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巴渝武術的變遷

2014-08-08 05:43
關鍵詞:武術比賽拳種技擊

黃 怡

(重慶市第四體育運動學校,重慶 400015)

據古籍《漢書·西域傳》嚴師古注:“巴人,巴州人也;俞,水名,今俞州也?!边@里的俞州,就是指現在的重慶城,是古代巴族人建立的政治中心,這就是現在重慶人自稱“巴渝”的由來,“巴渝武術”也源于此說。人口和時間是區域文化特性形成的核心因素和基本要素。明、清時期,巴渝地區由于自然災害、瘟疫、戰亂等因素,人口稀少,于是在元末民初和民末清初進行了歷史上的兩次大移民,使得該地區人口恢復并出現了增長?!拔宸诫s處,俗尚各從其鄉”。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文化的介入以及借用,從而形成了新的層次文化。特別是在重慶作為陪都的時候,作為國民黨政府的首都,重慶吸引了大批的武術精英在這里生根發芽,極大程度上豐富了巴渝武術文化的內涵,形成了主體性、兼容性、創新性的巴渝武術文化特征。

1 巴渝武術的概述

巴渝武術作為一種區域性的武術文化,是巴渝文化的組成部分。武術文化的萌芽源于生產活動,因戰爭的興起而蓬勃發展。據重慶冬筍壩出土的戰國后期的巴蜀劍、鉞、釜、矛和西漢的巴族青銅劍、銅釜等含有武術練功意義的器械就可以看出,巴渝武術在秦漢、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展。巴渝武術的前身是“巴渝舞”,是秦漢時期的一種具有戰斗風格、武樂交融的舞蹈,這種武舞,就是藝術化了的軍事格斗技術,它是武術從純軍事技術中脫穎而出的先聲,也是后來巴渝武術的雛形。隨著文明的進步,火藥的發明與運用,冷兵器逐漸為新式火器所代替而消亡,武術其本上從軍事中脫離出來,成為自衛、健身、娛樂的競技體育項目。到唐朝時,重慶民間已尚武成風。不過,真正構成巴渝武術框架還是重慶作為“陪都”的時候,移民來的外來武術與本土武術就構成了當今的巴渝武術。

2 近代巴渝武術的變遷

2.1 近代巴渝武術拳種的變化

清朝初期,由于戰亂使得四川人口的銳減,重慶當時不是受影響最大的地方,但是它卻是后面湖廣移民四川各地的必經之地,所以當時也有不少的移民來到重慶并居住下來。字門拳、羅門拳、蘇家拳、周家拳、梅氏拳、纏絲拳就是在這移民中帶到重慶來。再后來,重慶作為西南的交通要塞與經濟中心,不斷的吸引外來人員的滯留以及本地外出人員的回歸,到清末明初,三元門、化門拳、余門拳、岳門拳等約12類拳種傳到了重慶。1931年以后,抗戰開始,東北三省被日本占領,不少人因躲避戰亂南移,重慶作為國民政府的南方重鎮,吸引了不少人才的到來,特別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國民政府建都重慶,不少的武術精英齊聚重慶,他們積極倡導武術活動,紛紛發表宣傳文章以及國術論著,國民政府教育部明令各市、縣、鄉成立國術館,各類學校技擊推行國術教育。體育部門不時舉辦大規模的國術競賽、表演,不少武術門派、拳種就傳到了重慶,八極拳、八卦掌、六合門、太極拳、形意拳、螳螂拳、燕青拳……等拳種就是在這個時候傳入重慶的。這樣一來,巴渝武術就高手云集,外來武術和本土武術就共同構成了巴渝武術現在的框架。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抗日戰爭就開始了,直到1937年抗戰才全面爆發,所以在此就1931年前后重慶存在的拳種進行對比(表1)??梢钥闯?,重慶武術的興盛期是“陪都”時期。

表1 拳種比較(整理于重慶武林志)

2.2 近代巴渝武術比賽內容的變化

由于歷史原因,重慶在民國以前的武術比賽的相關內容無從考證,根據史載的資料,本文就1920年以后在重慶影響較大的武術比賽的內容進行比較(表2)。

表2 1920年以后重慶的大型武術比賽內容一覽(整理于重慶武林志)

續表2

從表2可以看出,1937年以前,武術比賽都是以自由搏擊來決定勝負,武術比賽開始了拳、械的套路表演,還有摔角。后來的比賽內容越來越豐富。但是到了解放后,從1953-1976年間的6次比賽,重慶的武術比賽就局限在武術套路的表演上,忽略的武術的技擊性開發。這是因為1953年以后國家對民間武術界進行整頓清理,武術運動的形式和內容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1957年以后,以新編“長拳”為核心的“競技武術”出臺,不久成立了武術專業隊,從此獨領武壇風騷。原屬于“國術”體系的許多民族傳統項目都從武術運動會上退場。1979年,武術比賽恢復了技擊性比賽,發展到今天,就是現在的散手,現在的散手因為各種規則的限制,已失去了當初的各種門派以及拳種的技擊技術了。到1982年,武術比賽的項目大量增加,內容更加豐富,以往沒有在大賽上露面的拳種也被挖掘出來了,同時,套路由表演項目向競賽項目改革,對抗性技擊(散手)表演也執行了國家體委的《1982年國家體委武術散手競賽暫行規則》。

2.3 原因分析

(1) 社會環境的影響。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內聚和外衍兩種基本形態。巴渝武術是在無數次移民和建都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個性化積累的。重慶這個地方,有著移民的宿命。歷史上有幾次大的外地移民到重慶:“秦民萬家”進入巴蜀;南宋時期的全國性的“北民南移”;元末明初楚民大入川;影響特別大的就是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和抗戰時期的陪都的建立。從秦漢、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巴渝武術的雛形,唐朝以及南宋時期,在大足、合川等地軍民尚武成風。1357年,紅巾軍將領明玉珍占領重慶,啟用了一批本地以及外地的武藝高強的人帶領官兵練武,一方面這對重慶民間的習武,有了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他為重慶武術帶來了外地的拳種以及門派,從而豐富了重慶武術的內涵。民國初期,重慶建立較場,供軍民習武練功,同時也為民間武術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箲饡r期,重慶成為“戰時首都”,黨、政、軍、學、商等各界名人云集于此,先后有200多家工廠和31所大專院校遷入,客觀上又極大地豐富了巴渝武術的內涵。

(2) 人類文化心理的影響。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與中國傳統的哲學、醫學、宗教、民俗、文學、倫理、雜技、戲曲、舞蹈等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已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內外兼修、蘊含深刻哲理的傳統文化 。自古至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個性,同時,人們在不通歷史階段形成的文化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武術文化的發展。由于歷史原因,重慶一直與戰爭脫離不了關系,人們練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自衛與戰爭,于是,摔角與搏擊是人們練武的重要內容,到明國時期,由于當時周恩來同志倡導的“文化抗日”成為主流,戲劇占著主體地位,武術的主要功能就退化到了強身健體。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武術比賽的內容慢慢從原來的重技擊轉變到重套路與器械的表演,解放以后,武術比賽內容幾乎擯棄了技擊性,套路表演占了主導地位。

(3) 價值取向的不同。武術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著自己的價值取向,那就是與自然抗爭,到后來,武術成為一種維護國家統治而用于戰爭搏殺的技藝,并且這種認識一直持續了幾千年,直到火器的出現、普及和發展,取代了武術在戰爭中的主導地位,至此,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武術,又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人們漸漸認識到了武術可以是一種運動方式,可以以一種和平的方式體現在競技運動中,于是有了近代的各種武術比賽。從表2可以看出,重慶近代武術比賽的內容由搏擊、對抗逐漸演變到對各門派套路的觀賞,到了現代,武術成為了人們余暇生活的一部分,武術的娛樂價值尤為突出,其表現為兩種趨勢:其一,通過練武達到健身、娛樂的目的;其二,通過觀賞武術表演和以武術為內容的影視片達到娛樂目的。

3 結束語

中科院楊叔予院士指出:“一個民族,沒有科學技術,一打就垮;沒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蔽湫g文化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巴渝武術作為巴渝文化的重要內容,他不僅是我國的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是沉淀了幾千年的獨特的地域文化,由于歷史的變遷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得巴渝武術保留了歷史上多種民族武術文化的痕跡。在熱衷于地域文化研究的今天,巴渝武術應當被重視并加以研究,促使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體育運動委員會編.重慶武林志[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2] 冉學東.抗戰“陪都”時期巴渝武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69-72

[3] 許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教育傳承研究[D].西南大學碩博論文,2005(7):104-107

[4] 溫力.傳統文化的時代性和武術運動的綜合創造[J].武漢體育學報,2006(4):35-37

[5] 鄒登順.論明清移民與巴渝文化的新變[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6(5):93-97

[6] 韓雪.中州武術文化研究[J].體育科學,2006(8):86-95

[7] 郭志禹,郭守靖.中國地域武術文化研究策略構想[J].體育科學,2006(10):87-90

[8] 陳振勇,溫佐惠.論歷史移民對巴蜀武術文化發展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11):42-45

[9] 羅屹.巴渝武術文化的現狀以及傳承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0(6):21-23

[10] 蹇建明.湖廣填川大移民運動中的巴渝移民特征[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75-79

猜你喜歡
武術比賽拳種技擊
湖南省第十屆大運會武術比賽男子南拳難度動作編排與完成情況分析
人文視域下武術技擊術規則的演變與發展
二十四式太極拳技擊含義探析
淺談武術比賽中競技太極拳運動的美學特征
傳統武術拳種及傳承人保護機制分析
棄粗制濫造錯誤百出 揚泱泱中華拳種雄風①
少林拳實戰技擊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擊基礎
梅花拳第十八世傳人——莊寒俊
傳統武術樁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種樁功的區別和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