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力量消長及中共取勝原因

2014-09-17 01:49王彥有
世紀橋 2014年8期
關鍵詞:解放戰爭共產黨

王彥有

摘要:我軍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艱苦奮戰,采用靈活的戰略戰術以及高超的指揮藝術,逐步壯大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戰線,放手發動群眾,在蘇聯的幫助以及國民黨失去美援的情況下,僅用4年時間就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關鍵詞:解放戰爭;國共軍事力量;共產黨;勝利原因

一、國共軍事力量消長

(一)處于劣勢、國民黨占優勢

國、共兩黨的軍隊1946年6月26日,在河南、山西等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長達三年多的全國內戰就此開始,這一時期被稱為戰略防御時期。這時,戰爭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是:“國民黨軍總兵力約43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約127萬人?!盵1]裝備上,國民黨軍更占絕對優勢。在戰爭資源方面,國民黨統治著全國四分之三的地區和3億以上人口,控制著全國絕大部分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國民黨不但人力物力資源比解放軍雄厚,還獲得美國政府大量軍事援助。與此相比,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革命力量雖比抗戰前有所發展,但仍處于劣勢。

國共兩黨初期并沒有進行主力決戰,而是采用邊打邊撤的方針將軍隊轉移到山區以保存實力,采用運動戰戰略,利用國民革命軍分散搜索的契機,集中兵力展開包圍進攻,這種方式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首要作戰策略。四個月來,國民黨軍隊由戰爭初期的得地失人變為凈損失40萬人而無地可得?!盵2]經過半年多的作戰,國民黨方面戰斗減員約70多萬人,可用于一線作戰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00多個旅,下降至80多個旅,人民解放軍在防御階段取得重大勝利。

(二)國共力量處于均勢

經過大半年的全面進攻并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共產黨方面主力還比較強大。這樣國民黨便做出新的戰略方案:重點進攻山東與陜西根據地,面對20多萬國民黨軍隊,中共中央主動從根據地撤退,胡宗南總司令占了一個空城,謊報大勝。同時解放軍開始在陜北高原進行游擊戰,運動戰,分別取得了在沙家店、青化砭、羊馬河等地的勝利,殲敵1.4萬多人。同時在山東,解放軍采用內線作戰方針,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號稱“王牌部隊”的國民革命軍整編74師,師長陣亡,國民黨軍隊全線撤退。另外,由于國民政府集中兵力進攻山東和山西解放區,導致后方兵力空虛,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大軍過黃河,挺進大別山,陳、粟領導下的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陳、謝兵團挺進豫西。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河與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個“品”字形的戰略態勢,這就牽制了南線國民黨軍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區由國軍進攻共產黨統治區的重要后方變成了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這是一個對戰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盵3]

(三)中共獲得優勢地位

1948年秋形勢有利于共產黨,國民黨在戰爭的第二年損失正規軍和非正規軍152萬人,經過大量補充,其總兵力仍保持在365萬人左右,但多數為被殲后重建或受過嚴重打擊的,士氣低落戰斗力不強。與國民黨的軍力削弱的情況相反,人民解放軍經過兩年作戰,總兵力已由原來的127萬人發展為280萬人,解放軍由于后方穩定兵力可以集中用于前線。全軍的裝備也大為改善,其中重型火炮就有1 100余門。[4]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主力近150萬人,更有超過100萬的部隊與政府官員投降共產黨。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被摧毀。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1949年4月,國共舉行了北平和談,但共產黨的要求國民黨拒絕接受,談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5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于蕪湖市成功渡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攻下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遷往廣州。

二、 中共獲勝原因

(一)對中共有利的外部環境

1.國民黨自身矛盾重重和指揮失誤

蔣介石軍隊中派系林立,僅僅在名義上是其幾百萬軍隊的最高統帥。雜牌軍中央軍矛盾尖銳,互相吞并,勾心斗角,幾百萬軍隊中只有十分之一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政府一面不愿自己的部隊在戰爭中損失太大,又想在“五個月內消滅共產黨軍隊”,由此造成了造成了中央軍同雜牌軍的矛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矛盾。在消滅共產黨軍隊這一統一目標下的國民黨軍隊內部的紛爭?!霸诨春鹨壑?,杜聿明率領的兵團共三十萬人被解放軍包圍在永城東北。為解杜聿明部之圍,蔣介石急令華中“剿共”副總司令兼十四兵團司令宋希濂部前往增援徐州,遭到華中“剿共”司令的力阻,桂系不惜采取同蔣介石決裂的態度,力阻東調第十四兵團。其目的就是希望蔣僅存的主力部隊被消滅,由桂系李宗仁取而代之?!盵5]這種始終無法達到在戰略指揮上的統一戰爭,決定了蔣軍在戰場上必敗無疑。

三年多內戰中,國民黨軍事策略上的失誤也是其政權加速崩潰的主要因素:其一在戰略方針上,企圖全線出擊,速戰速決。其二在作戰目標上蔣軍以占領、奪取城市、地方為直接目標,企圖以此達到殲滅人民軍隊的目的。其三在戰略部署上,蔣介石完全迷信于占領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其四、在軍事指揮上,無法達到戰略上的統一。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腐敗貪污成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國民黨政府的組織力、軍隊的戰斗力、政綱的號召力,失去民心、士兵厭戰,最終被人民所拋棄。

2.國際形勢

全面內戰爆發后,美國的立場變為支持蔣介石以武力解決中共問題,到1948年底,在國民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斷然采取棄蔣政策,以國民黨政府腐敗為由,拒絕再向其提供援助,“1948年12月,蔣介石派宋美齡訪美,要求美國再提供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杜魯門總統答復:美國只能付給已承諾的援華計劃的40億美元,美國不能保證無限期地支持一個無法支持的中國。杜魯門毫不客氣地向報界透露,美國向蔣介石提供的援助已經超過38億美元。李宗仁上臺后,主動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請他敦促美國政府供給中國10億美元,至少5億美元,以制止通貨膨脹,司徒雷登說:‘由于蔣介石仍然在幕后控制著政府,中國的局面沒有改變,美國對遠東外交政策已定,現在決不能改變?!盵6]這樣,國民黨政府賴以進行戰爭的重要源泉枯竭了,戰爭無法進行下去,最后的覆滅不卜可測。當然,國民黨的失敗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但是美國的援助與否,援助多少,是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緩其垮臺作用的。

總之,解放戰爭中共產黨雖然在大部分時間是自力更生,依靠人民艱苦奮斗。但后期獲得了蘇聯一定的援助,武器裝備上得到改善,不可否認,蘇聯的援助客觀上幫助了共產黨取得勝利,而失去美援也加速了國民黨的滅亡

(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1.黨在解放戰爭時期總的策略路線。全面內戰爆發不久,毛澤東發表《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談話。這篇談話,在內戰初期敵強我弱的嚴峻態勢下,給中國人民指出必須打倒蔣介石和能夠打倒蔣介石的道理,在戰略上武裝了中國人民,使之樹立起革命必勝的信心,中共在解放戰爭中制定了正確的策略路線,在政治、思想和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

在思想理論上,共產黨在革命的各個階段,適時的提出各個發展階段的動員口號,為中國人民的團結奮斗指明方向。從“和平·民主·團結”到“武裝自衛”從“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到“將革命進行到底”,黨的這些口號將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凝聚成為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強大力量。

軍事上,黨根據敵我形勢變化和敵我力量消長,準確把握戰爭進程,從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在到戰略決戰,在戰爭各個階段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適時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努力爭取和保持戰略上的主動地位,照顧全局、掌握關節,戰略上堅持高度的集中統一,戰役戰斗指揮上提倡必要的靈活機斷。

2.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發展反對蔣介石的“第二條戰線”。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與蔣介石軍隊的戰斗,軍事戰線的斗爭稱第一條戰線。還有一條重要的戰線,即國統區以學生為主,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廣大工人、農民、各階層反蔣人士的和平民主運動。這條戰線被稱為第二條戰線,給了蔣介石反動派以很大的打擊。

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在國民黨統治區蔓延和日益殖民地化,促進了第二條戰線形成。中國共產黨為建立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開展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其一,采取了堅決保護群眾利益的城市政策,團結國民黨統治區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反對美蔣反動派的民主運動。其二,我黨堅持團結各民主黨派,在反對美蔣反動派的愛國民主運動中,與他們合作協商,結成戰斗同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運動廣泛發展起來。

3.開展土地制度改革運動。毛澤東說,必須切實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發出了《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標志著黨的土地政策由減租減息開始向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的重要轉變?!?947年7月至9月,中央工委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全國土地會議以后,解放區廣大農村迅速形成土改的熱潮。它從根本上摧毀了封建制度的根基,使長期遭受地主階級殘酷壓迫和剝削的廣大農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毛澤東認真總結各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經驗,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關于土地改革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土改后得到解放,積極發展農業生產 ,保證了解放戰爭時期的軍事后勤供應。翻身農民獲得了土地后,以極大的熱情投入農業生產。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口號下,努力興修水利、擴大耕地面積、增添牲畜農具,發展多種經營,使農村經濟面貌迅速改觀。由此可見,沒有土地改革就無法解決解放戰爭的巨大物資消耗。

4.解放軍的英勇善戰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是我軍在長期戰爭實踐中養成的優良戰斗作風,也是我軍優良的政治素質的集中表現。它同正確的戰略戰術原則相結合,在我軍兵力裝備處于劣勢時,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種劣勢,減弱敵軍的優勢,而在我軍兵力裝備轉為優勢后,又能使這種優勢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以加速敵人的覆沒。我軍的這種優良戰斗作風,是在殘酷、激烈的戰斗中鍛煉出來的。人民解放軍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惟一宗旨的軍隊。通過強有力的政治,使其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嚴格的紀律和良好的內外部關系,具有無堅不摧的戰斗力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全軍指戰員前仆后繼、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王文原.中國近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M].軍事科學出 版社,1998.

[4]胡繩.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下)[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7.

[5]吳京超.當代國際關系論叢[J].北京國際關系學報, 2005.

[6]范中路.中國經濟軍事史[D].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0.

[7]近代史編寫組.中國國民黨史[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7.

[責任編輯:胡 悅]

猜你喜歡
解放戰爭共產黨
十謝共產黨
共產黨離我們遠不遠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銘刻史冊的100件湖北黨史大事
贊歌百年共產黨(快板書)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評——獻給親愛的共產黨的禮物
渤海根據地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蒙古文期刊特點分析
論解放戰爭時期桂北武裝起義的歷史必然性
華北解放戰爭中我軍政治工作思想和實踐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