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高中化學選修課程的開發

2014-04-23 08:45蘇香妹
中學化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抗氧化性味精目標

蘇香妹

近年來,浙江省持續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校本課程的開發開設作為新一輪課改的抓手,全面激發了高中教師自主開發特色課程的積極性,實現了教師從教書匠到研究者的轉變,提升了教師對職業的歸屬感,激活了教師的智慧和潛能,增強了同行之間的合作氛圍。真正開發好一門課程,是教師課程領導力的重要體現。本文擬就筆者帶領學?;瘜W組同事積極開發特色課程談些體會。

1.預設課程目標

課程開發的第一步應是課程目標框架的確立。目標本身有多個維度,若以我國本次課程改革的表述來劃分,可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應注意在對各個維度的具體目標進行說明時,須充分考慮各目標在教學中實現的可能性及評價的難度,在語言表達上也應盡量明確、清晰和細化,以便對教學形成有效的指導。在實踐中,基于操作的便利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會把知識傳授作為唯一或首要的教學目標,而忽略其余兩個維度的目標。通過參考國內外成熟的目標框架,對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目標做出更科學、具體的表述及分類,教師應可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這種過度重視知識型目標的情況。還需指出的是,盡管預先設定目標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師不應以一種固定的思維看待這些目標,而須根據課堂教學本身的復雜性,適時調整這些既定目標,并須同時關注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生成的新目標,將其納入整個目標體系之中。

比如,我們開設的“走進化學科學發展史”這門校本課程,其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見表1。

2 精選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的挑選無疑是一項耗時較多的工程。一般來說,它包括既有教學資源的再開發,新教學資源的挖掘、收集、分析和整合兩大方面。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大家普遍重視后一方面而比較忽視前一方面。事實上,已有學科資源中存在大量可用于新課程開發的重要信息,教師通過學科內已學知識的組合、重構與改造及應用,也可使學生獲得綜合學習的體驗和發展問題解決能力的機遇,且有助于加強學校整個課程體系的內在聯絡。比如,我們開發的“化學與健康”選修課程中水果抗氧化性物質的研究,設計了在課堂上老師組織學生學習維生素C的性質與定量測定維生素C的同時,還給學生介紹了水果中其他抗氧化性物質的存在,如番茄中含有豐富的茄紅素,而茄紅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C的20倍,葡萄籽中的花青配糖體,其抗氧化能力也是維生素C的20倍。多吃含有豐富抗氧化性物質的水果,會降低人體內的自由基含量,能減緩衰老(生物科學知識)。由此,組織學生通過高錳酸鉀能與抗氧化性物質反應而變色,測定高錳酸鉀濃度的變化量從而測定3種常見水果汁液中的抗氧化性物質含量并進行比較。并利用相同原理測定Al3+、Zn2+等5種常見金屬離子對水果抗氧化性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橙、番石榴、芒果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而且金屬離子能減弱水果的抗氧化性。本課例研究過程中,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原理、方法和開展具體實驗,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化學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實驗設計和探究能力,進而也豐富了生命科學、生物科學的知識。

同時,在對新資源的開發方面,學校教師須擺脫單純強調從多種渠道收集資料,而后按主題堆積的傳統思想,而應加強對資料本身進行深入加工、分析調整及再創造的功夫,如此才有望真正締造出他人無法復制的特色。此外還需注意防止一種傾向:各地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普遍把教學內容整合為一本本的教材,雖然可被視為課程開發的最終成果之一,但也有滑向本本主義、以教材為中心之嫌。因此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應時刻以學生學習的實際情形為依據,有不斷調整、更新、完善(而非固化)的意識,使課程建設本身成為一項可以持續完善的事業。

3.活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屬于課程實施的范疇,是整個課程開發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立,雖然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學方法的選擇,但同一目標的達成、同一內容的學習,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實現。過去,我們通常出于時間成本和有效性的考慮,授課教師習慣于單單使用傳統的講授法,或者是以講授法為主,再輔以其他方法。相對應地,學生則以死記硬背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如一年前我校開設的“營養與健康”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講授法與訪談法,讓學生了解或識記營養食物與能量,食品中常見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質,食品選購、加工、儲存、搭配等環節可能導致的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質,合理的飲食習慣,常見營養物質,食品添加劑等等,這樣徒然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不受學生歡迎。新課改呼喚教學方法的變革,教師在自主開發課程的過程中,確應盡可能創造條件,打破傳統的以講授法為中心的教學格局,創造更加豐富、多元、有生氣的學習氛圍。為此,教師們采用了討論、調查、訪談、參觀、表演、制作、游戲和實驗等多種方法,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他們的自主探究,引導他們走出課堂、走進社區和社會,從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知識掌握和技能發展。比如,今年我校針對“營養與健康”課程開發的一節課是“話說味精”,采用教學方法是案例教學法、訪談法和實驗探究式教學等。具體設計如下:

溫州人愛吃,味是必不可少。我們生活中的“味”主要有六種:酸、甜、苦、辣、咸、鮮?!拔毒笔呛妥詈筮@個“鮮”字掛鉤的。

1908年,日本化學教授池田菊苗的妻子給他做了一盤海帶黃瓜片湯,池田喝下一口,發現今天的湯與平時大不一樣,味道特別鮮美。職業敏感性讓池田鉆進了實驗室。半年后,他從海帶中提取出了一種叫做“谷氨酸鈉”的化學物質,這就是味精。

多年來,食用味精是用大米或淀粉來生產的。以快鹿味精(當地產品)為例,其制作流程是:玉米——淀粉——淀粉糖——微生物發酵——提取——谷氨酸鈉——精制成成品味精。這個過程有點像酒、醋、醬油的生產過程。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研究,按人體每千克體重,每天吃6 g以上的味精量,對人體是有害的。也就是說,一個50 kg的人,要一天吃30 g以上的味精會有害處。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完上述內容后,教師指導學生討論,開展訪談活動,并設計實驗、動手實驗。

實驗與討論1:味精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鋅,觀察實驗現象

交流與討論2:味精吃多了,為什么常常會感到口渴(因為味精中含有鈉)

思考與討論3:味精在起鍋前放,這是為什么?(因為當加熱到120℃以上,它會失水而生成“焦谷氨酸鈉”,使鮮味損失)

實驗與討論4:堿性食品中不加味精,這是為什么?請通過實驗加以說明(因為味精遇堿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產生氨水臭味)

實驗與討論5:對酸性強的菜肴,比如糖醋菜,為什么不放味精。請通過實驗加以說明(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實驗與討論6:油炸的食物不加味精,為什么?設計實驗加以說明(原因是高溫下味精會產生焦谷氨酸鈉)

4.積極展開評價

評價體系的建設主要在檢驗教學的效果,考察學生在經過一定時期的學習之后,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教學預先設定的目標,以及學習過程中所生成的目標。評價也能幫助教師檢視預定目標及生成目標的合理程度,以便在重新設計課程時,進行適度調整。評價的方法有很多種,從評價所處的階段劃分,可分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從評價的主體及對象來說,評價一般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同伴互評、外部評價等;從評價的內容來判斷,評價又可分為標準測驗、檔案袋、作品展覽、現場匯報、表演、小型討論會等。究竟采用哪些評價方法,本質上是由各教學目標決定的,而由于各種方法所側重考查的目標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應當采納多種方法并存的策略(特別是要吸收“檔案袋”這種方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亦能發展某些維度的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又能充分體驗和享受校本課程帶給他們的獨特樂趣。

我校設計了以下評價表,見表2。在學習檔案評價和活動表現評價中,自評、小組評定和教師評定各占1/3,給出評定等第。在課程的整體評價中,紙筆測驗評價、學習檔案評價和活動表現評價按2∶4∶4的比例給出評定等第。

校本課程開發以學生需求為前提,貼近學生發展實際,尊重教師的開發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它也促使教師從“教學”定位向“教學-研究”角色轉換,為教師潛力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能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幾年來,我們積極探索,認真開發與化學知識相關的課程,大家覺得開發課程真能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又能讓學生受益,很有價值。

(收稿日期:2013-03-14)

猜你喜歡
抗氧化性味精目標
高溫下抗氧化性石墨涂層制備工藝探索
微波輔助提取常春油麻藤花總黃酮工藝及其抗氧化性
汽輪機油泥氧化生成方法的探索
做什么菜不用放味精
毛蚶及其酶解產物的功能性評價和比較
用味精的五個禁忌
當愛已成往事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