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提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014-10-08 08:05董云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例題課本情境

董云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有效教學就是教師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而推進有效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建構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形成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行為.要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

一、引導學生看課本,培養自學能力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有閱讀教材能力的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比缺乏這種能力的學生學習質量要好得多.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能力.

1.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閱讀課本

懸念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此時即可告訴學生:“欲解之,可先閱讀課文.”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產生自學課本的欲望,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

2.讓學生嘗試解例題

首先把例題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嘗試解題,同時讓幾個學生板演.此時,可能有的學生做不出來,但不要緊,雖然沒有解出來,卻能使學生較深刻理解題意.接著讓板演學生主講解題的過程,然后看課本與例題的解法進行對比;對照不同的解法找出哪種解法更簡便獨特.讓學生歸納解題步驟,解完例題后,還可以讓學生改編例題為變式題,并寫出求解過程.

3.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改正作業中的錯誤

對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一般不急于訂正,而是指導學生看教材的一部分,讓學生自己找到錯誤的根源.批改作業時,如果作業錯誤,就在作業紙上寫幾句勉勵性的批語:“請閱讀課本第××頁,再試試看,你能做對的.”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喜歡數學,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滿腔熱情地全身心投入教學,以自己的興奮情緒去激勵學生,以自己的主動性喚醒學生,以自己的朝氣蓬勃的精神去鼓舞學生,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并和教師進行積極的情感溝通和交流,把教學帶入樂思樂學、愉快和諧的境地.如果教師上課冷漠,學生聽課也必然冷漠;教師無激情上課,學生必然無激情聽課;教師無真情講課,學生必然無真情聽課.沒有激情,課堂教學如一潭死水;沒有真情,即使面對面,也猶如背靠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精神狀態.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對成功的渴望和需求.激勵的語言、輕松愉悅的氛圍、民主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產生愉悅的情緒,增強自信心、勝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且能促進學生朝著成功的方向繼續努力.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突出其數學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采用評價標準個別化,盡量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如,當學生對學習產生困倦時,可適當的幽他一默,以便喚醒即將沉睡的學生;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并讓其他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當學生遇到困難或信心不足時,應及時進行勉勵,并繼續幫助學生從失敗中走向成功,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三、利用學生關注的問題情境引入課題,引導學生自然地參與

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啟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動機原理,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內驅力,學習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激起學生學習數學內驅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就是結合教學實際,恰當地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或置身于渴望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德國一位學者有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數學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如,有一個學生家的衣櫥上鑲有兩塊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塊被打破了.你能否幫他劃出同樣的一塊玻璃補上呢?學生一定議論紛紛.然后,教師向學生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主地參與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探究中來,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有效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群體參與,互相啟發所產生的互補、互促效應是個人“單打獨斗”無法比擬的.課堂應該是群言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提問、分享觀點、合作交流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幫助學生不斷克服由于自身認識局限性所導致的主觀性偏差,引導學生的思維往辯證、深刻、合理的方向發展.

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漸進過程,教師要善于搭建平臺,遵循“最近發展區”的原則,巧妙地設置坡度適中的階梯式問題,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沿著一個個臺階自然地登上題目的“峰頂”,使其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漸漸地提升到一個又一個的制高點,并切身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綜上所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體驗”“勤思”“活動”“創新”“和諧氛圍”中得到具體進步或發展,使廣大學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

江西省南康市峨嵋初中 (341400)

]

猜你喜歡
例題課本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由一道課本例題變出的中考題
一道課本例題的變式拓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