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Ka波段微帶-波導轉換的設計

2014-06-23 06:39張國強
火控雷達技術 2014年2期
關鍵詞:基片插入損耗微帶

張國強 王 潔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0 引言

在相控陣雷達系統中,作為核心部件的T/R組件一直是研究的重點。構成組件的關鍵部件毫米波單片集成電路往往通過微帶形式連接,而在毫米波測試和傳輸系統中,矩形波導是主要的傳輸形式。于是有必要對微帶到矩形波導接口的轉換進行深入研究。

在使用波導接口的毫米波系統中,利用微帶電路集成度高的特點使微帶波導轉換結構必不可少。微帶-波導過渡要求低損耗、寬頻帶、易加工等特點,目前過渡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鰭線過渡、小孔耦合、脊波導過渡以及E-面探針過渡[1]。鰭線過渡可視為準平面結構,易于系統集成,在毫米波混合集成電路中得到廣泛應用。

關于微帶-波導轉換結構,國內外已有多篇報道[2-6]。本文分析了微帶、波導的傳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Ka波段微帶-波導鰭線轉換結構,通過高頻微波設計軟件HFSS仿真,根據仿真優化結果加工實物測試表明:頻帶內插入損耗小于0.3dB,回波損耗優于20dB,輸入輸出駐波優于1.20。

1 理論分析

1.1 鰭線結構

如圖1所示,鰭線由單面或雙面敷有金屬膜的厚度為S或2S的介質基片插入毫米波波導腔中構成,在金屬膜中央對稱軸線處去掉一定寬度的金屬層形成一個縫隙W,單面金屬膜處于波導寬邊中央與寬邊垂直,而與波導寬邊并不要求十分嚴格的連接,因為對基模TE10波來講,在波導寬邊中心處的高頻電流是縱向的,平行于金屬鰭,所以鰭與波導壁的不良連接并不會切斷高頻電流。

1.2 鰭線傳輸模式

圖1 鰭線結構

在鰭線中傳播的是一種混合波,它由TE模和TM?;旌隙?。鰭線的主要優點是:a.準TE10模的單模帶寬比對應的矩形波導的TE10模單模帶寬要寬;b.尺寸能與毫米波有源或無源器件共度,可以與多種電路集成;c.波導波長比同一頻率下微帶線中的波導波長長,加工公差要求比微帶低;d.由標準矩形波導構成,易于在整個波導帶寬內與波導系統連接。

鰭線的特性阻抗有很多的計算公式,使用最多的是如下的計算公式[7],這一公式適用于0<b/a≤1,1/64<S/a≤1/4及介質基片相對介電常數在1≤εr≤3.75 的取值范圍。

λ為自由空間工作波長;λg為鰭線波導波長;d為介質基片厚度。

εe為鰭線有效介電常數,λca為存在介質基片時鰭線的截止波長。

2 仿真實現

如圖2(a)所示,在HFSS中建模,仿真中采用基片材料Rogers5880,介電常數為2.2,基片厚度為0.254mm,上下金屬覆銅厚度為0.018mm,波導接口為標準BJ320,長度為7.12mm,寬度為3.56mm。仿真變量包括鰭線寬度W1,長度L1,階梯高H1,以及切口尺寸b1。微帶-波導過渡的初始尺寸為:

仿真參數 W1 L1 H1 b1初始值(mm) 0.6 8.3 0.3 0.2

圖3 微帶-波導轉換實物圖

圖2(b)所示是微帶-波導轉換電場仿真結果,可以看出電場在波導腔體內能夠很好的傳輸,達到了設計要求。

由圖 4(a)、(b)、(c)、(d)、(e)可知,在頻帶范圍內,微帶-波導轉換仿真插入損耗可以小于0.3dB,回波損耗優于20dB,輸入輸出駐波優于1.20,并且具有很好的相位一致性。

根據仿真優化結果得到的最終尺寸,加工實物,測試結果如下:

通過仿真與測試得到了很好的器件參數,滿足設計要求,采用一端接標準的BJ320波導,另一端通過絕緣子燒結于微帶板的形式進行微波激勵。

實物測試結果表明:在頻帶范圍內,微帶-波導探針插入損耗小于0.3dB,端口駐波優于1.2,與仿真結果基本吻合,證明了該種設計方法的可行性。在后期的設計中,可以采用更先進的工藝技術,使仿真和實物達到很好的一致性,各項指標還會有優化的可能性。

圖4 微帶-波導過渡仿真曲線

圖5 微帶-波導過渡實物測試曲線

3 結論

本文設計的微帶-波導轉換結構,具有低損耗、寬頻帶、易加工等特點,可以很好的解決在毫米波頻段信號傳輸的瓶頸問題,能夠為收發組件的過渡轉換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

[1] 薛良金.毫米波工程基礎[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

[2]朱大紅,齊鋒,Ka波段微帶-波導轉換器設計[J].微波學報,2008,24(增刊):141-144.

[3] 愛民,韓江安,一種新型毫米波矩形微帶-波導過渡結構.半導體技術,2010,35(5):458-461.

[4]Hong YiLim,Zhicheng Wei,Li Zhuo,Geok Ing Ng,Yoke Choy Leong,Design of a Full Band,Compact Waveguide-Microstrip Power Splitter Using Multilayer PCB Technology[DB].May 2009.273-275.

[5]Zhigang Wang,Lei Xia,Bo Yan,Ruimin Xu and Yunchuan Guo.A Novel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in Millimeter-Wave LTCC Module.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wave,Antenna,Propagation,and EMC Technologi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DB].July 2005.340-343.

[6]T.Djerafi,A.Ghiotto,and K.Wu.Antipodal Fin-Line Waveguide to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Trans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ology[DB].2012,978-980.

[7]W.J.R.Hoefer.Characteristics of fin lines with arbitrary dimensions calculated from data for lines in stabded enclosure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DB].1980,261-265.

猜你喜歡
基片插入損耗微帶
Si和316L基片上TiN薄膜微觀結構和應力的對比分析
藍寶石襯底基片平整加工專利分析
一種基片集成波導-微帶過渡器的仿真設計
一種微帶交指濾波器的仿真
一種V波段波導—微帶對極鰭線過渡結構的設計研究
三波長一體化插回損測試儀的設計與實現
四點饋電的雙極化單層微帶背腔天線
電吸收調制器特性研究
AL2O3陶瓷化學鍍Ni—P工藝研究
電阻率對硅襯底微波傳輸特性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