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創新教育的嘗試

2014-05-30 10:48周穎楊云述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想象創新能力思維

周穎 楊云述

語文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應如何依據語文學科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呢?

一、放飛想象翅膀,拓展創新空間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誘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同時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讀寫練習,培養想象力。如教學《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錄相,當狼撲向羊時定格,引導想象,問:“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加個結尾?!睂W生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很快就編出了好幾種故事結尾。我課前通過個別了解把一個學生的想象的故事結尾制成光盤,此時播放說:“這就是王紅同學所編的故事結尾,真生動!請同學們繼續大膽想象,大家一起評出幾個精彩的故事結尾,老師再把它制成光盤,我們一起欣賞?!边@就更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課堂上,同學們躍躍欲試,連平時不大愛發言的幾個同學也舉起手來。大多數學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種種逃脫的辦法,沒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學生設想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饒,結果還是被狼吃掉??傊?,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尾,在學生的腦子里誕生了。教師相機評點、總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訓練和發展他們的創造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促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高的始發因素。要使學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通過觀察產生聯想,通過聯想實現創新。如《秋天》這一課,完全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去親身觀察、體驗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師再啟示:“同學們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會是怎樣的呢?”這時學生就會依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積極聯想。二是增強直觀、展開想象。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是人類社會的希望,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就會失去推動社會發展的內動力。兒童時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維。因此,我們必須依據兒童的特點,結合課文中的一些神話、童話及科學幻想故事,充分運用幻燈、投影、圖片、電腦、音像設備等各種教學媒體,進行直觀形象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想象的基礎和豐富的想象素材,讓學生盡情地去想象。三是減少統一,鼓勵求異。學則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統一”的東西太多,字詞理解,要以字典為準;提練中心,要以教參為準;回答問題,要以教師的教案為準等。實際上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獨立創新的自由,對學生有百害而無利。因此,我們要允許求異,鼓勵質疑。四是突破定勢,實現靈活。傳統教學方式是以講授式、問答式為主,老師牽著學生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完全局限在教師設計的瑣碎的問題之中,學生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為改變這種狀況,可大膽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如自讀提問方式、分組討論方式等,甚至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會中,去感悟、去尋找靈性。

三、鼓勵質疑問難,養成獨立思考

陶行知說:“一切創造都是從疑問開始的?!眲撔聛碜杂凇百|疑”,是人們不迷信于學術權威和傳統學術規則,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質疑的過程蘊含著創新的萌芽和潛在動力??梢哉f敢于“異想天開”的學生,是最有創造潛力的學生。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呢?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不要怕學生“節外生枝”影響教學過程,學生提出的疑問是正確的,要及時地加以表揚和肯定,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錯的,也要耐心地加以糾正和指導,而不可一棍子打死,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一些大多數學生都感覺疑惑的問題要及時與學生討論并講解,讓學生從“質疑”中鞏固、深化知識,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

在課堂上,老師不應拘泥于教學參考書的模式而對學生各式各樣的答案予以否定,而應聽取學生不同的見解。如《坐井觀天》一文對于青蛙的評價,有的同學認為“青蛙的視野太狹隘”,有的同學認為“不能怨青蛙,井口太高它爬不上去”等等,這一問題被學生多維立體地分解了。固定化的思維被打破,這是個可喜的變化。

四、創設自由空間,發展創新思維

學生是有個性的認識、實踐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在學習上,教師不應一味地要求學生循規蹈矩,而應該給學生多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把“問”的權力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并注意引導學生在這些過程中敢于打破思維定勢,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正確面對挫折,善于借助想象進行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也就是說,在引導學生認識事物時,既要他們知道“從來如此”,又要讓他們善于動腦思考,打破常規,就可能有新穎獨到的發現和收獲。

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大家都知道蠶是無私的,讓人敬佩,可是換一個角度想想,蠶也有自私的一面,作繭自縛;在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狐貍“狡猾”的一面,而且要啟發學生跳出這個思路,從另一角度認識狐貍“臨危不懼,聰明智慧”的一面;又如《烏鴉喝水》一課中烏鴉是往瓶里放一個一個的小石頭這個辦法喝到水的,還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烏鴉還能用其他辦法喝到水嗎?”產生烏鴉找到一根吸管后,高高興興喝著水的好辦法。這些做法無疑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注重語文實踐,提高創新能力

我們的傳統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實踐活動,據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國性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很少有學生自己從活動與實踐中獲取的真正知識。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談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因此,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廣泛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投身于社會實踐,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也使他們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也可以使學生學到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在發展知識經濟的進程中,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歷史使命。傳統的教育教學很難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教育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創新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全過程。

猜你喜歡
想象創新能力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快樂的想象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