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改的國企

2014-09-09 13:49宋鑫陶
商周刊 2014年14期
關鍵詞:保爾森虧損產權

宋鑫陶

近日看到兩條新聞:一是,6月19日,財政部發布的相關經濟運行數據顯示,2014年1—5月,納入統計范圍的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增幅繼續放緩,32家中央管理企業和13個省份的地方國有企業利潤負增長,4個省份的地方國有企業今年以來仍未擺脫虧損;二是,有媒體估算,地處曹妃甸的京唐鋼鐵,自投產至今,5年時間已虧損120.72億元。

這兩條新聞都指向同一個關鍵詞:國企。

再來看一組數據:據公開資料統計,2013年,我國共有31名國企高管落馬。如果以2014年5月17日,中紀委網站顯示的廣東省廣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和平,因嚴重違紀而接受組織調查為一個結算點,在2014年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已有27名國企高管落馬。

這些落馬高管所在的國企,涉及石油、鋼鐵、煤炭、電力、通信、航空等多個領域,而不斷增加的國企高管落馬數量,既昭示著中央反腐的力度和決心,也揭示出許多國企內部的腐敗程度。

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說,“國企沒搞好,責任不在企業在政府。管理是為了少管、不管,如果要審批的事情越來越多,說明我們管出毛病來了?!彼自捳f,“背靠大樹好乘涼”,但在大樹底下涼快久了,是不是就更不適應太陽底下市場的熱度了。

國企習慣了依賴,政府又總有所偏愛,也就難免招致其他市場主體的非議。國有企業雖然并不等于壟斷,但國有企業卻需要不斷去壟斷化。就像李榮融在離任時說的那樣:國企沒搞好,要挨罵;搞好了,也要挨罵。

不是國企就該受指責,只是你占用了那么多的社會優勢資源,卻總是無法創造與之相對等的GDP、稅收、就業等社會貢獻,還動不動就虧損上百億元,能不挨罵嗎?

都知道國企改革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國企怎么改,這些年來,似乎也一直沒有找到很合適的出路。國企要改革的問題太多,20多年來,有的問題解決了,但還是有很多問題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倒閉了一部分國企,也讓一部分國企變成了私企,提高了效率和收入。發生在山東諸城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1992—1994年,該市將大量虧損的市屬國企私有化,死馬奇跡般被醫活。

盡管在2003年左右,因為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國企改革走向了停滯,但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10年底,每年有近5000家國有企業倒閉。

一批效益差的國企死去了,伴隨著更大量的優質資產的集中,一批大國企“發胖”了。登上《財富》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2003年是6家,2012年是54家。

國企的數量的確減少了,也相對優化了,但圍繞國企改革的爭論卻愈演愈烈,因為20多年來關于國企要不要產權改革,要不要私有化和民營化這樣的爭論仍在繼續,問題仍未解決。盡管2003年成立國資委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缺位問題,但在經濟學家茅于軾看來,產權仍然不明確,所有權問題仍沒有完全解決,“我覺得國企從根本上講,它產權是不明確的,企業所有權是誰?是廠長和經理嗎?不是的,是全體人民。誰是全體人民,不明確?!?/p>

類似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國企改革的步伐。日前,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創建的保爾森中心發布了關于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報告,在這份名為《改善國企的業績》的報告里,提到針對中國國企的兩個主要目標實際上并沒有實現,即國企資產其實并沒有集中到政府希望的行業,而且回報率在下降。所以,中國的國企改革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即國有資產的配置和資產回報率。報告還認為,“現階段國企改革還需回歸15年前的原則,即國企有責任不成為國家的財務負擔,因此需要達到公司業績的基本標準?!边@正應和著文章開頭的那兩則新聞。

據報道,截至5月底,上海、貴州、湖南、天津、重慶、四川、湖北7個省市已經出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方案,涉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資本結構調整、實施國企分類管理等方面,而關于國企改革的總體方案據說也將在今年出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國企的改革之路依然很長,特別是進入“深水區”后,確定前進的方向就顯得更加重要,否則路只會越走越長。endprint

猜你喜歡
保爾森虧損產權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無印良品:從虧損10億到營收1410億 4年內起死回生就靠這7招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報告2016年虧損
放棄的智慧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對“小產權”房的認識與思考
大幅虧損的氮肥企業該何去何從
“燒錢”可持續性存疑美團被曝全年虧損72億
紅榜
對小產權房問題的法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