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下8字法縫線固定治療成人脛骨髁間隆突骨折

2014-05-30 22:06安明等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字法骨塊縫線

安明等

【摘要】 目的 了解關節鏡下8字法縫線固定治療成人脛骨髁間隆突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脛骨髁間隆突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基于關節鏡下采用6號不吸收縫線予以患者“8”字法固定。術后予以康復訓練,開展6-24個月的隨訪活動,觀察患者膝關節活動度、松弛度、骨折復位、愈合與患肢整體功能康復狀況。結果 術后6周,所有患者脛骨髁間隆突骨折均無移位;術后3個月,所有患者膝關節穩定性與活動度均增強;術后6個月,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94.2±2.5。結論 在治療脛骨髁間隆突骨折時,基于關節鏡下予以患者“8”字法縫線固定,有利于患者進行早期膝關節康復鍛煉,幫助患者恢復膝關節功能,創傷小、復位可靠,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關節鏡;8字法縫線;脛骨髁間隆突骨折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36-01

脛骨髁間隆突骨折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通常因運動或車禍損傷所致。臨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療,易誘發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最終形成關節功能障礙。隨著關節鏡技術的不斷應用,基于微創條件下,骨折固定可采用縫線、鋼絲、螺絲釘以及克氏針等方法[1],縫線固定可采用斜跨骨折塊、橫跨等方法。本文主要對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脛骨髁間隆突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相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脛骨髁間隆突骨折患者27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占有17例,女性有10例,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在(38.82±4.43)歲之間;7例Meyers-MckeeverⅡ型骨折,20例Ⅲ型骨折。予以患者關節鏡下檢查,7例骨塊與韌帶止點范圍,4例撕脫骨塊小于韌帶止點范圍,16例骨塊大于韌帶止點范圍,其中3例脛骨外側平臺關節面,2例累及脛骨內側平臺關節面。所有患者均行關節鏡監控下復位,予以“8”字法縫線固定,其中內側副韌帶止點撕脫1例,行復位修補;3例合并腓骨頸骨折與合并內側副韌帶損傷患者未行治療;3例合并內側半月板損傷患者,行修整性切除;1例合并外側半月板損傷患者,行清創打磨。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經由高位前外側入路通入關節鏡鏡頭。術前檢查關節,治療合并傷,行髁間凹區域清創,將滑膜皺襞、髕下滑膜系帶、膝橫韌帶、脂肪墊清除后進行初步復位,行針套管穿刺,從膝關節外側探入,采用1號Ethicon縫線,將其一端置入內側關節間隙中,從前內側拉出,拔出套管,將6號Aesculap不吸收縫線設置在導線另一端,于前交叉韌帶部位拉入。針對骨塊大于前交叉韌帶止點范圍患者而言,行骨塊臨時復位與固定,采用2.5mm導針,從骨床穿透骨塊鉆出送入關節腔,從該骨洞拉出6號Aesculap不吸收縫線進鏡頭。隨后在骨塊的前外側部分鉆出,拉出縫線,將其至于韌帶前方骨塊上,繼而連續縱向牽拉縫線,觀察骨塊分離狀況。就韌帶止點面積與骨塊大小等同患者而言,結合前交叉韌帶脛骨隧道定位器,于韌帶前方交叉后,拉出縫線并伸直膝關節,予以打結固定。而骨塊較小、易粉碎患者可于骨床前內側緣鉆骨洞,進而拉出縫線兩端,待縫線打結后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評分、活動度、松弛度以及骨折復位、愈合等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組選取的患者共27例,住院時間為6-14天。術后6周,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無骨折移位、關節感染、皮膚壞死等現象;術后3個月,1例患者出現膝關節松弛患者,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患者伸膝功能均正常,穩定性與活動度增強;術后6個月,患者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為94.2±2.5,術后12個月患者Lysholm評分為95.7±3.2。

3 結 論

前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骨折作為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癥,易發于成年人群,按照Meyers分型原則[2],針對Ⅰ型骨折而言,可予以保守治療,而Ⅱ型、Ⅲ型骨折可進行伸膝位固定,但復位滿意度不高,易誘發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臨床上主張采用手術治療。若骨折復位良好,但缺乏可靠固定,可能會出現移位[3-4]。當前關節切開手術后期易發關節粘連,難以治療合并損傷,手術效果不佳?;陉P節鏡手術下,可有效減少手術并發癥,保證復位骨折可靠,同時為合并損傷的診斷與治療提供了參考價值。本文研究顯示,術后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無移位、感染、皮膚壞死患者,伸膝功能正常,穩定性與活動度增強,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較高,表明采用關節鏡下8字法縫線固定治療成人脛骨髁間隆突骨折效果顯著。究其根源,運用關節鏡下“8”字法縫線固定,有助于避免骨塊前緣翹起與固定松脫,固定可靠,且術后可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幫助患者恢復膝關節功能。據相關研究顯示,前交叉韌帶損傷可致使韌帶結構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韌帶松弛或被拉長,術中必須要借助關節鏡來定位撕脫骨塊初步復位狀況,觀察韌帶緊張度。當發現韌帶松弛時,則說明韌帶存在損傷,予以復位固定前,需挖深脛骨骨床,幫助患者恢復韌帶張力。此外,在這之前,要在前交叉韌帶股骨起點部位施以鉆孔,予以韌帶激惹處理,增強韌帶張力。在本文研究中,1例患者存在韌帶松弛現象,經上述處理后膝關節穩定性增強,這與相關研究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采用關節鏡下“8”字法縫線固定治療脛骨髁間隆突骨折,可幫助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恢復膝關節活動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芮立濤,陳榮,周衛忠.關節鏡下鈦纜內固定治療成人脛骨髁間隆突骨折[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05):212-214.

[2] 魏慧明,唐春艷,戴彬.脛骨髁間隆突骨折關節鏡下內固定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17):67-68.

[3] 孟春慶,王洪,楊述華,等.關節鏡下骺板近側縫線固定治療兒童脛骨髁間棘骨折的療效觀察[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04):472-474.

[4] 楊正剛,郭強.關節鏡下治療脛骨髁間隆突撕脫性骨折[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01):31-32.

猜你喜歡
字法骨塊縫線
剖腹產橫切口兩種縫線縫合的對比探討
關鍵骨塊技術聯合解剖鎖定加壓鋼板治療鎖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可吸收縫線結合Nice結在長骨干骨折游離骨塊中的應用
“無法之法”
唐代書法家學的傳習內容
“三字法”求解初中物理電學計算題
縫線抗議
捆扎鋼絲結合縫線引導指屈肌腱斷端回縮的臨床應用
鋸齒狀縫線皮下埋置面部提升術臨床應用(附140例)
腰椎附件結構性骨塊植骨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