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發展現狀及推廣對策研究

2014-04-18 06:12于曉彥湯少梁王高玲
江蘇中醫藥 2014年11期
關鍵詞:治未病保健中醫藥

于曉彥 湯少梁 王高玲

(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發展現狀及推廣對策研究

于曉彥 湯少梁 王高玲

(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23)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健康觀,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爸挝床 崩砟钐N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思想,開展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大局的需要,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提高群眾對“治未病”的認知、完善“治未病”工程的運行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及資金保障對促進“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學 治未病 健康管理

目前,疾病負擔已成為我國廣泛關注的社會經濟問題,以預防為主的醫療策略及服務模式已是眾望所歸。大力開展中醫藥“治未病”思想的研究,啟動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不斷拓展中醫藥的服務領域,這會極大地惠及我國廣大民眾,緩解當前我國衛生資源不足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對于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保障工作、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治未病”健康管理的理論基礎

1.1 “治未病”理念的思想內涵“治未病”思想來源于《黃帝內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核心要點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三個層次?!拔床 辈粌H是指機體處于尚未發生疾病時段的狀態,而且包括疾病在動態變化中可能出現的趨向和未來時段可能表現出的狀態,包括疾病微而未顯、顯而未成、成而未發、發而未傳、傳而未變、變而未果的全過程。中醫藥“治未病”是指在中醫藥“治未病”為核心理念指導下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理論認識和技術方法,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健康文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1]。

1.2 健康管理的概念20世紀50年代,健康管理興起于美國,之后得到快速發展,成為西方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管理是指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狀態以及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檢測、分析、評估、預測和預防,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面管理過程。健康管理過程包括健康調查、健康評估、健康干預三大部分[2]。健康管理的實質是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結合,通過對人群的健康形態進行整體的評估及疾病的風險評估,科學地預測潛在的風險,從而制定具體可操作的、針對性強的預防和保健措施[3]。

1.3 “治未病”健康管理體系的提出近年來,隨著醫療保障成為關系中國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如何預防疾病、保障健康也成為備受社會各方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熱點。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迎接21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提到:“21世紀的醫學,不應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而應以人類健康作為醫學研究的主要方向?!逼鋵嵸|就是將醫學的重心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移。源于《黃帝內經》的“治未病”理論與這一思想吻合,為建設新醫學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儀式上指出,要切實認真開展“治未病”工作,提出建立“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體系,運用中醫體質辨識,形成中醫體質評估報告,設計出個性化的中醫藥“治未病”健康指導和健康干預方案,并建立個人健康信息檔案。

2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相關政策及發展現狀

2.1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相關政策《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將“人口與健康”作為重點領域,明確提出要將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堅持防治為主、促進健康和防治疾病結合的戰略目標。201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印發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提出努力構建中醫藥預防保健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在疾病預防與控制、婦幼保健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和技術。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2009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和技術?!?/p>

自2008年以來,國務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來加快推進中醫藥預防保健事業的發展[4],為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在維護和增進群眾健康中的獨特作用。

表1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相關政策梳理(國家)

2.2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發展現狀近年來,隨著中醫藥“治未病”工作開展,中醫藥“治未病”服務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人民群眾的歡迎,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2.1 初步形成了“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模式200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廣東省中醫院成立首個“治未病中心”。隨后,各地相繼開展試點工作,成立“治未病”防治中心,設立“治未病”門診。試點醫院大多使用由昆侖—炎黃公司共同開發創建的“KY3H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其中“3H”代表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等“三位一體”的模式結構[5]。

目前,“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工作已向社區推廣,通過建立中醫健康管理檔案,制訂個體化健康調養方案,完成“上工治未病”的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工作。各地開展了中醫“治未病”進社區的工作,初步形成了社區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模式,該模式針對居民不同“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需求,開展普及性宣傳教育、個體化干預、專業性指導、互動性交流,促進社區居民自我預防保健意識。

2.2.2 開展實施了健康工程試點2007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確立廣東省中醫院、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浙江省中醫院、湖北省中醫院等為首批“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單位。2008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方案》(2008-2010),要求在確定首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基礎上,根據發展要求和條件,增加試點單位的數量,擴大試點單位的范圍,開展區域性試點。從第一家“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試點單位確立至今,已先后確立了4批共103家“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試點范圍由中醫醫院逐步擴大到綜合醫院、??漆t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專門機構,建立了“治未病中心”服務點,部分設置了中醫科室[6]。

2.2.3 “治未病”健康服務運行機制初步建立中醫院“治未病”試點單位,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引導和支持下,紛紛設立“治未病中心”,在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特色與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工作運行機制模式。通過建立體質辨識中心,運用中醫學方法開展健康狀態檢測方法研究,制定健康狀態體質辨識指標體系,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信息,全面反映個體的整體健康狀態。同時,通過健康狀態的評估,實現發病、傳變、復發的風險預警,為個體化干預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在健康狀態干預技術方法的研究方面,開展藥物、非藥物、生活方式等健康狀態干預的方法技術,采用拔罐、艾灸、中藥熏蒸等中醫藥“治未病”技術方法,開展心理、飲食、起居、運動等適宜方法的推廣,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以社區為輻射點,普及健康管理“預防為主”的理念,制定體現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和醫療等服務。開展形式豐富的中醫藥“治未病”健康教育,普及中醫養生觀和健康管理,提高人們“治未病”的科學意識。

2.2.4 專業技術隊伍初步形成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認首批“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試點單位開始,各試點醫院都開始籌建“治未病中心”,培養健康管理服務的人才隊伍。主要通過建立中醫藥基本功扎實、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掌握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技能的醫師隊伍,開展“治未病”人才師資培訓,培養具有“治未病”養生保健康復基本知識、掌握中醫特色技術方法的實用性人才。

以某中醫藥“治未病”試點中醫院人才隊伍配置為例。醫院“治未病中心”現有專業技術人員58人,固定人員中副高級以上中醫執業醫師比例占31.69%,中醫專業碩士以上學歷比例37.74%,人才隊伍梯隊建設清晰合理。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國家中醫“治未病”重點??平ㄔO(2014版)》中對中醫藥“治未病”相關人員條件及工作年限做出了具體要求。

表2 國家中醫藥“治未病”重點??平ㄔO人員基本條件[7]

表3 國家中醫藥“治未病”重點??平ㄔO人員工作年限要求[7]

3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凸顯出了一些不足和問題,包括目標群體認知有待提高、運行機制尚不健全、人才相對缺乏、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缺乏有效機制及資金投入不足、政府支持有待加強等。

3.1 “治未病”的理念尚未得到普及,目標群體認知有待提高

開展“治未病”健康工程以來,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治未病”的思想日益得到重視,廣大醫療工作者和患者初步形成了健康管理服務認識和認同。但是由于人們的思維習慣了“生病就醫”的醫療模式,對于中醫藥“治未病”的觀念認識陳舊或重視程度不夠,對“治未病”的認知度和認同度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爸挝床 苯】倒こ淘圏c工作中提出了有關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但這相對于我國醫療機構的總體需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距滿足人們對于“治未病”健康管理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其理論體系要進一步完善。

中醫藥學“治未病”健康服務尚未融入基本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現階段接受中醫“治未病”服務的人數偏少,且多集中在城市高端自費人群,基層人群難以享受養生保健服務。當前,中醫藥“治未病”的理念尚未得到普及,服務模式尚需不斷完善、推廣,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體系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健康需求,這構成了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政策執行問題,許多醫療機構缺乏開展“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意識。

3.2 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尚不成熟,政策資源不足到目前為止,開展“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工作的醫院大多使用“中醫KY3H健康保障服務模式”,成立“治未病”中心,進行體質辨識門診、健康調養咨詢門診及傳統療法中心“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但是,試點單位“治未病”健康管理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尚不成熟,中醫藥“治未病”保健網絡不健全,社會上有關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服務機構以及相關的政策支持系統有待進一步建立起來。

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獨立設置的中醫預防保健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的服務不夠深入。對于“治未病”機構人員進入標準、人員技能考核、中醫藥“治未病”科室設置、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等的相關管理制度和相關標準規范尚不夠完善[8]。構建和發展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政策不足,中醫藥預防保健市場規范和準入制度不完善,缺乏使中醫藥預防保健發展有章可循的制度,這都影響了“治未病”健康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3.3 專業“治未病”人才相對缺乏,產品研發水平低“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醫院為支持“治未病中心”的發展配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術人員,但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大部分沒有系統地接受過“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理念、知識的培訓,缺乏學科帶頭人及技術骨干型人才。目前“治未病”健康服務點都是設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沒有自己的一套人才配備,沒有專門的健康教育和居民健康檔案管理人員。

適合市場需求的高校中醫藥預防保健專業人才不足,現有的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人員缺少專業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同時,中醫藥“治未病”產業發展規模小,產品研發生產水平較低,沒有形成產、學、研、管一體化的完善的中醫預防保健體系。

3.4 資金投入不足在“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中,人力資源和物資設備的配置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如“治未病”健康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相關政策和知識培訓,“治未病”基本儀器設備的配置、健康數據管理的網絡設施建設等,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部分省市政府對“治未病”健康工程沒有專項的資金投入,或后續的補充資金不足,醫院投入到“治未病”健康服務的資金也有限,中醫預防保健試點機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缺錢、缺人、缺場地的制約。社區和鄉鎮中醫預防保健發展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環境差等問題的存在,使人民群眾的中醫預防保健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相關的診斷儀器檢查設備配置不到位阻礙了一些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影響了“治未病”健康服務的推廣。

4 提高“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推廣效果的建議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理念,符合低投入、高效益、成本低、覆蓋廣的要求,符合健康觀念轉變、構建和諧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迫切需求。針對“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推廣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4.1 重視科普宣傳,提高目標群體的認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推廣,必須要強化目標群體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為促進“治未病”文化的傳播和相關知識的科普,需加強政府、社區、醫院的宣傳隊伍和網絡建設,拓展信息傳播渠道,鼓勵以多種形式傳播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文化和知識,加強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普及,提高行業內對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科技發展創新重要性的認識。其中,試點單位在開展“治未病”健康服務以及醫療服務的同時,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宣傳成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識方法等傳播的重要窗口。針對不同的傳播對象、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醫療機構可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構建形式多樣的“治未病”健康文化傳播平臺,提高目標群體對中醫藥“治未病”的認知與認同。

4.2 完善運行機制,加強配套政策措施的扶持“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需要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的“治未病”健康服務運行機制,在政府引導方面,促進政府有關部門的統籌協調,制定有關標準、規范,對“治未病”健康服務進行有效管理,推動其有效規范實施。

“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加強政策保障以及在基本藥物政策中鼓勵中醫藥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醫藥品種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報銷范圍。制定扶持政策,注重發揮健康保險在經濟補償、市場組織、資金融通、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推動以健康為中心的中醫特色健康保險產品的創新,為“治未病”健康管理的發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4.3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產學研用相結合根據中醫藥“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發展的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建設一支多學科、專業化、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尤其注重具有科學研究與企業管理雙重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使之成為中醫藥“治未病”健康服務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骨干力量。依托試點單位及高等院校等加強“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醫師的培養,建立“治未病”培訓基地,加強“治未病”管理人員的培訓。針對中醫藥預防保健的特點,發揮“治未病”試點單位、中醫藥“治未病”重點??频淖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鼓勵并推動建立中醫藥“治未病”服務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科技成果向臨床和現實服務轉化。

4.4 整合科技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醫療機構要逐步增加“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投入,研究制定有利于中醫醫療機構發揮中醫藥特色的具體補助辦法。完善相關的財政補助政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與服務,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支持中醫藥事業,合理確定中醫藥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項目,充分體現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

在“治未病”健康管理工程的建設中,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積極探索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完善科技經費保障機制、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資源整合,在制定有關科技規劃時,充分重視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需求,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中安排一定經費投入,支持重點的研究方向。同時,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地方、企業和民間資金等多種渠道對中醫藥“治未病”服務提供支持。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預防保?。ㄖ挝床。┓湛萍紕撔戮V要(2013-2020年).中國中醫藥報,2013-5-2(3)

[2]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2

[3]黃守文.“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務的推廣對策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4]王琦.中醫體質辨識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研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三卷),2012:7

[5]謝新敏.基于中醫“治未病”理念對中國傳統倫理文化背景的研究.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2010:608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方案[EB/OL].http:// www.satcm.gov.cn/web2010/zhengwugongkai/yizheng-guanli/gongzuo dongtai/2010-10-11/9946.html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治未病”重點??平ㄔO(2014版)[EB/OB].http://www.satcm.gov.cn/e/action/ShowIn-fo.php classid= 26&id=18825

[8]許黎珊.構建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3):199

R211

A

1672-397X(2014)11-0070-04

于曉彥(198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衛生事業管理。

湯少梁,tangshaoliang@126.com

2014-04-04

編輯:傅如海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背景下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的調查和干預措施研究”(11YJCZH163);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江蘇省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成本效用研究”(11GLD019)

猜你喜歡
治未病保健中醫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一)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大學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孫思邈治未病觀與養生理論探析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