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學習空間:基于學習者的視角

2014-07-19 07:03張平平李侗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4年10期
關鍵詞:學習者數字化空間

張平平 李侗

摘要:本文從學習者的視角出發,指出了網絡學習空間是數字化信息社會的重要學習方式,對學習者的影響越來越大,探討了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特點,實踐的意義和相關的應用。

關鍵字:網絡學習空間;學習者;信息

【中圖分類號】G420

一、網絡學習空間

學習空間是指知識流動的空間,網絡空間是指數字化內容整合與分享的空間,在傳統的教室知識流動是以教師為主學習者為輔,學習者所獲取的知識是獨立分離的,學習內容也是脫離情境的,多媒體學習方式例如專題網站、博客等只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單純呈現,存在著學習內容不完整,學習環境操作性差,學習資源貧瘠,知識管理不統一,學習模式實時性、靈活性和互動性較差等諸多問題,使得學習愈發單調和枯燥,學習者對其也難以產生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空間以其功能和服務的即時性、高效性深受學習者的關注。學習空間和網絡空間彌合了技術與學習資源的差距,將傳統的學習方式轉化為以學習者為主,以信息為基礎,以知識獲取、管理與創新為目標,結合學習者自身的認知圖式無縫使用各種分布式的服務將多種學習模式結合起來。

網絡學習空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旨在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主動建構、分享、管理個人知識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即指各種技術與教育信息資源的融合,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進行隨時、隨地、隨處的跟蹤記錄的數字化學習方式,學習者運用科學的學習觀念指導自身的學習和發展,了解、總結、反思自己的學習類型、特點與個性,發揮、記錄自己的學習優勢與過程,讓學習層次化、階段化、個性化、多元化,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實現自我意識與自我超越,做到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習者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消費者,信息可以被修改、被評價、被存儲、再生產。

二、網絡學習空間的教育實踐意義

傳統的學習模式在內容和整體上、在時間和連續上、在信息傳遞上往往是從高往低單向流動,知識建構也是被動的。網絡學習空間通過技術來創新學習方式方法,搭建學習共同體,其學習模式是非正式的、情境的、靈活的,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隨處獲取信息以任何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故其學習時間是碎片的,學習空間是多樣的,學習內容是離散的,信息傳遞是匯聚的,知識建構也是主動的。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學習者不再僅限單方面專題網站的視頻學習、專題討論區的交流學習、個人博客的自主學習等,它是一種針對學習者制定的學習環境,鏈接多個主題網站、數字資料室、虛擬活動室等,打破學習圍墻,支持多元立體學習模式的創建,學習內容、策略不再受約束,學習者利用這些資源自由地創建虛擬學習社區,多元化、多角度隨時隨地學習交流,學習過程更機動靈活。同時網絡學習空間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e—learning的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可通過網絡終端隨時隨地隨處獲取,學習者可以隨時進行學習,這就避免了查找其相關學習資源時所必須的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它將學習資源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管理,可以方便的實現資源傳送、接收、評價、修改、組織、共享和存儲,最終實現學習者個人知識的管理。

信息化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各種數字化資源的條件,尤其是上傳到網絡上的學習資源,還可以突破傳統資源由于復本數量的限制所產生的信息不能獲取的現象,使全球的學習者一起使用,實現最大范圍的共享。網絡學習空間的學習是面向過程的,除了共享本身的資源信息,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研討答疑等等都會被記錄下來,其他學習者可以隨時進行遴選、創造、共享知識。

網絡學習空間的學習活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跨時空、大信息量是信息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的主要優勢,作為傳輸知識的學習空間,僅憑當前數字資源來創造網絡的學習環境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越來越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個性化,知識需求也越來越前沿化,網絡學習空間信息的傳播速度,評價、修改、組織更新的頻率是其他任何一種媒體所不能比的。同時網絡學習空間具備同異步雙向傳遞的交互功能,學習者在接收到例如現場直播的專家講座等,可以針對該信息即時或非即時以文字、視頻或者語音等多種方式提供反饋,徹底改變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灌輸知識、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消極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習者之間通過協作、交流、共享來共闖學習難關,共建學習資源,鍛煉、培養和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與團隊學習的能力,真正做到“同住一個空間”。

網絡學習空間包含各個領域的教學資料,眾多模式的教學教程,專題網站,數字資料室、虛擬實驗室、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習者資源??臻g組織學習活動實現多種教育信息資源的融合,跟蹤記錄存儲并通過網絡進行共享,從而實現教育數字資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解決問題、知識構建、創造實踐的平臺,網絡學習空間將共享的信息資源融入學習過程中,這些信息資源允許學習者結合多種信息化學習模式用先進的數字信息處理方式對它評價、修改和再生產。經數字化處理的信息資源能夠激發學習者內部動機,學習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學習,而是主動進行知識的整合、加工、再創造,并作為學習者的學習成果被共享。信息化學習環境中知識的再創造性,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習者的創造力,而且為學習者的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三、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

網絡學習空間目前還處于創造和逐步完善的階段,利用網絡虛擬現實學習之獨特優勢整合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經驗,不斷促進和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協作性和創造性,帶來了學習者學習方式的變革,實現了教與學的創新,更新了學習者自身的學習觀念,讓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得到較大提高。但是目前存在著一些地方網絡連接不通,一些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不完善,建設不健全,教育信息資源的質量不高,信息的遴選機制不完備,學習者信息素養不高,學習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網絡學習空間沒有充分發揮帶動學習者學習的作用等等問題,顯然這些也是今后網絡學習空間繼續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廣新.網絡環境下學習空間的特征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0(2).

[2]朱亞莉.中小學網上課程資源的分類體系及開發建議[J].中國遠程教育,2002(2).

[3]龔明斌.借助“網絡學習空間”推進薄弱學科教學教研[J].教育信息技術,2013(6).

猜你喜歡
學習者數字化空間
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空間是什么?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創享空間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