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目標教學課堂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

2014-09-11 02:26王紅梅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0期
關鍵詞:目標教學方案設計

王紅梅

摘要:貫徹目標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是每個老師擺在眼前的問題,而科學、高效率的目標教學法的設計是目標教學成功的前提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編制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制定教學計劃、精選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模式和方法、評價教學效果等全部教學活動起著導向、激勵的作用,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關鍵詞:目標教學;教學活動方案;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238-02

在目標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目標制定以后,首先要提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下稱教學目標)的構想,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為一堂課要實現的若干個教學目標分別設計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方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教學環節與教學活動的關系,筆者在實踐中將此項設計分為兩個步驟:一是進行教學環節的酌定,二是將已酌定的教學環節有機的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相互銜接、相互協調的整體。

一、教學環節的酌定

(一)預習指導及預習的安排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提高展示目標,讓學生有目的的預習,已是較普遍的作法,但是其效果如何還沒有受到教師和學生足夠的重視。學生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沒有能夠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些學生幾乎不能或不愿自己去進行預習。同時有些教師也沒有采取相應的方法、手段去改變學生的不良預習狀況,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能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信息的交流,不能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也難以將主要精力放到“教其不足,釋其所疑,長其心智”上。學生能否預習好,關系到師生之間是否具備共同合作的條件。因此,有必要將課前的目標展示、預習指導、學生預習作為“課外”教學環節納入教學活動中,使單一要求學生預習轉變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預習。通過為特定教學目標設計預習指導方法,利用課前目標展示指導學生預習等教學途徑,提高學生預習的可靠度和自學能力。

(二)為一堂課要實現的若干教學目標分別酌定課內教學環節

以課堂教學目標控制程序中的目標展示、診斷性評價、新課教學、信息反饋、矯正補救等教學活動要素作為教學環節選擇的對象,是課內教學環節酌定的基本設想;針對特定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要素的取舍,是酌定教學環節的關鍵。做好學生預習達標情況的預測,找出取舍教學活動要素的根據,是酌定教學環節的兩項基本任務。

1.預測學生預習達標情況。根據教學目標的難度大小及學情分析,可將一次課要實施的若干個教學目標分為三類,即自達目標、助達目標、導達目標。①自達目標是指通過預習可以達成的目標;②助達目標是指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基本上能夠達標,但可能有關鍵問題難以解決,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適當幫助才能達成的目標;③導達目標是指難度較大,預測學生在預習中疑點較多,需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去指導才能達成的目標。對學生預習達標情況的預測,既可作為酌定教學環節的根據,也可以作為某些教學環節選擇或創造性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根據。

2.尋找根據,取舍控制要素。取舍教學活動要素必須尋找根據,特定教學目標及涉及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預習達標情況的預測、學生條件、教學活動要素本身的作用等都是取舍教學活動要素的根據。取舍某教學活動要素的根據,可能是上述內容之一,也可能是上述內容的幾個方面,只有找到根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目標展示的取舍。目標展示是為了發揮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向和控制作用,即通過目標展示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產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有目的的參與教學活動。目標展示的作用說明:目標展示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手段,是三類目標實施時都應重復采用的教學環節。

(2)診斷性評價的取舍及“補償教學”的安排。教學過程中采用診斷性評價,主要是了解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必需的知識先決條件,并由此判斷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進行相應的“補償教學”。當目標的達成需要學生具備特定的知識先決條件時,要針對性地進行診斷性測試,并在學生不具備知識先決條件時進行相應的“教學補償”,這是取舍診斷性評價并相應地進行“教學補償”的根據。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條件進行綜合分析,由此判斷某一特定目標的達成是否需要學生具備特定的知識先決條件,從而確定診斷性評價的取舍,通過對診斷性測試結果的預測,進行“補償教學”安排。

(3)信息反饋的取舍。沒有信息反饋的教學是盲目的,甚至是失控的,只要有教學活動就應該有信息反饋。因此,信息反饋是三類目標實施時都應采用的又一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目標控制程序中的信息反饋,包括形成性評價、教學在動態系統中的觀察反饋及在目標控制作用下的“超短反饋”三種形式,后兩種反饋形式很難作為教學環節納入教學活動,但形成性評價可在三類目標教學活動中適時地進行。

(4)“新課教學”矯正補救的取舍?!靶抡n教學”是為解決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而安排的教學活動。矯正補救則用于進一步解決“新課教學”后仍存在的問題。因此,“新課教學”取舍的根據是對學生預習達標情況的預測,而矯正補救取舍的根據是教學活動中進行的形成性評價。自達目標一般不安排“新課教學”;助達目標需要安排“新課教學”,但一般不安排矯正補救;導達目標既要安排“新課教學”,又要安排矯正補救。在教學活動中,這樣安排“新課教學”或矯正補救,有利于發揮學生自學和課內教學的整體功效。

二、教學環節的組合

1.教學環節組合的基礎和重心。組合教學環節的首項工作,是為一堂課要實現的若干教學目標,分別編排已酌定教學環節的先后順序。只要把握了課堂教學目標控制程序中教學活動要素的先后排列,并有機地結合對學生預習達標情況的預測和靈活安排形成性評價,就不難為教學目標建立一個由教學環節構成的教學活動框架。由于框架中的教學環節,特別是“新課教學”等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去實施,所以,編排已酌定的教學環節的順序只是教學環節組合中的基礎工作,設計的重心應是進一步考慮各教學環節的教學活動細節,即為各教學環節選擇或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方法,通過方法的選擇或設計使各教學環節銜接自然、相互協調,同時使教學活動框架相應轉變成一個能發揮整體效應的方法群體。

2.選擇或設計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問題。為教學活動框架中各教學環節選擇或設計教學方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同一類別的教學目標可能有相同的教學活動框架,但特定的課堂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針對特定的教學目標及其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方法的選擇或設計。

(2)教學活動框架中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都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為各教學環節選擇或設計的教學方法要能夠實現教學環節所要達到的目的。

(3)重視方法與方法之間的銜接及協調,使選擇或設計的各種方法融為一體,在控制目標達成的過程中能發揮整體的功效。(4)“新課教學”選擇或設計的教學方法要進一步體現師生合作,能使學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克誠,西爾梟.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24-128.

[2]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10.

[3]劉舒生.教學法大全[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138-320.

[4]李立暉.目標教學過程和當前存在的問題[J].醫學教育,2012,(6):44-46.endprint

猜你喜歡
目標教學方案設計
一種適用于高軌空間的GNSS矢量跟蹤方案設計
1種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設計
戰術導彈批檢試驗抽樣方案設計
方案設計我做主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目標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