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根草生態技術綜合治理東川小白泥溝泥石流示范研究

2014-05-22 07:42許圓圓于良君韓慕萍崔紅偉
環境科學導刊 2014年3期
關鍵詞:香根白泥東川

許圓圓,于良君,張 強,韓慕萍,崔紅偉

(1.昆明中稷遠創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33;2.云南農業大學,云南昆明650204;3.云南興環科技公司,云南昆明650034)

小白泥溝是小江流域重要的泥石流溝,為了減輕泥石流危害,保護生態環境,控制泥沙向金沙江轉移,在多年研究探索的基礎上,利用香根草生態技術對小白泥溝泥石流進行綜合治理,并對其生態恢復、水土保持效果進行研究,以期為東川乃至世界泥石流治理作出貢獻。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環境概況

研究區位于東川縣阿旺鎮小白泥溝,約2hm2的泥石流堆積區。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h,年蒸發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濕度76%。區內光熱資源豐富,但水熱失調,降雨分配不均,是當地生態修復的主要限制因素。

研究區及周圍生態修復以前,植被覆蓋率極低,絕大部分地表基本無植被存活。由于長久的泥石流沖刷,地表已經無土壤覆蓋,30cm深度之內,均為大小石礫,利用普通方法無生態修復的可能性。

1.2 香根草生態技術簡介

香根草 (Vetiveria zizanioides L.)為禾本科巖蘭草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發達的根系及極強的生態適應性,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水土保持、道路塌方滑坡治理、生態環境治理、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富營養水體的凈化,以及對重金屬和污染物的生物恢復和土壤基質的改良等方面[3~6]。

香根草生態技術是利用香根草抗旱耐瘠、抗污吸污、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在特別惡劣的土壤環境下加入微生物菌肥及土壤改良劑等專利產品,增強香根草的耐性及適應性,促進香根草成活,為植被多樣性恢復創造土肥條件,進而促進土著植物的恢復。

1.3 香根草生態技術治理泥石流方案

選擇1a以上株齡的香根草,經分苗及根部處理后放置待種。種植前為了提高香根草成活率,使用合適的保水材料及土壤改良劑,香根草種植后,澆足定根水。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1.4 后期生態恢復效果實驗

1.4.1 土質改良效果分析實驗

1.4.1.1 樣品采集及處理

首先,政府需要深刻認識鄉村旅游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其次,深入了解當地固有的自然資源,探索如何將其優勢實現最大化;再者,根據如今鄉村旅游業的現狀,分析潛在游客市場,進行全局統一規劃,指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種植1a后,對香根草種植區及對照區的土壤按照0~20cm、20~40cm土層采集樣品,棄去動植物殘體等雜質,風干后研磨粉碎分別過1mm和0.25mm尼龍篩,保存備用[7]。

1.4.1.2 樣品分析方法

土壤全N采用半微量凱氏法測定,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

土壤全P用NaOH熔融-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P用NaHCO3法測定。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速效鉀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

1.4.2 土著群落構建效應分析方法

香根草種植1a后,測定種植區的植被覆蓋率,在土著植物長勢好的地方,設置3個5m×5m的樣方,分別鑒定恢復的植物種類。

1.4.3 水土保持效應分析方法

在項目區內建設徑流監測小區3處,并設置對照區1處。長×寬為4m×2m,面積8m2,雨季過后測定實驗區和對照區的泥土沖刷量。

2 結果分析

2.1 土質改良效應

在香根草種植1a后,對項目區及對照區的土壤進行了采樣分析,檢測分析在昆明光寶生物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經過國家CMA認證的實驗室內進行。結果表明,對于0~20cm及20~40cm土層,種植區相比于對照區,全氮、堿解氮、全磷、速效磷、有機質及速效鉀的含量均有所提升(表1)。

對于種植區,全磷及速效鉀含量為0~20cm土層大于20~40cm土層,其余4項指標均為20~40cm大于0~20cm土層。而對照區也呈現相同的規律 (表1)。

表1 香根草種植區與對照區各營養元素含量對比

2.2 土著群落構建效應

香根草種植1a后,香根草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種植區內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5%,且種植區內出現了4種土著植被,以草本植物扭黃茅(Heteropogon contortus(L.)Beauv.)為優勢種,其他有旱茅(Eremopogondelavayi(Hack.)A.Camus)、黃背草 (Themeda triandra var.japonica(Willd.)Makino)及蕓香草 (Cymbopogon distans(Nees)A.Gamus),4種植物耐貧瘠性及耐旱性均較好。

2.3 水土保持效應

雨季過后,對比種植區及對照區的土壤沖刷量,對照區樣方8m2的面積都被沖刷到,且是連片沖刷,而種植區總沖刷面積為2m2,且是點式沖刷。從沖刷深度及沖刷量來看,種植區的沖刷量及深度也遠小于對照區。綜合面積及深度,種植區的土壤沖刷量僅為對照區的10%,極大程度地減少了水土流失。

3 結論及討論

(1)在多年探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利用香根草生態技術對小白泥溝泥石流堆積區進行了生態治理示范,1a后對其治理效果進行分析。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香根草生態技術用于泥石流生態恢復是可行的,香根草在自身成活的基礎上,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養分條件、為其他植物存活創造較好的生存環境,是一種較好的先鋒植物。

(2)香根草之所以能在如此惡劣的地區成活且長勢較好,是因為其發達的根系,香根草根系一般達2m以上,目前最長記錄為泰國的5.2m。發達的根系深扎入地,可吸取地層深處的水分及營養物質供自身生長,從而可以在貧瘠、干旱的環境中存活。

(3)東川乃至世界泥石流危害日趨嚴重,如今當務之急是采取有效的治理及恢復措施。在此示范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加大對泥石流堆積區生態恢復的研究,以建立一種成熟的治理模式。

[1]莫美仙,張世濤,李杏茹.昆明東川城區后山泥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6,12(4).

[2]羅正東.東川生態環境建設與泥石流綜合治理 [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234-237.

[3]陳凱,胡國謙,饒輝茂,等.紅壤坡地柑桔園栽培香根草的生態效應 [J].生態學報,1994,14(3):249-254.

[4]夏漢平,束文圣.香根草和百喜草對鉛鋅尾礦金屬的抗性與吸收差異研究[J].生態學報,2001,21:1121-1129.

[5]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Vetiver Grass:A Thin Green Line A-gainst Erosion[M].Washington D C:Nati onal Academy Press,1993.

[6] Summer felt S T,Adler P R,Gleen D M,et al.Aquacul ture sludge removal and stabilization within created wetlands[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1999,(19):81 -92.

[7]曹雪琴,萬軍偉,陳雯,等.土壤元素背景值的研究-以南方某區域為例 [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9,16(2):27-32.

猜你喜歡
香根白泥東川
基于DBSE-Net的大田稻穗圖像分割
堿回收白泥建材資源化利用的研究進展
阜陽市引種香根草栽培試驗初報 *
我與風的故事
苛化白泥中碳酸鈣含量分析討論
香根草對Cd、Pb、Zn的吸收累積特征研究
香根草耐鹽脅迫生理代謝酶變化研究
泥瓦匠的孩子
云南東川雪嶺磷礦礦體厚度變化規律
白泥回收輕鈣的品質及對加填與施膠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