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研究

2014-10-21 19:57劉秀紅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4年24期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計算機

摘 要:計算機的產生是科技進步最有力的證明,它的產生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對人類整體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F在,計算機已經成為了各行業生產經營最主要的部分。計算機被廣泛普及使用也說明了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課程的開展也應在各個學校的日常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際操作教學不同,所以,實際教授中應將基礎教學做到穩固,為實際操作打好基礎。當然,現在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所以只有做好教學研究工作,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本人通過分析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來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4

1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在課程設計上存在不合理之處?,F在,大多數學校所開展的課程在理論教學方面較多,理論基礎固然重要,但是其方法并不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好的吸收,也不能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2)計算機教學內容同當前的計算機水平不配比??萍际遣粩噙M步的,計算機技術也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新的技術層出不窮,但是,一個時期的計算機技術要演變成知識教授給學生,則需要很長時間,這就決定了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也使知識跟不上科技的發展,最終造成學而不得其用。

(3)輕實踐重理論的不合理的教學模式。在合理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應將理論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偏重于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際操作教學,這樣使學生只會從書面上理解所學到的知識,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是不太好的。即使書面成績再好,在實際使用計算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問題不能解決,所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預期效果也實現不了。

(4)忽視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每個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也會造成其學習進度的不同,但是教師的教學是按照教學進度來進行的,這就會出現學生跟不上,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最終會使學生之間的學習程度差距拉大,導致教學目標不能完成。

(5)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與學生進行學習互動,其并不能知道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只顧自己講課。因此,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率。

2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研究策略

2.1 研究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性教學

傳統的教學手段就是粉筆加黑板,再者就是簡單的PPT講稿演示教學,然而這些都難以收到較佳的教學效果。隨著教學研究深入,必須采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達到讓學生“看得到做得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將TCP的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CRC校驗等理論制作成Flash動畫,使抽象的算法變得十分具體,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更容易。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教學地位只用,而教師則成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通過其主導模式教學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很多情況下,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就接受知識,所以這很難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合理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有效地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轉變教學角色,以達到合理理想的教學模式。例如對于sniffer軟件的講解,可以與TCP三次握手內容的融合來進行,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2.2 創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平臺,加強實踐教學

計算機教學模式在還處在探尋的初始階段,要實現真實環境下的課堂實驗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基于這種情況,利用一些網絡軟件驚醒課堂模擬實驗是可行之道。例如利用軟件對網絡的數據包進行抓取并做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網絡環境中數據傳送的真實情況、一些網絡協議在虛擬網絡中的運行情況,然后再對這些數據進行一些抽象的虛擬化,將其與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類比,使得網絡環境中數據的交換、傳輸、轉發等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在學生的大腦中,讓他們對網絡環境的交通形成更加良好的認知。這是實驗之后的階段,通過實驗,網絡教學模式已經可以運用到實際過程之中了,并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學達到現代教學目的。隨著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發展,許多模擬軟件,如Packet Tracer NS2等已經具備相當完善的功能,可以勝任復雜的實驗環境。先在模擬軟件上進行實驗,可以使學生對實驗的流程、框架和功能有一個宏觀的認識;然后再分組操作真實設備,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擁有從整體到細節的掌握。利用這些模擬軟件可以很好解決現實中存在的諸多教學難題,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3 因材施教,對學生實施針對性教學

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學生受家庭的影響對計算機和網絡能夠熟練的使用,能夠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也能夠運用計算機去進行學習工作。其他的學生,因家庭環境的原因,對計算機接觸較少,所以就很難上手進行操作。因此,對于這樣的情況就不能進行統一的教學模式,應當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分開來進行教學。在計算機應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當通過簡單的測試等方法,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決定具體的教學方案。開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之后,在保證整體教學進度的前提之下,讓那些已經具備一定計算機知識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對于那些計算機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要多引導、多訓練,使其能夠盡快掌握一些基礎知識,跟上教學的進度。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學習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這樣,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整體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2.4 研究課程體系,適應素質教育

教育領域計算機課程在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文件管理及操作等方面存在交叉內容較多,而且第二學期結束后,學生仍不能很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未能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育技術等也不能適應計算機發展。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研究實踐的研究中,深人研究了課程體系,編寫、出版、使用了系列化的規劃教材。將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以計算機基礎知識、DIY、Windows2000,Office2000(MicrosoftWord2000,Excel2000,Powerpoint2000d等)等常用辦公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為核心內容,在第一學期開設,利用50學時,其中實驗占20學時。使學生在第一學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和辦公軟件、Internet等方面能很好的掌握和應用,為第二學期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學期開設技術基礎,以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軟件工程、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等為基本內容,理工科專業學生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核心內容,文科專業學生根據專業的特點,以QBASIC語言程序設計為核心內容,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及原理、編程語言有較深人的了解,并以培養程序員水平為要求和目標。同時使規范教材得到很好的使用,使系列課的講授得到實行,真正實現課程體系的徹底研究,適應我國當前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唐力文.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研究與教學研究實踐[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07).

[2]李翰權,何欽銘,周群.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改新嘗試[J].計算機教育,2010(07).

[3]劉博琴.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01).

作者簡介:劉秀紅(1975.08-),女,山東青州人,教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

作者單位:中國煙草總公司青州中等專業學校,山東青州 262500

猜你喜歡
計算機教學計算機
計算機操作系統
穿裙子的“計算機”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基于QQ群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應用
Fresnel衍射的計算機模擬演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