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論·論文》:“文學自覺時代”的先聲

2014-09-12 03:27李清
中華活頁文選·高二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曹丕文學創作文體

李清

一、初識經典

1. 作品概說

《典論·論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篇文論專著,作者是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在這篇文章中,曹丕對文學的價值、文章的體裁、文學批評的標準和方法等問題作了較為系統的論述,被后世許多研究者認為是我國古代文學開始進入“自覺”時代的標志。

《典論》是曹丕撰寫的一部論文集,內有多篇文章,涉及政治、社會、道德、文化等各方面,全書大約在宋代亡佚?!墩撐摹肥瞧渲械囊黄?,因為被選入南朝梁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得以保存并流傳于世,成為曹丕個人乃至代表建安時代文學思想最重要的理論著作。

2. 作者簡介

曹丕(187—226),字子桓,系曹操次子,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其兄曹昂早亡,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襲位為魏王。當年十一月,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定國號魏,改元黃初,建都洛陽,史稱魏文帝。

曹丕出生在東漢末年的動亂年代,從小即跟隨父親走上軍旅生涯,由于他親眼看到戰爭給國家和普通百姓帶來的苦難,所以在位六年期間,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采取了諸多舉措,主張輕刑罰,薄稅收,能夠撫恤百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狀況,增強了國力,進一步鞏固了曹魏政權。

由于曹丕本人對文學的愛好,他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國家的文教事業,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曾下令舉孝廉,特別優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戶籍限制,重修孔廟,設立了春秋穀梁博士(當時的“博士”指的是精通某部經典的學官)。此外,他還下令劉劭、王象、桓范、繆襲等人編纂了中國的第一部類書《皇覽》,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方組織編纂的類書。在他的倡導下,國家的文教事業大為興盛。

在個人創作方面,曹丕自幼愛好文學,八歲就能作文,做太子時就與當時的文人多有交游。劉勰在《文心雕龍》的《才略》篇中認為,曹丕的弟弟曹植文思敏捷,世人又因同情曹植的遭遇而更加推崇他的文章,曹丕的才華反而被他的政治地位所掩蓋,事實上兄弟二人各有所長,輕視曹丕的文學成就是不恰當的。曹丕的作品文辭優美,情感深摯,他的《燕歌行》用樂府舊題,寫婦女秋思,是現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為后人的七言詩創作開了先河,被王夫之盛贊為“古今無兩”。他的五言詩和文章中也有一些佳作,其作品輯為《魏文帝集》。曹丕的文學理論成就,主要集中在《典論·論文》和《與吳質書》等文章中。

二、深入品評

《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篇文論專著。此前雖然已經出現了有文學批評內容的文章,如《詩大序》、班固的《離騷序》《兩都賦序》、王逸的《楚辭章句序》等,但它們都只是對具體的某部書或某篇文章進行論述,而不是系統的文學創作和鑒賞理論?!兜湔摗ふ撐摹穭t是對多位作家及其作品進行鑒賞、分析,區別各類文體的特點與作用,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作家與作品的關系、文學創作的價值、文學批評的正確態度和方法等問題,從理論上把文學創作與鑒賞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典論·論文》的文學理論價值

(1)“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功能論

我國的文學創作有著悠久的歷史,漢代以前,文學雖然也受到統治者的重視,但他們是把文學當作政教的附庸,強調文學對人的教化作用,以便加強統治。就個人成就而言,儒家提倡“立德、立功、立言”,立言是排在最后的,也就是說文學創作與德行、事功相比,是次要的。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開創性地提出,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這就賦予了文學非同尋常的價值。所謂“經國之大業”,是把文學作為治理國家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到了與軍事、政治、經濟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謂“不朽之盛事”,是從個人價值實現的角度說的。曹丕認為人的壽命有限,享樂也止于自身,不能旁及他人,更不能傳于后世,但文學的成就是可以永恒的。他曾在給王朗的一封信中說:“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笨梢娝欠浅?粗匚膶W創作成就的。曹丕從國家和個人兩個角度,第一個把文學創作當作一項獨立的、崇高的事業,推崇備至。

我國文學起源很早,但文學家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先秦時期沒有專業的文學家,班固《漢書·藝文志》認為小說家的創作是“出于稗官”,“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小說家在諸子百家中地位最低,被認為是“不入流”的,所以有“九流十家”之說。漢代把辭賦的作者視為“俳優”一類人物,在當時的人看來,文學創作是“壯夫不為”的不光彩的事情。曹丕以帝王之尊,著專文對當時的著名文學家逐一品評,而且態度中肯,評價允當,這就顛覆了人們對從事文學創作的人的固有印象,極大地提高了文學家的地位。

(2)“詩賦欲麗”—文體論

對文學體裁的劃分是《典論·論文》的又一重要的理論價值。曹丕提出“文本同而末異”,“本”就是一切文章的基本規則和共同點,“末”是各種不同文體的特殊性,“本同末異”,就是說文章在根本性質上雖然是共通的,但各類體裁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功能,因此,對文章的研究,既要著眼于“本”,也不能忽視“末”。

曹丕按照功能,把文章體裁分為四種:奏議、書論、銘誄(lěi)、詩賦,并對它們各自的特點作了具體的分析?!白嘧h”是向皇帝或上級陳述意見的應用文,文辭應當雅馴;“書論”是闡述道理的議論文,必須條理清晰,才能令人信服;“銘誄”是記人敘事的記敘文,應該真實準確;“詩賦”是文學作品,常用來描寫場景、抒發感情,所以要注重辭藻的華美。

曹丕提出的這種分類,雖然是比較粗略的,但是卻為后世文體論的研究建立了一個基本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曹丕已經有了初步的純文學觀念,把“詩賦”這類體裁從其他文章中區分出來,并且注意到它追求形式美的特點,這是非常具有開創性的。

這種對不同文體的具體分析,引導人們把眼光深入文學作品內部,注意文學本身的形態及其價值。曹丕之后,專論文體的著作才逐漸多起來,如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等,其中都有對文體的專門論述,這些內容都是在曹丕這一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3)“文以氣為主”—風格論

“文以氣為主”是曹丕的一大創見,這里的“氣”,就是指文章的內在氣質,即作品的風格。在曹丕之前,作家的個人特色是不被重視的,但在曹丕看來,決定文章品質高下的“氣”,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間也無法傳授,也就是說,這是創作者個人獨有的特點,這就把作品質量與作家的個人特色聯系起來了。

當然,曹丕的論述,只是對“氣”作了“清”與“濁”的簡單區分,沒有更深入地討論。但他提出的“文氣”的概念,在后代的很多文學批評著作中都有使用,并有不同的闡釋,豐富了文學批評理論。

(4)“審己以度人”—批評論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對 “建安七子”(又稱“鄴下七子”,是當時著名的七位文學家,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的創作特點分別作了評述,這是建立在對他們各自作品的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從文章體裁和個人風格兩方面著眼的。

曹丕與“建安七子”是文友,交往融洽,但批評卻能做到公允恰當,對他們的長處一一稱道,對短處也不掩飾,盡量不摻雜個人好惡,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曹丕認為,每個作家由于自身的學識、閱歷、性格、寫作習慣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對各種文學體裁必然有所擅長,有所不善,只有通才才能兼擅各種文體,但這是很少見的,所以對文學家個人的批評不應局限于某一種文體,應當客觀全面地考量。此外,各人的創作風格也受到自身氣質的影響。所以,如果意識不到文章體裁和個人差異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就不能進行正確的文學批評。

曹丕的這種觀點,開創了后世文學評論的良好風氣,使文論家們能夠以全面、客觀的眼光來看待文學創作,在對特定作家、特定作品進行分析時,又能充分考慮個人特色的影響,對作家和作品做出公允的評價。

除了樹立典范的評價方式,曹丕還明確批評了兩種文學評論中容易出現的弊病,一是“文人相輕”,一是“貴遠賤近”。

曹丕認為文人相輕自古就有,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往往“不自見”,即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二是文章有多種體裁,創作者各有擅長,作家不應以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較。

貴遠賤近、尊古卑今的問題,其實不是曹丕首先提出來的,西漢末東漢初的桓譚、東漢的王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過類似的問題,即人們習慣推崇古人,輕視當代的作家和作品。曹丕認為這種絕對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對作家作品的評價應當持公平的眼光,不盲目判斷,不可相輕也不必吹捧。這種態度,在曹丕本人對建安七子的評價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2.《典論·論文》對后代的影響

《典論·論文》作為我國第一篇文學理論專著,對后代的文學批評和文學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曹丕創造性地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觀念,“文氣”的概念,在其后的文學評論和創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如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等,都從內涵、類別、表現方式等角度,對詩文作品的“氣”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對文體的劃分也是曹丕的一大創舉。在這方面,與其同時的桓范曾作《世要論》,其中的《序作》《銘誄》等篇,就可以看作是對曹丕的文體論觀點的細化。西晉陸機的《文賦》中寫到各類文體的行文特點,其中的分類方式也能夠看出受曹丕影響的痕跡。到了劉勰的《文心雕龍》,就明確地將文章按體裁分類,并系統介紹各種文體文章的功能、特點和創作方法,這就是對曹丕的理論更深入、更詳盡的闡述了。

文學創作實踐中,包括曹丕自己在內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作品都體現出鮮明的個人特色,確立了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即所謂“建安風骨”,這可以說是“文氣”最直接的體現。綿延到后代,初唐陳子昂繼“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后,力主革除六朝綺靡文風,恢復漢魏風骨,其詩文蒼涼雄渾,一定程度上接續了“三曹”“七子”的創作風格,由他開啟的詩文創作的盛唐氣象,又孕育了李白這樣的浪漫主義大家,他們的創作,又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漢魏時期的“文氣”的內涵。

3. 對《典論·論文》解讀的異議

一般認為,《典論·論文》論及文學批評的各個方面,標志著文學批評開始進入“自覺”的時代,即人們自主地、有意識地,對文學的創作和鑒賞的各個方面進行理論總結,這就說明文學不再是統治者的工具,其本身獨立存在的價值得到了認可。這類觀點歷來得到比較普遍的認同,魯迅曾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一文中說:“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訓勉于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笨梢婔斞敢舱J為曹丕標舉的是文學的獨立價值。

但是,也有研究者指出,事實上曹丕作《典論·論文》的目的,并不在于為文學正名。

《典論·論文》創作于建安末年,當時曹丕雖然是太子,但代漢稱帝已是定局,有人認為,《典論·論文》的創作,是為了在稱帝之前安撫士人。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實際上還是把文學創作納入“經國”的范圍內,也就是說,文學最終還是要服從并服務于國家發展的大局,這其實還是在強調文學作品的教化功能,文學作品有了這個功能,才能“經國”。另一方面,曹丕提高了“立言”對個人的價值,這也被一些研究者認為是希望士人潛心于文學創作,不問政治,從而消弭士人的抵制情緒,減小曹丕所謂“篡漢”帶來的輿論壓力和實際阻力。從這個角度說,《典論·論文》的意旨,與作者的特殊身份和其特殊的創作背景不無關系。

三、精華選讀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①而致。譬諸音樂②,曲度雖均,節奏同檢③,至于引氣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注釋】

①強(qiǎng):勉強,努力。

②譬諸音樂:譬,以……作比?!爸T”是“之于”的合音。譬諸音樂即把它(作文)與音樂相比。

③檢:法度。

④引氣:引在這里指運行。引氣是指吹奏樂器時氣息的運行。

【譯文】

文章以“氣”為主腦,“氣”有清濁之分,不是勉強能夠學得到的。用音樂來打比方,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標準,但吹奏樂器時運用氣息的方法不同,演奏的技藝就有優劣之分,即使是父親或兄長,也無法把這種奧妙傳達給兒子或弟弟。

蓋文章,經國①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②之常③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④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

【注釋】

①經國:經,治理。經國即治理國家。

②至:到。

③常:一定的。

④假:假借,憑借。

【譯文】

文章是治理國家的一項重大事業,能夠成就不朽的功業。人的年齡有時間的限制,名利和享樂也都只局限于個人,這二者到了一定的時候都要結束,不像文章,能夠永遠流傳下去。所以古代的作者,把生命寄托在文字上,把思想和感情傾注在著作中,不靠史家記載的言辭,也不憑借地位高的人的權勢,名聲自然能夠流傳后代。

故西伯①幽②而演《易》,周旦③顯④而制禮,不以隱約⑤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⑥。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⑦,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⑧,斯志士之大痛也!

【注釋】

①西伯:指周文王。

②幽:幽禁,囚禁。

③周旦:即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他輔佐周武王滅商,輔佐周成王治國,制禮作樂,是孔子最尊敬的古代圣賢之一。

④顯:獲得顯赫的地位。

⑤隱約:這里的意思是窮困。

⑥加思:加,移。加思就是轉移著述的念頭。

⑦強(qiǎng)力:勉力而為,努力。

⑧遷化:這里是死去的意思。

【譯文】

所以周文王被拘禁的時候推演出《周易》,周公顯達之后制定禮制,他們不因為窮困就不做事,也不因為獲得顯赫的地位就改變著述的信念。古人認為,即使是很短的時間,也比一塊玉璧更珍貴,擔心時間的流逝。而人們大多不愿努力,貧賤時受到饑寒的威脅,富貴時沉溺于享樂,只知道做眼前的事而忘記了能夠流傳千載的功業。時間流逝,人日益衰老,很快就與萬物一樣變遷、消亡,這是令有志之士最感到痛惜的!

四、拓展閱讀

燕歌行(其一)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五、探究空間

1. 讀了曹丕的《燕歌行》,你有什么感受?你認為曹丕所提倡的“文氣”在他自己的作品中是如何體現的?

2.《典論·論文》主張從作品的體裁和作家的創作風格著眼,客觀地評價作品價值和作家的個人成就。你認為應該如何評價一個作家?選一位自己喜歡的作家,試著舉出他/她擅長和不擅長的內容和體裁,結合具體作品做一點分析。

3. 通讀《典論·論文》全文,你認為曹丕究竟是如何看待文學的?是肯定文學的獨立價值還是以文學為政教工具?說說你的依據。

猜你喜歡
曹丕文學創作文體
曹丕組織“驢叫葬禮”
另類文體巧謀篇
曹文軒的文學創作作品
“距離”在文學創作中的意義
論老舍文學創作中民族意識的多重性表現
曹丕的擊劍比賽記載
曹睿給曹丕上的一堂親情課
考場作文的文體規范
話題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體要求
以“哭”占先機的曹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