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護理工作中如何與精神病員溝通

2014-05-30 22:06劉文麗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精神科精神病工作者

劉文麗

【摘要】 語言溝通技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當你的語言非常得體,能夠使對方獲得心理滿足時,對方就會更加信任你。反之,則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會使對方對你產生誤解。這一點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當護士用恰當的語言與患者交流時,護士與患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逐漸拉近。這種拉近的心理距離不僅有利于護患關系的發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但是護士若以不恰當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患者就會極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種行為刁難護士。所以,護理語言是護理工作者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在精神科工作的護理工作者,在與精神病員的語言溝通中,更應該注意溝通的技巧和方式方法。

【關鍵詞】 護理工作;語言溝通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44-02

在精神科的臨床實踐中,無論從事醫療還是護理工作,與病人接觸是我們做好每一項工作的必由途徑。醫護人員的一言一行,甚至聲音的大小,儀表神態,情緒的變化,往往都能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實踐證明,要做好對精神病患者的醫療和護理工作,除業務能力外,還應盡可能了解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一般心理動態,善于同各種性格的人交往,善于使用貼切的接觸方法和語言技巧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又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古希臘學者希波拉底曾說過:“醫生有兩種東西能治?。阂皇撬幬?,一是語言”,可見語言在精神科臨床實踐中的重要性。

同病人接觸是我們的工作方法之一,接觸就是與病人交談或溝通。接觸是通過醫護人員與病人交往而實現的。與病人交往離不開交談,交談又必須用語言作為溝通工具。語言包括語言表達的形式和內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聲語言和有聲語言。它作為人類交往的產物在精神科有它特殊的意義。

怎樣利用正確的語言技巧來提高你與病人的接觸效果呢?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法:

1 在護理工作中與精神病員進行的一般溝通

一般情況下與病人接觸時,工作人員首先要給病人以親切感,以同情和尊重病人的態度,以細心,耐心和穩定的情緒與之接觸。接觸過程中要文明禮貌,儀表端正,同時還要有隨時為病人服務的謙恭態度,有文雅的舉止、和善的語氣。遵守這些原則,培養這樣的品質,不僅是尊重病人,同時也是自身修養的表現,只有這樣把醫患關系建立在同志式的平等的基礎上,才可能有交流的基礎。

2 在護理工作中詢問精神病員的技巧

由于精神病人多數對自身疾病缺乏自知力,他們否認自己有精神病,有的病人還可能隱瞞自己的病情,不愿暴露自己的精神癥狀,所以臨床上對我們不了解的情況以及病人不愿暴露的精神癥狀通過發問來了解。提問時應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癥狀采取不同的詢問方式。有時可以單刀直入,有時可以聲東擊西,有時可以循循誘導。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目的都是為了得到我們想了解的東西。如不注意提問方式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使談話無法進行下去。下面舉例說明。

2.1 誘導法 在詢問病情時,有些患者不愿暴露自己的精神癥狀。醫生在直接地詢問患者是否存在某種感覺想法,病人出于防衛心理往往不會做準確的回答,這時我們可給病人指出一個大范圍的方向,讓患者根據我們的提示來回答。如懷疑病人有妄想時,可問病人:“你在單位與同事和家人的關系怎么樣?”,如果患者避而不答時,可把范圍縮小,再問:“他們對你態度如何?”,如還得不到答復,可再縮小范圍,“他們有沒有對你不好的,暗中使壞的,故意為難的?”,層層深入步步縮小,看患者的反應而隨機應變。

2.2 單刀直入法 對多次住院的患者或恢復期患者,因患者對精神疾病,精神癥狀已有一定了解,就可單刀直入,直接問患者是否存在某種感覺。例:患者劉**入院時有幻聽,住院一周后與醫生的一段談話。

醫生:劉**,最近還能聽到窗外有人對你說話嗎?

劉**:有時還能聽到。

醫生:是男是女,聲音熟悉不熟悉?

劉**:男女都有,聲音不熟悉。

醫生:都講些什么?

劉**:都是罵我的話,我很生氣,在這兒住院……。

單刀直入地詢問病情在精神科使用的最為普遍。只要病人意識清楚,同工作人員又比較合作,所問內容又不涉及病人隱私,一般都可使用此法。

3 在護理工作中與精神病員溝通要善于傾聽

言語作為媒介能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而接受信息,理解說話者的思想和情感就離不開聽。在臨床實踐中,某病員,在甲醫生面前可能絲毫不愿暴露自己的思想,但在善于傾聽別人說話的乙醫生面前也可能會暢所欲言,毫無顧慮,把乙當作自己的知己。這是因為當乙專心傾聽患者說話時,患者就會感到醫生很尊重自己,這時醫生的無聲語言就如同告訴患者:“你的話很重要,我在注意聽,你不要有顧慮,有什么想法和困難你盡管說,我會幫助你的”。但醫生的這種無聲語言若直接表達出來,很可能起不到這種效果。醫務人員如能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患者是一種鼓勵,能消除患者情緒的激動,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從而爭得患者與醫生的合作。

4 在護理工作中與精神病員溝通要使用非口頭語言和職業性的口語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眼眉手足等運動所產生的非口頭語言也是一種自我成體系的符號系統。這種非口頭語言和口語一起構成人類交往的兩大工具。在精神科的病歷資料中,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描述“入院后對環境不感陌生”,“患者說話時眉飛色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患者表情痛苦,面容憔悴”等等。通過對說話者眼眉手足等運動情況的觀察,我們往往能發現沒有從患者口語中所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聽,不僅指“察言”,而且也指“觀色”。

要善于使用職業性的口語。職業性的口語包括:①禮貌性語言。在護患交往過程中,護理工作者應該時時處處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尤其在回答患者的問題時要做到同情關切、熱情有禮,避免使用冷漠粗俗的語言。②保護性語言。為了防止患者產生不良的心理刺激,護理工作者對于患者的不良預后應使用保護性語言。③保密性語言。對于患者的隱私,護理工作者應該為患者保密。在未經患者允許的情況下,護理工作者決不能將患者的隱私向他人透露。

5 在護理工作中與精神病員溝通要巧用避諱語

護士這個職業要求護士必須將患者的護理過程及護理規程向患者做全面的講解。這樣就導致護士必須經常對患者說一些不便直接說明的話題或內容。這時護理工作者就需要使用一些避諱語來進行委婉的表達。例如將“精神病”改為“思路不清晰”等。

總之,在“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中,護理工作者應該熟練掌握護理語言的溝通技巧,把對患者的愛心、同情心和其他各種真摯的感情融入護理語言中,并采用文雅、謙虛、和氣的語氣與患者進行溝通,從而使護患關系變得更加融洽與和諧。作為精神科的醫務工作者,我們不僅應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注意培養與病人接觸的能力,這是一項基本素質。精神病人畢竟不同于其他科病人,病人的異常表現多不可能通過體查或實驗室檢查發現,只能通過醫護人員的觀察和與病人的交談中了解。具備了接觸病人的能力,才能了解病情,才能對癥施治,才能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與病人的接觸方式得當,才能得到病人的配合,使醫療質量及服務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曹力,李毅.內科護士的角色作用[J].中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9年.22期.

[2] 王海燕,臧淑妍.患者的手術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年.21期.

[3] 趙彩云,車秀英.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理溝通[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1年.04期.

猜你喜歡
精神科精神病工作者
關愛工作者之歌
完形填空專練(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代謝紊亂
致敬科技工作者
精神科護理工作研究進展
我們
——致敬殯葬工作者
精神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經”
都有精神病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