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校提升辦學效益問題探析

2014-06-01 02:18王慶如
關鍵詞:民辦民辦高校辦學

王慶如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廣東 深圳 518029)

民辦高校的辦學效益決定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目前我國民辦高校正處于轉型期,遇到諸多的發展桎梏,究其原因是辦學效益不高。民辦高校的辦學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一般而言,學校更注重辦學的經濟效益,因為這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問題;而社會效益是在保證學校正常運營后才能去追求的。在國家公共財政支持有限和教育資源短缺的現階段,如何提高民辦高校的辦學效益,成為民辦高校健康發展的緊迫任務。

一、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現狀

當前民辦高校辦學效益主要面臨辦學經費不足、經費用途不當的經濟效益危機,同時存在社會效益不高的現象,具體分析如下。

(一)辦學經費不足

我國大多數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來源于學費,采取“以學養學”的模式。近年來,隨著生源萎縮和物價上漲等原因,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日趨拮據。

一是學費收入急劇減少。生源是民辦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隨著我國高考適齡人口在2008年后的迅速減少、公辦高校的擴招以及獨立學院的崛起,民辦高校學生數呈急劇萎縮的狀態。筆者調查發現,陜西省民辦高校在校生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見圖1)。生源銳減導致民辦高校的學費收入大幅下降,但各項開支卻在不斷加大。以W學院為例,2005年學費總收入約為3.2億元,2010年約為2.8億元,加上物價上漲等因素,W學院2010年的實際可分配收入比2005年減少了近1億元。①出自2009年9月筆者在W學院作的田野調查筆記。

圖1 陜西省三所民辦高校學生數量狀況②根據2008—2010年《陜西教育事業統計年鑒》測算。

圖2 W學院獎助學金撥款額、受益人數與生均受助額②出自2009年9月筆者在W學院作的田野調查筆記。

三是政策壁壘導致民辦高校融資不暢。首先,貸款的渠道被“關于學校資產抵押的規定”所限制。我國《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不得抵押。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2005-09 -01,http://www.gov.cn/banshi/2005-09/01/content_68752.htm。因此,銀行不能接受學校的資產作為抵押物,加上產權制度不明晰,影響了學校向銀行貸款和個人借款,阻礙了民辦高校辦學經費來源的多元化發展。其次,無法吸收國際資本市場的資金。目前,國內外資本市場有大量的流動資金,我國民辦高校又缺少資金注入,兩者有巨大的合作需求。但由于法律的相關規定,阻隔了國際資本市場與我國民辦高校的對接。如我國《教育法》規定“教育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否定了營利性教育的存在,民辦高等教育產權主體的收益也無法得到法律保障。又如現有的教育法律法規也不允許教育產權的自由流轉,所有這些都使民辦高校無法實現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據悉,某教育產業基金已經與重慶的三所民辦高校達成了投資意向,每所高校最低可獲6000萬元,計劃在兩個月內完成三個項目的投資,投資總額達到2億元左右。同時,投資對象即民辦高校每年要付給該基金18%左右的回報,并在約定時間內歸還本金。④程心:《風險投資瞄上我市民辦高?!?,2012-04-10,http://money.163.com/12/0410/01/7UMNT4L200253B0H.html。這是民辦高校在吸引風險投資方面作出的大膽嘗試,但比起國家給公辦高校提供的無息貸款則顯得負擔沉重。同時,我國捐贈制度還不完善,又沒有社會和個人捐贈辦學的傳統,不利于籌集捐資,使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渠道顯得更為單一。

(二)盈余經費使用不當

當前一些民辦高校陷入辦學經費困境,除了經費來源不足這一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辦學過程中對經濟利益過分追求,導致經費用途存在偏差。

一是經費拮據的現實與可觀的盈利空間存在矛盾。國家在規定民辦高校收費標準時,允許民辦高校的學費收取可達到公辦高校的1倍至2.5倍。對于一個有2萬在校生的民辦高校而言,學費收入可達2.4億元。如,陜西省W學院2008年的學費收入為近3億元,其中學校日常開支占35%、職工薪酬占27%、償還銀行貸款占9%,剩余30%左右(近1億元)成為辦學盈余。①出自2009年9月筆者在W學院作的田野調查筆記。一些學校將辦學盈余用來舉辦異地分校和其他產業等。從盈利角度看,民辦高校辦學在直接收益(即校本收益)上明顯高于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用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辦學模式完成了原始積累,使民辦高校能夠在短時期內迅速擴張。因而,對于萬人規模的民辦高校來說,經費問題似乎是一個“偽問題”。事實上,不少民辦高校辦學者不僅有營利的動機,而且有營利的行為。②閻鳳橋:《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生存和發展邏輯》,《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月17日,第8版。當民辦高校的在校生人數超過1萬人時,其盈利率可達50%。③柯佑祥:《民辦高等教育盈利問題研究》,廈門大學2001年博士學位論文,第68頁。有民辦高校校長認為,民辦高校是可以依靠學費支撐學校發展的。④黃藤:《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未來發展戰略思考》,《民辦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第1-6頁。這說明,只要資金使用得當,民辦高校自身經費拮據的問題是可以得到緩解的。

二是盈余資金不投入辦學是經費拮據的根源。由于財務監管制度不健全,很難考量民辦高校的實際盈余,更難于約束民辦高校將辦學盈余投入學校發展。如,有些學校完成了基本建設和規模擴張,就將可觀盈余投入到了舉辦與辦學無關的其他產業,這一現象在年輕的辦學者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⑤出自2011年7月筆者對陜西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管理人員的訪談。在巨大的盈余誘惑面前,其辦學方向難免被異化。由此,民辦高校內部會出現教學投入不足、教學管理混亂、教學質量監管不到位以及學生管理不受重視等問題,這種逐利的做法對民辦高校造成了信譽危機。

(三)社會效益不高

民辦高校社會效益主要是指學校培養的人才對于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貢獻和作用,其衡量的標準較難度量,可以通過考察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工作業績和社會地位等進行衡量。大多數民辦高校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普遍存在忽視社會效益的現象。

一是一些民辦高校忽視社會效益。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生沖突時,學校通常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算盡到責任了,并不重視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存在教育質量投機行為。同時,學校不愿投資雖有利于人才培養但不產生直接效益的項目,使學校的教育目標停于口號,與政府要求和社會期望的發展方向相去甚遠。

二是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有調查數據顯示,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于公辦本科院校,專業對口率和工資收入都偏低。⑥參考麥可思公司相關統計數據。同時,就業單位也主要以民營或個體企業為主,規模偏小。以陜西省某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為例,學生就業的單位中66%屬于民營或個體企業,60%的就業單位規模在300人以下。⑦依據某民辦高校就業統計數據。據調查,陜西省民辦高校新生未報到人數占20%~40%。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辦高校的學費比公辦高校高得多,個人負擔的直接成本太高,而畢業后的個人收益偏低。⑧出自2011年7月筆者對陜西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管理人員的訪談。

標定實驗平臺如圖11所示,實驗裝置置于C180溫濕度實驗箱中,溫度控制為25 ℃,環境濕度設為50%,實驗箱右側接入裝置電源并通過串口線接入電腦來接收實驗數據;實驗箱左側接入通氣管,通氣管一端接扁錐腔氣室進氣孔,另一端接標氣瓶。標定過程中,采用了297×10-6、495×10-6、694×10-6、896×10-6、1 100×10-6、1 516×10-6和2 000×10-6的標準CO2氣體以及99.999%高純氮氣作為標氣,并對每種濃度的標氣重復測量了六次。實驗裝置輸出的是參考通道電壓信號的峰-峰值Vr和探測通道電壓信號的峰-峰值Ve,取兩電壓信號的比值為f,其表達式為:

二、造成民辦高校辦學效益危機的原因

民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應該說,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比剛剛起步時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面臨辦學效益危機。

(一)生源數量銳減

生源數量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直接決定著學校學費收入的高低。當前,民辦高校在生源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來自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公辦高校擴招形成巨大擠壓。1999年我國開始實行高考擴招,這一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達到42%。⑨《1999年高校擴招堪稱中國教育史上一件大事》,2008-12-19,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zgztk/2008-12/19/content_16975513.html。擴招后的公辦高校,招生規模和學位率大幅增加,滿足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部分解決了高等教育市場供求失衡的問題,但這對民辦高校的發展空間不僅產生了嚴重的擠壓,還導致其生源數量的大幅減少。

二是獨立學院興起造成嚴重沖擊。獨立學院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我國為擴大高等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出于擴招的需要,鼓勵公辦本科院校結合社會資金舉辦獨立的學院。由此,獨立學院獲得了極大發展,截至2012年底,其總數已達303所,①教育部:《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3 -08 -19,http://www.edu.cn/xin_wen_dong_tai_890/20130819/t20130819_1002653_2.shtml。成為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在創辦之初都是依托公辦高校建立的,具有得天獨厚的各種優勢。獨立學院的興起,使民辦高校的生源被再次分流。

(二)生存環境不佳

改革開放之初,民辦高校按照高等教育市場的供求關系,依靠民間投資迅速成長起來。然而30多年過去了,民辦高校的生存環境未得到改善。

一是市場生存環境沒有改善。市場是民辦高校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是公平競爭和自由發展的市場機制和環境。改革開放30多年來,真正的市場機制并未得以健全,導致民辦高校行進艱難。一方面,民辦高校在學費價格、招生人數和專業設置等方面受到政府部門的嚴格調控;另一方面,民辦高校又要按市場法則自主經營、自謀發展。顯然,民辦高校依然生存在不完全市場和行政權力制約的夾縫中。

二是教育質量沒有顯著提高。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推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供給不足的矛盾明顯緩解。不過,近年來民眾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開始由“機會需求”轉向“質量需求”,使得發展歷史不長的民辦高校遭遇冷落。②張應強:《高等教育改革與我國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大學教育科學》2006年第6期,第17-21頁。另外,民辦高校經過多年發展后,其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仍無法與重點公辦高校相提并論,因而得不到社會的青睞,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三)分類管理機制未實行

分類管理是一些國家對私立高校實施監管、投資以及推進其規范發展而采取的措施。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迄今為止仍未真正建立起分類管理機制,使公益性與營利性矛盾趨于激化?!睹褶k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但在民辦教育發展實踐中確實存在營利行為,因此兩者產生了矛盾。分類管理的政策不清晰,就會制約政府對民辦高校的財政資助和政策扶持。事實上,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在我國并存,但由于未建立分類管理法律條文,造成民辦高校產權歸屬不清晰,合理回報和稅收優惠等未能付諸實踐。這既導致政府無法對非營利性的民辦高校進行財政資助和政策扶持,也導致其法人屬性和產權性質難以界定,因而抑制和挫傷了一些投資者的辦學積極性。這是制約我國民辦高校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辦學行為逐利化

辦學行為逐利化是造成部分民辦高校辦學效益危機的主觀因素,是辦學過程中出現資金抽逃和社會聲譽下降等問題的根源所在。

一是逐利思想仍明顯存在。我國民辦高校在辦學之初的逐利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民辦高校在經歷了規??焖贁U張之后,若還只是以“逐利”為目的,其辦學思想和行為就不能被大眾所接受了。赫欽斯曾說過:“當一所學校只為謀取金錢而決定采取一切行動,它必定會喪失辦學的精神?!雹郏勖溃萘_伯特·M·赫欽斯:《美國高等教育》,汪利兵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頁。一些民辦高校受逐利思想支配,在取得巨大收益之后,沒有將辦學目標放在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辦學水平和層次等學校內涵建設上,而是將辦學盈余用于繼續擴張辦學規模甚至抽逃資金舉辦其他產業上,引起廣大民眾的不滿??梢?,“利益最大化”仍是部分民辦高校投資辦學的主要內動力。

二是逐利動機造成社會聲譽下降。民辦高校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部分創辦者在辦學獲得盈余后,并沒有將盈余資金和主要精力投入到提升內涵、提高質量的軌道上,這與民眾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背離了教育的公益屬性。筆者對一些民辦高校的學生家長進行訪談,明顯感覺民辦高校的社會聲譽不高。有家長表示:“讓孩子上民辦高校是無奈的選擇”。一些學生考慮到畢業后未來的個人效益不高,在填寫高考志愿時會棄報民辦高校。

三、提高民辦高校辦學效益的策略

隨著民辦高校開始走向內涵發展,政府應該采取積極措施,推動和引導其健康發展。同時,民辦高校自身也應自覺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升。

(一)實行分類管理機制,規范辦學行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睂嵭蟹诸惞芾頇C制是要明確民辦高校的辦學性質,區分民辦高校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對于營利性民辦高校,按照企業法人的模式,遵循市場規律運行,政府不進行財政投資,只依法監管和評估。對于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政府應大力資助,全面提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包括“捐資辦學”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學?!?。只有實行分類管理,才能讓辦學者對其未來發展有穩定的預期和理性的規劃,繼而也才能促進民辦高校按照各自的屬性和軌道實現有序發展。

(二)加強公共財政資助,積極扶持發展

一是積極將民辦高校納入國家公共財政資助框架。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攤機制。從民辦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來看,政府亦是民辦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應該讓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享有同等的公共財政按生均支付的學校運行費用補貼,以緩解民辦高校不斷加劇的經費困境。其次,設立公共財政專項資金扶持民辦高校發展。從國際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經驗來看,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政府都以不同形式向私立高校提供經費補助,以促進私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①Sjur Beryan,et al,Public Responsibility for Higher Education,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UNESCO 2009 Worl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p.26.公共財政專項資金可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學術性建設基金、教學質量改革和師資培訓基金等支持民辦高校發展。

二是采取多種資助和融資方式。政府主要可以采取直接、間接和項目資助的方式資助民辦高校,②王慶如、司曉宏:《民辦高校發展面臨的“高原現象”探析——以陜西民辦普通高校為例》,《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第48-55頁。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民辦高校的融資政策。③王慶如、王連森:《我國民辦高等教育轉型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保障——以陜西省為例》,《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第11-16頁。從國際經驗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充足的辦學經費有利于民辦高校邁向一流。

(三)引導學校提升教育質量,滿足大眾需求

質量問題是民辦高校提升社會效益和個人效益的核心所在,政府應加強對民辦高等教育的財政干預,并將資助與質量引導相結合。政府應在監督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擔當重要角色,承擔起教育質量保證者的責任。

一是依據相關政策法規,引導民辦高校明確辦學定位,培育辦學特色。以政府財政支持的方式,鼓勵學校根據地區特色和社會需求,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找準定位,尋求錯位發展,避免“貪大求全”和同質化傾向。

二是設立嚴格的“第三方”質量評審機構,改變現有的評估體系和標準。建議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民辦高校構建評估指標體系,讓民辦高校依據評估標準,自主選擇發展之路。

三是制定政府公共財政資助的監管措施,提升民辦高校辦學質量。要把民辦高校視為市場主體,改變傳統的計劃體制管理模式,制定民辦高校監管的具體措施,并將財政支持引導到促進提高辦學質量上來。借鑒美國的“高等教育總體規劃”④“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是指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的總體規劃,可以說它為全美乃至全世界樹立了教育規劃的典范。在其框架指導下,加州中學后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特征體現在:政府重視規劃、主動承擔對教育的社會責任;重視立法的作用、立法機關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商議性民主和中介協調機制的作用;注重問題解決取向。成功經驗,解決高等教育系統中公辦、民辦高等教育協調統籌與分層分類管理問題,為民辦高校發展營造健康的“生態域”,使各類教育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形成錯位發展的良好格局,從而提高辦學效益,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

猜你喜歡
民辦民辦高校辦學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時代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數學建模在民辦高校推廣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部要求各地為民辦幼兒園紓困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民辦高校會計內部控制關鍵因素指標體系研究
民辦少兒英文圖書館工作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