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打造有文化味的語文課堂

2014-08-15 00:51
語文天地 2014年30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習作過程

周 霞

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強調人文特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打造有文化味的語文課堂,從而讓學生在文本中捕捉到語文味,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鉆研教材,在教學設計中體現語文味

提升語文味的關鍵在于以豐富的文化意蘊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廣大的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和應試教學的模式,發現文本之中的美,例如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要少點功利性而多點時間研究美學,在備課環節,教師要時刻關注自己在教學中能否體現出人性美和人情味,為學生的課堂教學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這樣的備課才能夠保證在課堂上學生根據文本自由想象,情感得到合理的宣泄,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才能達到共鳴,學生才能掌握課堂主動權。

二、落實課堂環節,在教學中重視語文味

小學語文新課改提倡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因此,語文課堂不再是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記的過程,而應該體現出一種動態性和互動性。教師為中心的語文教學應逐步被淡化。語文課堂上,學生應該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分享交流和展示。因此,教學過程中的語文味,更多的強調的是語文課堂上的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諧統一。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簡化教學內容,散發語文味

小學語文課改提出,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素養,而在課堂上很多一線教師仍然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我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因此很多非語文元素涌入語文課堂,造成了語文教學內容的錯綜復雜,而對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存在錯誤的認識,學生的語言訓練卻被淡化,因此,現代語文課堂形式過多,學生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廣大教師必須根據課堂要求和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瘦身,剔除非語文元素,讓語文課堂散發出語文味。例如,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雖然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游戲來推進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占用的游戲時間太長則物極必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粗暴的以自己的觀念對作品內容進行分解,而應更為細致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

2.注重文本與生活的聯系,散發語文味

語文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好的語文教師在課前會進行科學的預設,根據不同學生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注重情景式教學,抓住教材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可照本宣科,在目標設計的過程中,要善于啟發學生與生活對照,積極思考,例如在學習《生命生命》一文結束之后,教師再次回歸到標題,讓學生給標題加上標點符號,學生由于注重了此問題的積累,因此在加標點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獨特的見解,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這樣加標點的原因,就能夠體現出生動活潑的探究性學習氛圍,學生一節課下來就能有較深的印象。

3.超越課堂在習作練習中找尋語文味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留給學生讀的時間,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應將所學內容同習作練習結合起來,在預設教學目標和環節的過程中要努力實現語文課堂上的創新,善于抓住某個話題進行習作訓練,而訓練的方式可以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教師一定要捕捉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重訓練讓小學生轉變動筆難的問題。能夠抓住習作的某個點,讓學生在模仿中合理地想象和借鑒,做到言之有物、述之有情。例如在學習《媽媽的賬單》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課文資源練習對話,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夠很好地滲透教育思想,從而實現課堂超越。

三、加強反思,在方法上探尋語文味

在語文課后,語文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己的教學設計目標進行對照,認真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是否剝奪了學生自由學習和分享的機會。是否給予學生足夠多的發言權。在反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創新語文教學的方式,通過情景式、問題式、討論式等形式體現出語文課堂的民主平等,在交流互動和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語文味,這符合新課改的發展要求,體現了語文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也體現了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共鳴和語言品味等等。在文化味濃厚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廣泛,思維角度和深度會呈現出多層面,學生與作者更容易產生心靈共鳴。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習作過程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圓滿的過程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