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的讀者來信詢問藏族民歌。

2014-07-28 05:26
中國西藏 2014年3期
關鍵詞:帕拉格律音節

民歌是西藏民間文學中瑰麗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較高的藝術性??v觀西藏民歌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西藏民族社會歷史、時代生活、風土人情以及文化藝術演變的基本概況。早在西藏文字出現以前,民歌作為口頭文學的民族形式,已經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了。藏文產生和運用后,不僅促進了藏民族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發展,民歌也因此被文人充分采用而得到豐富和發展。

藏族民歌感情充沛,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同時還具有音調悠長,音域寬廣,節奏自由的特點。 按結構和表達形式,藏族民歌可分為“魯”(亦稱古如)和“諧”兩大類。

魯體民歌

“魯體”民歌又分為“拉魯”—山歌和“卓魯”—牧歌。

魯體民歌流傳于甘肅、青海、四川等藏族地區?!棒敗?,藏語為glu,原意為歌?!棒敗币话忝渴锥加袛刀?,但以三段居多,有的只有一段。每段的詩行數不等,少的有2—3句,多的10多句,一般為3—5句。每句詩行的音節數相等,最常見的音節數是7—9個音節。最明顯的特點是段與段、段之中相應的句與句之間,在意思和節奏等方面都有對應的關系。一般前幾段為比喻,最后一段才是本意,所以又稱之為直陳,也有全都是直陳,或全都是比喻的。

魯體民歌的停頓節奏與音節的多少有一定的聯系。由于節奏停頓有單有雙,所以在用詞上就得選擇與節奏停頓相適應的詞匯。藏語把音節的停頓稱為“尺把”,原意為詩節。一般把單音節的停頓稱為“尺把雅”,把雙音節的停頓稱為“尺把恰”。這種格律形式在敦煌古藏文史料中已較普遍,可見早在8—9世紀時,魯體民歌就已經出現。但當時絕大多數都是6音節,3個音節一停頓。到11—12世紀,噶舉派創始人之一的米拉日巴在他的道歌創作中,大量使用了魯體民歌的格律形式,在音節數和音節停頓方面都有突破,出現了許多3、7、8、9等音節的格律,節奏形式也與現在的魯體民歌接近。

諧體民歌

諧體民歌也是藏族民間最為流行的民歌形式之一。主要包括:流行于西藏自治區、甘肅及四川巴塘藏族地區的“諧”,流行于四川德格及安多部分藏區的“古兒姆”,以及流行于云南香格里拉的“日姆”。

從形式上看,諧體民歌有的只唱不跳,有的又唱又跳,也有的結合游戲歌唱,但只唱不跳者居多。每首格律一般多為四句,也有八句或更多的,但都是偶句。每句一般為六個音節,兩個音節為一頓,共三頓。有的全是比喻,有的是兩句比喻,兩句直陳,還有一些是四句六言,都是直抒胸臆的。

早期諧體民歌格律是三個音節一停頓,共兩個頓,比后來的諧體民歌少一頓,而且每句詩行的第三個音節都有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襯字。在9世紀,藏族的諧體民歌的格律形式就已經形成,只是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逐漸去掉了意義不明確的襯字,趨于今天的格律形式。

17世紀末,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完整地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四句六言式民歌,使藏族的詩歌創作達到頂峰。目前拉薩和山南等地區,藏族群眾所唱的諧體民歌中,就有不少是倉央嘉措的情歌作品,以致于難以區分它們是諧體民歌還是倉央嘉措情歌,因為二者的格律是完全一樣的。倉央嘉措情歌來源于民間,但當它重新回到民間,并與藏族民歌融為一體后,又影響著民歌,并使諧體民歌更加完美,形成今天的風格。

2. 長春的讀者來信希望了解帕拉莊園。

帕拉莊園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江孜縣附近的班覺倫布村,是西藏歷史上十二大莊園之一,也是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舊西藏貴族莊園。

帕拉,是帕覺拉康家族的簡稱。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而遷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的官銜。在舊西藏眾多的貴族中,帕拉家族是僅次于歷世達賴喇嘛的“亞奚”家族的五大“第本”家族之一。帕拉家族在300多年興衰史中,先后有5人出任西藏地方政府的噶倫,扮演了較為重要的政治角色。

帕拉莊園環境優雅,花草叢生,樹木高大,布局合理,現存房屋57間。主體建筑為3層樓,高大氣派,內設經堂、會客廳、臥室、娛樂室等。房內裝飾考究,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經堂內經書、佛龕保存完好。貯藏室內金、銀、玉器琳瑯滿目,有曾用過的名貴食品、餐具、茶具、進口酒、進口白醋、高檔裘皮服飾及各種運動鞋等。臥室內懸掛著當年的照片。樓道里陳列著皮鞭、手銬、腳鐐等刑具。莊園內保留著舊時的監獄。在莊園正門斜對面有保持著原貌的朗生(奴隸)院,有13間擁擠、陰暗、陳舊、矮小的朗生住房,如同牢籠,與貴族的豪華住宅形成鮮明的對比。

此外,帕拉莊園內還有釀酒坊、磨坊、農奴大灶等。莊園釀酒坊釀制的青稞酒大部分自用,少部分出售或它用。帕拉莊園的磨坊可分為水磨和人工磨,主要加工糌粑和藏面,所加工的糌粑分為三等:一等莊主食用,二等親信傭人食用,三等農奴和牲口食用。帕拉莊園的農奴大灶,主要為農奴做飯。

帕拉莊園是舊西藏貴族與農奴兩種不同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舊西藏的縮影,對考證舊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994年,西藏將帕拉莊園列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西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貴州的讀者對藏族民居—帳篷很感興趣,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帳篷,藏語稱“古”。以帳篷為屋,是藏族牧民千百年來的居住形式。藏北牧區的帳篷主要有“黑帳”(牦牛帳篷)、“白帳”(羊毛帳篷)、“黑頂”或“花帳”(厚布帳篷)和“布帳篷”等類別。其中“黑帳”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昂趲ぁ笔怯藐笈5拈L毛織成的稱為“日雅”的粗氆氌縫制。粗氆氌每幅寬約三十厘米,長短由帳篷的大小而定。帳篷由篷頂、四壁、橫桿、撐桿、橛子等部分構成。篷頂正中是天窗,起通風采光的作用。天窗上有一塊蓋布,白天打開,夜晚蓋上,可防雨防風。篷頂與四壁交接處的四角和四邊的中部各縫有一根長繩,通常為八根,稱為“江塔”,繩長七八米、十幾米不等,一般是結實的牛毛繩或牛皮繩。帳篷四“壁”的底部還有若干小繩扣,用來牽釘橛子,一般隔三四十厘米一個。帳篷的“門”大多是左右帳“壁”重疊合攏充當。

“布帳篷”是藏北牧區較高檔的一種帳篷。帳篷頂上多搭一塊面積稍大的布,用來遮陽擋雨。帳篷門頂及兩邊有各種圖案,如:火焰寶、八寶圖、花卉、獅子、大鵬鳥等。這種帳篷只用于公眾集合的大型活動。

猜你喜歡
帕拉格律音節
r(re)音節單詞的拼讀規則
印景點拍照要交“清潔稅”
國際
拼拼 讀讀 寫寫
看音節說句子
懸劍
張經建《當代格律詩詞創作》
詩詞“申遺”,進退兩難的選擇
帕拉的哭泣
“有”與“沒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