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的“導”

2014-05-30 17:53袁靜如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學法教學學生

袁靜如

“導”無定法,貴在得法。如何據綱扣本,采用靈活的導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此,本文試圖從課堂的閱讀教學上淺論自己的幾點看法 。

一、化“苦學”為“樂學”的情感導學法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敫袆尤?,先得有真情,然而情來何方?這就需要教師用心設置教學情境,從而打開學生情感的窗戶,撥動學生與作者共鳴的心弦,才能激發學生情感之泉,使之洶涌突發,讓我們收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如:用講故事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便是故事式導語。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學生獨立理解文言實詞很有幫助。在教《狼》一課時,我一走進教室,馬上在黑板上寫上“話說‘聊齋”字樣,同學們對這異常表現十分奇怪,接下說:“這節課我先來講個故事?!苯淌伊⒖袒钴S起來。我公布故事名——《狼》。于是便依照課文內容,加入自己的發揮,以講故事的形式把課文內容詳細地講給學生聽。講完后說:“請大家翻到蒲松齡的《狼》,給老師找出漏講的情節?!痹捯魟偮?,學生便近不及待地翻書對照。這時我拿出課本來引導他們朗讀、翻譯、講析,以至復述都非常順利。由此可見,凡是像《狼》這類故事性強的古文,可試用此種導學方法,把艱澀、繁雜的古文變得生動有趣,容易吃透。

又如教老舍《濟南的冬天》時,我用了這樣的導語:“看吧,我們藍色的冬服已上身了,大家更顯得英姿逼人,操場上的榕樹卻遲遲不愿卸下綠衣裳。我們贊美南方可貴的冬綠;可老舍先生要詠頌濟南冬天的是什么呢?現在,讓我們隨老舍先生去濟南看冬景吧!”雖寥寥數語,卻如投石擊水,激發學生求知意識的浪花?;翱鄬W”為“樂學”。

贊可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蔽蚁脒@句話就是對情感導學法的高度概括。

二、化“死學”為“活學”的問題導學法

“問”作為一種教法,我認為,老師的責任不單在于問問題,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問老師。這算是比較正確的引導。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碑攲W生在你的正確引導下,真正明白了“問”的技巧和方法時,對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師生兩方面的負擔,將產生積極的意義。

“提問:就是教師有目的地設疑,以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我們就某篇課文或某一方面所提出的一個或一組問題,實際是為組織學生進入學習過程而進行交流的話題。在教學中,需精心設計一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以此帶動全文,簡潔地處理教材,引導學生提綱挈領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如教《七根火柴》,我設計了一個填空題:《這是一個-------故事》??此坪唵?,但學生要填好這個空,就得對全文作了解、概括,必須弄清全文的情節、內容、主題。這環節中,學生在討論思考中,便會問我“寫作背景是什么?”“主人公究竟是誰?”“為什么他們肯吃那么多苦?”“真有這樣一種偉大的獻身精神嗎?”……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創造新知發現規律的過程,也就是使課堂教學成為創造過程。必須特別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正如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谡n堂上要引導學生在新知識的生長點上找問題,也就是要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教與學的重點處發現和提出問題;在教材難點入——同學們思考的關鍵處——發現和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化“學會”為“會學”的比較導學法

教育家希爾克指出:“比較是兩個以上同種現象間的同一性,相似性和異質性的關系概念,是觀察、分析、整理等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智力活動?!痹谡Z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進行比較,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實現舉一反三,進一步掌握知識本質聯系和內在的規律。

“比較閱讀是同時選取兩篇(段)或兩篇(段)以上的文章進行對照閱讀,找出并品味文章相同點和不同點的閱讀方式?!北容^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或就題材、主題、體載、內容,或從結構、技法、語言、修辭......進行比較閱讀,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把握中心,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舉一反三,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如學習《敬畏生命》和《熱愛生命》兩篇短文時,給學生做必要的講解和點撥采用比較閱讀再恰當不過了。在內容方面,比較兩篇文章中心內容的側重點有何不同:①“敬畏生命”敬畏的是什么?“熱愛生命”熱愛的是什么?②“敬畏”與“熱愛”的相同與區別在哪里?在形式方面,這兩文的表達方式的不同:《敬畏生命》一文重在抒情,是怎么抒情的?《熱愛生命》一文重在說理,是怎么說理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運用已知抓住共性,比較分析,理解新知。然后只需稍加點撥歸納,這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四、化“難學”為“易學”的分層導學法

由于學生智力參差不齊,因此,教師的教學要依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實施課堂分層導學,使學生思考不斷深入,使問題不斷綜合,難度不斷加深、綜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享受學習成功的樂趣。

首先,設立臺階問題。如教《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文中寫了幾個小故事?②用一句話概括每個故事的內容,且各定小標題。③分析這幾個小故事各自的寫作角度,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什么精神品質?④是否可以把這幾個故事的順序調換?如此設立幾個小問題,每個問題就是一個臺階,而臺階又在不斷上升,學生在不斷攀登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最終掌握了文章的重難點,可并非全體學生都能收到此效果。因此,需要教師走第二步:分層導學??勺尣钌卮鹎皟蓚€問題,中層生回答前三個問題,基礎較好者則可在此基礎上,通過后一問題。使學生各盡其能,學有所獲,自然便會提高學習效率。這樣一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學生有了豐收的喜悅,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五、化“定勢”為“創新”的拓寬導學法

語文教學絕不能把學生封在教室內,鎖在教材中,應適時將“生活”引進“課堂”使語文教學充滿生活和時代氣息。讀朱自清的《背影》,學生為父親買橘子的行動而感動。如果再適時地告訴學生:揚州話里有“走局”(走運,交好運)之說,“局”者“橘”也,臨時買橘送橘,正蘊涵著父親希望兒子“走局”的殷殷祝?!@不僅是物質上的關心,更是精神上的關愛。如此,學生對“父愛”的感悟是不是會更豐富一點,更深切一點?這樣的閱讀實踐積累,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意識,一種解讀語言的習慣——解讀文字要知人論世。

課堂上多給學生一定的想像空間,學生不僅知識學得扎實、深入,而且創造性思維獲得很好的培養,既省時,又生效。如《狼》一文學習完畢,引導學生運用己感知過的各種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夜晚陰沉氣氛;屠夫心理活動的變化......使情景更加曲折引人。又如《蚊子和獅子》學完后,極力讓學生發揮聰明才智,給蚊子和獅子安排另一個合理的結局。再如給《石壕吏》寫個話劇......實踐證明,利用作品中精彩的文字描述,能喚起學生的再造想象,使他們腦中產生鮮明的藝術形象,靈感很容易觸動,文思如泉涌,妙語連珠,立意新穎。

總而言之,教師一切導點的產生和分化的選擇,必須依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新時期的教學時態,留給學生思考、質疑、動手實踐的空間,才能更好優化語文教學,才能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猜你喜歡
學法教學學生
摭談初一數學學法指導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二元一次方程組”學法指導
趕不走的學生
三角恒等變換學法直通車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