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公司技術授權選擇及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研究

2014-08-05 06:27楊曉靜劉國亮
山東社會科學 2014年5期
關鍵詞:進口關稅社會福利東道國

楊曉靜 劉國亮

(山東大學 經濟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山東財經大學國貿學院,山東濟南 250002)

一、引言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將一國的經濟增長歸結為技術進步的結果,而一國獲取技術進步的途徑主要有:一是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二是技術引進。①對于技術在不同主體間轉移的現象,我們認為“技術轉移”強調技術主體之間或區位上的轉移,“技術轉讓”、“技術許可”和“技術授權”是基于轉讓方的立場而言的,“技術引進”和“技術進口”是基于被轉讓方的立場而言的。本文不刻意對這些概念加以區分。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主要依賴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是通過技術引進來縮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差距。技術落后國家通過花費較低的成本引進技術領先國家的技術,能發揮后發優勢,能夠獲得比技術領先國家更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最終實現對發達國家的經濟趕超。②林毅夫、張鵬飛:《后發優勢、技術引進和落后國家的經濟增長》,《經濟學季刊》2005年第5期。

現實經濟生活中,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永遠掌控所有最先進的技術,即使是研發實力很強的大型企業也不例外。近年來,知名的技術授權實例不勝枚舉:例如,2008年8月全美達(Transmeta)將擁有的Longrun、Longrun2以及其它專利及專利申請以非獨占形式授權給Nvidia公司;2012年3月吉利與沃爾沃簽訂技術授權協議著力打造高端品牌;2012年5月牛津制藥科學(Oxford Pharmascience)與德國制藥巨頭拜耳(Bayer)集團簽署了長達10年的技術授權協議;微軟自2003年12月發布知識產權授權計劃以來,已簽訂了1100多份授權協議,在與多家包括亞馬遜、Barnes&Noble、Buffalo、仁寶、HTC、LG、TomTom、三星公司等簽署與安卓系統有關的專利授權協議后,2013年2月微軟與尼康簽訂專利保授權協議,向尼康基于Android平臺的某些照相機提供相應微軟專利支持,等等。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間的技術授權與技術引進日趨普遍。

就技術授權本身而言,其特點是非常明顯的:對技術買方來說,獲得技術授權意味著可以節省技術開發成本,規避自主開發失敗的風險,加速技術的升級換代,但是需要支付技術使用費;對技術賣方而言,技術轉讓可以獲取技術授權收入,收回技術開發的費用,為后續的技術研發提供資金,但可能因為技術買方的成本下降而受到競爭威脅,特別是在國際技術授權中,還可能受到技術授權目標企業所在國貿易政策的影響。因此,在國際技術授權中,跨國公司在可以選擇生產產品出口的情況下是否還愿意向東道國競爭企業進行技術授權?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是否受東道國不同貿易政策的影響?一旦技術授權發生又會對東道國社會福利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本文的研究與兩類文獻密切相關:第一類文獻是在假定技術擁有者參與生產的條件下,主要關注不同形式的技術授權及其所產生的福利效應。在采用不同收費的情況下,技術授權引致的社會福利水平不同,其政策含義也不同;①Erkal,N.,2005:Optimal Licensing Policy in Differentiated Industries,The Economic Record,Vol.81,No.252.有些情況下,技術授權甚至可能會損害社會福利;②Fauli-Oller,R.and Sandonis,J.,2002:Welfare Reducing Licensing,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Vol.41,No.2.Fauli-Oller,R.and Sandonis,J.,2003:To Merger or to License:Implications for Competition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Vol.21,No.5.李長英、姜羽:《Stackelberg競爭條件下的企業兼并與技術轉讓》,《世界經濟文匯》2006年第2期;李長英、宋娟:《古諾競爭條件下異質品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技術轉讓》,《世界經濟》2006年第7期。有些情況下,技術授權甚至可能會損害社會福利。第二類文獻是研究國際間技術授權問題。一些文獻強調貿易政策以及國際間貿易環境與企業技術授權之間的關系。具體到關稅對企業技術授權策略的影響,東道國政府制定合適的關稅稅率可能誘導跨國公司向本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從而可能通過降低價格來提高本國消費者的福利,③Kabiraj,T.,and Marjit,S.,2003:Protecting Consumers through Protection:The Role of Tariff-Induced Technology Transfer,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7,No.1.這是與本文研究框架類似的KM模型研究結論;假定技術授權采用兩部收費制形式,認為跨國公司會首先考慮技術授權,而且這種決策會影響其后續的出口和FDI的策略選擇,并進一步指出當兩企業成本差異很大(小)時,征收進口關稅(禁止技術授權)能最大化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總體社會福利水平;④Sinha,U.B.,2010:Strategic Licensing,Exports,FDI,and Host Country Welfare,Oxford Economic Papers,Vol.62,No.1.而如果假定一個擁有技術優勢且將其產品輸往東道國寡占市場中的跨國公司,其對東道國兩企業的最適技術授權策略,并不受關稅保護貿易政策的影響;比較關稅與配額政策,雖然二者都具有引進跨國技術的效果,但不論是東道國的產業保護效果還是東道國的總體社會福利水平,關稅政策都明顯優于配額政策。⑤吳世杰等:《外籍廠商之技術授權:關稅與配額政策的比較》,《經濟論文叢刊》2002年第30期。

本文的分析框架與KM類似,但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不同:第一,本文在模型分析中假設技術授權為特許權收費合同的形式,KM則假設為固定收費形式;第二,本文認為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國外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都會選擇采用特許權收費的形式進行技術授權,KM則認為如果兩企業技術差別很大,自由貿易下不會發生技術授權,此時政府通過制定合適的關稅政策可以誘導國外企業進行技術授權;第三,本文認為存在進口關稅時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能最大化東道國的總體社會福利水平,但會減少東道國消費者剩余;KM則認為政府制定最優關稅政策誘導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相比自由貿易狀態能增加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提高總體社會福利水平。

與國內已有相關文獻相比,本文假設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采用特許權收費的形式,運用古諾雙寡頭競爭模型,側重對比分析自由貿易下和存在進口關稅時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與否對東道國企業、消費者以及總體社會福利效應的影響,所采用的模型更直觀更簡潔。從最后的結論來看,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跨國公司都會進行技術授權;存在進口關稅時,政府通過調節關稅稅率誘導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能提高東道國企業利潤和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但相比自由貿易時會減少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

二、技術授權的基本模型

自由貿易時,假設東道國市場中只有生產同質產品的兩個企業:企業1(跨國公司,亦稱外國技術優勢企業)和企業2(東道國企業)。企業1擁有技術優勢,且將其產品出口到東道國寡占市場并與企業2進行古諾競爭。

模型的基本假設如下:

1.市場反需求函數是線性的,可以表示為P=a-Q,其中a為東道國市場規模,a>0,P為商品價格,Q為東道國市場兩企業的總產量,Q=q1+q2,且0≤Q≤a。

2.固定成本為0,邊際成本皆為固定常數,企業1的邊際成本為0,企業2的邊際成本為c,兩企業邊際成本差距c即可反映企業1的技術優勢地位。同時,為保證兩企業在東道國市場上進行競爭時東道國企業不至于被擠出市場,c必須滿足0<c<a/2。

3.跨國公司會采用特許權收費的形式進行技術授權。技術授權形式即技術授權費的收取方式,通常有三種:一為固定收費(fixed-fee,也稱定額權利金),是指技術授權企業一次性收取一定數量的費用;二為特許權收費(royalty rate,也稱版稅或單位權利金),是指被授權的企業每生產一單位的產品要交納一定數量的費用;三為兩部收費(two-part tariff),也稱雙重收費形式,是前兩種形式的綜合使用,即技術授權企業既收取單位產品版稅又收取一定數量的固定費用。本文假設跨國技術優勢企業會采用特許權收費的形式來進行技術授權,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經典文獻論證了在同質雙寡頭企業進行古諾競爭時,如果技術擁有者本身也進行生產,最優的技術授權合同是特許權收費形式;①Rockett,K.,1990:The Quality of License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Vol.8,No.4.Marjit,S.,1990:Rationalizing Public-private Joint Ventures in an Open Economy:A Strategic Approach,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33,No.2.Wang,X.H.,1998:Fee versus Royalty Licensing in a Stackelberg Duopoly Mode,Economics Letters,Vol.60,No.1.第二,特許權收費也是實踐中最常使用的技術授權方式。②黃金樹、李仁耀、蔡惠羽:《外國技術授權策略與本國關稅政策之探討》,《經濟學(季刊)》2005年第4期(增刊)。故本文作此假設,這也是本文與KM最大的區別之一。

4.當外國技術優勢企業選擇進行技術授權時,東道國企業只有接受或不接受(即保持現狀)兩種選擇。特別是當技術授權費用對東道國企業而言,無論接受與不接受利潤都一樣時,假設東道國企業會選擇接受;而東道國企業一旦接受技術授權,其產品的邊際成本會下降為0。

5.貿易政策指自由貿易政策和關稅政策,③本文以關稅來表示東道國政府實施貿易保護政策,并未考慮進口配額等非關稅政策。常見的關稅政策有從量稅、從價稅、混合稅和選擇稅四種,本文假設東道國政府采用從量稅政策,單位稅額為t。

6.最優關稅是能使東道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最佳福利關稅。本文并未考慮使東道國關稅收入最大化的最大收入關稅,主要因為目前多數國家包括很多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政府制定關稅政策的出發點和目標可能就不再是關稅收入最大化;同樣,政府制定關稅政策也不會是出于消費者福利最大化的考慮,因此,本文也未考慮使消費者福利最大化的關稅。

7.兩國政府對跨國技術授權行為不加限制。

8.當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后的利潤大于授權前時,就會進行授權活動。在此,本文并未考慮影響企業進行技術授權的其他因素,特別是非經濟因素。

本文的博弈時序有如下三階段:首先,東道國政府從最大化東道國社會福利(東道國企業利潤、關稅收入及消費者剩余之和)的角度,決定是否征收進口關稅,并確定進口關稅的單位稅額t;其次,企業1決定是否進行技術授權,技術授權一旦發生,企業2的邊際成本降為0,但它必須支付給企業1一定數量的技術授權費用;最后,企業1與企業2在東道國市場上進行古諾競爭,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下面我們將采用逆向歸納法進行求解。

三、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策略及其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

(一)自由貿易時

在自由貿易情況下,本文所研究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兩階段博弈,即企業1先決定是否授權其技術,然后與企業2進行古諾競爭。

假如企業1不轉讓其技術,兩個企業的利潤函數分別為π1=(a-q1-q2)q1和π2=(a-q1-q2)q2,計算可得此時兩企業的產量、利潤以及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社會福利,分別為:

假如企業1向企業2進行技術授權,采用的是特許權收費形式,單位特許權使用費為r,技術授權使得企業1獲得了rq2的技術授權收益,同時企業2的成本下降為0,這種單位產出費就轉換成了被授權企業的邊際成本r。則兩企業的利潤函數分別為π1L=(a-q1-q2)q1+rq2和π2L=(a-q1-q2-r)q2+rq2,此時,計算可得兩個企業的產量、利潤,分別為:

其中,r為企業2支付給企業1的單位特許權使用費,顯然企業1會把r設置得足夠高從而能夠完全獲得企業2的新增利潤,即企業2獲得技術授權后的利潤與之前的利潤相等。①此處有一個隱含的假定,即技術的擁有者具有絕對的討價還價能力(bargain power)。因此,有π2L=π2,求解得r=c。將r=c代入上面的兩企業產量和利潤得式中,可得兩企業的產量、利潤以及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社會福利分別為:

顯然,有π1L>π1,即企業1的利潤高于無技術授權時,因此,企業1愿意進行技術授權。相應的,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總體社會福利水平分別為:

與沒有技術授權時相比,消費者剩余和東道國總體社會福利水平是相等的。因此,我們有如下命題:

命題1:自由貿易時,外國技術優勢企業會傾向于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且不會影響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社會總體福利。

自由貿易時,外國技術優勢企業會選擇進行技術授權,而且會將單位特許權收費r設置得足夠高(r=c),來完全獲取東道國企業的新增利潤,最終在提高自身利潤的同時,并不會改變東道國企業的利潤;此外,授權后兩企業的總產量未發生變化,東道國消費者剩余和總體社會福利水平也未發生變化。這與KM的結論是不同的,KM假定技術授權采取固定收費形式,認為如果兩企業技術差別很大,自由貿易時不會發生技術授權;而本文假定技術授權采取特許權收費的形式,②本文假定特許權收費的形式原因見本文第二部分的基本模型假設(3)。結論是自由貿易時,外國技術優勢企業會傾向于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總體社會福利水平不會因此而下降。

(二)東道國政府征收進口關稅時

當東道國政府采用關稅來對本國企業進行保護時,如對跨國公司(企業1)出口到本國的產品征收單位稅額為t的從量稅,于是跨國公司的單位成本變成了t,此時跨國公司是否會進行技術授權?東道國的社會福利是否會因此發生變化?下面我們進行具體分析。

在東道國政府對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且沒有技術授權時,兩個企業的利潤函數分別為π1t=(a-q1-q2-t)q1和 π2t=(a-q1-q2-c)q2。此時,兩個企業的產量、利潤以及東道國消費者剩余、關稅收入、社會福利分別為:

假定政府的政策目標是追求整體社會福利最大化,可以求解Wt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即最優關稅,計算可得最優關稅t=a/3。將t=a/3代入上述表達式,得到兩企業的產量、利潤以及東道國消費者剩余、關稅收入、社會福利,分別為:

假如企業1向企業2進行技術授權,兩企業的利潤函數分別為π1Lt=(a-q1-q2-t)q1+rq2和,此時,兩個企業的產量、利潤分別為:

其中,r為企業2支付給企業1的單位特許權使用費。顯然,企業1會把r設置得足夠高以完全獲得企業2的新增利潤,使企業2獲得技術授權后的利潤與之前的利潤相等。求解得r=c。將r=c代入上式,得到兩個企業的產量、利潤分別為:

求解上式最大化的一階條件,得到最優關稅tL=a/3。將tL=a/3代入上述表達式,可以得出兩企業的產量、利潤以及本國消費者剩余、政府關稅收入和社會福利,分別為:

與無技術授權時比較,消費者剩余、政府關稅收入和本國總體社會福利水平并沒有改變,最優關稅稅率也仍然維持在tL=a/3的水平。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命題2:

命題2:當存在進口關稅時,外國技術優勢企業會傾向于選擇技術授權,而且不會影響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最優關稅、政府關稅收入和社會總體福利水平。

當東道國政府設置進口關稅對本國產業進行保護時,外國技術優勢企業會選擇進行技術授權,而且會將單位特許權收費r設置得足夠高(r=c),來完全獲取東道國企業的新增利潤,從而能提高自身利潤,而東道國企業利潤沒有改變。同時,授權后兩企業的總產量并未發生變化,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政府的關稅收入和最優關稅以及總體社會福利水平均未發生變化。由此可見,當存在進口關稅時,外國技術優勢企業會選擇采用特許權收費形式進行技術授權,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最優關稅、政府關稅收入以及社會總體福利水平都不會改變。這與KM的結論也是不同的,KM認為政府制定最優關稅政策來誘導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相比自由貿易狀態能增加東道國的消費者剩余和提高總體社會福利水平。對比自由貿易和存在進口關稅時,我們可以得到命題3:

命題3: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技術授權必定會發生。

從跨國公司的策略選擇角度,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跨國公司都會傾向于選擇采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從產量看,跨國公司是否進行技術授權不會影響其產量,只是在自由貿易時跨國公司的產量要大于存在進口關稅時;從利潤看,跨國公司在自由貿易且有技術授權時利潤達到最大,無技術授權時次之,而在進口關稅且有技術授權時再次,有關稅而無技術授權時最小。

從東道國企業的角度看,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東道國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會傾向于接受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因為即使特許權收費比較高,但其此時的產量和利潤至少是等于無技術授權時的;在存在進口關稅時,東道國企業的產量和利潤比自由貿易時要大,這是因為政府通過設置進口關稅,能抽走跨國公司的部分壟斷利潤,保護了東道國企業。因此,東道國企業傾向于接受技術授權,而且會積極尋求東道國政府的關稅保護,以期從技術授權中獲取利益。這與KM的結論也是不同的,KM認為自由貿易下如果兩企業技術差別不大,會發生技術授權,但如果兩企業技術差別很大,則不會發生技術授權,此時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合適的關稅政策來誘導國外企業進行技術授權。對比技術授權前后東道國的福利變化,我們可以得到命題4:

命題4:東道國政府征收關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提高總體社會福利水平,但會降低消費者的福利水平,而跨國公司是否進行技術授權并不會改變這些結果。

首先,從東道國政府財政收入的角度考慮,政府通過征收關稅可以獲得關稅收入,且此時跨國公司是否進行技術授權并不會影響這部分收入,即使獲得關稅收入不是其征收關稅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關稅收入帶來的財政收入的增加對政府來說也是有利的;其次,從東道國消費者的角度分析,相比自由貿易,無論是否存在技術授權,存在進口關稅時東道國消費者剩余都要低一些,這是因為雖然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授權能降低東道國企業生產成本,帶來產品價格下降,進而使消費者從中獲益,但政府通過征收關稅會抵消消費者的一部分收益;最后,從東道國總體社會福利水平的角度看,相比自由貿易,存在進口關稅時,東道國企業利潤增加帶來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超過了消費者剩余減少帶來的福利水平的下降,從而使東道國社會福利水平實現最大化,這與傳統關稅效應分析結論也是不同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中,經濟小國征收關稅會帶來無法彌補的生產扭曲和消費扭曲等兩部分損失,從而必定會降低一國總體社會福利水平。

四、結論性述評

本文主要研究跨國技術優勢企業在東道國不同貿易政策下的技術授權選擇,并評價東道國社會福利效應。我們發現,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時,跨國公司都會選擇進行技術授權,東道國的社會福利水平不會因為技術授權而發生變化,而是受東道國政府貿易政策的影響。

1.從跨國公司的策略選擇角度看,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跨國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都會選擇向東道國企業進行技術授權。因此,東道國政府可以通過征收關稅抽走跨國公司部分壟斷利潤,而不會影響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選擇。

2.從東道國企業的角度看,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存在進口關稅,東道國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會接受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因此,東道國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最優關稅稅率,提高本國企業的產量和利潤。

3.從東道國政府角度看,東道國政府通過征收關稅可以獲得關稅收入,跨國公司是否進行技術授權并不會影響這部分關稅收入,即使獲得關稅收入不是其征收關稅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關稅收入帶來的財政收入增長對政府來說也是有利的。

4.從東道國消費者剩余來看,自由貿易時東道國消費者剩余會實現最大化,在存在進口關稅時則最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標是使東道國消費者的福利最大化,則應降低關稅,推動貿易自由化的開展,再加上跨國公司的技術授權帶來的產品價格下降,最終提高東道國消費者福利,但是社會總體福利水平會相對有所降低。

5.從東道國社會福利水平來看,與自由貿易時相比,征收進口關稅時,東道國社會福利水平會實現最大化。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標是使東道國社會福利總體水平最大化,則應該制定最優的關稅稅率,實現本國社會福利水平的最大化,但是相比自由貿易狀態,消費者剩余會減少,此時可以考慮對國內消費者進行適當補貼。

猜你喜歡
進口關稅社會福利東道國
部分配方奶粉進口關稅降至零
孟加拉國政府將提高大米進口關稅至28%
妥協與平衡:TPP中的投資者與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
東道國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競爭力變化對跨國公司總部策略的影響
電子廢棄物回收政策目標:社會福利還是環?;厥章??
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全球化下的跨國公司本土化研究
英國計劃推進兒童社會福利改革
6月1日起我國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降幅超五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