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悅則物美

2014-09-22 06:56鐘芳
青春歲月·校園版 2014年6期
關鍵詞:淡泊明志物美寧靜致遠

鐘芳

陸游《老學庵筆記》里有一則很有趣的故事:“呂周輔言:東坡先生與黃門公南遷,相遇于梧、藤間。道旁有鬻湯餅者,共買食之,粗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日:‘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p>

在面對顛沛流離的人生憂患時。蘇軾以豁達淡泊的心態樂觀地面對生活,從容而不急進,自如而不強求,穩重而不浮躁,堅韌而不墮落,而黃門公卻以消沉悲觀的態度對待生活,看到的是處處蒼涼,烏云密布,陷入痛苦的深淵中,難以自拔。

古語云:“心悅則物美,心悲則事哀?!比松磺芯秤尚纳?,心態決定人生的態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使人獲得一種靈魂上的升華。從蘇軾身上,我們品味到恬淡也是一種智慧。智慧的人生,就在于能夠理智地取合,保持一顆平常心,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正如諸葛亮所說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姿態,洪應明所說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愜意,王陽明所說的“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灑脫,朱熹所說的“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

唐朝的郭子儀,一生仕途得意失意交加,在朝廷里多次被奸臣讒言陷害,丟官回鄉,他沒有變得一蹶不振,而是“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春風拂面時,它釋然一笑;冬雪飄零時,它付之一片淡淡的漣漪。與平常一樣樂天開朗、坦坦蕩蕩,生活得寧靜從容。這是一種胸懷。

詩人陶淵明,在人生的低谷期也沒有沮喪彷徨,而是憑著睿智的操守、光風霽月的品格、物我皆忘的狀態在失意時不為五斗米折腰,慎獨而不趨炎附勢,把心融于山水,把情寄于自然,恬淡地超然世俗。擁有如此健康的心境,人生道路上縱使有千山荊棘萬種陷阱。還有什么不能安度的呢?

(摘自《羊城晚報》)

猜你喜歡
淡泊明志物美寧靜致遠
天山天池
淡泊明志
一朵云的夢
寧靜致遠(外一首)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君子:中國的貴族精神
張文中能否再掀風浪?
放下浮躁,寧靜致遠
價廉也可以物美
中國工匠精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