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校園構建之我見

2014-07-24 08:02崔汝友
中國教師 2014年10期
關鍵詞:人文特色傳統

崔汝友

學校的發展只有以人為本,將人的發展提高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才能確立起師生共同認可的價值取向和主流輿論導向的校園文化。面對一所新興學校,建校時間短,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蘊,教師隊伍又是來自全國各地,如何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學方向和標志性校園文化,是個迫切的問題。我校經過積累、沉淀、提煉,逐漸明晰了辦學方向,確立了“健康·發展”的核心辦學理念,引領學校整體規劃與發展,使環境、管理、課程建設沿著健康發展的軌跡一路走來,使構建人文校園的理想追求成為可能。

一、人文環境——以文化為主線,構建潤澤心靈的外部載體

現代校園離不開人文環境的構建,人文環境的構建應以文化建設為主題,賦予環境以內涵及豐厚的育人功效。走進學校大門,人們立刻能感受到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引領和傳承作用。課間,80米的文化長廊前常常有學生在駐足、品讀,走廊的讀書吧里同學們翻閱書本的身影不斷,墻壁上的經典名句賞析常常使學生流連忘返。

校園文化構建以儒家文化為主線,分別按“建、教、研”三個階段,逐步推進,緩慢滲透,凝煉提升?!敖ā钡拈_始在于環境育人的固化,學校以傳統文化為載體,致力于打造一個“以人為本、德潤人心”的人文環境教育體系。

1.人文景觀

學校以儒家學派為主線的校園文化實現“建”的開始,以孔子全身浮雕為主線展開,分為樓宇命名、文化長廊、六藝園、走廊文化四部分。

樓宇命名:五幢教學分別以“明德、弘毅、思齊、博學、篤行”等正式命名,校園后山則依勢而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名句,寓意深遠。文化長廊:縱觀東西教學樓,按計劃分期刊載了《儒學精粹》《唐詩宋詞》等儒家文化精華。六藝園:將后山綠化,構建集生態、健身、天文、勞動、地理、氣象六大板塊功能于一身的校內實踐基地,因其與儒家之六藝相呼應,故稱為“六藝園”。走廊文化:走廊文化是以實踐為契機的主體儒家體驗文化,從《孟子》《論語》等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和趣聞軼事中選取經典語錄,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2.人文教育

“教”的深入立足于“建”的構建,“研”的升華得益于“建、教”的推進。學校將“古詩詞誦讀”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將日常訓練與專題活動、課題研究相結合。學校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周,“傳統文化講壇”“我身邊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藝術匯演”等活動精彩紛呈。

二、人文管理——以管理為抓手,健全內涵豐厚的育人機制

近20年來,學校在經歷了人管人、制度管人的短期徘徊后,逐步確立了“健康·發展”的辦學理念,探索出維系師生共同文化價值取向的文化要素,構建了文化管人的高層次管理模式。

1.剛性制度,人文關懷

追求人文管理,并不是不要制度,沒有制度。學校建立了完備的管理制度體系,涉及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而每一則剛性管理制度都滲透著以人為本、立足師生成長的人文關懷。如,學校經常利用溫馨賀卡、生日蛋糕、快樂三八等活動實施人文關懷,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指數,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與行政辦公會、教職工代表大會“三權分立”,共同開展學校管理工作。民主人文化的管理模式極大地增強了教師的主人翁責任感,優化了學校內部的人文育人環境。

2.合作共贏,價值激勵

學校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良性競爭,倡導合作共贏,摒棄惡性競爭?!耙恢Κ毿悴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睂W校建立完善的集體備課制度,以集體備課促進和完善學科整體水平提升,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保證集體備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學校采取橫向、縱向交叉考核評價機制,年終設立星級備課組、明星教研組、五星級課題組等團隊獎項,設立科研榜、名師榜、師德榜等個人獎項,鼓勵團隊合作,選拔優秀人才,構建良性競爭機制。

3.研訓一體,助力成長

學校采取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交叉跟進,內研外修兼顧互促,多梯度、多次層的教師培養模式,為不同層面的教師群體搭建起發展平臺,為不同梯隊的教師提升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針對不同層次教師開展青年教師“入鏡課”“達標課”、骨干教師“引領課”、名師“示范課”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為扎實跟進繼而推行“四輪磨課”等活動,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三、人文課程——以特色為著眼點,完善課程架構的多元體系

學校秉承“以人為本”課程理念不斷發展完善課程體系,嚴格落實課程計劃,開設基礎、地方、校本三級課程,從課程、時間、師資、督導等全方位保證三級課程的質與量。隨著課程的發展與完善,學校在探索、反思、豐富、拓展中不斷提升,將重點著眼于特色校本課程的構建上,以培養“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扎實、特長明顯”的學生為己任,讓每位學生在多維課程體系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1.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的兩大辦學特色之一。學校在“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構建層次分明、育人明顯、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特色課程。學校傳統文化特色課程按“確定主題——就地取材——活動新穎”的課程發展模式逐步推進,主題一旦確定,教材信手拈來。校園文化就是一個大教材,建筑命名、文化長廊、名人警句無處不是傳統文化課程實施的活教材。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也豐富了課程實施的途徑,傳統文化活動周、傳統文化講壇、經典詩歌誦讀會等活動,以其獨特的形式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每位學生心中,全面提升學生傳統文化修養和文化底蘊。

2.英語教育特色課程

英語教育是學校的另一辦學特色。學校在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英語教育體系的基礎上,以“提高口語水平,完善學習能力”為目標,先后開發了英語校本課程“橋”和Love My English。同時,英語活動周、英語劇社、英語“跳蚤”市場、英語創意手抄報等精彩紛呈的活動成為特色課程實踐的歷練場和展示舞臺。外教授課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學生與外教長期進行零距離學習,用英語說、用英語唱、用英語表達成為可能,更好地推進了特色英語課程的實施,真正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3.綜合實踐特色課程

新課程倡導關注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創新能力,關注學生最根本的需求,基于此,學校將構建綜合實踐特色課程提上日事歷程,遵循“發現問題——生成主題——實踐探究”的課程發展模式,多渠道開發資源,因地制宜,以校內外基地為課程背景,分為實踐類和創新類兩大主題構建綜合實踐特色課程。

實踐類主題課程以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在實踐中提煉為主旨。學校在校內以“六藝園”為基地建立校內實踐基地,以勞技課、手工編織小組為依托,以種植觀賞葫蘆、制作“福祿”手工藝品為途徑開展實踐課程。創新類主題課程以發現問題、創新思維、實踐探究為主旨,常年開設生物探究、理化探究、動漫、網頁制作和科技發明校本課程,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大幅提升,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成長,在探索創新中快樂。

人文校園構建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見影。學校從人文環境的物質構建、人文管理的內涵豐厚,到人文課程的完善重構,無不以發展人性、完善人格為主旨,以實現師生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以構建人文校園為最高理想。人文校園構建任重道遠,學校當始終以“健康、人文、發展”為目標,最終讓師生體驗與收獲一份生命的精彩與幸福。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高區一中)

(責任編輯:張迿)endprint

猜你喜歡
人文特色傳統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少年力斗傳統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人文社科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清明節的傳統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