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

2014-05-30 10:24楊燕李軍磊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

楊燕 李軍磊

【摘要】 目的 對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確診為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抗血小板治療組和靜脈溶栓組,每組6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靜脈溶栓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83.33%)明顯好于抗血小板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58.33%),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由于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減輕患者的病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急性缺血性卒中;臨床特征;治療效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091-02

近年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給人們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還會給患者家屬帶來很大的負擔[1]。腦血管病一般都有很高的復發率,復發一次病情就會加重一次,因此,在臨床的治療中,采用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十分重要,為了探究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特征和治療效果,特對12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確診為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64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46-72歲。將所選取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抗血小板治療組和靜脈溶栓組,其中,抗血小板治療組60例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45±1.25)歲;靜脈溶栓組60例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1.20±1.80)歲。排除有既往顱內出血的患者、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和有嚴重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抗血小板治療組:阿司匹林是唯一一種經過臨床試驗評價的抗血小板藥物。給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生產廠家:沈陽奧吉娜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1;規格:100mg×48片)的劑量為100mg-160mg建議每日劑量為100mg(相當于每天片阿司匹林腸溶片。

靜脈溶栓組:給患者注射阿替普酶凍干粉(生產廠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0mg/支、盒;國藥準字:S20020034)按照0.90mg/kg劑量,先以總劑量的10%進行外周靜脈團注,1min后將其余90%經250ml質量分數為0.9%生理鹽水稀釋,通過輸液泵持續靜脈滴注1h,最大治療劑量為90mg。溶栓后24h進行MRI檢查,無腦出血者予阿司匹林300mg(1次/d)口服,連續治療10d后改為100mg(1次/d)長期服用。

1.3 療效評定標準[2] 在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進行影像學檢查,行頭部MRI及MRA檢查,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進行評定,評定標準分為3分、2分、1分。其中3分:患者治療后完全無癥狀,無明顯神經功能障礙,能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2分:患者治療后癥狀減輕,神經功能障礙有所緩解,能進行簡單日常工作和生活;1分:患者治療后無效果或病情加重。3分、2分為治療的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臨床特征 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臨床特征表現:起病急,會驟然惡化,單發或多發圓形低密度或混合密度腫塊,邊界清,瘤內壞死囊變或出血,有液平面,環形強化,囊壁厚薄不一或有結節狀硬化。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靜脈溶栓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83.33%)明顯好于抗血小板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58.33%),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靜脈溶栓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83.33%)明顯好于抗血小板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58.33%),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近年來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腦卒中的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的增高,給患者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也給患者家屬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3]。因此,對由于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腦卒中的治療至關重要。靜脈溶栓治療的目的就是使患者的血管再通,阿替普酶為第2代靜脈溶栓藥物,是通過DNA重組技術于體外人工合成的生物制劑,能夠選擇性地與血栓表面的纖溶酶原及纖維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將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迅速發生溶栓效應,而對血漿中的游離纖溶酶原則較少產生藥理作用,不會導致全身纖溶狀態,故極少引起出血不良反應,達到對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良好治療[4]。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治療的有效藥物,盡管可明顯降低隨訪期末的病死率或病殘率,減少腦卒中復發,但是療效遠不及靜脈溶栓治療[5]。

綜上所述,對由于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減輕患者的病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彬彬,李志方,劉力學,等.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并發急性缺血性卒中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3,10(12):625-629.

[2] 王愛菊.腫瘤患者腦梗死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5):457-459.

[3] 葉正龍,陳勁松,高娜,等.惡性腫瘤病人凝血指標分析及臨床意義[J].江西醫藥,2010,45(7):705-706.

[4] 曾麗,劉永立,劉謝添,等.老年惡性腫瘤高凝狀態監測[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32):609-610.

[5] 陳雅,娟秦超,梁志堅,等.軀體惡性腫瘤合并腦梗死的臨床特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46(7):465-469.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
養陰活血合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64例臨床觀察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左旋咪唑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36臨床觀察
心腦血管動脈硬化癥的中醫治未病臨床研究
急性重癥胰腺炎80例臨床治療分析
中藥含化散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臨床價值評析
腦出血行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