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初探

2014-09-17 02:54劉穩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引導作用淺析小學英語

劉穩

摘要:一堂課象一場戲 ,要有引人入勝的序幕;象一篇文章 ,要有妙不可言的開頭。精美的新課導入 ,像磁石、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像鑰匙 ,悄然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良好的“開場白”往往能為所學新知鋪石引路,為整個課堂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身心愉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獲取新知亦變得輕松無比。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技巧,通過精心設計各種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英語;引導作用; 淺析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它既有一定的規律,又充滿著個性、人情和審美,有充滿靈性的變式。所以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有規律可循,又“教無定法”——沒有固定的程序。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和人文學科,有著它自身的特點,它的教學過程同樣也可因人而異,演繹得精彩紛呈。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又以導入最能體現這種變式。教材內容的不同,教學對象的差異和教師自己本身的知識、個性的差異都能在此得以體現,又殊途同歸,通過不同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呈現教學的內容。

一種巧妙的導入,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教學做好鋪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他們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我先從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最喜歡的顏色入手,設置如下問題: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r? 用這樣的問題導入,一下子就把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生活問題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愿望,因此,學生在教學中必然是主動與積極的。然后我又設置了Whats the chameleon's color?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 利用學生熟悉的問題不知不覺就導入課文,這樣從生活問題入手,讓一群好奇心強烈的孩子們從變色龍身上主動探尋答案,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

現代教學提倡“以導為主”的教學方式,這“導”既是引導、啟發和領入,指示一個正確的認知方向。作為英語教學,我們的引導就是要創設一種比較真實的場景,使學生有一種馬上身臨其境的感覺,立刻就明白要談論的是什么,要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對接下來的學習做到心中有底。這同樣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任務型”教學方式,在相對真實的場景中讓學生去感知任務,并激發他們的一種認知沖動,自主的去完成任務。如在教學Halloween這個單元時,教師可以結合萬圣節的即將到來,預先布置教室,準備好pumpkin lanterns, 要求學生也準備好自己喜愛的masks, 并讓學生預先去通過各種途徑自己了解一些有關內容,在導入時先讓學生來談談他們的搜尋、創作成果,來讓學生深刻認識這一節日。進而適當啟發,引起學生的認知沖動,鼓勵他們用已學過的語句就新的場景進行討論和表演,在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教師適時引入新的單詞和句型,What do you like? 調動他們的認知注意,引起興趣,進而讓學生情緒高漲的展開他們的認知過程。最后讓學生也來開一個Halloween Party,真正的在生活與活動中操練句型,運用所學的知識,表達自己的愛好與看法。在解決實際的交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心智和思維及認知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因此,英語教學中的引導是一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指向明確的、主動地探究認識了一種語言場景和語言結構,這就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英語思維的發展,這相比與直接出現、強行記住所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將有更大的裨益,也有助于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容易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句型、段落和篇章。大家都知道,雖然現在提倡交際法教學,但在有些地方還是需要學生理解的參與,交際是學習和操練的一種手段,但理解文章,把握中心則是一種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從五年級開始就出現一些語篇,這就對學生的理解提出了要求,這也就需要老師在導入設計上下工夫。在教學Sport Games這一單元時,如果老師在學校運動會時就做一個有心人,拍下自己班的同學在運動會上的矯健身隱,作成課件,然后再去教學諸如relay race, high jump等運動項目的單詞,或者在根據期間發生的一些趣事教學句型,則學生的參與熱情是會無限高漲的。這種導入也就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避免了突兀與不自然。

眾所周知,學習過程既是心智愉悅的過程又是意志努力的過程,既是把學生帶入認知情境的過程又是組織學生刻苦訓練的過程。學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學生的頭腦中遺留有一個“心理痕跡”,既“動力定型”,并以技能、習慣、反應等表現出來,進而促進其今后的學習。要形成這樣的“動力定型”,教師在完成引導這一環節后,還必須輔以一定量的訓練,并以之為主線,而絕不能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為推脫,置訓練與鞏固于不顧。否則若教師僅把學生帶入某一問題情境,一帶而過,缺乏必要的回歸與收斂,也就不可能留下真正的“心理痕跡”,這也就會帶來新的問題。究其原因也是現在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都需要老師的引導、激發與督促使然。如在教學What can you do? I can…這一句型結構時,如果僅停留在學生談論自己的能力,則很有可能學生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很多單詞、詞組得不到操練,根本無法掌握,所以在操練時必須限定學生的用詞頻率,每一個詞只能用一次,同時輔以大量的筆頭練習,予以強化。

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恰當的把握引導和訓練的關系,必須把準“教與學”的關系,通過嚴格和靈活多變訓練,使學生達到英語學習的一個新的認知水平和新的層次。

猜你喜歡
引導作用淺析小學英語
淺析測量不確定度及評定
淺析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技術
淺析維吾爾語表可能語氣詞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渤海國文化淺析
廣播新聞評論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剖析
歷史教學中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