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論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插上創新的翅膀

2014-09-17 02:54李雪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新課標創新數學

李雪

摘要: 新課程標準實施至今也已不少時日,它帶來了不少變革,不少爭議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斷的向前發展。

關鍵詞:數學;新課標;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一句飽含對歷史深沉的審視,對現實冷靜的洞察,對未來辯證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潛能的開發,基礎在教育,關鍵在教育。所以有人說,創新就是教育的終極存在的價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諦所在,要義所在。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做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應如何把創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呢?我在教學中感悟到了以下幾點策略:

一、營造自由與安全的教學環境。

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一個自由、安全的環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采取民主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氣候和土壤。這里特別要重視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與自由,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思考,學生群體才會有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創造欲望和行為才能得到激浩。

二、提供主動探究與獨立學習的最在時空。

目前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教師"一言堂"、"滿堂問"、"滿堂灌"的現象,這種課堂表面看來熱鬧非凡,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教學,只是少數學生能夠呼應教師的教學。這種教學狀況是絕對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因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不斷地探究、體驗而形成的。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最大限度地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獨立學習中逐漸地形成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啟發學生自己根據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或把一個梯形剪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計算梯形面積的方法。學生用了10分鐘左右的時間,或小組討論、或獨立思考,得出了以下三種情況。

(1)倍積變形,

(2)等積變形,

(3)分割已知圖形,

孩子們經過動手拼剪圖形后,得到了有益的啟發,很快便自主地總結出了計算梯形面積的多種方法。這時,老師把學生的拼剪結果展示在黑板上,給孩子的就不只是知識的總結和傳遞,更是孩子智慧的閃光、創新的萌芽。

三、創設創新性的問題情境。

創新源于問題解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圍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氛圍,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感染學生,利用有趣的習題和生動的教法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導他們體驗解決問題的愉快,促進創造思維的發揮。例如:學習了分解質因數后, 我設計了一道有趣的應用題:某班班主任帶領著學生到海邊撿貝殼,學生恰好分成三組,如果老師和每個學生撿貝殼的個數同樣多,共撿了215個貝殼,那么平均每人撿了多少個?這是一道用常規方法無法解答的應用題,但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解答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把215分解質因數,215=5×43,而在5與43中,只有43被3除余數是1,是師生的總數,5就是平均每人撿貝殼的個數。這樣創設情境,就引發了學生認知的不平衡,因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求欲望。

四、進行多方位與多角度的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活動中的思維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體的思維方式,它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體。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創造性思維等同于發散思維或者是別的什么思維。創新的過程中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既需要直覺思維,也需要分析思維;既需要逆向思維,也需要正向思維。任何一種創新都不是單一思維方式所能達到的。因此,在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思維。除了讓學生知道"怎樣做"之外,還要注意讓學生思考"還能夠怎樣做",也就是說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特別是在解答應用題時,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找出不同的解題方法。

五、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結果,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學習小組可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巨大創造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為他們營造創新氛圍,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跨世紀人才。

改革教材、融入實踐。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出發大膽地改革教材,將一些不符合或不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改為學生生活中經歷的內容,從而減輕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如:教學《比例尺》這一部分內容的例5時,這樣的題目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請學生自己從地圖上量出兩個自己感興趣的地區之間的距離,再結合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教學例6時,我將題目中長方形操場的長和寬用本校操場的長和寬代替,再將題目出示給學生。學生看了這些題目都非常興奮、躍躍欲試,急切地想知道那兩個地方離多遠,學校的操場畫在紙上有多大。于是,他們積極的投入學習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子興主編,《數學教育學導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

[2] 梁鏡清主編,《小學數學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3]鄭其恭、李冠乾主編,《教師的能力結構》,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

猜你喜歡
新課標創新數學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