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保障房的整體規劃設計

2014-05-04 10:59朱亞紅
建材發展導向 2014年2期
關鍵詞:規劃設計

摘 要:保障房是當今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既關系民生福祉,又事關經濟全局。目前我國的保障房整體設計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保障房的規劃和設計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和優化,文章通過對河南許昌市保障房小區的實地調研,對保障房的規劃設計提出一點建議。

關鍵詞:保障房;規劃設計;日照通風

保障房是當今我國住房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的社會保障狀況和政策》白皮書,明確指出住房保障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救助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笆濉币巹澲?,又把如何進一步完善保障房建設列入了重要課題,到“十二五”末,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率要超過20%。保障性住房既促進和諧社會的建構,同時對于加快城市化進程、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對于當前保障房規劃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關注,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1 保障房的整體規劃問題

1.1 保障房整體分布偏僻,且區位相對集中

以保障房中的經濟適用房為例,通過對許昌市進行實地調研,發現該市的經濟適用房幾乎全部位于遠離市中心的城郊區——許昌市倉庫路南段兩側,總體區位相對集中。

筆者認為如此的規劃分布狀態存在諸多的不合理。首先,經濟適用房的服務對象多為中低收入者,根據該群體的特殊性,他們多從事服務業和制造業,就業機會往往在市中心范圍內,這種區位分布使得中低收入群體獲得工作的機會變少、工作便利程度降低。其次,與市中心相比,這些地段的市政、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還不夠完善,若要想獲得與市內同等質量和數量的服務,則要付出較之市內更高的代價。另外,保障性住房過于集中建設,收入以及其他社會情況相似的保障房保障的家庭和住戶也相對集中,很容易形成類似西方城市中的“貧民窟”,從而產生“居住隔離”現象,導致社會矛盾及治安隱患突出,而且這在美國、英國等此類住房開發比較早的西方國家已經得到證實。高密度、高強度的開發看上去節約了成本,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提供了更多數量的公共住房,但結果卻是社會隔離更加凸顯,社會問題非但未能得到緩解,反而變本加厲。

由此,保障房的規劃位置不易過分集中,要考慮社區之間的距離以及與商品房的融合程度,公共服務設施是否健全等,在市區范圍內宜均衡分布,盡早預防 “居住隔離”的發生。

1.2 保障房的整體規劃

對于高容積率要求的保障房總體設計難點是要滿足日照規范,滿足消防規范的環形車道及登高面要求,然后才能考慮景觀等其它要求。建筑間距要滿足建筑規范的規定,而日照條件往往是影響高層住宅總體布局的最重要因素。

在整體規劃上宜采用公用的開放式中央綠地和圍合的形式分散布置建筑,來實現居住區景觀使用的均好性。通過圍合分散布置建筑的模式,使均衡共享的開放型空間取代傳統的層級式空間,在滿足日照要求、綠化率等的前提下,使得不同的地塊能各自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空間特點,做到“因地制宜”的處理??傊?,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實現高人口密度下的高容積率與高日照標準。

在滿足日照的前提下,保障房在整體規劃上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注重規劃中的“整體”意識。在保障房的整體規劃中,首先要考慮到居住區的整體景觀的規劃和設計與城市外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合理的規劃,使城市景觀和居住區的景觀連為一體,實現景觀綠地空間利用的最大化。

另外,小區內部也存在著“整體”觀念。有的小區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擴建,由于經濟因素和商業利益,在后期的建設過程中,往往兼顧不到前期的整體規劃和風格。以至于在現實項目中的規劃和景觀處理時,出現后期建設樓房過高,或是前疏后密的格局,亦或是景觀節點在小區的具體位置不合理。讓小區整體處于失衡狀態,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也影響了城市風貌(圖1)。圖1前期為多層住宅,后期為高層住宅。圖中前面的集中綠地為整個多層住宅的中心,所以在后期的高層建起來后,整個小區的綠化何景觀中心靠前,出現了前輕后重的空間格局。由此,小區分期進行建設時,前期就要把所有的規劃做好;即便是后期擴建,一定要兼顧到前期規劃思想和環境,使后期是前期的延續,盡量做到協調,無論是建筑風格或是景觀規劃理念上,避免空間失衡。

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小區規劃時,無論是整體建設或是分期進行,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筑的目的就是為人服務,要兼顧到人的感受。不僅在單體建筑的平面功能上要兼顧到人的使用方便、舒適,在空間上也應避免產生壓抑之感,要給人創造一個舒適、安定的環境。特別是當下電梯房變的非常普遍,有的小區既有多層又有高層,往往在底層區域的人會有一種壓迫感,像“井底之蛙”一樣讓人窒息。這個問題,不僅是因為平面規劃時建筑間距過密,更重要一點是小區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具體銜接。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考慮控制好視覺通廊的設置。往往在開闊的道路、大空間的方向或城市的主導風向等位置處設置視覺通廊,視覺通廊加強了城市與小區的聯系,加強了人與自然的聯系,有一種透氣感,一定程度的消除了空間壓抑感。圖2中的建筑前期已留出視覺通廊,但是在二期擴建又把這僅有的視覺通廊給遮擋,原本南北通透的小區變的壓抑沉悶。以商業利益來犧牲“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城市景觀著實不可取,若兩者能夠兼顧是再好不過了。在保障房居住區內的景觀處理方面與商品房有所不同,保障房居住區更強調景觀的均好性,需要盡可能多的戶型享受景觀,所以大型的中央花園不適宜采用。另外,盡量避免使用水景景觀,水景的后期維護和管理費用相對較高,反而違背了“保障”的初衷。若是管理與使用脫節,反倒影響了居民的生活標準。保障房作為住房的一種形式,這些因素都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1.3 日照通風要求

保障房雖然是為了滿足中、低收入家庭使用,在面積上也有相應的指標控制。但是在日照和通風方面一定要滿足住宅設計規范的要求,這一點絕不能退讓。由于每個地區的日照間距是一定的,考慮的節地因素,因此,我們在做保障房小區規劃時,可以脫離傳統對位排列的方式,前排和后排可以適當的錯開,即采用前后排錯位排列的方式。具體要錯開多少,就要把握好適當的度,既要考慮滿足日照要求,又要兼顧到整體小區的空間景觀。而僅以“犧牲日照”而換取建筑及規劃設計的“功能性”和片面追求節地最大化的處理方法是不可取的。另外,在保障房的規劃設計過程中,也應有最低的日照通風標準限制,這樣才能促進保障房建設向著合理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具體地說應滿足以下要求:

(1)房間內部至少要保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標準日照;(2)各個居室除小于10m2的過廳外,均應有直接對外的窗(門);(3)廚房要直接對外通風;衛生間若是間接通風,但應確保不串氣。

除了常見的規整平面外,在各類住房平面設計中還存在一種蝶形平面戶型。由于容積率高,日照條件難以滿足要求的情況下,通過采用蝶形戶型方案來解決日照通風問題。理論上這種解決方案是可行的,但與現實相比較而言,其銷售效果并不理想。證實了這種戶型并不是很受大眾歡迎,這里面存在思維定式和習慣問題。然而從專業的角度而言,由于出現很多轉角外部空間浪費,室內的轉角空間也不好利用,而且這種戶型外墻面轉折過多造成外墻面面積增加,結構體型系數不好,節能造價太高等缺點。所以,蝶形戶型在保障房中也不宜采用。

2 結語

保障房建設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穩定。對于保障房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剖析和借鑒也是非常必要的,希望能夠通過良好的空間規劃,完善的人車交通系統,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景觀,親切、合理的建筑設計,為不同背景身份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實現保障房居住社群的安定感。

參考文獻

[1] 焦怡雪.關于保障性住房面積標準問題的探討 [J].2008 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08(3):1-10.

[2] 楊紅平,宋偉軒.保障房空間布局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城市問題,2012(3):49-53.

作者簡介:朱亞紅,碩士,許昌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助教。

猜你喜歡
規劃設計
劉璐規劃設計作品
規劃設計作品
中水淮河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發展趨勢探討
基于城市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規劃設計初探
城郊休閑型風景道規劃設計策略
規劃設計
物流園區出入口規劃設計及其優化
當代佛教寺廟規劃設計初探
電力系統規劃設計在電力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