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古代大型鑄銅文物”系列文章之十三古代大銅鍋和大銅缸(待續)

2014-07-11 04:01王福諄
鑄造設備與工藝 2014年2期
關鍵詞:大鍋臘八粥口徑

王福諄

(廣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廣東廣州 511400)

我國古代的大銅鍋和大銅缸,雖然功用不同,但其形狀相近,都是半圓形中空的大型容器,其鑄造的方法和工藝類似,所以,合并在本文中一起敘說。

鍋,古代叫“釜”,也有稱作“鑊”的,是用來燒飯、煮菜的日用器具。青銅釜是最早出現的金屬釜,成為我國青銅時代常用的燒飯、煮肉的日用器具,秦漢以來,鐵釜就逐漸取代了青銅釜,成為人們生活中最主要的日用器具。當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鍋,一般都是小型鍋,但大的寺廟、道觀和軍營等,因人數眾多,卻需要大鐵鍋或大銅鍋,才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我國古代也生產了一定數量的大鐵鍋和大銅鍋。由于鍋是易耗品,所以,留存至今的古代大鍋,現在已不多見。據初步統計,現存的古代大銅鍋還有26口,分別保存在安徽鳳陽縣龍興寺、山西五臺山菩薩頂、山西五臺山顯通寺、山東泰安岱廟天貺殿、浙江寧波市天童寺、北京市牛街清真寺、北京市雍和宮、北京市潭柘寺、山西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市普寧寺、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甘肅省夏河縣拉卜楞寺和西藏拉薩大昭寺等處。此外,有些資料還提到另外一些寺廟留存的古代大鍋,經實地調查發現,有的已經不存,有的則是民國時期鑄造的大鍋。例如:據資料[1]說:福州市涌泉寺“至今寺內仍留有宋仁宗景佑年間,用銅、鐵鑄造的4口巨鍋。其中最大的一口,直徑1.67m,深0.8m,可容水20擔,一次煮米500斤(250kg),可供千人食用?!睂嶋H上,涌泉寺香積廚內現存的4口巨型銅、鐵大鍋都是民國時期鑄造的,宋代大鍋早已不存。而福建省泉州崇福寺的古代“千僧鍋”,已在“文革”動亂中被毀,江西廬山東林寺、浙江普陀山普濟寺、湖南衡山廣濟寺等寺廟原有的古代“千僧鍋”,也都已不存,北京潭柘寺原有3口古代大銅鍋,但最大的兩口大銅鍋也已被毀,只剩下一口直徑1.85m的清代大銅鍋。而安徽九華山的化城寺和祗園寺、安慶市的迎江寺等,則都保存有民國時期鑄造的大銅鍋、大鐵鍋,當然,民國時期的大鍋只能算作近代大鍋,故沒有列入本文所述的古代大銅鍋范圍內。

缸,常用作盛水的器具,此時,可叫水缸,一般來說,水缸的材質都為陶器。由于我國古代的宮殿、壇廟、寺院、道觀等,因雷擊、戰火以及香火、燭融的不小心,而造成的火災,屢見不鮮,一些著名寺廟、道觀的建筑物,往往多次焚毀,又多次重建。因而,在古代,有不少寺廟、道觀都設置大水缸儲水,以作防火之用,當然,一般的寺廟都用陶制水缸,只有極少數大廟,才采用大鐵缸或大銅缸貯水的。山東泰安市岱廟天貺殿前,有一對宋代大鐵桶,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用于蓄水防火的金屬文物。而用貴重的大銅缸貯水防火的,就只有北京的孔廟和戒臺寺等少數寺廟,但北京故宮是聞名于世的明、清兩代皇宮,而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則存有很多古代大銅缸。因為北京故宮,從明初建成之后,曾屢次發生火災。據史載: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成了新皇宮,僅隔一年,即次年(1421年)四月,皇宮中的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等三大殿就因遭雷擊,發生火災被焚毀。奉天殿等三大殿是皇帝的金鑾寶殿,用工極大,一時無力重建。接著,在永樂二十年(1422年),后面的乾清、坤寧二宮也被火燒。直到明正統六年(1441年)十一月,才將這些宮殿重新建好。重建之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又遭雷擊起火,一直延燒到午門和左、右廊,“三殿十五門俱災”,整個前朝盡成瓦礫灰燼。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重新修好,并將三大殿更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墒堑搅巳f歷二十五年(1592年),三大殿又一次遭受火災,直到明天啟七年(1627年),才重新修好。清軍占領北京后,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皇帝將三大殿更名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再次發生火災,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大殿的重建工程才完全峻工。清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發生的一場大火,把乾清宮和交泰殿都燒光了[2-3]。因此,明、清兩代皇帝,都在故宮各宮殿之前,設置了很多大鐵缸和大銅缸,儲水防火,并將大水缸美名為“吉祥缸”。據《大清會典》記載,清代故宮內共有大銅缸和大鐵缸308口??上?,已丟失不少,尤其是在1944年和1945年,日偽政權曾先后兩次劫走故宮內的54口大銅缸等物。據資料[4]介紹,現今還存231口大缸。不過,在故宮已開放的宮殿中,作者至少看到大銅缸152口,大鐵缸50口,共計202口大缸,如果加上未開放的宮殿區內的大水缸,“還存231口大缸”的說法,大概是比較正確的。這231口大缸中,既有明代鑄造的,也有清代鑄造的,尤以清代乾隆年間鑄造的為多。其中明萬歷年間鑄造的4口鎏金大銅缸和清乾隆年間鑄造的18口鎏金大銅缸,是現存古代大缸中的珍品,還有一些清乾隆年間的“燒古”大銅缸,也是大缸中的精品。至于北京頤和園排云殿、樂壽堂、仁壽殿等處的10口大銅缸,則是清光緒年間所鑄,屬于鴉片戰爭后的清朝晚期了。據查,除北京故宮和頤和園留存有明代和清代的大銅缸外,一般寺廟就很少有大銅缸了,只有北京戒臺寺還存有1口清代大銅缸,口徑為1.45m,北京孔廟大成門前,也陳列著2口清代大銅缸,口徑為1.5m.所以,現存的古代大銅缸最少在165口以上。

下面會比較詳細地將6口大銅鍋和5口大銅缸的有關情況,做一介紹。

1 龍興寺的大銅鍋

安徽鳳陽縣的龍興寺,其前身為皇覺寺,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出家當小和尚的地方,故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因為皇覺寺是他的發祥地,改名為龍興寺,并用財力、物力支持,使龍興寺獲得了很大發展,所以,龍興寺在洪武年間的發展,已達到有佛殿、法堂、僧舍等381間,僧眾達500多人,故寺內有“千僧鍋”數口?,F存的4口大銅鍋,就是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鑄造的。這4口銅鍋,口徑基本相同,口沿的外徑為1.64m,內徑為1.43m,其中一口是平底鍋,高0.95m,原是炒菜用鍋,其余三口為尖底鍋,用來煮飯、熬粥,高為1.24m,鍋內還有伸出部分,亦可用來蒸饃。在大銅鍋的外表靠近下部處,還鑄有八耳,也叫八只出腳,供支撐之用,可惜,這些銅鍋的鍋耳大多已經斷裂。

后來,隨著寺廟的衰落,香火不盛,僧眾日益減少,大銅鍋就不再用作煮飯工具,有一段時間,曾用來盛水防火,作消防之用?,F在,4口大銅鍋置于太祖殿前面的院內,里面裝水,種植睡蓮,盛開著鮮艷的蓮花,見圖1所示,供國內外香客和游客欣賞,使這些明代大型金屬文物發揮新的作用。

龍興寺的4口大銅鍋,因為鑄于明洪武年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大銅鍋,冶鑄質量好,保存完整,是很珍貴的大型金屬文物,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

圖1 龍興寺大銅鍋

2 菩薩頂的大銅鍋

山西省五臺山是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有很多佛教寺廟,其中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廟,因為僧人和信徒很多,故都有“千僧鍋”,用來燒飯煮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顯通寺,在寺廟的大院內,至今還留存有2口古代的大銅鍋,其中一口明代的大銅鍋,口徑為1.82m,高為1.1m.在院內另一側,也有一口大銅鍋,其口徑為1.62m,高度亦有1.1m左右。這2口大銅鍋原來都在顯通寺的大伙房內,為僧侶和信徒等煮飯,現在因早已不用,故作為文物放置在大院內,供游客觀賞。

圖2 菩薩頂大銅鍋

而菩薩頂,作為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廟,在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留有4口明代和清代的大鍋。在菩薩頂后部的大鍋院內,南房中放置著3口大鍋,其中一口大銅鍋,其口徑的外徑為2.04m,內徑為1.7m,深為1.15m,鑄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見圖2所示。由于口沿的邊較寬,其上有銘文為:“大明萬歷辛丑孟冬吉日造,五臺山歸路嶺龍泉寺永遠流傳,佛金官造”。故知該銅鍋鑄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距今已400多年,但大銅鍋保存得仍然很好,只是口沿的邊上,已有一小缺口,但不影響使用性能。還有一口大銅鍋,作為蒸鍋用,其口徑為1.68m,深1m多點,在鍋壁上有很多漢文和梵文的銘文。第3口大鍋是鐵鍋,其口徑為1.6m,深為0.9m,作為炒菜用鍋。在院內,還有一口大銅鍋,其口徑為1.6m,高為1m,鑄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因為在大鍋的口沿上有銘文:“嘉慶拾貳年梅月造”,故知。由于菩薩頂是五臺山最大的喇嘛寺院,每年六月,要舉行“打鬼”盛會,這期間,整個五臺山的黃教僧人齊聚菩薩頂,舉行重大法事活動,因僧人和信徒增多,故所有的大銅鍋,都用來供應飯、菜。此外,每年的臘月初八,都要用來煮“臘八粥”,以施舍粥食一天,這是菩薩頂很隆重的臘八盛典。在十二月初一到初六,就要將黃米、稻米、綠豆、蓮子、小豆、栗子、紅棗等原材料備齊,從初七清晨起,就開始熬煮“臘八粥”,一共要熬煮6鍋粥,直到初八凌晨才熬好。第1鍋粥供佛,并舉行隆重的儀式,第2鍋粥獻給活佛,第3鍋粥給大喇嘛,第4鍋粥給對寺廟有大功德的施主,第5鍋粥分給菩薩頂的眾喇嘛,第6鍋加上前5鍋剩下的粥,就作為施舍給大眾的“臘八粥”了,這時候的場面,最為熱鬧。

3 岱廟的大銅鍋

山東泰安市岱廟,因奉祀“東岳泰山神”,又稱泰山廟。泰山為五岳之首,泰山神遂為五岳神靈之尊,歷代帝王多以祭泰山為重要祀典,時有封禪泰山之舉,而封禪泰山,必先到岱廟參拜,故岱廟被建成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廟觀建筑群,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貺殿是岱廟的主殿,在天貺殿內,保存有一口明代大銅釜的珍貴文物,銅釜即銅鍋,其口徑為1.22m,高為0.8m,見圖3所示。大銅鍋的外表鑄有8個鍋耳,是銅鍋安放在灶上時的支撐,故鍋耳以上的銅鍋外表,仍非常光滑,而鍋耳以下的銅鍋外表,則因長期使用,受到火燒燎烤,已經變得非常粗糙了,但大銅鍋的整體鑄造質量良好,故保存得相當完整,是現存古代大鍋中質量最好的大鍋之一。從現存的大鍋來看,大多數是大型佛教寺廟遺存的“千僧鍋”,而岱廟的銅鍋,則是我國傳統的壇廟擁有的大銅鍋,是比較少見的,據說,在古時候,泰安每年都有大型廟會,岱廟的管理者就會用大銅鍋來煮粥食,布施給參加廟會的老百姓食用,所以,大銅鍋在過去曾發揮過很大作用,而現在,大銅鍋作為歷史文物,陳列在天貺殿內,供游人參觀。

圖3 岱廟銅鍋

4 牛街清真寺的大銅鍋

北京市宣武區的牛街清真寺,亦稱牛街禮拜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是北京市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所清真寺,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存有一口大銅鍋,見圖4所示,銅鍋的口徑為1.55m,深為0.75m,是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時鑄造的。

自古以來,北京的回民每年都會在牛街禮拜寺舉辦盛會,每逢伊斯蘭齋月貴夜,即齋月的第27天夜間,以及伊斯蘭圣會等重大節日,北京牛街清真寺,就會用這口大銅鍋,來熬制牛羊肉粥,供前來參加盛會的伊斯蘭教徒食用。牛街清真寺原有的一口大銅鍋,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鑄造的,損壞后,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時,重鑄了這口大銅鍋,銅鍋的口沿上所鑄的銘文:“勅賜禮拜寺記,大清乾隆已未歲丙子齋月重造?!弊C明了這一點,這些銘文至今仍然非常清晰。這口留存至今的大銅鍋,保存完好,毫無損壞,現在已不再使用,而是作為文物放置在院內,供人欣賞,它是我國現存唯一的一口古代伊斯蘭教徒使用的大銅鍋,是非常珍貴的,已成為牛街清真寺的重要歷史文物。

圖4 牛街清真寺銅鍋

5 雍和宮的大銅鍋

北京市的雍和宮,是內地規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在1961年時,就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雍和宮鼓樓旁的空地上,放置著一口清代大銅鍋,見圖5所示,大銅鍋的口沿直徑為2.38m,高為1.5m,鑄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于這口大銅鍋,在清代是專門用來煮臘八粥的,被人們稱為“臘八粥鍋”。因雍和宮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時,由親王府改成的喇嘛廟,和清朝皇室的關系極其密切,所以,這口大銅鍋在清代時,是為皇宮熬臘八粥用的。

圖5 雍和宮大銅鍋

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民間都會熬臘八粥喝。據說,佛教徒喝臘八粥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故臘八粥又叫“佛粥”。清代皇室人員也吃臘八粥,其所吃的臘八粥,則由雍和宮的喇嘛來熬制,這口大銅鍋就是當年為皇宮熬臘八粥用的,據《光緒順天府志》載:“臘八粥一名八寶粥,雍和宮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上用焉?!痹谇逑特S朝以前,每年熬6大鍋粥,第1鍋供佛,第2鍋送進皇宮里,第3鍋送給王公大臣和廟里的大喇嘛,第4鍋送給在京的文武百官,第5鍋供雍和宮的眾喇嘛食用,第6鍋加上前5鍋剩下的,就作為施舍給平民的臘八粥了,以求吉祥平安。到了咸豐末年,清朝的經濟日益崩潰,每年熬粥的數量就逐漸減少,到光緒末年,就只熬1鍋粥了[5]。

雍和宮的這口大銅鍋,主要用來為皇室熬臘八粥,這在我國古代寺廟里是少見的,因為和皇宮有關,這口大銅鍋也很特殊,銅鍋的口徑大,壁也很厚,而且鑄造質量上乘,鍋的內外表面都很光滑,至今已260多年了,外觀還相當好。由于大銅鍋熬煮的臘八粥,曾給皇室人員和在京的文武百官吃,使這口“臘八粥鍋”相當有名,也就成為一件珍貴的大型金屬文物了。

(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大鍋臘八粥口徑
步槍口徑之爭(下)
步槍口徑之爭(上)
一起喝臘八粥
大口徑超高附塔管線安裝技術
外星人!快到大鍋里來
臘八節
過年啦
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的實踐與思考
超級“大鍋”FAST 正式開啟“天眼”模式
借 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