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紹振“激進”語文改革論的策略性意義

2014-08-20 02:19古大勇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5期

摘 要:魯迅認為,中國人的國民性喜歡折中調和,“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孫紹振提出的“語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等激進改革主張客觀上起到一種類似的斗爭策略作用,“屋頂”雖然沒有被“拆掉”,但總算開了一扇“窗”——近年來,數省的語文高考作文分值有所上升,全國性統一的高考體制徹底廢除,其它弊端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局部的勝利。

關鍵詞:孫紹振 語文改革論 激進 斗爭策略

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盵1]魯迅這句話說的是中國人的國民性,認為中國人做事喜歡折中調和。魯迅以五四時期的白話文的通行、文學革命的勝利來說明這個道理。在五四初期,當陳獨秀、胡適發起“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時,遭到復古派的激烈反對,但后來白話文終于風行起來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魯迅認為:“就因為當時又有錢玄同先生提倡廢止漢字,用羅馬字母來替代。這本也不過是一種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歡改革的中國人聽見,就大不得了了,于是便放過了比較平和的文學革命,而竭力來罵錢玄同。白話乘了這一個機會,居然減去了許多敵人,反而沒有阻礙,能夠流行了?!盵2]在魯迅看來,提出廢止漢字的錢玄同就等于上文中“主張拆掉屋頂”的那個人,偏激的主張遭到大家反對,調和折中的結果就是稍為溫和的“提倡白話文”,“屋頂”雖然沒有被“拆掉”,但總算開了一扇“窗”,也算是取得一個局部的勝利。

魯迅先生的這些句話其實可以應驗到百年后的中學語文“改革者”孫紹振的身上。作為大學中文系教授的孫紹振,近年來開始關注中學語文教學。他犀利批判中學語文教學中所出現的種種弊端,為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危機憂心如焚,寢食難安,并為促進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而奔走呼告,用心良苦。首先,孫紹振認為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端乃是語文高考。語文高考受到美國標準化模式托??荚嚨膰乐囟竞?,把問題簡化到只剩下ABCD四個選項,或以學生為敵,把簡單的問題模糊化、復雜化,設置似是而非的干擾項去刁難學生,故意把試題弄得詭譎難猜,怪題、刁題、偏題遍布試卷,“一律以托福為準繩,連中國古典詩歌的經典文本也敢拿來做標準化試題,其結果是偽問題和荒謬的標準答案層出不窮?!盵3]高考試卷同時是一根指揮棒,“考試的猜謎性質迅速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這樣,堂而皇之的語文課就充滿了一本正經的鉆牛角尖,充滿了傷天害理的文字游戲。在等而下之的各種東施效顰的習題集的洪水沖擊下,語文教學就逐漸變成了應付惡作劇的黑色幽默。這不但貽誤了青年,同時使教師的頭腦僵化、智力退化?!盵4]而把作文分值降到40%(60分),也是直接受到美國托福模式貽害的結果。托福模式因為以標準化客觀題型為主,所以把作文分基本取消。作文通常被視為一個學生綜合素質和語文能力的體現,“把作文固定為區區60分,高素質和低素質學生之間的差距甚小……。而真正素質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立竿見影。把一個低素質的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到高素質的水準,成功率是很小的,付出的勞動卻是巨大的。而作標準化的題型的練習,用排除法,根據上下文去揣摸命題者意圖,掌握拿分的技巧卻是見效很快的?!盵5]總體來說,這種類型的考試,不利于有效檢驗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想象力和審美的多元價值觀,更不利于中學語文課程素質教育的順利展開。其次,它不利于人才選拔,“考卷是規格統一的,而人才是不拘一格的,從根本上說,二者是不相容的”[6],“人才的可貴在于創造,而創造就是意味著對于規格的突破”[7]。第三,孫紹振認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也不無偏頗之處。他認為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國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過分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而在語文教學理念上,中國的教師受到三種觀念的蒙蔽,即“陳腐的機械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狹隘的社會功利論”和“離開文本主體的絕對的讀者主體論”,從而“造成文本閱讀的無效與低效”。[8]

由于存在以上這些弊端,孫紹振認為既然中學語文考試方式和教學理念已經走進死胡同,改革是勢在必然,如箭在弦,不得不發,這關系到中國基礎教育的成敗,關系到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和未來。孫紹振面臨的情境類似于近百年前的五四文學革命,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先驅們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因為與廣大底層民眾隔絕的文言文和作為傳統道德工具的舊文學,已經嚴重地不適應時代的需要。在以“民主”和“科學”為中心的西方文化影響下,在追求現代化的民族訴求下,以提倡白話文和新文學為主要內容的“文學革命”也是勢在必行,這其中,有許多“文學革命”的先驅提出激進改革主張,如,魯迅就提出了著名的“不讀或少讀中國書”的觀點,而其中又以錢玄同的姿態最為激進,“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了“廢漢文”或“廢除漢字”的主張。孫紹振的“激進”姿態和當年的錢玄同十分相似,其提出的“激進”主張大約有二:其一是大概2007年提出語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其二是在1999年提出“廢除全國性統一的高考體制,讓高考從全國的大一統的鐐銬中解放出來,然后,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把出題權下放到各級學校[9]。特別是“語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的主張更為激進,此論一出,國人嘩然,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更多。2007年,孫紹振作為教育部中學實驗語文課本主編,直接上書教育部,鄭重其事地建議語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10]

五四新文化先驅提出的“激進”主張一方面是他們的真實意圖表達,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斗爭的策略,或客觀上起到一種斗爭策略的作用。魯迅曾經說到錢玄同這種“偏激”主張所蘊含的策略:“十分話只須說到八分,而玄同則必說到十二分?!盵11]錢玄同說過許多“偏激話”,但在現實生活中,錢玄同處世卻往往表現出平和通達、不走極端的特點,正如周作人所說:“若是和他商量現實問題,卻又是最通人情世故,了解事情的中道的人?!盵12]錢玄同的“偏激”顯然包含一種斗爭策略的因素,他似乎很明白矯枉過正的策略作用。正如魯迅說:“矯枉不忌過正,只要能夠打倒敵人?!盵13]五四先驅深諳此理,如李大釗就曾說:“吾今持論,稍嫌過激,蓋嘗秘窺吾國思想界之銷沉,非大聲疾呼以揚布自我解放之說,不足以挽積重難返之勢?!盵14]這種斗爭策略正是在洞察和通曉中國人國民心理的前提下產生的,即魯迅所謂的“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如果你想要達到“開一個窗”的目的,你必須先“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白話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因此,錢玄同的偏激確實起到了一種“斗爭策略”的作用。endprint

孫紹振的“激進”主張有多少他本人策略考慮的成分在內,我們不能確切把握,但是,在客觀上,卻起到了一種斗爭策略的作用。在這種斗爭策略下,完成了一些階段性的改革目標,取得了局部的勝利。證據如下:首先,孫紹振在1999年提出“廢除全國性統一的高考體制”,2004年,全國11個省份實行高考自主命題,這“在中國教育改革史上具有突破壟斷體制的歷史意義”[15];2005年,“自行命題的省份增加到15個”[16];如今,各省高考都實行了自主命題。另外,近年來所謂的“華約”“北約”和“卓越聯盟”實行的“自主招生”制度,就是統一高考體制之外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有效補充方式。第二,高考語文試卷上標準化托福模式的客觀題大為減少,正如孫紹振所說,“在強大的壓力下,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頑強抵抗,節節敗退,不得不作出讓步:把客觀題分值的硬性規定,改為各省自由決定,這是語文高考改革的重大勝利。標準化的客觀題,在分值上大大減少,據統計,已從原來的90分變成現在(2006年)的30分左右?!盵17]2001年,孫紹振在《中華讀書報》發表《標準答案還是荒謬答案》一文,對2001年的高考試題特別是其中的托福模式的詩歌考查題進行無情的批判,成效旋即出現,“國家教委考試中心命題組很快作了開明的讓步,第二年詩歌從托??荚嚹J街邢Я恕盵18]。第三,關于高考作文的分值,“福建率先于各省自主命題的第一年(2004年),就把作文分值提高到70分,2008年江蘇追隨福建的腳步,把作文提高到70分”[19],“上海早在幾年前就把作文分值改為70分”[20],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來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作文加到80分”[21]。

另外,孫紹振于2007年上書教育部的時候,提出語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分值150分,這是否有一種策略考慮的因素在里面呢?因為,在這前后,他提出語文高考作文分值并沒有達到150分,如2005年,他提出,“在確定作文分值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到歷史的傳統(作文占80%以上,合120分),又要考慮現實(20年來,作文只占40%,即60分),過激則教師和學生不能適應,過緩則不能改變當前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二元化的沖突。折衷一下,90分上下,既有改革的力度,又有可接受性。從分步進行的策略來說,可能是個比較穩妥的臺階?!盵22]其中提到“分步進行的策略”的字眼,可見他的改革主張不是沒有深思熟慮的策略因素在內的。2011年,他在接受《語文建設》記者訪談時說:“按照我的理想,作文得占120分才比較合理”[23]。筆者認為,綜合孫紹振多次言論,他理想中的高考作文分值為120分,提出高考作文150分客觀上起到一種策略的作用,即其中的30分差距是應付中國人在改革過程中的“討價還價”和“調和折中”。

雖然從改革的總體成效來說,還不盡如人意。如高考作文的分值在若干省份有所提高,但仍沒有突破90分;提高高考作文分值的省份尚不多;高考試卷中的主觀性試題增加了,但是部分主觀題“換湯不換藥”,有“主觀題客觀化”的傾向[24];托??荚嚨牧鞫具€沒有徹底肅清。種種現象說明孫紹振的語文改革目標還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毋庸置疑,畢竟取得了如上所說的一些階段性成果,“拆掉屋頂”的任務雖沒有最終完成,改革的“窗”卻打開了一扇,看到了一線改革的曙光,所以對孫紹振的語文改革工程不必持悲觀態度,因為任何改革都要經歷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我們期待著!

(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常規課題“‘閩派語文的創新性和啟發性研究——兼論其對高校中文教學的啟發意義”項目資助成果,項目編號:FJJKCG13-116。)

注釋:

[1][11]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頁,第287頁。

[2]魯迅:《魯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頁。

[3][4][6][7][9][15][16][17][18][19][20][21][24]孫紹振《孫紹振論高考語文與作文之道》,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頁,第10頁,第7頁,第8頁,第11-12頁,第63-64頁,第69頁,第77頁,第19頁,第102頁,第67頁,第102頁,第19頁。

[5][22]孫紹振:《打破語文高考六十分僵局》,中華讀書報,2005年3月9日。

[8]孫紹振:《批判與探尋: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33-34頁。

[10]見《著名學者孫紹振建議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24期。

[12]周作人:《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617頁。

[13]沈鵬年:《魯迅與<新青年>同人關系探索之五》,文匯報,1962年9月25日。

[14]李大釗:《李大釗文集》(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頁。

[23]李節:《作文教學的癥結——孫紹振教授訪談》,語文建設,2011年,第11期。

(古大勇 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362000)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