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我國服裝出口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2014-04-28 02:01謝少安鄧民生
經濟師 2014年3期
關鍵詞:服裝出口價值鏈服裝

●謝少安 鄧民生

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我國服裝出口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謝少安 鄧民生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但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依然處于不利地位。文章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我國在全球服裝價值鏈中存在“兩個缺失”的問題,并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闡釋了延長價值鏈、提升價值鏈、整合價值鏈和培育價值鏈的四大對策。

全球價值鏈 中國 服裝出口

全球價值鏈作為一門新興理論,在短短幾十年內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受到各國理論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重視和關注。1985年美國哈佛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價值鏈一詞,1999年美國杜克大學教授格里芬以紡織服裝產業進行研究,提出了全球商品鏈理論,繼而在2003年格里芬和幾位學者提出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GVC),以擺脫商品鏈一詞的局限性,更加突出強調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分析與思考我國服裝出口問題的對策。

一、我國全球服裝價值鏈的問題

全球服裝價值鏈可從出口服裝設計、服裝設備、服裝面料、服裝生產、服裝出口、服裝零售直至服裝回收處理以及與之相關的研發、生產、物流、金融、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等相關產業等共同形成的增值活動,本文主要運用數據分析并提出“兩個缺失”的問題。

1.我國服裝全球價值鏈的主導主體缺失。服裝全球價值鏈的主導主體是指在服裝國際化產業鏈中具有主導和控制地位的企業或企業集團。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我國服裝出口中小型企業眾多,無一企業或企業集團主導構建全球服裝價值鏈,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嵌入由國外服裝采購巨頭控制的服裝供應鏈之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服裝出口90%或更多的通過貼牌,很少有企業進行服裝自主品牌國際營銷,更無企業占據服裝全球價值鏈的主導地位。根據對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12年服裝出口100強的分析(參見表1),不難發現三個問題,一是服裝出口以中小型企業居多,100強中沒有一家出口超10億美元的大企業,其中5億美元以上5家,4~5億美元的出口企業2家,3~4億美元的出口企業5家,2~3億美元的出口企業22家,沒有一家是在國際上極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知名企業。二是我國目前的服裝出口企業有60000多家,大多是集體企業,大多以商貿型的流通企業為主,2012年的中國有30家服裝企業入選中國品牌500強企業,但無一進入中國服裝出口企業100強。三是2012年服裝出口100強企業,總額為209億美元,約占全國服裝當年出口1591.78億美元的13.13%。寧波申州針織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服裝出口企業,出口額也不足10億美元,而且該公司專注于OEM,只賣產品不做品牌,其它也少有企業做自主品牌出口。

2.我國服裝全球價值鏈動力機制缺失。按照格里芬的觀點,全球價值鏈有兩種動力機制,一種是生產者驅動型的價值鏈,另一種是購買者驅動型的價值鏈。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出口國,但在全球服裝價值鏈中存在動力機制缺失的問題,既不擁有生產者驅動型的全球服裝價值鏈,又未形成購買者驅動型的全球服裝價值鏈。生產者驅動型全球服裝價值鏈,是指由服裝生產者對外投資來推動市場需求,形成服裝全球產業鏈的垂直分工體系。目前,我國早有品牌服裝企業,如杉杉、雅戈爾、紅豆等企業在國家“走出去”的政策指導下,在越南、柬埔寨等東盟國家開辦服裝分廠,走服裝國際化的經營道路。但總體上看,投資規模有限、經營發展緩慢,尚不具備形成生產者驅動型全球服裝價值鏈的實力和管理水平。購買者驅動型全球服裝價值鏈,又稱為采購者驅動型全球服裝價值鏈,是指擁有強大品牌優勢和國內銷售渠道的國家服裝巨頭通過全球采購和貼牌等生產方式組織起來的跨國商品流通網絡,我國的服裝出口除波士頓、李寧等極少數服裝品牌企業試水OBM外,其它的服裝外貿公司、服裝工貿企業,服裝三資企業主要是通過貼牌,承接國際服裝采購商的OEM訂單,嵌入全球服裝價值鏈。這種參與國際分工的位階極低,處于“微笑曲線”低端的產品生產環節,其每件套服裝出口年均成交價格極低。從表2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是出口服裝的主要是中低檔的“大路貨”,注重于服裝出口的來料加工和來樣加工,忽視了服裝價值鏈高端的設計;二是服裝出口自主品牌都不敢走過國門,甘為別人作嫁衣裳;三是我國服裝出口不做國際市場的終端,只滿足于向國外服裝進口中間商交貨,甚至喜歡按FOB成交,連服裝出口的國際物流運輸也交給了外方,喪失了服裝國際供應鏈的構建和主動權。

表1 2012年中國服裝出口10強企業出口額

表2 我國服裝出口每件(套)年平均成交價格(2005—2013) (單位:美元)

二、我國全球服裝價值鏈的發展對策

全球服裝價值鏈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我國服裝出口的戰略高度,從政府、企業層面,對服裝價值鏈進行全面、科學、系統的規劃,從而進一步彰顯我國服裝出口的比較優勢、提升服裝出口的國家形象和競爭力,向世界展示“美麗中國”。下面側重從四個方面提出我國全球服裝價值鏈的發展對策。

1.延長全球服裝價值鏈?;谌蚍b價值鏈角度,我國主要集中在服裝生產加工環節,其價值增值約占整個價值鏈的9%~10%,其大量的增值部分在服裝設計和服裝批發、零售環節。因此,我國服裝企業要努力延長我國服裝的全球價值鏈,根據我“微笑曲線”,延長服裝全球價值鏈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向左上方的服裝產品研發、服裝設計延伸,向耐克、阿瑪尼、古奇等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學習,生產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發展出口,實現OEM向ODM、OEM向OBM轉型。二是向右上方的在國外目標市場上的服裝批發、服裝零售業延伸,向ZARA、H&M、GAP、優衣庫等國際知名品牌學習,積極擴大自主品牌宣傳、積極在國外建立精品場、專賣店、專柜,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線上線下的銷售終端,直接與廣大的消費者構建一個完整的服裝價值鏈。

2.提升全球服裝價值鏈。在全球服裝價值鏈之中,發達國家失去了服裝生產上的比較優勢之后,無一例外地都轉向服裝產業的升級,轉向了服裝價值鏈高端。意大利服裝轉向服裝設計、加工或委托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運作體系,構成了很多全球頂級品牌完整的產業鏈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我國提升全球服裝價值鏈應從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定位升級,服裝不是一般的傳統的消費品,而是時尚產品、創意產品,實現服裝“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二是組織升級,實現服裝加工環節的經營管理上升到整個產業鏈的經營管理。三是產品升級,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出口,或加快自主品牌國際生產銷售的進程,實現服裝產品出口向服裝品牌國際經營的發展。四是功能升級,增加服裝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實現由賣衣裳向賣文化的進化。

3.整合全球服裝價值鏈。資源不斷優化整合不僅是21世紀的重要特征,也是全球價值鏈增值的重要舉措。我國要整合全球服裝價值鏈需要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縱向一體化整合,就是服裝企業向后通過收購、參股、控股等方式,整合面料、印染、配飾等服裝原材料企業,向前在國外收購、參股、控股,擁有或控制服裝進口中間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形成服裝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的全球價值鏈。二是橫向一體化整合,就是服裝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同行業緊密型或松散型的戰略合作,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不僅有助于減少同業競爭、同質競爭,還有利于擴大貿易規模、降低貿易成本、鞏固貿易的市場地位、提高企業貿易競爭優勢。

4.培育全球服裝價值鏈。我國在全球服裝價值鏈中的“兩個缺失”,這與中國在服裝貿易的國際地位極不相稱,因此,政府積極培育我國全球服裝價值鏈,通過政策從四個方面引導服裝出口做成、做大、做強價值鏈。一是產業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發展低碳環保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服裝產品出口。二是金融政策引導,鼓勵大中型服裝出口企業,積極“引進來”與“走出去”,實施兼并、參股控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把企業做大、做強,把服裝價值鏈做長、做強,形成內生拓展型服裝價值鏈。三是通過退稅政策。鼓勵企業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大力發展服裝一般貿易出口,大力發展服裝自主品牌出口。四是通過人才政策,鼓勵高等院校和企業結合,大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經營管理能力的全球服裝價值鏈的優秀人才。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項目編號:13YJA630108)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1] 馬海燕.中國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

[2] 劉元風.我們離世界服裝品牌有多遠[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

[3] 中國服裝協會.2012-2013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

[4] 滕曉梅.基于全球價值鏈下我國服裝業產業升級對策研究[J].理論探討,2011(2)

[5] 謝少安,鄧民生.我國出口服裝的品牌生態管理研究[J].時代經貿,2013(12)

[6] 周浪,劉志迎.全球價值鏈下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升級模式研究[J].重慶與世界,2013(12)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7;安徽省皖投融資擔保公司 安徽合肥 230022;第一作者簡介:謝少安,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責編:若佳)

F713.3

A

1004-4914(2014)03-058-02

猜你喜歡
服裝出口價值鏈服裝
讓人心碎的服裝
2020年紡織服裝出口逆勢增長
1-6月紡織服裝出口保持穩健增長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服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