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下解讀《綠珠傳》中的綠珠形象

2014-07-13 01:17陳曉連胡睿娟浙江萬里學院浙江寧波315100
名作欣賞 2014年2期
關鍵詞:石崇女性主義

⊙陳曉連 胡睿娟[浙江萬里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下解讀《綠珠傳》中的綠珠形象

⊙陳曉連 胡睿娟[浙江萬里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女性主義就是站在女權的角度上,從女性意識和女性解放出發,對文學作品進行評價的批評方法。宋代文學家樂史在《綠珠傳》中記載了綠珠這樣一位鮮活而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本文運用女性主義批評視角來解讀綠珠在《綠珠傳》中所表現出的審美特征和女性意識,并針對《綠珠傳》中涉及到的女人禍水論、性的政治說與男性文人書寫女性這三個問題進行女性主義視角的批評解讀。

女性主義 《綠珠傳》 女人禍水論 性的政治說

《綠珠傳》是宋代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的著作。主人公綠珠是西晉石崇家的一位侍女,趙王倫看上她后,命孫秀向石崇索要綠珠,石崇不予被孫秀所殺,綠珠也墜樓殉情。從古至今,有很多以綠珠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除了宋代傳奇小說《綠珠傳》以外,還有宋元話本小說《綠珠墜樓記》、明末傳奇劇《竹葉舟》和清末京劇《綠珠墜樓記》等等,后人對綠珠的評價也褒貶不一,隨著時代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女性意識。西晉至南北朝時期,人們對綠珠故事關注的基點還是在其容貌和藝術造詣的高超方面。而到了唐代,人們的視角轉向了道德領域,出現了“女人禍水論”一說,贊同此說的男人也紛紛指責像綠珠這樣才貌出眾的女子。在封建舊社會,男女性別之差也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問題,導致女性完全受男性控制和支配。而作者作為一名男性文人,在文中對綠珠這樣的女性到底持何種態度,本文將細細加以闡述。

一、綠珠形象的審美特征和呈現的女性意識

1.艷冠群芳的容貌美。關于綠珠的容貌描寫,《綠珠傳》只有一處明寫,就是在第一段的“綠珠生雙角山下,美而艷”。但關于側面襯托的描寫,就不止一處了。比如,第二段開頭“晉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真珠三斛致之”,“崇即川阜置園館”,石崇用了三十斗珍珠買了綠珠,又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園館專供綠珠住。從這里可以看出石崇對綠珠的重視。再如,趙王倫來索要綠珠,“崇出侍婢數百人以示之,皆蘊蘭麝而披羅彀……使者曰:‘君侯服御,麗矣。然受命指索綠珠。不知孰是?’”從石崇與使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石崇叫出的婢女個個香氣凌人、美麗絕倫,可是使者一定要索綠珠,可見綠珠的美麗艷冠群芳。再從綠珠的弟子宋、綠珠江、綠珠井,還有《耆老傳》的說法與牛僧孺的《周秦行記》中都可以看出綠珠的美。

2.才華出眾的氣質美。在《綠珠傳》中不僅表現了綠珠容貌的美麗,也用相當的篇幅介紹了綠珠的才華?!熬G珠能吹笛,又善舞《明君》……崇以此曲教之……”這是開篇一個簡單的小介紹,后文還另有側面烘托,見牛僧孺的《周秦行記》中有云:“別有善笛女子,短鬢窄衫具帶,貌甚美,與潘氏偕來……太后曰‘綠珠豈能無詩乎?’”薄太后說,綠珠難道能沒有詩嗎?綠珠拜謝太后,便作了一首詩,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綠珠的才情。

3.忠貞不渝的情感美。這一點是這個故事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名垂千古,主要就是因為綠珠具有忠貞不渝的美好品質?!毒G珠傳》中記載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獲罪?!本G珠泣曰:“愿效死于君前?!薄俺缫蛑怪?,于是墜樓而死?!边@一句點出了這個故事的主旨。而后世人看這件事的態度雖然有所不同,但是絕大多數學者還是謳歌綠珠的堅貞正直以及知恩圖報的品性。除此之外,作者在對綠珠形象的評價中,也指出:綠珠之墜樓,侍兒之有貞節者也。還有王進賢、六出、窈娘的堅貞不渝的故事,都是與綠珠故事相比較而展開的。作者樂史也用“其志凜凜”來褒獎她,進而來批判那些“暮四朝三、惟利是務”的男人們。

二、女人禍水論

女人禍水論,也叫紅顏禍水論,就是“天使與妖婦”中的“妖婦”,她們這一類女性形象在文學作品中是如何通過性別歧視反映出來的?“妖婦”這一類的代表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妲己、楊玉環、陳圓圓等,當然《綠珠傳》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女人禍水論”,女性主義者認為,女人禍水論完全是對女性的歪曲和壓抑,反映了父權制下男性中心主義對女性的歧視和貶抑。綠珠身上應該說同時具備了“天使”與“妖婦”的評價,西晉至南北朝時期的人們對她的評價基本上都是對她天使一面的評價,而唐朝之后,漸漸出現了負面的議論,就像《綠珠傳》中耆老傳云:“汲此井飲者,誕女性多美麗。里閭有識者以美色無益于時,因以巨石鎮之”。所說的就是綠珠井。還有“昭君村生女皆炙破其面”,這些都是古時人們對于女性的歪曲,認為漂亮的女子勢必會招來禍患。從女性主義立場出發,這種說法是極不負責任而且極不道德的,在筆者看來,所謂的女人禍水論表現的也不過是父權制社會中男性對女性的極度恐慌畏懼心理。

而拋開歷史不談,只看《綠珠傳》所言:“崇常刺荊州,劫奪遠使,沉殺客商,以致巨富。又遺王愷鴆鳥,共為鴆毒之事?!笔绲乃劳?,綠珠只是個導火索,并不是最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是因為石崇做荊州刺史時,經常做謀財害命的事,而且從來不把女人當作人看,他在喝酒的時候,如果客人喝不完酒,他就命人殺掉一個敬酒不成的美女。這樣慘無人道、殺人不眨眼的小人,怎么會有好結果呢?歷史的變遷確實會因為女性而受到影響,但女性絕對不是罪魁禍首。歷來歷史變遷的首領和統治者都是凌駕于女性之上的男性,從女性主義角度來看,對于綠珠這個文學形象禍水的論斷,是男性對于女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厭惡,而且從性別意識上壓制了女性的自我覺醒。

三、性的政治說

性的政治說是美國女性主義者凱特·米里特提出的,她的視角是把人類分成了男性和女性兩大群體,她分析在父權制社會中,男性對女性進行著全面控制和支配,女性沒有人身自由和權利,仿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應該由男人來統治女人的,在父權制社會中,這種觀念已經被制度化了。這一點,在《綠珠傳》中不難發現,綠珠當初是被石崇用三十斗珍珠買來的,不管對她怎么寵愛有加,從根本上說,綠珠的生死及榮辱都在石崇的一念之間,她屬于他的私人財產和玩物。石崇收養的一千多名美女、六出以及窈娘都是婢女,她們都是被主人買來并當作商品一樣買賣,女人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凱特·米里特認為,這種“性的政治”只是一種社會控制、支配及侵犯的手段而已,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壓迫、控制著女性,使其無法翻身。而綠珠就是父權制社會中男性之間爭奪的犧牲品,她一直停留在她是石崇買來的人、要知恩圖報這種思想中,這都是封建社會男性付諸于女性的歪理,讓女性覺得自己是屬于男性的,不可能再嫁給別人。在筆者看來,這件事情要具體放到當時語境中去看,綠珠在當時那個封建舊社會,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男女世界生來就是不公平的,而女人為了忠貞而犧牲生命也是值得的。從性的政治的視角來看綠珠的形象,無論是對綠珠好的石崇,還是可惡的趙王倫和孫秀,他們看待綠珠的態度都是一樣的,綠珠只是男性世界中相互爭奪的犧牲品,是男性的玩物,根本沒有人權可言。

四、作者筆下的綠珠形象

最后來討論一下作者筆下的綠珠形象。開篇作者用差不多一段的篇幅,介紹了綠珠的家鄉還有綠珠名字的由來,可見對主人公背景著實費了一番心思,說明作者對綠珠的重視。但是具體的態度還是看不出來,直到牛僧孺的《周秦行記》一段講完之后,作者做了自己的議論:“噫!石崇之敗,雖自綠珠始,亦其來有漸矣”。在這里,作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石崇的衰敗罪魁禍首不是綠珠。說明作者并沒有被女人禍水論所引誘,而是認真地找尋了事情的原因。在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還說:“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奮不顧身,其志懔懔,誠足使后人仰慕歌詠也。至有享厚祿,盜高位,亡仁義之性,懷反覆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務,節操反不若一婦人,豈不愧哉!”首先,作者是飽學之士,沒有從男權視角下對女性進行挖苦諷刺。其次,在筆者看來,作者在骨子里對女性還是存在偏見。文中雖然罵了那些朝三暮四、唯利是務的男性,并且想要懲戒那些忘恩負義的小人,但文中又說“非徒述美麗,窒禍源”,作者沒有完全否認女人禍水論,只是覺得這件事男性的責任更大。

在樂史的《綠珠傳》中,雖然樂史對綠珠的態度是大為褒贊的,但是男性文人終究還是站在男性的立場上看待女性,尤其在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的舊社會,他們還是無法從中立的角度來看待女性,對于女性的褒貶因此也是很片面的。

五、結語

從綠珠形象的審美特征和女性意識上來分析,綠珠無論是在相貌、才氣還是品格上均有過人之處。女性主義者認為,把綠珠形象以女人禍水論相稱的男性是對女性有著一種極度恐慌畏懼的心理,他們意圖壓制女性的自我覺醒,而凱特·米里特又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看待綠珠形象的女性主義視角,就是性的政治說,得出了綠珠只是男權社會的犧牲品,受人控制、壓迫,而作者雖然在《綠珠傳》中對綠珠是持褒獎態度,但身為男性文人,看待女性終究還是無法完全客觀地把握。

[1] 復習英,寧稼雨.綠珠故事的演變及其文化內涵[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2).

[2] 羅伽祿.樂史及其家世述略[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1).

[3]沈濤.困境與挑戰——關于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思考[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作 者:陳曉連、胡睿娟,浙江萬里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石崇女性主義
一部女性成長與救贖的見證錄——《證言》的女性主義敘事學闡釋
古人斗富,奇葩辣眼
何預卿事
石崇斗富
石崇與王愷斗富
阿特伍德小說中的女性主義身體批判
多維需求中的女性主義敘事策略:《一小時的故事》再解讀
從女性主義視角淺析電影《時時刻刻》
女性主義視閾下小說《紅字》多維解讀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