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能力的培養

2014-05-30 17:08曹凱麗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思維數學過程

曹凱麗

數學知識的學習要經過聽講、復習、做習題等才能掌握和鞏固。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會。另外,使學生形成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必須建立起學生自我的“數學思想方法系統”,這更需要一個反復訓練、不斷完善的過程。以下是我對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數學學科的豐富內容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對事物進行對比、類比、判斷、推理以及跨越時空的想象力。實踐證明,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創造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戰場。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利用定理證明與發現的聯系激發學生思維。在多種解題思路探求中開發學生智力,激勵學生創新思維。 經過中考,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綜合、探索聯想,創造性地解決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 做好創新意識的引路人。

二、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近年來,中考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使得中學教師回歸課本知識體系,以達到 “減負提質”之目的。歷年中考試題并不是課本知識內容的簡單再現,而是取材于課本,加以變化提高而得到的。從新型試題上分析,與以往相比,新試題較側重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知識的運用能力,而減少了對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的檢查。另外許多測試題的解法空間有所拓寬,目的是要考查學生的思維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象以往那樣只教會典型題的解法去套用。

(一)重新認識教材,創設教學活動情景,激發興趣,進行創新探索,培養創新能力

例如:在講“數學歸納法”時,引入“多米諾骨牌”游戲:假設從教室到操場立擺著許多骨牌(或磚),現在,除了一塊一塊的將它們全部推倒外,問(1)怎樣只推一下,就保證所有的骨牌(或磚)都倒下呢?(2)若不推其中任何一塊,這些骨牌(或磚)能全部倒下嗎?(3)若將其中的某一段拿走幾塊,那么推第一塊還能保證全部倒下嗎?(4)設想骨牌是從學校擺到街道,從沈陽擺到錦州,從中國擺到外國……那么你一個人還能一塊又一塊的將它們全部推倒嗎?這樣,學生興趣提高了,認知平衡被打破,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開了 ,教師及時的提出數學歸納法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就不感到突然了,認識水平上到更高層次.

(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平常中發現不平常,不受“定勢”或“模式”的束縛,去探索各種結論或未確定條件的各種可能性。這樣充分發揮知識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學生構建型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多種思路(方法)解題特別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在進行證明教學時,只要結論正確,推理合理就可,應盡可能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還可以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究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公式”時,可以這樣來進行:

1.提出問題: (a+b)2=a2+b2成立嗎

(顯然學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導學生計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導學生發現①算式的左邊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結果形式是a2±2ab+b2

4.進一步提出:能直接寫出結果嗎(a+1)2=?

這樣學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這個規律可以作為公式…

通過教師的誘導,學生的參與,使學生既認識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對該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教師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質疑開始。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嘗試,勇于求異,激發學生創新欲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創新。教師要創設求異的情境,鼓勵學生多思、多問、多變,訓練學生勇于質疑,在探索和求異中有所發現和創新。本人教授“§2.7平行線的性質”一節時深有感觸,一道例題最初是這樣設計的:

例:如圖,已知a // b , c // d , ∠1 = 115,

⑴ 求∠2與∠3的度數。

⑵ 從計算你能得到∠1與∠2是什么關系?

學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講解,這時一位同學舉手發言:“老師,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蔽耶敃r非常高興,因為他回答了我正要講而未講的問題,我讓他講述了推理的過程,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又借題發揮,隨之改為:

已知:a//b , c//d 求證: ∠1=∠2

讓學生寫出證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證法。隨后又變化如下:

變式1:已知a//b , ∠1=∠2 , 求證:c//d。

變式2:已知c//d ,∠1=∠2 , 求證:a//b。

變式3:已知a//b, 問∠1=∠2嗎?(展開討論)

這樣,通過一題多證和一題多變,拓展了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初學幾何者來說,有利于培養他們學習幾何的濃厚興趣和創新精神。

三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教師靈活多變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嶄新途徑,教師要指導和鼓勵學生伸展智慧的觸角去觀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創新,做開拓創新的優秀人才。時代要求我們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實踐,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教學中,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點思考的機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的要求。

猜你喜歡
思維數學過程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