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兼談三明經濟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08-15 00:45林天鴻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24期
關鍵詞:三明經濟區出口

林天鴻

林天鴻/福建三明市委黨校講師(福建三明365000)。

一、各區域的經濟概況和特點

(一)臺灣地區經濟概況與特點

臺灣是我國最大的島嶼,它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東臨太平洋。臺灣地區正是利用了這一地理優勢,吸收外資,重點發展出口加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的經濟形式。經過將近10年的經濟轉型與改革,臺灣經濟在自由化、國際化方面取得很大進展,產業結構升級,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占制造業的比重已達61.5%,信息產業發展成果較為突出,其產值已名列世界前茅。臺灣對外出口市場的重心逐漸從歐美轉向亞洲,對美國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年的23.7%,對亞洲的出口比重則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電子、信息、機械、電機和運輸工具產品已占總出口的50%以上。對外投資大幅度增長,成為凈資本輸出地區,至1995年,對外投資約300億美元?,F階段,臺灣與祖國大陸及香港的經濟聯系十分緊密。臺灣經濟從農業經濟轉型為工業經濟,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50多年來,通過進口替代、出口擴張、結構調整與自由化改革的發展,臺灣不斷進行經濟的交流、溝通和合作,獲得了較快發展。

(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特點

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面是長江三角洲,南面是珠江三角洲,地理優勢十分明顯,是我國靠海經濟帶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區域發展格局中始終處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地處南北三角洲之間,又有兩岸經濟交流與文化融合的優勢,可以承北接南,東銜西進,依靠長三角、珠三角和海峽東岸的資源指向,合作出一個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經濟區。其與臺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推動對臺經濟的獨特優勢。海峽西岸經濟區力求在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逐漸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在某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所改善;地方財政收入有很大幅度的增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改善生態環境;服務兩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能夠不斷完善,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機會更多,在前沿平臺功能更突出。

海峽西岸經濟區要注重合作與溝通,優勢互補,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和便利。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產業是重要的支撐。浙江省始終把產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強化生產要素的保障,努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新型工業化,努力加快建設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

(三)三明地區經濟概況與特點

三明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是精神內涵豐富的、有名的衛生城、園林城以及著名的旅游城,是1993年1月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區,總面積大約2.79萬平方公里,人口290萬左右。改革開放后,三明市的經濟達到了較高水平,2005年總產值達366.8億元左右,其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有87.0億元,第二產業的增加值有195.5億元,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有189.5億元,地方性的財政預算19.4億元,出口數值有8.5億美元。

三明有理想的投資環境。鐵路眾多,公路的通車率高,205國道經永安——三明——沙縣連接著316國道,到仙游郊尾的212省道可以直通湄洲灣以及廈門港,27噸集裝箱車可以直通福州以及廈門特區;擬建的高速公路(三明段)年內將動工;郵電信息實現了鄉以上的交換功能、數字化的傳輸,擁有國內程控直撥、尋呼無線、移動通訊以及傳真等現代通信手段。

三明經濟發展趨勢良好,工業規模擴大,經濟增加值有260.9億元左右。三明經濟的主要特點,一是各類企業均實現穩步提升,約占三明市工業規模的三分之一,增長值約13.3%,外商以及港澳臺的投資企業也穩步提升。二是國有企業的增加值實現大幅增長,集體性的企業數量在增加,股份合作性企業的增加值達0.25億元,與近幾年相比有19.6%的提升。三是五大產業的增長貢獻超過七成。當前八大產業的增加值達236.90億元,約占工業規模的90.8%左右,與前幾年相比,提高了0.3個百分點,同比增長率約19.7%,紡織業、化工業、園林業、機械工業以及采礦業都有發展的前景。對于環境來說,高耗能的行業增長比較遲緩,工業用電量正在增速回升。

三明地區出口降幅收窄,在利用外資方面有提升。三明市進出口總額達5億元,創近幾年新高。財政收入的穩步提升,非稅收入的快速增長,讓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良好的保障。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其主要特點是,稅收收入的降幅收窄性強,稅收收入達21.96億元,下降率逐漸降低;營業稅下降到37.3%,收窄36,5個百分點;非稅收入的穩健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三明經濟的有效發展,非稅收入高達9.13%,增長率提高7.2個百分比;營業資金收入7.1%左右;民生保障在增強,教育以及農林、交通上的優化是三明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三明經濟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地位與作用

海峽西岸經濟區指臺灣海峽的西岸,是以福建為主體的周邊地區,包括廈門、福建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龍巖、寧德、南平、三明,麗水、浙江溫州、衢州,江西上饒、鷹潭、贛州、撫州,梅州、廣州汕頭、潮州、揭陽等20多個區市,其中三明市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一個內陸市。近五年來,三明緊緊抓住了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機會,經濟總量增長了一倍。目前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且還在不斷完善,三明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增長速度。從2006-2009年的增長速度看,地區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4.6%,在“海西區”中列第7位;工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2.6%,列第7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速度為41.1%,列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9.2%,列第10位;出口總額年均增長速度為12.3%,列第12位;財政一般預算的收入年均增長速度為19.9%,列第11位。

2.居民儲蓄。2009年三明居民的儲蓄存款余額是351.53億元,列第9位,人均居民儲蓄存款的余額是13341元,是廈門的28.9%、溫州的41%、福州的44.6%、汕頭的58%。

3.地區生產總值被視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最完美指標。2009年三明地區的生產總值達800.24億人民幣,占“海西區”經濟總量的3.8%,在“海西區”20個市中列第10位。從三大需求來看,整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678.26億人民幣,占“海西區”的6.3%,投資規模列第5位,前面依次為福州、廈門、泉州、溫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06.65億人民幣,占“海西區”的2.4%,列第17位,僅僅高過寧德、撫州、鷹潭三個市;進出口總額達8.81億美元,占“海西區”的0.8%,列第14位,其中出口總額占“海西區”的1%,列第12位。

4.財政收入。調查顯示,2009年三明地方的一般預算收入是37.96億人民幣,列第10位。財政收入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如廈門的財政收入是240.55億人民幣,它是三明財政收入的5.3倍,福州、泉州、溫州的財政收入在100億人民幣以上。

從以上的數據看,反映經濟實力的主要總量指標中,三明的位次排列在中上,說明三明有一定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和發達地區相比,經濟實力較弱,其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投資來推動消費、出口的需求,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消費品市場發展較慢。

三明經濟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但是目前科技發展水平較低,其生產仍是“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的粗放模式,產品的附加值低,反映出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為了更好發揮三明經濟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作用,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遵循國務院《意見》、福建省《實施意見》,從保護人民的核心利益、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出發,切實把握兩岸關系及和平發展的主題,按照“六個著力”要求,靠改革、靠開放、靠創新,堅持“四個重在”、“四求先行”,提升思路求作為,精心謀劃求作為,突破重點求作為,艱苦奮斗求作為,圍繞“十大舉措”、構建“十大支撐體系”,進一步突出發展、注重運作、凝聚合力,凸顯三明經濟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重要作用。

[1] 王書華.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支撐現狀與戰略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0(02).

[2] 周巧玲,鄭耀星.海峽西岸經濟區旅游合作初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07).

猜你喜歡
三明經濟區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一只鷹,卡在春天的出口
“三明聯盟”能走遠嗎
“三明聯盟”不是夢
甘肅省主要經濟區聯動發展戰略探討
三明醫改應避免曇花一現
我與三明醫改同行
圖解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
為什么要建設一帶一路經濟區
米彎彎的夢里有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