-04我院收治的26例27側半月板前角損傷患者,其中6例7側單純前角損傷,8例半月板桶柄樣撕裂,6例半月板囊腫,6例合并交叉韌帶損傷(4例ACL,2例PCL)。男19例20側,女7例(7側),年齡13~42歲,平均27.8歲。左側15例,右側12例。外側半月板21例22側,內側半月板5例。

1.2 手術方法

1.2.1 關節鏡檢查與入路 以外側半月板前角損傷為例(內側前角則反之)。在半月板損傷的一側即外側作高位前外側(high anterolateral,HAL)入路,插入關節鏡觀察。屈膝60°~90°位,關節鏡監視下在內側作相距2cm左右的高位前內(high anteromedial,HAM)和低位前內(low anteromedial,LAM)兩個入路,分別置入直接7mm和5mm的兩個工作套管。HAL入路作為關節鏡觀察通道,HAM和LAM入路分別作為縫合及引線通道,即我們所說的雙通道。

1.2.2 半月板縫合前準備 關節鏡自HAL入路進行觀察,刨刀或半月板銼刀自HAM入路置入,充分打磨清理新鮮化半月板及滑膜撕裂緣(圖1),如是半月板囊腫,先用刨刀切除,若囊腫較大擋住HAL入路,可換LAM作為觀察通道。若桶柄樣撕裂,先用Fastfix(美國Smith-Nephew公司)全內縫合器縫合體部或后角半月板。

1.2.3 半月板前角的雙通道全內縫合法 選擇縫合鉤(suture lasso,90°/45°R/45°L,美國Arthrex公司)并配有縫線導引絲。自前角向體部方向進行縫合,若合并桶柄樣撕裂則從體部向前縫合。HAM入路進入縫合鉤穿過半月板側,溝的尖端自裂口伸出,推出縫線導引絲,通過LAM入路進入夾線鉗(suture retriever,美國Stryker公司)抓出導引絲(圖2)。通過導引絲將一根0號PDS-Ⅱ可吸收縫合線(Ethicon,PDS-Ⅱ0#,美國Johnson&Johnson公司)的一端穿過半月板側(圖3)。再用HAM入路進入縫合鉤穿過滑膜緣側(圖4),溝的尖端自裂口伸出,推出縫線導引絲,通過LAM入路進入夾線鉗抓出導引絲,將留在LAM的縫合線的另一端引出HAM口(圖5)。使用打結器(knot pusher,美國Arthrex公司)打Tennessee或SMC滑結,用3個反向單結加強。重復上述步驟繼續縫合,根據撕裂長度縫合2~5針(圖6)。

1.2.4 其他處理 本組病例中6例合并交叉韌帶損傷(4例ACL,2例PCL),除1例13歲PCL行保守治療外,均選擇四束半腱/股薄肌腱移植,按照標準的關節鏡下ACL、PCL重建手術步驟完成韌帶重建。移植物植入后暫不固定脛骨側,待半月板縫合完成后進行固定。

1.3 術后處理及康復 所有患者術后均佩戴可調式支具4~8周,術后24h開始股四頭肌主動鍛煉,術后72h開始被動活動度訓練,主動的關節閉鏈活動。不合并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術后3周部分負重,需用支具固定于伸直位,術后4~6周完全負重。合并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術后4周內關節屈曲不超過90°,術后6周部分負重,術后8周完全負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隨訪時間 所有患者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30個月,平均23.7個月。

2.2 臨床評價 根據Barrett臨床愈合標準評價[2],如果無腫脹、關節間隙壓痛,以及McMurray試驗陰性,認為半月板已經愈合;如果有1項或多項結果為陽性,則認為半月板修復失敗。本組25例患者臨床愈合,愈合率92.5%(25/27)。1例因為關節間隙壓痛被判為不愈合,但未影響患者功能及滿意度;另1例出現交鎖疼痛以及打軟腿,判為不愈合,并在術后15個月再次手術行部分切除成形術。

2.3 影像學評價 有11例(12側)患者隨訪時接受了MRI檢查,觀察矢狀位序列半月板前角信號是否連續,其中8側完全愈合(圖7,見插頁),3側部分愈合,1側未愈合。

2.4 IKDC主觀評分 由術前(43.7±20.1)分提高至術后(79.9±12.7)分(t=8.462,P<0.01)。

2.5 Lysholm評分 由術前的(46.2±19.7)分提高至術后(91.5±14.3)分(t=8.396,P<0.01)。

2.6 術后并發癥 無神經血管損傷病例,2例韌帶重建病例術后脛骨外口切口周圍皮膚淺感覺減退。

圖1 外側半月板前角Ⅰ型撕裂,刨刀新鮮化后

圖2 HAM入路進入縫合鉤穿過半月板側,溝的尖端自裂口伸出,推出縫線導引絲

圖3 通過LAM用導引絲將1根0號PDS-Ⅱ可吸收縫合線的一端穿過半月板側

圖4 再用HAM入路進入縫合鉤穿過滑膜緣側

圖5 通過LAM入路進入夾線鉗抓出導引絲,將留在LAM的縫合線的另一端引出HAM口

圖6 使用打結器鏡下打結,重復上述步驟繼續縫合,完成整個縫合

3 討論

半月板損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無論是半月板切除或成形術都可能引起關節退變[3],目前半月板縫合修補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血運區損傷的療效良好,文獻報道愈合率可高達90%[4]。關節鏡下半月板縫合修補可分為由內向外、由外向內、完全關節內縫合等幾種方法[5]。這幾種縫合技術都有愈合良好的臨床報道,但都有其各自的適應證。

對半月板前角撕裂患者來說,外向內縫合法應用較多。有學者使用施樂輝公司的Meniscus menderⅡ由外到內的手術技術,效果良好[6]。Rodeo[7]報道了外向內的方法對半月板前角撕裂的縫合特別有效,但皮膚需要2cm或者更長的切口,皮下打結對皮膚刺激反應也有可能發生。除此之外,半月板前角并不完全附著關節囊,尤其是外側半月板具有更少的關節囊附著和更自由的活動度[8],屈膝時半月板向后位移[9],如果線結打在關節囊外,那么正常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將被改變,并且使半月板和關節囊之間的縫線產生不正常的張力,誘發疼痛或失效。所以我們使用全內縫合技術來避免這些缺陷。

近年來,依托全內縫合器械的全內縫合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0-11],但是對于半月板前角而言,還沒有合適的全內縫合器械。我們設計的采用雙通道的縫合方法,可以很清楚的顯露半月板前角,操作簡單,半月板縫合更為牢靠,不存在滑膜卡壓及關節囊牽拉刺激等不足。同時我們使用垂直縫合技術,有學者比較不同類型的半月板縫合技術的體外生物力學測定結果,顯示垂直縫合強度大于水平縫合,并明顯強于各種半月板修復裝置[12]。

橫向對比其它研究,我們發現有學者描述了與我們相似的前角全內縫合方法[13-14],但是沒有相關的臨床結果報道;陸志剴等[6]報道了外向內縫合半月板前角的一組病例,術后Lysholm評分優良率達94.1%,與本組相近,未提及MRI隨訪情況;檢索未發現內向外縫合前角的研究結果。馮華等[15]采用相似的全內縫合鉤法縫合內側半月板后角滑膜緣撕裂(ramp損傷),可隨訪75例中IKDC評分優良率達100%,21例MRI復查中完全愈合達85.7%,無不愈合,高于本組病例。筆者認為ramp損傷位于血運非常豐富的滑膜邊緣,血供優于前角;另外患者伸直位負重后對前角的干擾遠大于后角,所以可能是產生結果差異的原因,不應歸咎于縫合方法。本組1例失敗病例,筆者分析原因:(1)患者40歲以上,無創傷史,考慮半月板退變性撕裂,系復合損傷,愈合較新鮮單純撕裂差;(2)患者系重體力勞動者,半月板載荷高于普通人群;(3)患者屬雙膝發病均手術治療,再撕裂風險高于單側患者。

綜上所述,雙通道全內縫合技術治療半月板前角損傷有以下優點:(1)可操作性強,學習曲線短;(2)材料器械簡單,可重復使用,比全內縫合器節省費用;(3)切口小美觀;(4)全內垂直縫合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學效果,允許早期功能鍛煉及負重。術中需注意:(1)雙通道的建立應在關節鏡監視下完成,且盡量建在偏后方的位置以利于對前角的操作;(2)在術中對半月板撕裂口的處理非常重要,對于新鮮的創口可以直接縫合,對于陳舊性的創口必須使創面新鮮化,若處理不當將直接影響半月板愈合;(3)對于復合型損傷愈合較差,應仔細判斷是否適合縫合,必要時行切除成形手術。

我們認為雙通道全內縫合技術是治療半月板前角損傷的可靠方法,但還需長期隨訪觀察療效,進一步研究其生物力學特性。

[1]Noyes F R,Barber-westin S D.Treatment of meniscus tears dur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Arthroscopy, 2012,28(1):123-30.

[2] Barrett G R,Treacy S H,Ruff C H.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T-fix endoscopic meniscus technique in an anterior cruciate population [J].Arthroscopy,1997,13:218-223.

[3] Roos H,Laurén M,Adalberth T,et al.Knee osteoarthritis after meniscectomy:Prevalence of radiographic changes after twenty-one years,compared with matched controls[J].Arthritis Rheum, 1998,41:687-693.

[4]Makris E A,Hadidi P,Athanasiou K.The knee meniscus:structure function,pathophysiology,currentrepairtechniques,andprospects for regeneration[J].Biomaterials,2011,32(30)7411-743l.

[5]Noyes F R,Barber-Westin S D.Repair of complex and avascular meniscal tears and meniscal transplant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4)10:12-1029.

[6]陸志剴,黃承,曾磊,等.關節鏡下MMⅡ縫合器修復外側半月板前體部損傷17例臨床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l2,27(4):343-344.

[7] Rodeo S A.Arthroscopic meniscal repair with use of the outside-in technique[J].Instr Course Lect,2000,49:195-206.

[8]Thompson W o,Thaete F L,Fu F H,et al.Tibial meniscal dynamics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Am J Sports Med,1991,19:210-215.

[9]Safran M R,Soto G.Textbook of arthroscopy[M].Elsevier(Singapore):Miller MD,Cole BJ,eds,2004:497-498.

[10]焦裕光,崔魯霞,王曉峰.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1):83-84.

[11]張洪濤,蔡道章.關節鏡下快速縫合裝置修復半月板撕裂的臨床評價[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6):550-551.

[12]McDermott J D,Richards S W,Hallam P,et al.A biomechanical study of four different memiscal repair systems,comparing pull-out strengths and gapping under cyclic loading[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3,1:23-29.

[13] Choon Key Lee,Jeung Tak Suh,Chong Il Yoo,et al.Arthroscopic all-inside repair techniques of lateral meniscus anterior horn tear:a technical note[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7,15:1335-1339.

[14] Choi N H.Meniscal repair for anterior horn tear of the lateral meniscus[J].Arthroscopy,2006,22:1132.

[15]馮華,洪雷,耿向蘇,等.關節鏡下全內縫合法修補內側半月板后角損傷[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6,25(2):138-141.

(本文編輯:田云鵬)

《浙江醫學》對作者署名的一般要求

同時具備以下3項條件者方可署名為作者:(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資料的分析與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僅參與研究項目資金的獲得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其同意,并在投稿時向編輯部提供相應證明材料。集體署名的文稿,在題名下列出署名單位,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須明確該文的主要負責人,在論文首頁腳注通信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如需注明協作組成員,則于文末參考文獻前列出協作組成員的單位及姓名。作者的具體排序應在投稿前即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

本刊編輯部

2014-01-03)

321000 金華市中心醫院骨科

姜丹生,E-mail:jhjointforum@163.com

猜你喜歡
雙通道半月板滑膜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進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研究
同種異體半月板移植術治療外側盤狀半月板與非盤狀半月板損傷療效對比研究
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術要點探討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福建省醫保局率先上線省級“雙通道”電子處方流轉服務
關節鏡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觀察
電力信息網絡雙通道故障自動探測策略探究
關節鏡下應用FasT-Fix 縫合器修復半月板損傷的中期臨床療效觀察
智典DDR2 800 2GB/4GB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