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南京市青壯年支援新疆建設的歷史考察?

2014-06-02 03:29閆存庭
關鍵詞:支邊青壯年動員

閆存庭

(1.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江蘇南京210093;2.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有關建國后新疆遷移人口問題已有相當的研究成果,既有從人口遷移階段和機制的整體梳理,又有對女兵、知青和自流人員的專題研究,還有以河南、湖北為個案的考察①有關人口遷移階段和機制的整體研究的論文有:童玉芬《新疆省際人口遷移機制研究》,《西北人口》,1994(3);續西發《新疆人口遷移問題研究》,《新疆大學學報》1996(4);劉月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口遷移研究》,《西北人口》2007(2);趙入坤《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邊疆移民》,《中共黨史研究》2012(2)。對女兵、知青和自流人員的專題研究的著作主要有:盧一萍《八千湘女上天山》,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年;公丕才《邊地母親:五萬進疆女兵婚姻紀實》,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年;姚勇《湘魯女兵在新疆》,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年;史衛民、何嵐《知青備忘錄:上山下鄉運動中的生產建設兵團》,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姚勇《上海知青在新疆》,新疆大學出版社2001年等。以河南、湖北個案考察的論文有:馬晶瑩《新中國成立后河南對新疆的人口支援研究(1956-1966)》,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王振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湖北援疆歷史考察》,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這些研究無論是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在不斷深入,但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對青壯年勞動力進疆研究不夠,對江蘇、安徽兩個重要支邊省份的研究尤顯不足。筆者擬利用檔案史料,結合支邊青年的回憶資料,就1959年入疆的這批青壯年是如何動員、遷送、安置及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進行個案考察,期于對新時期的援疆工作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新中國建立到1955年,已經有小規模的省際移民活動。如天津為解決水災嚴重地區農民生產生活困難,辦理向東北移民工作,首批1300名災民于1949年11月送往黑龍江[1]。1950年,河北省也有計劃地組織大批移民到東北,移民的主要對象是兩三年里不能擺脫水災的重災區的災民。北京市介紹到綏、察兩省參加農業生產者“共達一千八百余戶,七千一百多人”[2],主要是幫助三輪車工人轉業,并解決部分貧苦市民的生活問題。1950-1952年,新疆在湖南、山東等地招募女兵1萬多人,主要是解決駐疆部隊官兵的婚姻問題。1955年,山東省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自治區移民1.5萬戶約6萬多人,主要是為了解決黃河河床上、蓄洪區以及貧瘠山區農民生產的困難[3]。這一時期的移民多是為了安置災民、解決貧困群眾生活問題而進行的小規模遷移。

為完成“一五”計劃3868萬畝的開荒任務,1955年5月中共中央批準了《關于墾荒、移民、擴大耕地、增加糧食的初步意見》。7月,團中央發出《關于組織青年參加邊疆建設問題的一些意見》,提出要動員一部分城市中未升學的初、高小畢業生及其它失業青年參加墾荒工作。不少復員軍人、農民、社會知識青年、在職干部和學生紛紛要求去邊疆開墾荒地,參加勞動生產。中央政府則認為大規模地移民墾荒,是一件復雜、細致而繁重的工作,必須事先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決不能草率從事,“急于大規模地進行移民墾荒是有困難的”[4]。但另一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則是大量未升學、未就業學生和過剩勞動力需要安置,1955年“京、津、滬三地不能升學的初中、高小畢業生就有6萬多人,加上歷年未升學、就業的為數更多。上海一地沒有職業的青年就有30萬左右?!盵5]在這種安置壓力和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下,從1956年起國家開始大規模移民活動。各地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半年時間內省際移民33萬多人,還有5個省的省內移民10萬多人。這些移民在各地開墾了大片荒地,僅黑龍江省的40個縣就開墾荒地11萬多公頃,移民工作成效初顯。因此,國家內務部認為“移民工作將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對促進我國各個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平衡發展和增產糧食、繁榮地廣人稀的地區將有重要的意義”[6]。1958年2月,《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題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社論,明確提出國民經濟要全面大躍進,并號召全國人民“鼓起革命干勁,打破一切右傾保守思想,力爭上游,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吧!”[7]在這種熱潮的鼓動下,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多次要求中央從其他地區調撥勞動力支援建設。1958年8月,中央下發文件指出:“為了使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能夠逐步地同內地一樣地獲得迅速發展,齊頭并進,中央決定自今年到一九六三年五年內,從內地動員五百七十萬青年到這些地區去參加社會主義的開發和建設工作?!盵8]由此,大批青壯年支援邊疆建設的大幕拉開了。

按照中央的計劃,從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動員200萬青壯年去新疆,江蘇省的任務為60萬人。根據國家分配的任務,江蘇省擬定1959年動員6萬人,各專區和南京市動員任務如下:南通地區1.2萬人,揚州地區1萬人,蘇州、徐州、淮陰地區各8千人,南京市2千人??梢钥闯?,南京市分配任務最少,這和國家的遷移導向有關,因為“動員的范圍,主要放在農村。中央精神是城市少動員或不動員,所以省委只安排南京市動員二千人”①江蘇省檔案局(館):章維任同志在江蘇省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會議上的總結.江蘇省支邊支前辦公室檔案,檔案號:4008-001-0001.頁24.。

根據省委要求,南京市制定了具體計劃。在任務分配方面:玄武、下關區各200人,白下、鼓樓區各250人,秦淮、建鄴區各300人,浦口、郊區各100人,江寧、江浦、六合三個縣各100人。在動員對象上要求:年齡在17歲以上45歲以下,本人自愿、政治清楚、家務牽累不大;男女比例應大體相等;城區要在區屬工廠、手工業合作社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動員一部分工人和商業、教育、衛生、服務業人員,這部分從業在業人員可占總人數的70%左右,其余在社會上動員;三個縣和郊區要有20%左右生產經驗豐富的壯年;動員對象中黨員、團員比例應占1.5%和15%。此外,還規定對以下六類人員不予動員或批準:不符合規定年齡的人員;地、富、反、壞、右以及有重大政治歷史問題尚未搞清的人員;身體太弱或患有傳染病的人員;在校學生,中央及市屬工礦企業職工;孕婦(夫婦雙方均去又未到臨產期的除外),一般不予批準;現役軍人的愛人及未婚妻②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南京市關于1959年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計劃.1959年3月20日,檔案號:5016-1-1.頁2.。

南京市各區縣精心組織,認真動員。首先是摸底排隊工作。著重摸清適齡人數及重點對象的政治、思想、健康、有無家庭牽累等方面情況。摸底的方法:街道是采取全面排隊,重點研究,內外結合。首先由戶籍員和居民骨干分頭提出全部名單和初步認為符合條件的對象,然后共同研究,初步確定合格的名單。工廠、企業則由黨支部或人事部門負責進行。除了根據已掌握戶口薄檔案材料作為摸底參考外,還深入到戶、到車間,進行個別訪問③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支邊工作小結.1959年6月5日,檔案號:5016-1-1.頁9.。其次是宣傳動員工作。搜集有關新疆發展建設的圖片資料,到重點單位巡回展覽。采取召開干部會、黨團員會、青壯年會、老人會、婦女會等形式,利用黑板報、廣播、標語等宣傳工具,自上而下,由內而外,先干部后群眾,普遍宣傳與重點動員相結合,基本上做到家喻戶曉,在群眾中形成良好的氛圍。下關區動員工作“要求深、透,真正達到‘三通’(本人通、老人通、婦女通),自覺自愿”④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下關區關于1959年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計劃.1959年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計劃.1959年3月31日,檔案號:5016-3-8.頁14。。通過宣傳動員,群眾積極響應,男女青年更是熱情高漲,有的寫大字報、血書申請,有的來訪、來信要求報名,也有不少單位的青壯年聽動員報告時,當場提出申請要求批準,并保證決不做逃兵,要在新疆干一輩子。據不完全統計,報名人數超過6萬人(其中寫血書的達100人左右),直接向省市的來信有300封,來訪的約500人次。秦淮區一個青年怕報名報不上,請母親隨同一起去,以示母親真通,出現了母親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報名的場面。下關區陳德才1人寫了12封血書,陳正云則跑到衛生所抽血,然后寫了六、七張血書表示到新疆去的決心①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關于動員350名護理人員的工作小結.1959年6月5日,檔案號:5016-1-1.頁10.。在名單確定后,做好登記和集中編隊工作。按江蘇省的規定,南京市編成一個民兵獨立營,以縣、區為單位成立連,配正副連長,連以下按工作性質分配成立排、班,設正副排、班長②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支邊辦公室重要通知(寧洪字第006號).檔案號:5016-3-5.頁56.。各地還組織一些必要的歡送、告別活動和有紀念意義的集體生產活動,南京市從3月20日開展宣傳動員工作,到4月中旬,人民群眾的報名熱情已達高潮,但由于平定西藏叛亂,西北線鐵路運輸緊張,全面宣傳動員工作暫停進行。對外宣傳逐步收縮,轉入更細致的排隊摸底工作。

從報名的總體情況看,男性比女性積極,青年比壯年積極,負擔重的比負擔輕的積極,絕大部分人情緒高,決心強。但也有少數人有其它的打算和想法,以為“到新疆去拿的工資高,有的與單位領導和同志們關系相處不好,想趁此遠走高飛,有的認為新疆姑娘長得漂亮”③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支邊工作小結.1959年6月5日,檔案號:5016-1-1.頁10.。此外,還有一些人有各種顧慮,如怕路途太遠、天氣太冷,怕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還有的人到新疆想進工廠,而不愿干農活等等。應該說,這些都是群眾面臨的非?,F實的問題和真實的想法,但是這往往會使支邊青年產生思想動搖,因此在啟運前做好思想鞏固工作尤為重要。各區、縣再次對支邊人員及家屬的思想逐個排隊,做深做透。5月10日各區又分別召開了擬批準人員座談會和家屬座談會,12日各區已進行正式批準,發批準通知書、出喜報、組織報喜等,營造支邊光榮的良好氛圍,這也是鞏固支邊人員思想的有效方法和形式。

隨著西進鐵路線運輸局勢好轉,江蘇省支邊青年進疆時間也最終敲定。南京市這批青壯年擬定6月26日出發,是江蘇省首批進疆10個列車中是第一支出發的隊伍。南京市在做好動員審批,確定支邊人員名單之后,就進入啟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主要涉及到支邊經費使用、物資供應和遷移手續的辦理等工作。

按照國家規定,支邊人員進疆所需經費是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分項預算、地方包干、??顚S玫脑瓌t,開支范圍和標準如下:

車船費:由縣、區到浦口集中站這一段的汽車、輪渡費等,由各縣區承擔;從浦口到新疆接運點的火車費由省編列預算,由國家承擔。

冬裝費:每人縫制棉衣一套,棉帽一頂,棉鞋一雙,棉被一條,共用布62尺,棉花8斤,由縣區和公社發給實物。按當地商業部門規定的棉布、棉花價格和本市及公社加工價格計算,每人初定為32.4元,服裝被服布用棉定量和定額計算過程④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檔案號:5016-3-5.頁28.。

當時棉花、棉布供應十分緊張,各地多方調劑,確保支邊之用。后由于全國棉花收購計劃完成較差,棉布供應緊張,農墾部、商業部聯合發布緊急通知,“對支邊人員棉衣等用布規定為每人60尺(棉衣、棉鞋、棉帽34市尺,棉被26市尺),并確定收回部分布票”⑤南京市檔案局(館):關于收回支邊人員1959年后期布票的聯合通知.1959年5月7日,檔案號:5016-3-5.頁42.。國家雖對棉布供應削減,但減少數量并不多,說明對支邊工作還是給予很大的支持。在具體操作中,江蘇省只是對尚未制成服裝的地區按照新規定執行。

伙食費:在縣區集中一般不超過三天,每人每天五角,不足一天按餐計算;到浦口后的伙食,由浦口供應站免費供應熟食,按每人每餐三角開支(等候火車一天則按二餐供應),飯后由支邊帶隊干部出具“就膳證明”(包括人數、餐數、省縣名稱、日期等),交由供應站統一結報;省外在途伙食費,每天兩餐,其中一餐熱食由中央指定沿途各省的供應站,按規定標準免費供應。另一餐則為攜帶的干糧,每人10斤按1.5元編列預算,此項干糧“城區應從其本人口糧計劃中解決,農村仍由公社(公社有什么糧撥什么糧),分別由區、公社統一代辦或交其本人制成餅、饅等熟食品,以備食用”⑥南京市檔案局(館):.關于做好支邊人員在集中期間和沿途糧食供應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支邊人員在集中期間和沿途糧食供應工作的通知.1959年4月1日,檔案號:5016-3-5.頁37.。

此外,還有途中醫藥費、宣傳費每人各1角,檢疫費每人3角,家屬困難補助費按動員人數每人1元。

為防止農作物病蟲傳入新疆,江蘇省也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勸阻支邊人員不要攜帶任何種子進入新疆。對必須攜帶的單衣、被單等物品,采取蒸、煮、浸燙、暴曬等辦法進行處理,皮棉、棉絮、棉衣、帳子、木箱、木柜等用溴化甲烷進行熏蒸處理①江蘇省支邊支前辦公室檔案:農業廳關于做好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檢疫工作的意見.1959年3月5日,檔案號:4008-001-0001.頁64.。同時,為了防止支邊人員途中發生嚴重疾病,在上車前還注射傷寒、霍亂等疫苗。

與此同時,各縣、區還對支邊人員的戶口、糧油關系、黨團關系、工資證明、檔案材料等進行轉接。對支邊人員的工分、股金、家具和其他零星物品進行結算和處理。對群眾最重要的生活資料房屋則采取不拆不賣,有家屬的交家屬住,全家走的則由公社、大隊代為保管。

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后,各區縣于6月24日上午以前分別在浦口區人委和下關區工人俱樂部集中,下午分別召開歡送大會。南京市副市長出席歡送大會,希望支邊人員努力克服困難,服從組織分配,尊重風俗習慣,加強業務學習,力爭成為“又紅又專,紅透專深的革命工作人員”②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王賈副市長和支邊人員在歡送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大會上的講話稿.1959年6月24日.檔案號:5016-2-2.頁2.。6月25日進行出發前的思想、安全教育和各項準備工作,26日凌晨3時啟程。

在列車安排方面,每輛列車有28節車廂。除1節硬席臥鋪外,其余均為篷車。其中,有大車廂8輛,每輛載75人;小車廂19輛,每輛載55人。篷車均裝有鋪板,分為上下兩層,并鋪有蘆席。車廂里沒有照明和衛生設備,每節車廂由鐵路局配備馬燈、水桶、尿桶、隔離布和木梯等。每一列車組成一個營,以市、縣委的帶隊干部為主,并吸收新疆來的接收干部(每列車約五人)和列車長共同組成指揮部(營部),負責行軍中的教育管理等工作。每一個車廂為一個排,排下設若干班,每個班為10-15人,配有正副班長,主要負責臨時搭配乘車和途中上下車、吃飯、飲水的管理與教育。列車還成立臨時黨團組織,每個車廂亦相應成立行政和黨團組織③江蘇省支邊支前辦公室檔案:章維仁同志在淮陰、鹽城、南京三個地區支邊工作會議上的發言.1959年5月15日.檔案號:4008-001-0002.頁10.。

同時,為了適應支邊人員旅程長、人數多、氣候差異大的特點,每個列車上配備醫務人員1人,并攜帶多發病、外傷和急救藥品,以備沿途急需。對途中因病不能行進的病員,則護送至沿途設有供應站所在地的醫院治療。

按照列車運行時刻表,南京市青壯年所乘列車6月26日3時42分從浦口站出發,沿途???3站,最終于7月2日16時26分抵達終點站尾埡(新疆哈密境內),歷時七天六夜。由于運送支邊人員的列車均是增開的臨時列車,“沿途列車??空咎?,有時什么車都讓,開車時間不準確,影響支邊人員上車下車的秩序”④江蘇省支邊支前辦公室檔案:江蘇省1959年動員青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總結.日期不詳.檔案號:4008-001-0008.頁63.。從帶隊人員陳樂邨發給南京市人委的辦公廳的電報來看,列車到達鄭州、西安、隴西和武威的時間分別為26日上午8時、28日上午6時、29日上午8時和30日16時⑤南京市檔案局 (館) 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南京市指派帶隊干部陳樂邨于1959年6月27日、6月28日、6月29日、6月30日發送給市人委辦公廳的電報.檔案號:5016-2-2.頁37、36、34、32.,而列車時刻表的預計到站時間分別為26日10時37分、28日7時13分、29日8時40分和30日17時43分。不難看出,列車??空军c確實有一定時間誤差,到后來誤差逐漸減少,但這在當時全國運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已屬不易。根據農墾部安排,在蚌埠、徐州、鄭州、西安、隴西、武威、玉門等七個火車??空军c設有飲食供應站,負責供應一餐熟食,其他的??寇囌局还嬘盟弈暇┦袡n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江蘇省各次支邊列車途徑各大站日期和時刻表.1959年6月.檔案號:5016-3-1.頁17.。

在漫長的進疆路上,帶隊人員組織支邊人員在火車上讀報、漫談、開會,進行服從組織分配教育和行軍安全教育,并開展各種適當的文娛活動,如打牌、下棋等,以活躍行軍生活。即便如此,支邊青年的思想也多處于起伏狀態,離鄉時思戀故土和親人,進入甘肅后看到與江南水鄉形成強烈反差的戈壁荒灘黯然傷神,快到尾埡時又考慮工作分配問題。這一路上,對支邊人員的身心皆是嚴峻考驗。

那么,到底有多少南京市青壯年進疆,他們又是如何分配的呢?

雖然各區縣做了大量工作并對進疆人員進行了最終確認,但由于少數支邊青年或其家屬思想動搖以及其它客觀因素,使得進疆人員的數字在未上火車之前一直會有些許變動。筆者查閱的一份檔案資料,是在支邊人員全部進疆后各地的數字,這應當是比較精確的統計,詳見表1。

表1 南京市支邊辦公室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情況統計表(1959年7月9日)

從上表可以看出,共有2068名(不含家屬)青壯年進疆。需要說明的是,另有一份統計顯示的進疆人數為2060人,表1附注中載“玄武增加1人,建鄴增加4人,下關增加3人,計8人”,新增加8人中玄武區、建鄴區是將家屬作為支邊任務后統計的,下關區則是未批準進疆人員溜入車廂后的統計。由此可知,該表是在原統計人數2060人基礎上的進一步補充,故該數字應是準確的。按照市委要求“所有支邊人員均不帶家屬,待過二、三年生活穩定后家屬再去”①南京市檔案局(館):中共南京市委批轉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關于1959年動員青壯年前往新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計劃.1959年3月20日.檔案號:5016-1-1.頁4.,但實際執行中因為有的是夫妻雙方均進疆,所以需要帶老人和孩子同往。從《南京市支邊人員婚姻家屬情況統計表》可以看到共有162對夫妻進疆,攜帶家屬73人,其中成人8人,小孩65人②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支邊人員婚姻家屬情況統計表.1959年7月10日.檔案號:5016-1-1.頁20.。該表中玄武區成人1人、建鄴區成人4人在表1中已列為支邊青壯年,故支邊人員的家屬總人數應該為68人(其中成人3人,小孩65人),共占支邊青壯年的3%左右。

從表1還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區縣都超額完成了任務,宗教事務處雖沒有分配任務,也有21人主動進疆支邊。只有下關區沒有完成任務,這主要是部分干部認為任務少,而要求去的人多,完成任務沒有問題,存在盲目自滿情緒。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1332人,女性736人,分別占64.4%和35.6%,這與江蘇省委、南京市委提出的男女比例大體相等是有一定差距的,但這個比例與1959年上半年江蘇省進疆總人數16441人中男、女比例不謀而合,而同時期從湖北進疆的青壯年男女比例為73.9%和26.1%[9],說明女性較男性有更多顧慮,在動員上要更難一些。從年齡段來看,17—30歲占92.3%,31—45歲僅占7.7%,青年占絕對多數,而壯年因是家庭主要勞動力,生活負擔大、拖累多,故支邊人數較少。

此外,從學歷層次看,南京市青壯年小學及以上學歷占93.2%,初中及以上占40.9%,大學生12人。而江蘇省首批進疆支邊青年中小學以上學歷占56.3%,初中及以上占9.1%,大學生13人③江蘇省支邊支前辦公室檔案:章維仁同志在省委第三次支邊工作會議上的報告.1959年7月14日.檔案號:4008-001-0003.頁31.。在黨、團員比例方面,黨、團員分別占2.4%和15%,完全符合市委的目標要求。南京市還專門動員了新疆急缺的五金機械工、車工、鉗工等技術人員128人,醫務護理人員362人。

據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南京市青壯年是一支學歷層次較高、政治素質較好、有一定專業技能的隊伍。因此,他們多被安置在文教、衛生、商業和軍政機關,與江蘇省其他縣市青壯年多被分配到國營農場從事農業生產是不同的。南京市支邊青壯年是分兩批進疆的,第一批是當時新疆提出急需護理人員350名,由南京市先期安排進疆。且對這批人員要求較高,如“男性要占三分之一,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0%,年齡17—23歲”①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南京市關于動員350名護理人員的工作小結.1959年6月5日.檔案號:5016-1-1.頁14.,政治條件嚴格。經過動員,實際完成任務362人,并于5月22日和23日分別啟程入疆,他們多被分配到制藥廠和烏魯木齊各醫院。第二批次則是按照江蘇省委統一部署,大批進疆的,他們的分配情況見表2。

表2 南京市各縣、區支邊人員工作分配情況表(1959年6月19日)

表2中各區縣分配工作的共有1683人,加上第一批次進疆的362人,共計2045人,較之表1中的 2068人略有出入,因為該表是6月19日擬定的分配計劃,當時最終人數尚未確定,只是制定了一個大概的分配方向。支邊人員分配計劃是由新疆制定的。為了避免思想混亂,便于分配和交接,分配計劃在支邊人員在到疆之前都是保密的,只有市支邊辦公室的領導掌握。從表2可以看出,南京市各區的青壯年的工作分配比較多元,涉及到多個行業,而江寧、江浦和六合這三個縣的人員則全分配鋼鐵廠,從事相對沉重的工作??傮w而言,支邊人員是按所分配的行業,歸口到相關廳局、科研院所和廠礦工作,工作地點多在烏魯木齊及其周邊,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相對較好。

南京市青壯年到疆以后,積極投身邊疆建設,情緒飽滿,干勁十足,時任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震曾指出:“青壯年來新疆以后,對我們新疆的工農業生產及其他事業的推動起了很大的作用,許多人已成了先進生產者和勞動模范、英雄,同時他們帶來了許多先進的生產經驗及革命干勁,對發展生產起了很大作用”②江蘇省支邊支前辦公室檔案:章維仁同志在省委第四次支邊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記錄稿).1960年2月18日.檔案號:4008-001-0008.頁53.。他們在新疆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發揮著生力軍和突擊手的作用。新疆制藥總廠退休職工陳永濤說,“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獲得過‘五好青年’、‘先進生產者’或‘白衣天使’等光榮稱號?!盵10]

南京市支邊青壯年在新疆同樣也飽嘗了艱辛和磨難。據退休醫生潘文霞回憶,她當時被分配到蘭新鐵路建設工地,飲用水都是部隊從很遠的地方拉來的,定量使用,一兩個月才能用水擦一下身子,更不要說洗澡了。蔡杏珍當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一名護士,有一次她隨幾名醫生到一個偏遠的少數民族居住區巡診,因為迷了路,摸了幾天才從沙漠里走出來。最后兩天,隨身攜帶的水和干糧都用完了,沒吃沒喝,餓得眼發花,看人都是重影[10]。由此可見,當時支邊青年工作、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是他們沒有動搖,沒有退縮,認為那段日子雖苦,但卻是最值得珍藏和回憶。

正如支邊青年所言:“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培養我們成長的工廠、學校、公社、農莊······但我們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更愛我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新疆。我國有句古話說‘好男志氣在四方’,我們的志氣在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我們懂得最需要的也將是最艱苦的,但我們更懂得最艱苦的也將是最幸福的”①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支邊代表鄭芝蘭講話稿.1959年6月24日.檔案號:5016-2-2.頁24.,“我們青壯年不能在溫室里成長,我們就是要到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我們懂得,經得起艱苦,就經得起鍛煉,就可以創造出美麗幸福的生活。我們決不做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逃兵。我們一定要依靠黨的領導,拿出勇敢頑強的精神,迎戰一切困難,在新疆生根立足,堅持到底”②南京市檔案局(館)南京市動員青壯年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辦公室檔案:支邊人員李廣運同志代表江蘇省第一批參加新疆社會主義建設的講話稿.1959年6月24日.檔案號:5016-2-2.頁10.,他們有這樣的豪言壯語,更有在蹉跎歲月中的默默堅守。他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和光陰獻給了美麗的新疆,卻依然無怨無悔,為新疆的開發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人民日報社.天津專區解決災民困難 首批災民移往東北東北各地政府妥善安置[N].人民日報,1949-11-23(2).

[2]穆揚.京市春季移民工作結束七千余人赴綏察東北參加生產介紹赴本溪煤鐵公司工作繼續進行[N].人民日報,1950-04-07(2).

[3]人民日報駐哈爾濱記者.山東向黑龍江等地移民一萬五千戶[N].人民日報,1955-05-14(3).

[4]人民日報社.關于移民到邊疆進行開墾的問題[N].人民日報,1955-06-19(6).

[5]顧洪章.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始末[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15.

[6]新華社.內務部召開座談會討論選舉和移民工作[N].人民日報,1956-07-07(1).

[7]人民日報社.鼓起干勁 力爭上游[N].人民日報,1958-02-03(4).

[8]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動員青年前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M]//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工作文獻選編(1949-2010).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202.

[9]王振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湖北援疆歷史考察[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8.

[10]殷學兵,慶潮.支邊50年,我們沒有給南京人丟臉[N].南京日報,2009-05-18(A10).

猜你喜歡
支邊青壯年動員
孔繁森
臨江仙·獻給上海十萬支邊青年
青壯年患者肱骨近端嚴重骨折脫位的內固定治療
國防動員歌
音樂迪斯尼
援疆青年往事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青壯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干預
邳縣大支邊
青壯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術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