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

2014-09-18 13:05袁行霈
月讀 2014年10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文明

袁行霈

中華文明的歷史究竟能給21世紀的人類什么啟示? 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想法。

啟示一:選擇和平、和諧

中華文明植根于東亞大陸一片廣袤的土地上,中華民族安土重遷,熱愛和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一種“和”的文明,“和”的觀念在經典中多次出現,《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边@是從哲學的高度解釋“和”,用“和”來概括萬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墩撜Z》:“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边@雖然是從做人的角度解釋“和”,但“和而不同”也可以視為一種維系社會的準則?!墩撜Z》:“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边@是從禮的角度解釋“和”,“和”不僅是禮之所用,也是為政之道,而且是一種美?!抖Y記·中庸》以“和”為“天下之達道”,能“和”則能四通八達,無往不利。又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_到“中和”,天地才得以正,萬物才得以育,這就將“和”的意義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中華民族深知和平對文明的保障作用,也深知戰爭對文明的破壞作用。西晉統一全國后,在文獻整理、史書編纂、學術積累,以及文學創作等方面,都已出現繁榮的端倪,是戰爭,打亂了文明發展的進程,在北方造成多年的文明斷裂。宋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科技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是戰爭,打亂了原來的趨勢,延遲了文明的發展。

和諧與和平都基于一個“和”字。和諧是和平之上的一種更高、更美的境地,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個體的人自身的和諧。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和平、和諧,惟和平才能使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惟和諧才能使文明穩步發展。

啟示二:選擇包容

包容是中華文明固有的思想,《尚書》中就有這樣的話:“有容,德乃大?!币馑际牵河兴?,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独献印芬舱f:“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币馑际牵河兴?,就能臻于“公”,進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這雖然都是針對統治者而言,但在中華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義。中華文明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文明,中國人常用“海納百川”來形容一個人的氣度胸襟,這四個字也可以用來形容中華文明的品格。

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證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不只是黃河流域,還包括長江流域。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又證明,除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還有許多上古的文化遺存散布在全國各地。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是多種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華夏文明為核心,核心向周圍擴散,周圍向核心趨同,核心與周圍互相補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漢族和漢族以外的55個少數民族,都為中華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引為驕傲的山西應縣木塔那樣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遼代的杰作。

戰國時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不同的學說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爭辯,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包容不只是統治者的包容,也是整個社會的包容。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個重要標志,這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儒、釋、道三家并用,政府機構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的機會,文學藝術的題材和風格多種多樣,等等。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 文明的發展需要包容,“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惟包容才能百川匯海,惟包容才能不斷壯大。

啟示三:選擇開明

開明的核心有四點:一是民為貴。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倍菑V開言路,從諫如流。班彪說:“從諫如順流?!边@是明君的必要條件。三是舉賢授能?!抖Y記》說:“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边@是治理國家的重要舉措。四是以法為準。唐太宗說:“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敝袊送鶎ⅰ笆⑹馈迸c“開明”聯系起來,稱之為“開明盛世”。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這些盛世都是比較開明的。以唐代為例,太宗對太子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碧趩栁横缑骶桶稻姆謩e,魏徵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碧谏钜詾槿?。

宋代的政治設計也有一定的開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監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約。就以皇帝與大臣的關系而言,陳亮引仁宗的話:“措置天下事,正不欲專從朕出?!蝗舾吨h,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為便,則臺諫公言其失, 改之為易?!比首诒硎?,處理天下事不專由自己一個人決定,便是一種相當開明的態度。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需要開明,惟開明才能廣得人心,惟開明才能云蒸霞蔚。

啟示四:選擇革新

中華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雖不是最早的,卻是惟一沒有中斷過的。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中華文明中包含著變易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对娊洝氛f:“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北闶菍Α熬S新”的贊美?!吨芤住氛f:“日新之謂盛,生生之謂易?!敝赋霾粩嗟淖円资鞘挛锇l展的普遍規律。其實,《周易》的這個“易”字,就是變易的意思。關于中國哲學中的變易思想,張岱年先生舉了孔子、老子、莊子、張載、程顥、程頤、王夫之、戴震等一系列哲學家的言論,總結說:“中國哲學有一個根本的一致的傾向,即承認‘變’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實。變易是根本的,一切事物莫不在變易之中,而宇宙是一個變易不息的大流?!边@種變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來作為變法的依據。驗之以中華文明的歷史,幾千年來不知經過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變革。從分封制到郡縣制,鞏固了大一統的政治局面;從察舉制到科舉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長。

毋庸諱言,中華文明中也包含著因循守舊的因素,所謂“祖宗之法具在,務行故事,慎所變改”。諸如此類的話不勝枚舉?;仡櫄v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據主導地位的時候,文明就得以健康發展;凡是因循守舊的勢力占據上風的時候,文明的發展便受到阻礙。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革新是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革新才能不斷前進,只有不斷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啟示五:選擇開放

中國的漢唐盛世,都是開放的朝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活躍。漢代通西域,帶來了中亞和西亞的文明。公元前2年,佛教傳入中國,在思想觀念、生活習俗和文學藝術等許多方面,對中國固有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于唐代,對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絲綢之路開通,形成雙向交融的文化格局,唐代文化既得以向外廣泛傳播,同時也從外面得到很大的補充。當時的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大都市,都是中外文化交匯的地方。長安是當時最大的國際都會,在8世紀前半葉,人口已經達到百萬之多,居住著許多外國的王侯、供職于唐朝的外國人,以及留學生、學問僧、求法僧,還有大量外來的商賈。在宗教方面,除了道教和佛教,伊斯蘭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傳播。到了明代,一個具有標志性的對外交流活動,就是鄭和下西洋,其足跡遠達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密切了中國與一些國家的外交關系,成為中華文明對外開放的壯舉。

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雙方的文明發展。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對西方文明的重大貢獻已是公認的事實。明末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用科學作為傳教工具,激起中國一部分士大夫對西方哲學和科學的興趣。而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16 世紀至19 世紀的300年間,玉米、甘薯和馬鈴薯等美洲作物的傳入和推廣,對中國開發地廣人稀的山區,滿足對糧食的需求,從而發展生產力,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很可惜,當歐洲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工業革命帶動西方社會迅速發展之際,中國的統治者卻安于現狀,閉關自守,以致中國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明顯地落后了。這是一個慘痛教訓!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的有志之士為了救亡圖存,紛紛介紹和學習西方先進的文明,魏源編纂《海國圖志》, 提出“師夷長技”的方針,便是一個標志。此后,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從科學技術的層面到政治、人文層面的深化過程。種種新事物迅速出現,中華文明開始逐漸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直到今天,打開大門與走向世界,仍然是尚在繼續的歷史任務。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條件,惟開放才能吸取其他文明的長處,惟開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上所述和平、和諧、包容、開明、革新、開放,是回顧中華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啟示。凡是大體上處于這種狀況的時候,文明就繁榮發展,而當與之背離的時候,文明就會減慢發展的速度甚至停滯不前。

(選自《紅旗文稿》2014年第14期,有刪節,作者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文明
漢字三千年
人類挑戰自然的傳說
遵守規則文明出行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說算籌
永不失落的文明
俄羅斯漢學研究400年:與中華文明對話
對不文明說“不”
淺析紫砂壺的實用性與藝術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