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風險是忘了初衷

2014-06-11 11:52馬光遠
商界評論 2014年5期
關鍵詞:投行宏觀經濟調整

馬光遠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GDP同比增長7.4%。比去年四季度7.7%的增長回落了0.3個百分點。盡管7.4%的增速高于此前機構和學者的預測,但在數據公布之后,關于中國經濟是否硬著陸,以及是否需要出臺新刺激政策的討論并未平息。

從一些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來看,處在經濟換檔期、結構調整期和風險釋放期的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確很大。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長8.7%,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0.8個百分點;對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度放緩,同比名義增長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創下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同時,在歐美經濟回暖的情況下,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卻同比下降。其他一些重要指標,包括發電量、鐵路貨運量以及PMI指數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在這種情況下,海外一些投行啟動了新一輪看空中國經濟的“大合唱”。在國家統計局公布數字之前,海外機構普遍調低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美國的高盛預測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速只有6%,瑞銀的陶冬甚至認為中國經濟一季度的增速只有5%。統計局最終公布7.4%的數據盡管給了海外投行以有力的回擊,但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并未消除外界對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的擔憂。

是堅持年初制定的方針和目標,堅持改革的主基調,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還是重新回到“刺激”的老路,保一時的增長,的確考驗高層的決心和勇氣。這一命題在價值觀判斷上很簡單,但在政策的選擇上卻要承受極大的壓力。盡管李克強總理一直強調,中國經濟目前仍在合理區間,不會出臺短期刺激計劃,但不排除在有關機構和行業的壓力下,政府政策進行微妙調整的可能。

中國經濟就增長周期而言,已經進入中速增長周期,經濟增速將在8%以下,7%以上運行,這是中國經濟自身周期決定的。7.4%的增長并沒有糟糕到必須調整政策,如管理層真正追求“有就業的增長”,那就應該接受這個數字,并堅持既定的改革基調,而不是隨著唱空者的指揮棒翩翩起舞。

對于立志于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國而言,有無信心的關鍵絕不在于表面數字的漂亮,而在于能否在經濟下行時不動搖地推進各項改革議程。

就民心、信心以及坊間的觀察,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絕非增速下滑,而恰是因過于渲染經濟增速而忘了初衷。這種風險起碼有五:

一是刺激依賴癥。無法接受每次經濟的自然調整,對增速下滑“零容忍”,無法走出一下滑就刺激,一刺激就見效,刺激完了又下滑的“周期律”。二是不改革的風險。盡管三中全會確立了宏大的改革計劃,但民間對中國未來的信心是否因此恢復,取決于改革的執行力。目前民營企業家仍徘徊猶豫的關鍵是還沒有看到改革強有力的推進。三是過去刺激政策導致的產能過剩和企業債務。年初以來,包括超日債、信托在內的企業債務局部爆發,今年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債務導致的資金鏈條斷裂的可能很大。四是房地產調整的風險。一季度的數據,無論是新房開工面積的暴跌,還是房地產銷售額、銷售面積的雙雙下降,都預示著房地產進入了敏感期,考慮到當前房地產與宏觀經濟的密切關系,要警惕房地產調整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五是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的困難。所謂中國經濟困難,本質上是中小微企業困難,但政策對此似乎仍沒有對癥下藥。

從中長期周期而言,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海外投行期待的“崩盤”,但中國經濟的一系列系統風險卻隨時可能爆發,而這些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過去一再延誤改革時機、一再采用不當的刺激政策所致。解決這些風險,不是以毒攻毒,再次采用刺激政策,而是痛下決心放棄刺激,重回改革正途。

是該放棄激素的麻痹,回歸正確選擇的時候了。擺脫刺激,埋頭改革是現在時,而永遠不要使其成為將來時。不能說這是最后的機會,但的確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揮霍和浪費。

[編輯 陳 曦]

E-mail:cx@chinacbr.com

猜你喜歡
投行宏觀經濟調整
第十九屆新財富最佳投行評選結果
即時經濟:一場實時革命將顛覆宏觀經濟實踐 精讀
第十五屆新財富最佳投行
2021—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更新預測——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增速的宏觀經濟效應分析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該如何調整
第十三屆新財富最佳投行
從G20視角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滬指快速回落 調整中可增持白馬
擴大需求: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最重要的選擇
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