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機梗死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時的護理效果分析

2014-05-30 05:11王月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關鍵

王月

【摘要】 目的 研究并討論采用靜脈溶栓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護理的臨床療效。方法 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選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應用藥物尿激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兩組患者均進行一般護理,觀察組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在溶栓治療的前、中、后進行相應的溶栓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靜脈再通的再通率(86.67%)顯著高于對照組(60%),兩組間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無出血和并發癥出現;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有6例患者出現出血并發癥,兩組間的顯著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結論 治療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關鍵與溶栓治療時機的得當性和護理的密切配合密切相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輔以溶栓護理可以提高患者靜脈的再通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狀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護理療效;關鍵;尿激酶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378-02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心肌嚴重持久缺血時導致部分的心肌發生急性壞死。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胸痛,循環功能發生急性障礙并反映心肌的缺血、損傷、壞死等一系列的心電圖改變,該病癥常表現為胸骨后持久的劇烈疼痛、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發熱、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心肌的損傷及壞死、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升高等心電圖的進行性演變[1]。為研究靜脈溶栓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護理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09年7月——2011年7月選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療適應證,包括男38例,女22例,年齡32-63歲,平均年齡(38.7±2.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其他因素無顯著差異,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60例患者均采取靜脈溶栓治療,即靜脈滴注生理鹽水100ml+尿激素150萬,使其在30min內滴注完畢,在12h后q12h的皮下再進行0.4ml(4100u)低分子肝素鈣(速碧林)的注射[2],連續使用3-5天。給予對照組患者一般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同時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溶栓前中后一定的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者溶栓的療效和并發癥的發生狀況。

1.3 療效判斷 靜脈溶栓治療的有效指標[3]有:I胸痛在2h內解除;II每半時的ST段比較會降大于50%或2h內ST段抬高的恢復率超過50%;III血清內的心肌酶CPK-MB的峰值在發病后14h內提前出現;IV2h內出現傳導阻滯或室性心律失常時,間接提示機體的心肌已進行再灌注。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應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有26例患者靜脈再通,4例未通,其再通率達86.67%;對照組中有18例患者靜脈再通,12例未通,其再通率為60%。兩組患者靜脈的再通狀況的差異顯著,在統計學上有意義(χ2=5.4545,P=0.0195<0.05)。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無出血和并發癥出現;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有6例患者出現出血并發癥,兩組間的顯著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χ2=6.6667,P=0.0098<0.05)。

3 護 理

3.1 一般護理 一般護理主要包括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床邊備有除顫儀、呼吸機、吸引器和多功能檢測用等各種搶救器械和必備的搶救藥品;必要時給患者進行吸氧;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保持患者大便的通暢;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使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療進程,同時穩定患者的情緒,使患者可以積極的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發病突然,并伴有胸悶、胸痛等不適,常常給患者帶來瀕死感,導致患者心理上的恐懼、焦慮和緊張不安,尤其是老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在患病后有較大的嚴重心理負擔,有的甚至會拒絕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應給與相應的心理護理。

3.2 溶栓治療的護理

3.2.1 靜脈通道的建立 建立靜脈通道對溶栓患者尤為重要。由于采用尿激酶對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故該藥物應在規定的時間內輸入患者體內,一般臨床上選擇在手背的靜脈進行穿刺,同時應用靜脈留置針,此種方法可以減少患者每次穿刺時的痛苦,還能保證患者及時有效的給藥。

3.2.2 一般監護 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大都合并有其他的疾病,故患者的溶栓治療階段也是其并發癥的高發階段。因此在靜脈溶栓治療時應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常規監護,及時了解患者的皮膚溫度和粘膜顏色,以及注射部位是否有瘀斑形成,患者的大小便和嘔吐物是否有出血的指征等。

3.2.3 療效判斷的監護 在進行溶栓開始的2h內,每30min對患者的心電圖進行復查一次,觀察記錄心電圖的ST變化,并密切觀察患者胸痛的緩解程度,觀察心律失常的發生狀況,并遵守醫囑定時對心肌酶的變化進行抽血檢查[4]。

3.2.4 搶救物品的準備 若患者有惡性心律失常和出血等并發癥出現,應立即通知醫務人員進行搶救措施。

3.2.5 病房管理 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的探視人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病房的安靜和病人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順利進行,不利于患者機體的治療和康復。所以,應嚴格對探視人員和探視時間進行限制,對急性心肌梗死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應謝絕探訪。

4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的是某些病因作用于冠狀動脈,引起動脈的痙攣或阻塞以及長時間的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梗死,其病死率較高且并發癥多?,F階段,基層醫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最主要方法是靜脈溶栓,對AMI患者進行早期溶栓是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在治療AMI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該病發作的1h內是治療溶栓的“黃金時間”。故只要AMI患者符合溶栓治療的指征,應立即對其進行溶栓治療。但在溶栓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變化反復,且并發癥多,故而對機體的危險性較大[5]。因此,在患者靜脈溶栓治療時給予密切的觀察和護理是直接影響溶栓結果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研究結果中,在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時給予溶栓護理的觀察組的靜脈再通率顯著高于只進行一般護理的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無出血并發癥出現,對照組患者有6例出現出血。這主要是由于溶栓前、中、后護理的療效,進行溶栓護理可以及時掌握溶栓的禁忌癥和適應癥,對患者的心率、心律、皮膚黏膜溫度、顏色、心電圖的等變化進行密切監測,可以及時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早發現并發癥并進行搶救治療。因此,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時在溶栓過程中給予患者相應的溶栓護理是可以有效的提高溶栓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喻姣.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急救體會[J].中外醫療,2010,19(1):16-18.

[2] 閆海平,高永蓮,楊宇宏.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09,7(4B):1011-1012.

[3] 張敏州.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和再灌注治療評價[J].嶺南心血管雜志,2009,15(5):336-337.

[4] 南春菊.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的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10,24(9B):2364-2366.

[5] 趙香,劉曉梅,王愛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增刊1):61-62.

猜你喜歡
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關鍵
硝酸甘油,用對是關鍵
替羅非班聯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應用效果
高考考好是關鍵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醫辨證治療分析
負壓封閉引流(VSD)結合尿激酶溶液沖洗應用于四肢軟組織缺損的研究
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