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藝術品市場:“瘋狂”的中國買家

2014-06-13 18:16甘子玲
看世界 2014年11期
關鍵詞:瘋狂拍賣會蘇富比

甘子玲

在今年4月份落幕的香港首輪春季拍賣會上,中國收藏家劉益謙以2.8億港元拍下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刷新了中國瓷器的拍賣紀錄。一個月后,中國買家在太平洋彼端的藝術市場上的表現也同樣受到關注。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8日報道,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位中國買家以2700萬美元(約合1.6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得法國印象派畫家克洛德·莫奈的一幅名畫《睡蓮》。中國人的買家身份和成交的億元天價早已不是最“新”的新聞熱點,但每當類似的新聞出現,仍能緊緊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引發對中國購買力的討論。

無人可擋的“大手筆”

兩年前,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曾報道過中國買家團橫掃德國拍賣行的新聞,“由20人組成的中國買家團坐在德國漢堡一家拍賣行的最后兩排拍賣席上,他們看起來和中國旅行團沒什么區別,唯一不同的是,吸引他們的不是德國的名勝古跡,而是即將被拍賣的中國藝術品”。據了解,當時中國的買家團在拍賣前3天就對每個即將競投的古董做了參觀和詳細的調查,在競拍中,還有專業翻譯專門幫助他們競投。

2009年,中國購買力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有過一次讓世界難忘的驚艷記憶。當時,全球經濟正籠罩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藝術界的從業者、收藏家和評論家對中國藝術品市場都普遍表現出謹慎的態度,但當年的北京秋季拍賣會卻收獲了意料之外的結果。中國新聞網數據顯示,當時這一季度的市場成交額為103.98億元,不僅歷史性地突破了百億大關,而且比2008年拍賣季增長1.5倍。

與旺盛的購買力表現相對應的則是中國近年蓬勃發展的藝術品市場。2007年,中國首次超過法國,成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品市場。2011年,中國以將近1000億元的市場成交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藝術品消費國。

曾有分析指出,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中國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但是投資渠道的選擇還是比較少,并且中國人傾向于選擇保守保值的行業,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手伸向藝術品市場?!栋派囆g》執行主編孫國勝在一次演講中就幽默地表示,今天中國人面臨的藝術品市場是中國藝術品很貴,國際藝術品很貴,但兩者現在再貴,中國人還是買得起,甚至可以和國際大買家來競爭。

“我不是錢多、人傻”

不過,中國買家在藝術品市場上雖然擁有強大而驚人的購買力,但也并不是什么都愛買,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體現在對本土藝術品的偏愛。

劉益謙是國內知名的收藏家,尤以中國古代書畫的收藏而著稱。據媒體報道,2009年,他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投入了13個億,2010年更是達到驚人的20個億,保利博物館還曾為他舉行過個人藏品展。4月8日,劉益謙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8億港元拍下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后,在回應為什么要買下這只古杯時,他只說了一句老話,“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膽子大”。但這更像是劉益謙的謙虛說辭,去年9月19日,他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822.9萬美元(約合5036萬元人民幣)拍下蘇軾墨跡《功甫帖》,這一書畫被上海博物館書畫專家指認為“偽作”。劉益謙當時的回應是,“我不是錢多、人傻。買蘇東坡的東西,這么大一個名聲,如果稍微有爭議,我都不會去碰這件東西”,并表示非常期待上海博物館專家和蘇富比在學術上舉證《功甫帖》的真偽。

2009年,劉益謙也有兩次震撼之作,他先以6171萬高價拍下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又以創紀錄的1.6912億元拿下《十八應真圖卷》,后者成就了本土藝術品中的首件“億術品”,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億元時代”也因此被叫響。

中國買家的這種獨特偏愛在流失海外的文物藝術品上也可見一斑。2002年,為幫助大批的海外文物及藝術品回流國內,中國政府啟動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中國買家對流失海外的文物的拍賣熱情得到激發,在此契機下,一些有實力的收藏機構、公司和個人紛紛主動出手。最典型的例子則是,中國保利集團和北京市文物公司以3000萬港幣拍下圓明園大水法前十二銅獸頭中的3件獸頭,虎頭、牛頭和猴頭。宋代書法家米芾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研山銘》也被國家文物局委托單位以定向單人形式高價拍下。劉益謙在2009年拍下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也是經由這批文物回流浪潮從海外征集而來。

難以解釋的民族情結

價高者得向來是拍賣成交的基本原則,要想志在必得,也必須接受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出價競爭。中國買家偏愛本土藝術品,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也不時表現出有意愿、有能力的新貴形象。不過,除了經濟實力,西方世界對中國購買力的解讀通常離不開對中國買家民族主義情結的討論。紐約交易商詹姆斯·拉利在接受《澳大利亞人報》采訪時曾說過,“中國人愿意為有300年歷史的筆筒和硯臺支付天價,但西方沒有一個人真的會買這些藝術品,中國的收藏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讀書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

世界著名拍賣行佳士得的亞洲藝術總監維赫也認為,中國買家對歷代皇朝的傳統藝術品有莫大興趣。他表示,富裕的中國人懷著愛國情結,為了找回足以代表終極社會地位的古代藝術品,往往開出令人咋舌的天價。

維赫先生所說的咋舌天價不難理解,這一點可以在此前香港春季的拍賣會上得到觀照。劉益謙拍下的斗彩雞缸杯杯小而薄,易碎,但由于備受歷代皇帝推崇,又曾是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因而被認為是身份標簽的象征。這只酒杯最初傳聞由香港古玩商仇焱之以千元港幣購得,但是無法得到證實,不過,1999年4月,它在香港舉辦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被玫茵堂以2917萬元的高價購得,而今年劉益謙拍下這只酒杯時,價格已經達到2.8億港元。

美國知名藝術批評家蘇倫·麥理肯將中國買家對宮廷之物的購買稱為“瘋狂的購買”,他認為,中國買家的“瘋狂”與“熱愛藝術毫無關系”。他舉過一個例子,西方審美比較推薦宋瓷,但中國買家則更追捧藍紫色窯變的鈞窯,原因是這些鈞瓷的底面印有數字,可能是專門為宮廷所定制的。在2011年的紐約拍賣會上,蘇富比拍賣行成功地征集到了這樣一件藏品,它被英國船長維維安·巴克利·約翰遜所藏,有消息稱,他可能曾參與了英法聯軍對中國的洗劫。它當時的估價是20萬-30萬美元,不過拍賣成交額高達221萬美元,并創下鈞窯鼓釘洗的最高成交紀錄。而2003年時,蘇富比售出這件藏品時價格僅為13.03萬美元。

悄然改變的藝品市場

面對頻頻被刷新的拍賣價格,有“中國收藏第一人”之稱的馬未都提出,中西方買家在拍賣方面的差異也是造成中國人時?!皠撛臁迸馁u高價的原因。他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表示,中國人并不適合拍賣。中國人要面子,本來想出100,看到人多就可能出110,拍賣變成了跟別人較勁。而西方的收藏者會對拍品有預算,超過支付能力就會不出價。

香港著名藏家仇焱之的孫子仇國士則認為,中國人毫無疑問地拉伸了價格的邊界,但這個市場是健康的平衡的。仇國士在中國藝術品拍賣領域締造過不少紀錄,尤其是在2007年“失落的遺產”拍賣中,幫助15件被英法聯軍掠走的皇家器物順利回流。他認為,中國人并不想只買一件藝術品,而更想得到藏品背后的故事?!澳軌驌碛姓淦繁旧硎且患屓思拥氖虑?,但是把它和一系列的歷史故事串聯起來就會更讓人興奮”。

中國購買力的確讓世界藝術品市場悄然發生變化。以國內文物回流浪潮為例,最初的拍賣會是以中國各大拍賣公司在海外征集拍品為主,后來則開始逐漸有海外文物商家直接到國內銷售,再后來則演變成,海外收藏家團體在國外組織拍品,然后委托中國拍賣公司在國內進行專場拍賣。

蘇富比拍賣行有負責人也表示,世界藝術品市場正根據中國人的喜好而發生變化,一些中國收藏家愿意支付和梵高畫作一樣的高價來購買一只清代瓷瓶。來自蘇富比藝術學院新興市場的教授喬·林希爾也有一個大敢的預測,“總有一天中國水墨畫會超過畢加索的畫,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endprint

猜你喜歡
瘋狂拍賣會蘇富比
家有謝天謝地
瘋狂編輯部之拍賣會
英國 綿羊拍賣會
英國粉鉆
英國 拍賣
11.53億美元
蘇富比半年報解析
滬舉行股票債券拍賣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