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研究*

2014-09-03 11:57周林興周振國
檔案管理 2014年5期
關鍵詞:檔案館博物館高校

周林興 周振國

摘 要:高校檔案館與博物館對于高校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其數字資源整合對于資源節約及服務能力的提升等都有著很大的價值。而且,不管是從外部環境、管理體制還是資源屬性上來講都有整合的便利條件,同時也有實現的基礎與保障因素。

關鍵詞: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

Abstract: College archives and museum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of which the digital resource integration will save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services. Furthermore, they not only have the convenient conditions of integration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 to resource attribute, meanwhile, but also have the basis and guarantee factors.

Keywords: College Archives; College Museum; Integr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

前言

受高校發展歷程、機構沿革以及組織管理理念等因素差異化的影響,不同高校內部其檔案館、博物館之間的關系也各有不同,但大體上呈現兩種模式,一種是校博物館隸屬于校檔案館,屬于校檔案館的一個部門,或者校檔案館與博物館同屬于某一單立的校文史中心或其他類似機構,總體而言,這一模式上二者具有內部的統一性;另一種模式下,高校內部檔案館與博物館互相分立,兩個部門之間具有同等的地位或行政級別,雖受高校黨委(校長辦公室)統一領導,但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上具有較明顯的獨立性。如清華大學檔案館、清華大學數字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物館三館是各自獨立;北京大學檔案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三館是各自獨立;南昌大學檔案館、南昌大學生物博物館、南昌大學博物館三館是各自獨立;云南大學檔案館、云南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二館是各自獨立;復旦大學檔案館、復旦大學博物館二館是各自獨立;四川大學檔案館、四川大學博物館二館是各自獨立;江西財經大學檔案管理中心、稅票博物館二館是相互統一;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無線電電子博物館、電視機工業博物館三館是相互統一;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校史博物館、董浩云航運博物館三館是相互統一;南京大學檔案館、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二館是相互統一的。為了使它們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發展,加強對其數字資源的整合研究很有必要。

1.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價值

1.1 資源共享,節約經費投入。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其規模迅速擴張,這種持續的擴張伴隨著高校入學人數擴張、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迅速上升、公共財政緊縮、高?;A設施建設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越來越高等因素,一方面使得大多數高校都面臨較大的經費壓力,特別是對于占據90%以上比例的國內地方高校而言,其經費投入總體嚴重不足,經費保障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1]。另一方面,作為高校內部的常設機構,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在高校追求教育質量持續改進的進程下往往需要面對來自其他部門,如教學、科研、組織等方面對政府稀缺財政資源的競爭。作為輔助性的成本遞增機構,高校檔案館、博物館通常會遭遇財政投入不足的尷尬境遇,而經費的不足使得通常在高校內部長期扮演輔助角色,缺乏影響力的兩館在校內更難號召和影響周邊文化環境。影響力難以提升、活動難以開展的同時反過來又可能造成經費可投可不投的盲目認知,惡化兩館的發展生態。這一背景下,基于人員、資源、平臺等多層面的數字資源整合路徑,有利于進行共建共有、合作共享的載體構建。這個載體既可以是兩館的組織,如內部職能部門、人員配置,也可以是各自的信息資源、管理制度資源等,這種資源的集合和共享活動本身就有效地避免了更多的重復性資源建設,節約經費投入;同時也有助于放大和提升兩館的區域影響力,影響力提升的基礎上反過來又有助于吸引更多途徑的經費支持,進而鍛造一種良性的發展合力。

1.2 維系學校記憶,傳承大學精神。高校檔案館、博物館作為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兩館擁有的數字資源往往契合大學歷史發展和建設歷程。其數字資源館藏作為高校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積累,依托思想層面上的認可、制度層面上的保障和具體大學文化氛圍建設舉措[2],有利于延續和鍛造高校本身優良的精神和風貌,從而服務于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與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在維系學校記憶和傳承大學精神上起到一個平臺作用。另外,相比現存實體可視化館藏資源而言,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的數字資源積累和數字資源開發獲取工作的出發點就是以高效利用和傳承文化為目的。作為信息資源整合工具,數字化有助于梳理內部各院系、部門的歷史源流,能夠使高校歷史文化的再現、傳承與傳播趨于顯性。高校內部機構也能借助于兩館所開發的本機構的數字資源主動為校內外用戶提供信息獲取,這種開放性的利用平臺將使得高校整體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機制更為完善。

1.3 為師生服務,提升服務能力。作為生產公共產品和以提供公益服務為目標的非營利性公共機構,高校本身所注重和強調的公共服務是其特質所在,其遵循的公共服務理念強調重視民主、權利實現和公共利益滿足。依托這一宗旨,具體到高校實際工作本身,其內部各機構的公共服務和服務能力展現立足于以師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對于高校內部的檔案館、博物館而言,也同樣如此,寬角度多層次實現服務能力提升并在展現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強化對師生需求的滿足,并力圖實現二者的對接具有現實意義。兩館數字資源的整合實現的是教育資源中信息資源的共享,雖不是最為核心的課程資源,但高校信息資源的共享潛力是最大的,尤其是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借助于多途徑的網絡接入方式和現代網絡技術,兩館的數字資源整合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更能方便師生的利用,實現最大限度的獲取和共享,這也是數字化大趨勢的意義所在。另外,兩館數字資源整合營造的數字化環境不僅能夠讓校內用戶隨時隨地獲取需要的信息,也能為跨高校信息資源整合創造可能和便利,對區域內特定信息資源的多維度整合有極大幫助[3],從而進一步拓展兩館的服務能力。

2 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優勢

2.1 外部環境:LAM一體化趨勢。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由于其日益凸顯的社會地位及三者在館屬性質、資源屬性、文化宣導等方面密切相關,其呈現明顯的一體化趨勢,國外通常將三者簡稱為LAM(Library、Archives、Museum)。英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理事會( MLA-Resource),于1998年由英國文化、傳媒和體育部發布文件“新文化架構”建議設立[4],并于2000年正式成立,其負責統籌和管理三館的資源和經費調配,推動和指導國內三類機構之間的合作;2002年10月2日加拿大宣布將加拿大國家圖書館與國家檔案館重組為一個新的機構——國家圖書檔案館,融合原有的數字資源,給加拿大公民提供更多利用信息的機會;歐盟于2005年宣布實施“歐洲文化和科學內容數字化協作行動計劃”,以推動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等文化機構之間的數字化服務合作[5];而當前國際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數2009年4月面向國際公眾推出的,內容涵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一會員國的世界數字圖書館(簡稱WDL),其由美國國會圖書館主導,世界多個國家的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參與建設,其整合的數字資源通過世界數字圖書館主頁多語言面向全球提供利用,這一LAM一體化項目在收藏內容、合作方式、資源整合模式、項目價值等方面都是其他項目難以比擬的[6]。從國內來看,2002年我國政府啟動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整合國內各級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機構的優質數字化資源,為公眾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文化信息服務。除此之外,“北京記憶”、深圳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珠江三角洲地區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國際敦煌項目等無不是與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進行合作,通過對文獻、文物、藝術等各類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與整合的方式,構建規?;瘮底仲Y源庫以向公眾提供網絡化服務[7]。因此,LAM一體化趨勢的逐步加強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潮流,這一趨勢對于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而言,無疑是先從外部環境因素上為二者資源整合舉措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先決條件,這一優勢既體現于二者數字資源整合具有技術上的可行性,也意味著二者數字資源整合的現實迫切性和人文需求性。

2.2 管理體制:部門歸屬上的統一性。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除受技術因素的影響,其本身更多的是一種管理體系、管理資源、管理方式上的調配。高校檔案館、博物館,相比社會上公共檔案館、博物館,在管理體制上,其工作總體上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分管;在業務上,各級檔案行政部門對高校檔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8],各級文物部門履行高校博物館業務指導職責[9];在具體管理上,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工作由高等學校校長領導,實行的是校(院)長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相關規章制度制定和實施、人員編制、資金預算、機構建設和其他重大事項由校(院)長辦公會研究、決定并實施。這就意味著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完全不用考慮復雜的隸屬關系,“體制障礙”這一關鍵性因素被天然避免,這種部門歸屬上的統一性避免了因管理體制不順、隸屬關系復雜、政出多門所造成的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使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合作服務機制的形成產生了良好先天條件,從而探索出一條可以為雙方共同接受同時又可以發揮各自優勢的體系架構,保障二者數字資源整合和數字化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2.3 現實條件:高校專業技術實力參與。專業化的技術實力、人才隊伍是數字資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對于高校而言,這一現實因素具有天然的可控性,與外部數字資源整合的技術限制狀況相比,高校內部已有的人才隊伍以及技術環境具備組織難度小、利用成本低、綜合效益高等特點。其一,在實現數字化資源獲取上,往往需要開展數字資源格式標準化、紙質資源數字化、數字資源數據化、電子文件網絡化等各項基礎工作,而這一類工作往往紛繁復雜,需要大量相關知識背景的人員廣泛參與,而高校內部的文史類專業,包括檔案學、歷史學、古典文獻學、博物學、文秘學等學科的本??茖W生和研究人員往往具備相當的檔案學、文獻學、歷史學基本功底,完全可以參與其中。其二,在數字資源平臺搭建和數字化服務上,高校內部的計算機學科群、研究所具備完全的信息技術、軟硬件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實力。其三,在組織途徑上:一方面,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可以通過創新型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建設組織所需人員,拓展服務功能[10];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校內技術創新項目、校內科研項目招標等形式在實現技術獲取的同時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從而有助于高校教學部門和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優勢互補,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數字資源整合工作的良性互動,構建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化資源服務的服務對象與對象服務的一致性,發揮出綜合效益。

2.4 資源屬性:館屬資源屬性內在共通。高校檔案館、博物館館屬資源屬性的內在共通性可以歸結于兩個較突出的層面,基礎層面上兩館館藏資源屬性內在共通,包括各類實物館藏資源和數字館藏資源等;廣域層面上兩館軟硬件資源條件內在共通,包括專業人才、技術實力、展示空間、各類硬件設施等?;A層面的館藏資源上,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所收藏的各類文獻資源、實物遺存、音像制品、數字資源等藏品彼此之間存在普遍性的相互交叉滲透。以南京大學為例,該校內設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南京大學檔案館,訪問兩館的互聯網站點即可以看到二者數字資源的共通性。以校史博物館首頁的“南大校史”、“校友英華”、“校友信息”板塊和檔案館首頁“南大人”板塊為例,對比二者內含的數字資源,關于學校歷史沿革、歷史名人等方面的數字資源只需在格式和呈現模式上稍加整合即可以實現完全意義上的互通,這種資源屬性上的共通性同樣可以通過日常管理上的統一性呈現出來,如該校檔案館網站上就既列有檔案館動態一欄,也列有博物館動態一欄。廣域層面的軟硬件資源上,高校內部檔案館、博物館需要或者配備的專業人才、技術實力、展示空間等各類軟硬件設施往往較為相似。以博物館所擁有的專業陳展與講解隊伍為例,其同樣可以為檔案館籌辦精品展覽提供有力的支撐。兩個層面上的共通性構建了兩館館屬資源的可整合性,這也就為兩館數字資源整合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發展前景,必將有助于開創“雙館齊下”的全新模式[11]。

3 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實現

3.1 技術依托——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實現的基礎。信息資源整合問題,是伴隨信息技術發展和廣泛應用所導致的技術發展多源性和發展程度不統一問題日益嚴重而提出的[12]。作為信息資源整合問題的屬概念,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對象往往包含多源性的結構化信息、半結構化信息和非結構化信息,其通過數字資源采集、傳輸、存儲、交換、挖掘等技術過程,將異構數據和其他數字資源全面整合,實現兩館數字資源的協同、交互和共享,是一個跨應用、跨平臺和跨網絡的資源整合流程,這一流程跨越了IT技術的各個層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借鑒IT架構的層次關系,其數字資源整合可以分為這幾個層次[13]:基礎網絡層、數據層、平臺層、應用層、標準和規范層。

圖1 數字資源整合技術層次

遵循這一思維,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大致可以以基礎網絡層的整合為基礎,以數據資源的整合為核心,通過平臺的搭建,在應用層面上實現利用。而總體上,這幾環節的實現都立足于各自的標準和規范,因此作為維護技術集合體,實現技術協同、相互關聯的保障,標準和規范層的整合貫通于各個環節。

3.1.1 強化兩館基礎網絡層整合的技術利用

(1)異構網絡的協議轉換技術。網絡異構是伴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多種多樣的網絡利用系統開始出現,這些系統之間不能實現相互通信和集成所導致而出現的[14]。高校檔案館、博物館的異構網絡環境的產生往往是由不同廠商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和系統組成的,這些計算機系統可能運行著不同的操作系統和通信協議,導致計算機資源難以實現統一使用。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從軟件和硬件兩種解決技術出發,一種是通過軟件的方式進行協議轉換,另一種是通過專門的協議轉換網關設備進行實時的異構網絡協議轉化。

(2)利用各類型網絡存儲技術。新興的存儲技術以網絡為中心,能夠支持各種操作系統和平臺,可以提供通用的數據訪問,具有無縫的可擴展性[15],常見的網絡存儲技術包括SAN(Storage Area Network and SAN Protocols:存儲區域網絡)和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加存儲)以及虛擬存儲技術。

(3)整合網絡通信標準。整合網絡通信標準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兩館數字信息資源利用者與提供者之間的對話,實現數字信息資源的相互傳遞。在通信標準選擇上,Z39.50協議的應用,能夠實現異構數據庫系統和異構網絡之間相互傳遞信息,也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數據庫接口規范,讓利用者通過互聯網檢索不同服務器上的各種數字資源[16]。

3.1.2 推進兩館數據層的整合

(1)加強兩館的數字資源建設。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基礎在于兩館本身擁有豐富的并可供利用的數字館藏資源。因此,對于兩館數據層的整合而言,二者的數字資源建設是首要任務,只有建立起資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數字信息資源庫才能有效地實現整合功能[17]。首先,兩館在進行數字資源整合前,必須明確二者數字資源整合的資源類型和資源范疇,明確哪些數字資源可以被整合,是否可被整合利用,并通過兩館的協調達成一個共識,除此之外,對于兩館所收藏的校內其他學科、其他機構的學術科研數字資源進行整合時,需要各部門共同協商,進行統一規范[18]。其次,應主動加強數字資源建設,以資源體系建設為重點,組織人力、物力主動進行館藏資源數字化,構建海量分布式數字文化資源庫群,通過數字化平臺、數字化服務等的建設,為師生及其他利用者提供豐富便捷的數字文化服務,哈爾濱師范大學數字博物館就是立足資源體系,通過文化遺產數字資源數據庫群、數字資源加工與服務平臺等項目的建設,通過傳播快捷的網絡應用與傳播平臺實現數字資源利用的典范[19]。

(2)兩館數字資源的數據化。當前兩館數字資源基本都屬于數字化級別,用戶需要在眾多的圖像文件中搜索自己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唯一的方式只有手動的圖像翻頁查找,依靠人的閱讀來實現館藏的圖像文件資源信息獲取,無法依靠機器查找和分析,這必然會影響兩館數字資源用戶的利用效率和體驗。而數字圖像文本內容的數據化是將原本的圖片處理成文本的段落,數字化圖像轉化為數據化文本,使得計算機可以處理和分析這些文本數據,用戶通過檢索和查詢就能快速實現數字資源利用。資源數據化過程較之資源數字化雖難度更大,但可以考慮優先運用于高校檔案館、博物館館藏的部分重要數字資源??傮w而言,相比當前國內的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建設做的較為普遍的文本掃描工作,數字資源的數據化是館藏數字資源建設的一個新過程。

(3)數字資源類型與格式的統一化。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理應面向所有類型的數字資源,但受標準規范、信息技術等實際因素制約,整合工作往往先瞄準部分類型的資源,再逐步擴大范圍[20],兩館在進行數字資源建設的前期,互相之間需要共同確立可數字化的資源類型,明確數字信息資源的創建標準(數據編碼、文件格式轉化等)、資源描述標準、資源組織標準、資源長期保存標準、資源服務標準。以圖像類資源建設為例,圖像可以通過PMP、TIFF、GIF、PCX、XBM、PCX、JPEG或是PNG等格式呈現,假使初期數據格式標準就不統一,必然給之后的整合工作增加難度。

3.1.3 實現面向用戶的平臺和應用層的構建。數字資源整合實踐最終服務于用戶利用,平臺是集成、整合數字資源的載體和解決方式,應用層的技術關注的是用戶利用數字資源過程中的工作流程、協同和交互過程,直接面對終端用戶,需要注重的是用戶的體驗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以及如何服務于兩館用戶的深度挖掘和開拓,平臺和應用層的構建和優化決定兩館數字資源整合成果的外現模式和表達速度,關系到檔案館、博物館在校內的影響力和被依憑度的提升。在平臺層上,高校數字資源整合的一個努力方向是特色專題庫的構建,另外一個努力方向是創建一個穩定的環境來長期保存和訪問原生數字資料[21],可以考慮以此為基點實現整合平臺建設,如DIPS平臺和DSpace平臺較具有代表性。DIPS平臺作為成都國圖數字研發的一套數字文獻處理平臺軟件,能夠對機構所擁有的海量化多媒體資源及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建設加工,通過資源的有效管理,能實現網絡環境下數字資源的發布和利用。DSpace平臺則特別用于解決數據長期保存的問題,可以實現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現實需求。另外,在直接面向用戶的應用層上,兩館要注重搜索技術、門戶技術的應用,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可個性化的、可協同的信息資源訪問通道,更好地實現用戶利用。

3.1.4 標準和規范層的過程性保障。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標準意識。要充分認識到標準化和規范化是實現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和共享的前提和保證,僅以兩館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大量的圖像、表格、音頻資料為例,這些資源往往來自校內不同學科,數量龐大,類型也特別繁多,假使在數字資源建設中不首要考慮標準化的問題,必然導致在資源建設和整合的中后期遭遇困難,以致難以繼續。同時,標準意識的確立也體現于本機構“自有標準”和“統一標準”之間的平衡,不能將工作人員自身的個性化實踐量化成自有標準,但也不能完全盲目地標準化,需要在兩館資源整合實踐中實現個性化和統一性的具體結合[22]。

其次,要重視標準和規范在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各環節中的參與和完善。數字信息建設發展的速度直接影響數字資源的建設模式、資源內容、資源類型和數量,這使得數字資源整合的內容更加復雜。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實踐需要依靠標準體系實現整體性指導的同時,又能為具體業務提供可操作的細則。這些操作的細則既應該體現于兩館的管理機構設置,也應該作用于具體的個人,以宏觀框架指導機構和部門意識,以具體業務標準指導個人具體的業務工作,實現整合標準的各環節參與。同時,也可考慮指定專人對各環節中的標準化實施進行檢查和負責,以便更好地完善相關工作。

3.2 管理思維契合——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實現的保障。實現高校檔案館與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最終目標在于服務用戶的實際需求,其評價標準在于是否有利于兩館整體服務機制的有效形成,技術評定上的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保障的同時,我們又要避免陷入“技術迷途”,即不要單純地追求技術上的先進性,而是需要在依托技術力量基礎的同時,注重基本資源利用機制與管理服務的建設,實現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在技術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上的完美契合。

3.2.1 趨于制度保障的制度設計。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是一項較為龐大的社會事業,需要管理層面的信息政策協調、規范與扶持。同時,由于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涉及技術、經濟、人文、組織等各方面的因素,深入到高校日常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具體的制度保障,將兩館數字資源整合上升到制度層面,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因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實踐內容豐富,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制定不同的政策,確定一些保障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實踐的基本制度原則。

(1)建立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責任分配制度機制。首先,兩館可以考慮設置專門的主管機構或專項工作小組以保證數字資源建設和整合工作專職專責,以組織保障來實現兩館數字資源工作政策并保證政策的順利實施;針對部分高校兩館各自分立,各自封鎖,政出多門,缺乏必要政策協調的狀況,其改善則需要高校內部建立一個權威性的信息工作領導機構[23],從總體上規劃、協調兩方面的關系。其次,應對校內檔案館、博物館負責數字資源整合工作的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的責任進行具體規定,對相關負責人必須履行的職責作詳細的規定,對數字資源整合各個子項目作具體的責任分配,以防止出現權利失衡和秩序紊亂的現象,從而落實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責任分配機制。

(2)重視兩館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師生的參與制度設計。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實踐缺乏與以校內師生為代表的主體用戶以及其他用戶的有效溝通,則不能充分表達利用者的利益需求,在可操作性和總體利益的平衡上就難以達到均衡,因此必須重視兩館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的師生參與。首先,可以考慮吸引高校內研究人員、教師、學生參與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規劃過程,在環節的啟動、具體項目的開展上吸引這一群體的參與,了解他們的政策需求和利益訴求,作為數字資源整合工作展開的重要考量,聽取他們的信息反饋,并據以調整整合實踐的內容和導向。其次,支持建立高校內的信息化研究組織或協會,通過這些組織溝通校內科研機構和圖書館等信息組織,讓校內的科研需求實際、文化需求實際與兩館數字資源整合和服務提供相對接,實現效益最大化。

3.2.2 趨于空間統一的設施和館藏空間整合。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往往不僅僅意味著兩個館之間,而可能面臨的是多館分立的狀況,對數字資源整合實踐而言,多館分立則意味著多元空間的數據組織與管理,在數據多元的狀況下,空間的多元所帶來的空間隔離則可能在組織管理上造成一定的組織失衡、組織誤差和組織效率低下等消極影響。假使高校內檔案館、博物館在設置上能消除空間障礙,必然對避開此種境遇具有積極意義。首先,實行兩館展覽、利用、辦公、館藏空間的統一化建設,在內設檔案館、博物館或科技館、校史館等同性質館型的高校,可以考慮設立一所單獨的“文博大樓”,在此建筑空間內統一囊括上述各館,從而將校內檔案館、博物館所擁有的設施和館藏統一在一個空間內。兩館庫房對于溫濕度、光線、防火、防蟲等保管條件的要求就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空間的統一部署和規劃必然可以節約成本,實現兩館硬件和軟件的集約化利用,也有利于消除空間多元所致的館藏分立,這就有利于實現兩館數字資源整合的前端控制。其次,推進管理空間的整合,在管理機構設置上,可以推進校內檔案館、博物館保管機構和管理機構的合并,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本身不存在行政管理體制多元、序列不一的狀況,其管理空間上的統一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曾有相關研究探討機關(單位)內部檔案、文物保管機構的合并方法,認為可以將單位內設的檔案館(室)、博物館/陳列館合并,行政上由所屬機關(單位)負責領導,業務上受單位所在的行政區域內的同級和上級行政管理機構指導和監督,并以山東大學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為例,認為可以將三館合并,新館稱“山東大學圖書、檔案、博物館”[24],這種管理空間上的統一性探討不無道理,它將高校內兩館數字資源整合,變為部門內的數字資源整合。這種設施和館藏空間上的統一、管理空間上的統一趨向,不僅有利于高校內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建設和整合,對于校內單個的館型的建設也具有積極意義。

3.2.3 趨于服務導向的用戶保障體系構建

(1)建立用戶信息庫,獲取用戶數字資源需求。一方面,可以通過用戶自主登記的方式進行,通過在校檔案館、博物館的網站或利用大廳設立用戶信息登記入口或登記載體,收集用戶類型、主體用戶的專業信息(學術背景、科研行為、研究方向和研究興趣)、聯系方式等信息,同時也可以單獨收集和獲取重要用戶(如知名教授、學者,重點研究所,校長辦公室,校宣傳部等機構)的數字資源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Web用戶信息挖掘、Cookies文件分析獲取兩館網上數字資源用戶的信息行為(瀏覽方式、瀏覽時限、訪問習慣等),透過用戶信息挖掘用戶對高校檔案館、博物館的數字資源利用需求,實現用戶滿足的同時提升其滿意度和依賴度。

(2)建立兩館用戶溝通機制,加強信息交互。建立高校檔案館、博物館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機制就是要搭建兩館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實時獲取用戶反映和用戶意見的交互平臺,實現用戶和數字資源整合操作者之間的良性溝通。首先,可以建立兩館用戶參與機制以及兩館信息公開機制,建立用戶參與機制需要從制度上保障用戶對校內檔案館、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有提出自身需求的權利,兩館信息公開則應包含數字資源內容、建設目的,用戶提出需求可采用的方式、提出反饋信息可利用的途徑,兩館處理用戶需求和信息接收的方式等內容;其次,在信息交互上,應建立兩館用戶利用數字資源的反饋通道,引入CRM理念獲得重要信息用戶和信息機構對兩館數字資源的利用評價,達到信息的平穩交流

*本文系《高校檔案館與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研究》(項目號:jxgxdakt-2012008)的最終成果。

參考文獻:

[1]趙應生,洪煜,鐘秉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地方高校經費保障問題及對策[J].教育研究,2010 (7):73~81.

[2]路亞北.當代博物館功能與大學文化建設的融合[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4期2012年10月:30~32.

[3]楊茜茜.檔案、圖書、博物館三館信息資源整合研究[J].浙江檔案,2013(4):19~21.

[4]英國圖書館1999/2002年戰略計劃(摘譯)[EB/OL].[2014-01-01]http://www.nlc.gov.cn/old/nav/nlibs/gb/prog.htm.

[5]魏來(譯).歐洲文化和科學內容數字化協作行動計劃[J].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06(02):18~20.

[6]秦雪平.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研究——以世界數字圖書館為例[J].情報探索,2013(1):69~72.

[7]鄭燃,李晶.我國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數字資源整合研究進展[J].情報資料工作2012(3):69~71.

[8]教育部.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7號,2008,8.

[9]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通知,文物博發[2011]10號.

[10]馬仁杰,謝詩藝,理文.論高校檔案館創新型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建設的途徑、機制及規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3,2:022.

[11]冀惠玲,王桂華.對高校檔案館與博物館合二為一管理模式的一點認識[J].蘭臺內外,2005(2):47.

[12]彭潔,趙輝,齊娜.信息資源整合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6

[13]彭潔,趙輝,楊青峰.信息資源整合技術框架構建[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7(1):46~48.

[14]王石平.基于異構網絡環境下的互操作探討[J].現代情報,2007,27(8):187~188.

[15]彭潔,趙輝,齊娜.信息資源整合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9.

[16]肖希明.數字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342.

[17]滕霞.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對策探尋[D].黑龍江大學,2008:35.

[18]王鵬.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與共享研究[J].圖書館,2009(6):102~103.

[19]李東,過仕明.我國高校數字博物館建設探索——以哈爾濱師范大學博物館為例[J].現代情報,2013,33(6):123~128.

[20]馬先皇.對國內20所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3):25~31.

[21]許鑫,蘇新寧.高校數字資源整合平臺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9):62~69.

[22]緒庶.資源數字化標準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276.

[23]馬海群,宗誠.網絡信息資源建設與配置的政策法規實施效率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6,5:31~37.

[24]劉蔚.圖書、檔案、文物集中式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2.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歷史系 來稿日期:2014-06-20)

猜你喜歡
檔案館博物館高校
博物館
全省部分檔案館新館掠影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露天博物館
太倉市數字檔案館成為“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
科隆檔案館突然坍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