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分析

2014-05-30 08:13錢曉玲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分析

錢曉玲

【摘要】 目的 對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方法 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對癥治療的方式,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靜脈溶栓治療方式,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不同的治療方式之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7.78%,明顯的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4.44%,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靜脈溶栓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提升血栓的再通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受到改善,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值得各大醫療機構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070-02

本院將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對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鑒于靜脈溶栓治療對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栓再通與減少并發癥都具有顯著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男女比例為53:37。年齡在30-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6.15)歲,發病時間均為3h-5h。其中,廣泛前壁梗死25例,下壁梗死17例,下側壁梗死19例,高側壁梗死14例,高側壁梗死11例,前壁梗死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且無靜脈溶栓禁忌癥和嚴重并發癥。

將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時間和診斷分布等一般資料中比較均無明顯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規的對癥治療,治療方法如下:囑咐患者保持足夠的臥床休息時間,為其營造一個舒適、清潔以及安靜的住院環境。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腸蠕動的速度處于不斷降低的階段,若飲食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便秘的癥狀。為了防止便秘而引起心肌梗死的癥狀發生,應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服用通便藥或者是緩瀉劑。同時,針對部分患者還應該給予相關氧療措施,以此方式控制心肌梗死范圍,不僅能使患者的心臟負荷與心絞痛癥狀得以有效的減輕,還可以提升其血氧飽和度,確保血氧能夠充分的滿足機體器官的運作需求。實施氧療的過程中,應注意設置氧濃度,通常是3.5L/min左右,再結合以心電監護[1]。此外,如果患者進食的食物脂肪含量非常的高,會使患者體內血粘度因此而提高,發生血栓癥狀的幾率也會因此而提升。鑒于此,在給予患者經脈溶栓治療的過程當中,應禁止進食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靜脈溶栓治療方式,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給予定時的吸氧治療以及心電監護,再根據醫學界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所規定的靜脈溶栓治療措施的具體內容,結合患者的實際血栓情況,對其進行常規的ECG檢查以及體檢之后,即可對患者的血常規、血型、尿常規、心肌酶譜、出血時間、凝血時間以及血小板等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一經確診之后,即可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以及應急措施。在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體進行靜脈溶栓治療之前,應予以患者口服一定劑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300g/d,連續服用5d之后,再用尿激酶治療[2]。在靜脈溶栓治療全部結束之后,還應該根據患者情況,予以靜脈滴注劑量適合的硝酸甘油,或者是給予使用相關的抗心律失常藥。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一段時間內的治療之后,對患者的心電圖給予持續觀察。心電圖已恢復正常且心絞痛等臨床癥狀已完全消失,并發癥也已經被嚴密控制的患者為顯效;心電圖趨于穩定,心絞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能夠基本自理生活的患者為有效;心電圖沒有出現明顯變化,心絞痛等臨床癥狀也沒有改善或加重,發生嚴重并發癥的患者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χ±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兩組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之后,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一定改善。實驗組45例患者中,有27例為顯效,顯效率達到60.00%,17例為有效,有效率達到37.78%,1例患者為無效,無效率達到2.22%。明顯的優于對照組20例顯效,顯效率達到44.44%,18例有效,有效率達到40.00%,7例患者為無效,無效率達到15.56%。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近幾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成為各醫療機構心內科中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即冠狀動脈出現堵塞和中斷血流的情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因缺血而導致其局部壞死。其臨床癥狀表現為患者心前區或胸骨出現突發性劇痛,并伴隨著出汗及不安等癥狀的發生[3]。通常情況下,急性心肌梗死會伴隨有心衰、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出現,表現出持續性的咳嗽、咳痰、心率明顯加快、煩躁以及呼吸變得急促等癥狀,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呈直線上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初期,其缺血區心肌細胞會呈現出缺血與缺氧的情況,還不至于出現死亡。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夠做出及時反應,使血管加快再通,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的發展,患者預后情況也能因此得到改善。然而,若不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就有可能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十分常見且效果顯著的治療方式之一即為靜脈溶栓,該治療方式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時間越來越短,溶栓的再通率卻會逐漸升高,使受損心肌區域能夠維持較好的室壁活動,還有利于防止患者的左心室附壁出現溶栓的情況,進而避免患者心肌出現再次梗死的風險[4]。

本院將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癥狀分別給予常規對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采取靜脈溶栓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血栓的再通率方面都明顯的優于對照組患者,且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也明顯的高于對照組患者。通過一系列靜脈溶栓治療手段的有效實施,實驗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屬的整體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靜脈溶栓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提升血栓的再通率,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受到改善,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值得各大醫療機構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韓庭狀.高血壓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8):38-39.

[2] 梁松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1,30(23):64.

[3] 景占聰.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9(9):202.

[4] 王凱.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9(19):118-119.

猜你喜歡
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1例急性腎盂腎炎伴有胡桃夾綜合征保守治療和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