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樓不寫樓,險筆,妙筆!

2014-07-29 01:02楊衛軍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4年6期
關鍵詞:物喜滕子京岳陽樓記

楊衛軍

一、記樓不寫樓,借“離題”之筆巧寫人生情懷

《岳陽樓記》一文寫作上最大的特點莫過于該文雖以“岳陽樓記”為題,但除第一節外,文章的主要內容卻并不是寫岳陽樓,而是寫岳陽樓外廣闊浩渺、氣象萬千的洞庭湖,寫遷客騷人登樓看湖而產生的不同的覽物之情,特別是寫作者由此引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那么,這篇文章這樣寫離題嗎?

當然沒有。這是作者在文中運用的一般人不敢寫的險筆,更是作者在文中運用的妙筆。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文中第二節所寫的洞庭湖勝景乃是設想站在岳陽樓上看到的勝景,這就突出了岳陽樓的人文價值。文章第二節首句“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奔袋c明了岳陽樓的這一人文價值。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才把自己在文中描繪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洞庭湖景象,稱之為“岳陽樓之大觀”??梢哉f,方便人們登樓觀湖乃是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一個主要目的之一。

第二,文中第三、四節所寫的遷客騷人在陰晴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登樓觀湖的“覽物之情”,這既是對上文所謂“岳陽樓之大觀”進一步地具體描寫,更和刻在岳陽樓上的那些“唐賢今人詩賦”相照應。這就使文中所寫的洞庭湖勝景更成為“岳陽樓之大觀”。

第三,某種程度上講《岳陽樓記》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即托“岳陽樓之大觀”,言作者胸襟抱負之志。所以文中第五、六節就緊承上文,運用逆反思維,寫不同于遷客騷人的“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情懷和自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這些內容看似與寫岳陽樓沒有任何關系,其實不然。因為這些內容是由前文寫遷客騷人登臨岳陽樓觀覽洞庭湖勝景而表現出來的“以物喜,以己悲”的精神操守而自然聯想出來的,并且這里所寫的“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懷和上文所寫的遷客騷人登岳陽樓看洞庭湖勝景而表現出來“以物喜,以己悲”的精神操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梢哉f,這篇文章自始自終都是寫遷客騷人登臨岳陽樓觀覽洞庭湖而生的“覽物之情”,所以全文都沒有一句真正的離題之筆。同時,作者在這里也是借“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精神,呼應文章開頭,贊譽雖遭貶謫但仍積極有為并重修岳陽樓的好友滕子京,這就使這些內容更與岳陽樓有了緊密的聯系。

有人在網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岳陽樓記>為何不寫樓》。該文從分析《岳陽樓記》的寫作背景入手,認為范仲淹在自己的這篇名文里之所以記樓不寫樓,原因有三:一是為了規避政治風險。因為滕子京是個有過經濟前科的人。范仲淹對他這次重修岳陽樓有沒有再次犯科,心中沒底,所以他不敢寫歌頌岳陽樓的文章。否則,一旦滕子京這次再被人抓住貪污工程款的把柄,自己難免就會受到牽連。二是為了借此機會向皇帝表忠心,讓皇帝早日起用自己。三是為了勉勵好友滕子京好好修養,再也不要做違法之事。按照此文觀點看,范仲淹豈不成了一個患得患失、明哲保身的人,一個對皇帝不講原則、阿諛奉承的人?而范仲淹的這篇名文,自然也成了作者的吹牛撒謊之作。這顯然是對范仲淹高尚人格和范仲淹這篇千古名文的極大污辱,同時,它更是與這篇文章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格格不入。

二、記敘、寫景、言志表達靈活、過渡自然、一線貫通、前后照應

具體地說,文章第一節側重敘事,寫滕子京不以貶謫為意仍積極有為,將巴陵郡(即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并將岳陽樓作了新的整修,還“屬予作文以記之?!边@既是對滕子京治理岳州政績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期間表現出來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精神的高度贊揚。而這實際上就為下文重點寫“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情懷和自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等內容預設了伏筆。同時,第一節還起到了交代本文寫作緣起的作用。

文章第二節之所以要突出洞庭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特點,就是為下文寫遷客騷人登岳陽樓看到的一陰一陽、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做鋪墊。而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更是為第五節寫作者的人生感慨預設伏筆。

和第二節相比,第三、四兩節雖側重描寫抒情,而且還同屬寫唐賢今人登臨岳陽樓所看到的洞庭湖勝景,但筆法不同。前者是總寫,后者是分寫;前者是概寫,后者是特寫。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寫的兩幅洞庭圖景在文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之所以要對比著寫兩幅洞庭圖景,就是為了突出文章第二節提及的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精神操守,同時也就為下文第五節轉向抒寫“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情懷和自己的“行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張本。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這篇文章前面寫的所有內容其實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寫第五節的內容蓄勢和鋪墊。換言之,射箭要看準箭心,撰文則要扣準中心,本文從開頭的敘事到下面的寫景、抒情、議論思想格調是一層高于一層,但無不是朝著共同的中心——抒發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抱負來寫的。

文章第五節作為全文的高潮,側重議論,既是這篇文章的點睛之筆,更是這篇文章的升華之筆。點睛之筆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升華之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這正是這篇千古名文的主旨之筆,也是最為出采之筆。整篇文章一線貫穿、一氣呵成,讀來總會讓人感受到一種“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邁激越的氣勢。而這樣磅礴有力的氣勢在情感色彩上又確與這篇文章抒發雄偉人生抱負的主旨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三、緊扣岳陽樓,以精警的語言議論,引發了讀者廣泛而強烈的共鳴

晉·陸機《文賦》中說“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笨梢哉f,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很好地踐行了這一寫作原則,而這主要體現在文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上。筆者認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之所以非常出名,主要原因就是文中的這一警句引發了歷代讀者(包括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兩個方面)廣泛而強烈的共鳴。毫無疑問,這也是全文寫作的最大亮點。那么,為什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會引發歷代讀者廣泛而強烈的共鳴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此句深刻地表達了中國歷代那些希望在人生仕途上有所作為的知識分子的普遍心聲。在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下,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人生仕途命運絕大多數是坎坷的。他們或用或廢,或升或降,全憑最高統治者的利益需要,也全由最高統治者說了算。對這些知識分子自己來說,風雨飄搖、顛沛流離完全成了他們人生仕途中不以自身意志為轉移的司空見慣的事情。雖然如此,中國歷代那些希望在人生仕途上有所作為的知識分子中的多數人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最高統治者的重用,以實現他們為君王、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踏上仕途,他們就會以“先天下之憂而憂”自勉,刻苦學習;踏上仕途之后他們更是希望能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痹谶@種情況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自然就成了抒發他們報國雄心的名言警句?!跋忍煜轮畱n而憂”決定了他們必然要立志改革,幫助朝廷消除弊政;“后天下之樂而樂”則代表了他們堅持不懈推進改革的決心。另一方面此句更是深刻地表達了歷代統治者對廣大知識分子的一個總要求。因為無論是奪取政權、鞏固政權,還是服務人民、建設國家,多數統治者都知道充分利用知識分子,發揮知識分子作用的重要性。為此,他們一般都希望全社會的知識分子能夠積極主動地為國家政權服務。具體地說,對于那些正在學習還沒有正式走上工作崗位的知識分子,統治者要求他們從小就要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并為此而刻苦學習。對于那些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知識分子,統治者要求他們要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情懷竭誠地為國家做好服務。而對于那些在人生仕途上遭遇挫折的知識分子,統治者則更希望他們能夠堅強樂觀,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從全文來看,范仲淹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除了勉勵好友滕子京外,其主要表達的意思是他要堅持推行慶歷新政改革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不過,這一名句離開岳陽樓又是完全寫不出來的。于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中成為了湖南岳州岳陽樓的一大文化符號。而岳陽樓上的一副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正好也生動地表現了岳陽樓的這一文化底蘊。

猜你喜歡
物喜滕子京岳陽樓記
生命需要被欣賞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像朋友一樣 :楊燁亭
擁有一種“超能力”
銳詞
遠在江湖
“欺世盜名”岳陽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
范仲淹《岳陽樓記》對清代越南使節岳陽樓詩文的影響
八面觀音 色相俱足——天一閣藏文徽明小楷《岳陽樓記》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