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市農業面源污染變化趨勢分析

2014-07-12 13:21羅世豪謝毅文陳笠翔張方均周仕良葉碧華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分散式禽畜需氧量

羅世豪 謝毅文 李 越 陳笠翔 張方均 周仕良 葉碧華

東莞市農業面源污染變化趨勢分析

羅世豪1謝毅文2,3李 越4陳笠翔2張方均2周仕良1葉碧華1

(1.東莞市海匯環??萍加邢薰?,廣東東莞 523000;2.東莞理工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3.華南地區水循環與水安全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275;4.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廣州 510611)

通過計算2000年和2010年東莞市的農業面源污染負荷排放量和入河量,分析過去十年來東莞市農業面源污染分布特征和變化趨勢。研究結果表明:2000~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污染負荷呈下降趨勢。其中,總磷入河量的降幅最大,達73.5%;農村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的農業面源貢獻率呈增長趨勢,化肥施用和分散式禽畜廢水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其中分散式禽畜廢水的貢獻率下降幅度最大。

農業面源;入河量;趨勢;東莞市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溶解性或固體的來源于農業生產或農村的污染物在大面積降水和徑流沖刷作用下,匯入受納水體而引起的水體污染,具有起源廣泛、隨機性強、成因復雜等特點。農業面源污染來源主要有農村生活污水、農村固體廢棄物、化肥施用、農藥施用和畜禽養殖,主要污染物包括總氮、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1-3]。

東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處在廣州、深圳、香港之間的黃金通道之上。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市經濟高速發展,一躍成為國際著名的制造業基地。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東莞市第二、第三產業比例和產值持續上升,而第一產業相應快速下降,從而對當地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和趨勢產生深刻、長遠的影響。隨著政府和民眾的重視,以及經濟實力的提高,東莞市污水處理設施日漸完善,點源污染在水污染中比重有所下降,而農業面源污染對水環境的影響作用則相應有所提升。目前對東莞市點源污染的研究較多[4-9],但對于其農業面源污染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因此,本文通過計算分析東莞市2000年與2010年的農業面源污染物負荷的排放量、入河量及其分布,揭示農業面源污染狀況、特征以及趨勢變化,以期為東莞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資源安全保障提供科學依據和有益參考。

1 數據來源及計算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東莞市統計年鑒2001》[10]和《東莞市統計年鑒2011》[11]。

1.2 計算方法

1)農村生活污染負荷估算:生活污水產生量的估算采用排污系數法,考慮河流系統分布狀況,估算區域農村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的排放系數、入河系數和入河量。其中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產生量的計算公式為:

2)化肥施用污染負荷估算:把化肥施用量折算為有效成分,化肥有效成分以氮、磷計量,采用化肥污染物流失系數估算當地的化肥污染物流失量。

3)分散式禽畜養殖污染負荷估算:由散養禽畜的養殖種類和數量,根據經驗系數估算禽畜養殖污染物排放量。

2 面源的產生量和入河量

2.1 農村生活污水

農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學耗氧量,氨氮、總氮、總磷。根據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調查得出珠江三角洲農村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為81 L·人-1·d-1[12],東莞市農村生活污水的人均日排放量也取該值。由于缺乏東莞市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數據,本文依據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濃度推斷東莞市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情況。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濃度一般為:化學需氧量為60~200 mg/L,氨氮為10~25 mg/L,總氮為20~40 mg/L,總磷為1.0~2.5 mg/L[13]。2000年和2010年東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約為廣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4和1.6倍,可表明東莞市的農村居民經濟條件優于廣州市的農村居民經濟條件;考慮到經濟條件相對好的村莊,其居民衛生設施也相對完善,其排放的生活污水的水質也相對較好;據此估算東莞市農村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濃度為廣州市的平均水平,則東莞市農村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的濃度分別為130 mg/L、17.5 mg/L、30 mg/L、1.75 mg/L。2000年和2010年東莞市農村人口分別113.00萬人、89.68萬人。由公式(1)計算農村生活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產生量;考慮東莞市境內河網水系發達,取污染物的入河系數為0.85,由污染物產生量乘以入河系數得出污染物入河量。計算得出,2000年東莞市農村生活污水入河量中化學需氧量為6 381 t,氨氮為859 t,總氮為1 472 t,總磷為86 t;相應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為5 064 t,氨氮682 t,總氮為1 169 t,總磷為68 t。

2.2 農村固體廢棄物

農村固體廢棄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農作物秸稈等,這些廢棄物隨意散亂的堆積在村頭、路邊、田間,在較大降雨徑流沖刷作用下,大部分污染物進入河流溝渠系統向受納水體運移。按人均日排放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共1 kg計算,2000年和2010年產生固體廢棄物量分別為41.25萬t、32.27萬t。根據污染物含量及流失系數[14](如表1所示),計算農村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中氨氮、總氮、總磷的產生量和入河量。計算得出,2000年農村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入河量中,總氮為390 t,總磷為408 t,氨氮為195 t;2010年農村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入河量中,總氮則為309 t,總磷為324 t,氨氮為155 t。

即使水庫提高防洪能力,河道防洪標準不達標,達不到5%的防洪能力,水庫正常調節泄洪也會影響下游安全,一味要求水庫保護下游安全是不可行的。

表1 農村固體廢棄物中污染物含量及流失系數

2.3 化肥施用及農藥施用

農業生產往往離不開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特別是過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15-16]。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化肥的超量以及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水體污染與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農用化學品可以隨地表徑流、入滲水、土壤侵蝕等途徑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17]。2000年至2010年間,東莞市大力發展工業,工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農業生產漸退居次要,化肥、農藥施用總量逐年減少。全市化肥施用量由2000年的10.4萬t減少到了2000年的4.1萬t(包括鉀肥),呈下降趨勢,耕地面積從2000年的44 220公頃降到了2010年的38 459公頃,換言之,平均化肥施用量由每公頃耕地2.35 t減少到每公頃耕地1.07 t??偟?、總磷及氨氮的流失系數分別為0.13、0.15、0.013。2000年和2010年東莞市各類化肥的施用量和有效成分比例(見表2),入河量占流失量的60%[14]。計算得出,2000年東莞市化肥施用產生的面源污染物入河量中,總氮為1 485 t,總磷為746 t,氨氮為149 t;相應2010年的總氮為601 t,總磷為360 t,氨氮為60 t。

全市農藥施用總量在2000年為1 836 t,到2010年減少到819 t[10-11],平均每公頃耕地施用農藥量由41.52 kg減少到每公頃21.29 kg。雖然施用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但是農藥施用后仍然會有相當部分殘留下來并隨雨水及農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體。

表2 東莞市各類化肥的施用量和有效成分比例

2.4 分散式畜禽養殖

東莞市的畜禽養殖業除了集約化、規?;B殖場和養殖區外,還包括了大量的分散式養殖。分散式養殖是指農民個體家庭和不具規模的小養殖農戶飼養的畜禽。禽畜養殖所排放的污染物主要為糞便、伴生物和添加物,這些污染物具有量大、面廣、突發性、偶然性等特點。由于禽畜排泄物較難收集,一經降雨或徑流沖刷,糞便中所含有的大量氮、磷等元素便進入河流、水庫、地下水等,給水體造成巨大污染。其后果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即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14]。在2000年至2010年間,東莞市內養殖的生豬數量大大減少,2010年東莞市內生豬存欄量約為17萬頭,僅為2000年的20%。大型牲畜如牛,其存欄量也從2000年的5 550頭銳減到2010年的224頭。

2000年東莞市分散式養殖的禽畜中大牲畜主要為耕牛,約0.4萬只;小牲畜主要為豬,約60萬只;三鳥主要指雞和鴨,約461.2萬只[14]。按照2000年分散式禽畜養殖數占總養殖數的比例估算2010年分散式禽畜養殖數,見表3。根據糞便排泄量及其污染物含量(見表4)計算出全年分散式養殖的禽畜排泄物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的產生量,以40%的流失系數計算污染物入河量。計算得出,2000年東莞市分散式禽畜養殖產生的面源污染物入河量中,化學需氧量為14 934 t,氨氮為77 t,總氮為2 845 t,總磷為5 579 t;相應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為3 023 t,氨氮為15 t,總氮為660 t,總磷為1 051 t。

表3 2000年及2010年東莞市分散式禽畜養殖數

表4 畜禽糞便排泄量、污染物含量

3 農業面源總量與變化分析

分別把農村生活污水、農村固體廢棄物、化肥施用、分散式畜禽養殖所作用的農業面源產生量、入河量相加,得出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和入河量,見表5和表6。

表5 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

表6 東莞市農業面源入河量

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中化學需氧量為44 841 t、氨氮為1 882 t、總氮為12 187 t、總磷為16 198 t;入河總量中化學需氧量為21 314 t、氨氮為1 279 t、總氮為6 193 t、總磷為6 819 t。由圖1可看到,在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和入河量中,化學需氧量最大,總磷、總氮相繼次之,氨氮最小。

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中化學需氧量為13 516 t、氨氮為1 283 t、總氮為4 713 t、總磷為4 029 t;入河總量中化學需氧量為8 087 t、氨氮為911 t、總氮為2 738 t、總磷為1 804 t。由圖2可看到,在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和入河量中,化學需氧量最大,總氮、總磷相繼次之,氨氮最小。

圖1 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與入河量

圖2 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與入河量

3.2 變化趨勢分析

3.2.1 農業面源污染負荷變化分析

比較2010年與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和入河量,由表7得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及總磷均有所減??;按數量變化從大到小的排序是: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氨氮;按減小幅度從大到小的排序量:總磷>化學需氧量>總氮>氨氮。在變化比例上,由圖3可知,農業面源產生量的變幅整體上比其入河量的變幅大,產生量和入河量降幅最大的是總磷,分別達到75.1%、73.5%;產生量和入河量降幅最小的是氨氮,分別31.8%、28.7%。東莞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呈現不斷萎縮趨勢,農業人口不斷轉化為城市人口,大量耕地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禽畜養殖業大幅消減。從2000年到2010年,東莞市的農村人口、耕地面積與豬、牛、三鳥養殖數量分別下降了20.64%、13.03%、

81.96 %,這是東莞市農業面源污染負荷下降的重要因素。

表4 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與入河量的變化量及變化比例

圖3 2000年至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產生量、入河量變化比例

由表8可見,農村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化肥施用、分散式禽畜廢水的污染物入河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分散式禽畜廢水污染負荷的下降幅度最大,平均下降79.5%,其與東莞市分散式禽畜養殖的規模大幅下降有關;化肥施用的污染負荷平均下降56.9%;農村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的污染負荷均下降20.6%,而三者面源污染負荷下降與農村人口及耕地面積減小相吻合。

表8 2000年至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各類型入河量變化比例

3.2.2 各類農業面源貢獻率變化分析

1)化學需氧量。由圖4及圖5可知,2000年的分散式禽畜廢水產生的化學需氧量入河量占農業面源化學需氧量入河量的71.5%,對農業面源化學需氧量入河量的貢獻率遠大于農村生活污水產生的化學需氧量入河量;2010年分散式禽畜廢水產生的化學需氧量入河量的比例下降到37.4%,顯示分散式禽畜廢水的貢獻率在十年間大幅度減小。

圖4 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化學需氧量入河量比例

圖5 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化學需氧量入河量比例

2)氨氮。由圖6及圖7可知,2000年和2010年農村生活污水產生的氨氮入河量比例均為最大,其次是固體廢棄物、化肥施用,分散式禽畜廢水最小。2000~2010年,農村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產生的氨氮入河量的貢獻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余類型則減小,尤其分散式禽畜廢水的貢獻率下降最明顯,降至原來的27%。

圖6 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氨氮入河量比例

圖4 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氨氮入河量比例

3)總氮。由圖8及圖9可知,2000~2010年,農村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產生的總氮入河量比例分別增大18.9%、5.0%,分散式禽畜廢水和化肥施用產生的總氮入河量比例分別下降了21.8%、2.1%。

圖8 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總氮入河量比例

圖9 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總氮入河量比例

4)總磷。由圖10及圖11可知,在2000年和2010年分散式禽畜廢水產生的總磷入河量貢獻率均最大,其次是化肥施用、固體廢棄物,農村生活污水最小。2000~2010年分散式禽畜廢水產生的總氮入河量比例從81.8%下降至58.3%,下降了23.5%,其余類型的總磷入河量貢獻率則增大。

圖10 200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總磷入河量比例

圖11 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總磷入河量比例

3 結語

分析計算得出,2000年東莞農業面源入河量中化學需氧量為13 516 t、氨氮為1 283 t、總氮為4 713 t、總磷為4 029 t,2010年東莞農業面源入河量中化學需氧量為8 087 t、氨氮為911 t、總氮為2 738 t、總磷為1 804 t。2000~2010年,東莞市農業面源污染物產生量和入河量均有所減小,其中總磷產生量和入河量降幅最大,分別達到75.1%、73.5%。農村生活污水和固體廢棄物入河貢獻率存在增長趨勢,而化肥施用和分散式禽畜廢水呈減小趨勢,主要原因為分散式禽畜廢水和化肥施用的污染負荷大幅下降79.5%和56.9%。

[1] 張貴龍,秦偉,管永祥,等.蘇州市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控制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45(2):251-257.

[2] RIBBE L,DELGADO P,SALGADO E,etal.Nitrate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 induced by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in the pocochay watershed,Chile[J].Article Desalination,2008,226(1/3):13-20.

[3] 崔鍵,馬友華,趙艷萍,等.農業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355-340.

[4] 季冰,朱遠生.東莞市水污染現狀及其對策探討[J].人民珠江,2007(2):56-58.

[5] 謝毅文,高衛平,寧玉蓉,等.珠三角工業城市污染物入河量空間特征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12,21(4):711-714.

[6] 謝毅文,李越,呂秀環,等.典型三角洲城市工業污染空間特征分析[J].人民黃河,2012,34(7):87-89.

[7] 謝毅文,張洪波,謝廣良,等.三角洲工業城市入河污水空間分布及成因分析[J].人民長江,2012,43(19):90-93.

[8] 謝毅文,林文杰,謝廣良,等.東莞市水環境污染行業特征分析[J].人民珠江,2012,33(2):50-52.

[9] 謝毅文,李嫻,李越,等.東莞市生活污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空間分布特征分析[J].人民珠江,2012,33(4):54-56.

[10] 東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東莞統計年鑒2001[M].東莞: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

[11] 東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東莞統計年鑒2011[M].東莞: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12] 凌霄,楊細平,陳滿,等.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調查[J].中國給水排水,2009,25(8):8-10.

[13] 陳楚龍.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適用技術指引[R].廣州:廣州市水務局,2008:8-9.

[14] 游贊培.東莞市水資源保護規劃[R].東莞:東莞市水利局,2008:98-101.

[15] 屈亮,同延安,呂殿青.土壤堿解氮快速測定及對還原劑的選擇[J].陜西農業科學,1995(2):19-21.

[16] 邵煜庭,馬金占,甄清香.土壤有效磷、鉀、錳、銅、鐵的聯合測定[J].土壤學報,1994,25(3):142-144.

[17] 黃雪萍.農業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6(5):9-11.

Analysis on the Change Trend of Agricultural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ongguan

LUO Shi-hao1XIE Y i-w en2,3LIYue4CHEN Li-x iang2ZHANG Fang-jun2ZHOU Shi-liang1YE B i-hua1

(1.Dongguan Haihu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Technology Co.,Ltd,Dongguan 523000,China;2.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3.Guangdong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Water Cycle and Security in South China,Guangzhou 510275,China;4.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PRWRC,Guangzhou 510611,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 trend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Dongguan.Based onthe calculation of the emission load and the ruantity intoriver of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2000 and 2010.Results show that: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in Dongguan has declined overall from 2000 to 2010.Particularly,the amplitude reduction of the ruantity intoriver of TP is 73.5%,which is the largest.As for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solid waste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while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distributed livestock wastewater show a reducing trend,and the distributed livestock wastewater’s reducing trend is the most remarkabl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ruantity intoriver;trend;Dongguan

X5

A

1009-0312(2014)03-0078-07

2013-12-04

華南地區水循環與水安全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KLB09002);東莞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計劃資助項目(201210810204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大和重點項目(51210013,50839005);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C21B0103);水利部公益項目(201201094,201301002-02);廣東省水利科技創新項目(2011-11);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181913014);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1181912028);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181912026);廣東高?;で鍧嵣a與綠色化學品工程技術開發中心開放基金項目(201403)。

羅世豪(1990—),男,廣東陽江人,主要從事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

猜你喜歡
分散式禽畜需氧量
淺析畜禽傳染病病原體在環境中的傳播途徑
給禽畜配制飼料 搭配比例要合理
黃河口附近海域化學需氧量和石油烴分布及其關鍵控制環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的相關性研究
歐洲分散式風電啟示
分散式風電破“局”
風電:分散式風電政策利好 加速發展可期
《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新舊標準區別探討
病死禽畜“后事”料理不是小事
分散式風電卷土重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