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合的積極探索
——廣東省中山市積分制入學入戶服務管理情況調查

2014-07-08 03:21王道勇
時事報告 2014年2期
關鍵詞:共融中山市入戶

黃 超 王道勇

?

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合的積極探索
——廣東省中山市積分制入學入戶服務管理情況調查

黃 超 王道勇

國家衛生與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去年9月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全年我國流動人口達2.36億,流動人口大多流入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長期以來,這些流動人口一直作為城市的“二等公民”,無法真正融入當地城市,出現了所謂的“半城鎮化”“淺層城鎮化”,甚至是“偽城鎮化”現象,使我國的城鎮化質量大打折扣,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嚴峻的挑戰。

2010年以來,廣東省中山市在全國率先實施外來務工人員積分服務管理制度(以下簡稱積分制),通過系統的頂層設計,分別從積分入戶和積分入學兩個方面著力,建立了外來務工人員有序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通道,有力推動了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促進了全社會的和諧善治,為破解“市民—農民工”“本地人—外地人”這一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作了有益探索,較好地體現了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本質特征。

以頂層設計推進積分制

在全面推行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制之前,中山市進行了充分的頂層設計,具體表現在指導思想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

以社會共融理念領引積分制。社會共融的基本特征為共容、共融、共榮。共容,即不同社會群體在同一座城市中能夠共同生存下去,“集體排他”現象不再存在;共融,即不同社會群體開始從間隔疏離走向交互融合;共榮,即不同社會群體共同以這個城市為榮。當前中國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合,尚未完全走出共容階段,但近年來,中山市卻以社會共融為基本理念,在平等融合和共榮方面率先邁出了一大步。中山市確立了“博愛、創新、包容、和諧”的新時期中山人精神,以更加寬容、開放的姿態,看待本地人與外來務工人員的關系,以“新中山人”來統稱所有常住中山的外來務工人員,以城市實有人口為基礎配置資源,謀劃未來發展。正是在社會共融這一理念的指導下,積分制得以順利推進。

2010年1月11日,中山市全面受理流動人員積分申請,西區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成功受理全市第一宗流動人員積分制申請(上)。積分制受理窗口工作人員認真審核申請人資料(下)。

以系統的制度創新支撐積分制。中山市委、市政府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積分服務管理政策,并于2012年11月出臺《中山市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暫行規定》《中山市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實施細則》等文件。以制度為保障,使戶籍雖然不在中山市,但已經辦理《廣東省居住證》,并在中山市連續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人員,都可以依照個人自愿、分區申請、統一管理、動態調整的模式,參與積分入戶入學申請。

以完善的具體程序落實積分制。中山市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制管理計分標準由基礎分、附加分、扣減分三部分構成。其中基礎分指標包括個人素質(如受教育程度、職稱等)、參保情況和居住情況三項內容;附加分指標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如年齡、婚姻、計劃生育情況等)、急需人才、專利創新、表彰獎勵、社會貢獻、投資納稅、衛生防疫、兒童隨行卡辦理、住房公積金繳交、社會教育、基礎教育等十一項內容;扣減分指標包括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和違法犯罪兩項內容。積分累計達到30分,子女可申請進入小學和初中就讀 ;積分累計達到60分的流動人員可申請積分入戶的排名,并按排名先后和名額情況實現積分入戶。

★積分標準舉例

1.文化程度:初中為20分;高中(中技、中職)為40分;大專為60分;本科及以上為80分。

2.參保情況:在中山市內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每個險種每滿一年積2分,最高分限100分。

3.專利創新:近5年內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者積30分,獲得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者積10分。

4.社會貢獻:①參加志愿者等工作服務每滿50小時積2分;②無償獻血每滿200CC積2分。③在中山市成為中華骨髓庫捐獻志愿者積10分,成功實現骨髓(造血干細胞)捐獻積50分。

詳細內容請參閱《中山市流動人員積分制管理計分標準》

以福利共享充實積分制

中山市落實社會共融理念的主要標志就是一視同仁,讓外來務工人員共享市民福利,使積分制不再是徒具其形的“空殼子”,而是有了讓外來務工人員真正心動的“干貨”。

共享教育資源,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需求。在入學方面,全市非中山戶籍學生占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達56.46%),非中山戶籍學生入讀公辦學校的人數逐年增加(2012年達71382人),非中山戶籍學生享受免費義務教育補助人數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達80380人),在校生義務教育待遇差異逐步縮小。

開放戶籍門檻,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入戶需求。實施積分入戶入學以來,全市共有10765名外來務工人員獲得積分入戶資格,包括配偶和子女隨遷投靠,有3萬多名流動人員通過積分制入戶中山。2013年中山市對入戶的房產限制性要求再次放寬,允許在本市有合法職業連續滿3年、無房產的外來務工人員申請積分入戶排名。

配套公共資源,推動外來務工人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住房保障方面,將住房保障首次納入積分管理,積分累計達到60分,符合相應條件的,可申請承租屬政府所有的(或可由政府支配的)公租房排名;就業保障方面,符合一定條件的異地創業青年可申請創業設備融資租賃服務;公共衛生方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享受疫苗免費接種服務,育齡婦女可免費享受孕情、環情檢查,符合條件的還可以領取節育獎;社會保障方面,在中山市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與本地城鎮企業職工一樣實現同繳費、同待遇,非中山戶籍的大中專學生還可申請參加中山市醫保。

積分制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圖為中央電視臺記者在火炬開發區流管辦進行采訪。

以貼心服務保障積分制

積分制是新生事物,政策變化性強,又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山市政府部門努力以貼心服務保障積分制順利推進。

注重宣傳。直接主管積分制工作的中山市流動人口辦公室嚴格按照“三熟知”要求開展工作。三熟知,即目前在中山就讀,今年擬入讀小學或初中一年級學生的家長熟知積分制政策;每名前來辦理居住登記的流動人員熟知積分制政策;廠企的人事工作人員熟知積分制政策。通過面上發動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以廠企、學校、出租屋等為重點,全方位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據統計,全市共派發宣傳資料15萬余份,播放“規劃人生路,參與積分制”公益廣告千余次,開展專場宣傳200多場次。

多方便民。優化便民服務舉措,完善“一站式受理”工作機制。中山市實行“政策咨詢、資料收集、登記審核”一站式受理服務和“一次性告知”工作制度,主動實行錯峰、周末上班、電話預約上班。在每年度后期受理高峰階段實行節假日上班和彈性下班工作制度,確保每名前來辦理積分業務的外來務工人員都能順利辦理。對員工達到一定數量的工商企業實行積分制工作專職聯絡員制度,由專職協管員實施“一對一”的服務。對積分制管理信息系統重新進行開發,大大提高了業務的查詢能力,將指標、入圍名單公示、通告等實行網上發布,確保了積分制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增強協同。一是建立專業技術職稱鑒證代收件工作機制。對于流動人員申請專業技術職稱加分開鑒證證明的,由流管窗口統一代收相關資料,交由人社局專技科鑒證。二是建立自助開具證明的工作機制。在積分加分項中,個人所得稅的納稅證明和公積金繳交證明是廣大流動人員比較常見的得分項,中山市地稅局和公積金管理中心先后主動建設了自助打印證明平臺,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在窗口或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獲取相關證明。

積分制促進了全社會和諧共贏

2013年,中山市共有8721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順利獲得入讀公辦中小學一年級資格;3600名流動人員獲得積分入戶資格,包括其配偶和子女,全年有100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通過積分制入戶中山市。

我們的調研表明,最近4年來中山市推行的積分制實現了多方共贏,已經成為促進中山市社會和諧穩定和城市各社會群體共生共融的基本渠道。

一方面,積分制為中山市的城市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留住了人才。據調查,2013年度獲得中山市積分入戶資格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620人,具有中級工以上技能的695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153人,獲得專利創新加分的94人。

另一方面,通過推行積分制,構建起新中山人不斷自我提升的良性動態培育機制。據調查,在2012年申請入戶的外來務工人員中,參與志愿服務、無償獻血、捐贈等公益服務的人數同比上升10%,具有初級工以上職業技能人數上升42.6%,獲得專利創新成果的人數增加近1倍。在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個人的人生理想的同時,有力推動了個人發展與城市需要的有效對接。

猜你喜歡
共融中山市入戶
以“三聯”促“三力”共建共融謀振興
中山市威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中山市鷹飛電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共融機器人
音樂與城市共融
淺議房屋征收穩評入戶應注意的問題——以某舊城區改建項目入戶調查為例
進村入戶正當時 益家信息助農家
文言文教學——讓“文”與“言”共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