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來信

2014-08-21 01:32
民生周刊 2014年16期
關鍵詞:問渠方塘水源地

讀罷《民生周刊》第15期南水北調系列報道《水調歌頭》水源篇,我的心情很復雜,一是感動,二是擔心。

宋人朱熹曾寫過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暗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睘榱吮WC北方人民能飲上一渠清水,水源地的人民和政府付出了很多很多,從移民到保水質,處處體現出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精神。而十堰市副市長的一句“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的承諾,更令北方人民的心暖暖的。

然而,《民生周刊》記者通過實地探訪、現場取樣的方式,讓我們了解到水質保護工作“不容樂觀”。筆者由此擔心起來:還有不到100天時間就通水了,有關部門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拿出治理方案嗎?會對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檢查、更新嗎?附近企業會控制污染排放量嗎?居民會自覺保護好水源嗎……

對于水源地的整體保護,行政層面還有許多障礙,不是某個市,某個部門能獨立解決的。為此,筆者希望有關各方能夠盡快在保水質方面形成合力,別讓水源地人民白白付出那么多犧牲。endprint

猜你喜歡
問渠方塘水源地
問渠那得清如許
半畝方塘,妙趣橫生
觀書有感(其一)
觀書有感(其一)
《問渠哪得清如許》油畫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基于因果分析圖法的飲用水源地保護探討
慶功臺/荷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土壤侵蝕經濟損失估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