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診斷性空氣灌腸的臨床應用

2014-05-30 13:11張維民鄒仲林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腸穿孔腸套疊腸管

張維民 鄒仲林

【摘要】 目的 探討空氣灌腸在診斷與治療小兒灌腸的臨床應用。方法 回顧我院200例疑為空氣灌腸病例,所有病例均為1-10歲兒童,確診后行空氣灌腸。結論 握好適應證與禁忌證,早期及時采用空氣灌腸,有助于提高腸套疊的整復率,空氣灌腸治療腸套疊是一種安全性能高、無創傷性的治療措施。

【關鍵詞】 小兒診斷性空氣灌腸;臨床應用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2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10歲。癥狀及體征:陣發性腹痛哭鬧170例,便血98例,嘔吐150例,腹部包塊30例,發熱20例,嗜睡15例。

1.2 檢查方法 本組病例空氣灌腸整復檢查均用J819型腸套疊復位器進行空氣灌腸,并在電視監控下經肛管注入空氣,壓力一般在60-100mmHg,極少到120mmHg,壓力不宜過高。

2 結 果

非腸套疊60例,腸套疊140例,復位成功130例,成功率96%,整復失敗10例,占4%,其中16例經二次整復成功,5例手術復位。

發病24-48小時腸壁水腫加重者,復位成功率有所降低。當空氣灌腸過程中,發生腸穿孔時,必須立即放氣減壓,速轉手術治療。

3 討 論

腸套疊是由一部分腸管及其附著腸系膜套入腸腔所形成。套入部被鞘部壓迫可引起不同程度靜脈阻塞,進行性腸壁水腫,同時局部動脈受損,腸管缺血壞死,進而引起腸穿孔導致急性腹膜炎。因此及時治療能顯著改善愈后療效。掌握復位時機及方法,操作時膽大心細,并注意以下幾點:

3.1 空氣灌腸復位時應常規透視及攝片,排除胃腸道穿孔及其它急腹癥,有穿孔表現急腹癥則不可行灌腸復位。整復后亦常規透視,確認無發生穿孔。常規攝復位前、灌腸檢查、復位后三張片。

3.2 空氣灌腸整復有一定穿孔危險,據文獻報道穿孔率0.1%,因此術前必須與家長交代清楚并簽字,避免術后發生糾紛。

3.3 筆者認為有以下表現者不宜進行空氣灌腸整復,而應及時手術治療,臨床表現:①套人時間超過72小時;②一般情況較差者,如休克、高熱、精神萎靡不振等,有腹肌緊張即可能腸管壞死腹膜炎可能,腸管壞死時間最短為16小時,此時低壓即可穿孔,血便量較多者;③平片表現有腸道梗阻表現,腸腔內有明顯滲液;④灌腸表現套人較長,可達降結腸。腸套疊系兒科較常見急腹癥,好發嬰幼兒,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原發性腸套疊與腸痙攣及腸蠕動有關,多因輔食,氣候變化等引起腸管局部痙攣,近端腸管蠕動增強推動痙攣部套人遠端腸管而引起梗阻。繼發性腸套疊由腸息肉、憩室及腸淋巴結腫大引起。如需早期明確診斷,可進行診斷性空氣灌腸檢查,從而避免手術治療和手術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診斷性空氣灌腸檢查既起到診斷作用,又起到治療作用。當然放射科醫生行空氣灌腸檢查時,首先要嚴格掌握適應癥及禁忌癥,避免引起腸穿孔危險。其次要了解小兒臨床病史,如患兒陣發性哭鬧、嘔吐、便血,同時腹部觸及包塊,診斷較容易。但腸套疊多發生在4-10個月嬰兒,家長難以提供有意義病史,腹部體征出現較晚。

綜上所述:這就要放射科醫生進行診斷性空氣灌腸檢查,為臨床醫生對患兒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主編.兒科X診斷學.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一版:170-173.

[2] 宗鶴飛,張超,沈忠,等.小兒腸套疊空氣整復應慎用654-2.中華放射學雜志,1992,26(2):130.

[3] 吳瑞萍,胡亞萍,江載芳,主編.實用兒科學(上冊).第六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80.

猜你喜歡
腸穿孔腸套疊腸管
超聲聯合胃竇漸進式注水法留置鼻腸管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
老年人結直腸穿孔臨床分析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并發腸穿孔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
結腸鏡檢查致結腸穿孔的診治進展
一例空氣灌腸法治療犬腸套疊
全內臟反位合并直腸癌腸套疊1例
鼻空腸管與鼻胃管應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內鏡下鈦夾封閉治療醫源性結腸穿孔6例分析
P物質測定在小兒原發性腸套疊中的臨床意義
豬直腸脫的手術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