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品種長4738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2014-10-22 01:32王慧芳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4年9期
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

王慧芳

[摘 要] 近年來在祁縣地區推廣種植,產量表現良好。本篇文章主要從長4738品種特征,品種表現,種子處理,合理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來講述如何提高小麥品種長4738產量和品質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關鍵詞] 小麥 長4738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9-0171-01

長4738是山西省農科院谷子研究所以82230—6做母本,94—5383做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水旱交叉選育而成的高產、集節水、廣適于一體、穩產的小麥新品種。2007年1月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06024),近年來在祁縣地區推廣種植,產量表現良好。

一、品種特征

長4738小麥品種為中熟、冬性。長勢壯,葉色深綠,幼苗半匍匐。株高80厘米左右,節水性能好,抗青干,落黃好,灌漿快,葉功能期長。成穗率高,分蘗力較強,繁茂性好。穗大粒多,穗粒重高,穗長方形。畝穗數40萬左右,穗粒數32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產量三因素協調。角質,白粒,商品性好。

二、品種表現

1.產量

近幾年國家北部小麥區試中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幅度最大的一個品種。經國家區試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長4738在參試品種中品種離優度兩年均為最小,分別為567.4和607.6,適應度均為最大,分別為83.3%和100%,適應性和穩產性非常突出。

2.抗性

據2004-2005年國家區試抗病性鑒定,中感條繡和白粉病,高感葉繡病。據2004-2005年國家區試抗寒性鑒定,與對照京東8號相當,為2級抗寒性。

3.品質

2004年、2005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782克/升、767克/升,蛋白質(干基)含量13.2%、14.1%,濕面筋含量29.5%、30.8%,沉降值26.8毫升、29.9毫升,吸水率60.8%、58.0%,穩定時間2.2分鐘、2.6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22E.U.、184E.U.,拉伸面積32平方厘米、40平方厘米。

4.綜合農藝性狀

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分葉強,成穗多;葉片功能期長,抗青干能力強,成熟落黃好;株高適中,莖葉挺秀。

三、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地塊選擇及整地 一般小麥適宜的土壤條件為土壤容重在1.2g/cm3左右、孔隙度在50%以上,土壤PH在6.8-7左右、有機質含量在1.0%以上,土壤的氮磷鉀營養元素豐富,且有效供肥能力強。耕地包括深耕和播前整地。深耕深度為20-25cm。整地的質量應達到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深耕深翻加深耕層,地面平整,底墑充足,上虛下實,土壤細碎無明暗坷垃,為小麥播種和出苗創造良好條件。

2.種子處理 篩選無雜質、整齊一致、粒大飽滿的種子,以保證出苗整齊、根系發達、分蘗粗壯、種子營養充足。每50Kg種子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2-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對祁縣苗期常發病蟲害進行藥劑拌種。

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長4738品種于日平均氣溫16-18℃,且土壤耕層含水量達20%左右時即可播種。最佳播種期一般為9月下旬-10月上旬。一般機械播種深度在5厘米左右,要做到覆土均勻、深淺一致。等行距一般為15cm或18cm。播種量可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播種量(公斤/畝)=每畝基本苗數(萬/畝×千粒重 (克)/100×發芽率×田間出苗率。一般機械播種每畝15±2.5公斤。出苗期畝基本苗數20萬,冬前分葉期畝總莖數60-70萬。

4.合理施肥 按土壤測試結果進行配方施肥,或根據祁縣本地土壤肥力,計算農家肥的基本養分量、肥料當季利用率等。一般每生產100公斤籽粒需純氮3.1±1.1公斤、P2O5 1.1±0.3公斤、K2O 3.2±0.6公斤。實現畝產500公斤的產量目標,每畝需施純氮15.5±5.5公斤(折合尿素22-46公斤),P2O55.5±1.5公斤(折合標準過磷酸鈣27-40公斤),K2O16±3公斤(折合硫酸鉀40-60公斤),還需施用適量的微量元素肥料?;室话憬Y合整地施用,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2立方米、50%氮肥、全部P2O5、K2O,混勻后全耕層施入,施肥深度為20-30厘米。注意種、肥隔開,以防燒種燒苗。

5.田間管理

第一,苗期管理:疏苗補缺,破除板結,查苗補苗。在日平均氣溫達到3-4℃為澆水適宜時間,夜凍晝消水分得以下滲時。當麥苗弱小但土壤含水量高時可以不進行澆灌。在入冬停止生長前及時進行耙壓保墑,可以防寒,順利過冬。如地面有裂縫造成失墑重時,水澆地應適時耙壓。為促進麥苗早發穩長,應在返青時進行頂凌耙壓保墑。缺肥黃苗可趁春季解凍“返漿”之機開溝追肥。旱年、底墑不足的麥田可澆返青水?!敖┟纭?、“小老苗”“黃苗”可采取破除板結,開溝補施磷鉀肥,疏松表土,結合灌水。對生長過旺的麥苗控制水肥。并進行及早鎮壓。

第二,中期管理:起身期一般隨澆水追施尿素15公斤,對于群體較小、苗弱的麥田,要適當提早起身肥水,提高成穗率;但對旺苗、群體過大的麥田,可控制肥水,在第一節剛露出1cm 時進行鎮壓,深中耕切斷浮根,促進分蘗兩極分化,防止過早封壟而發生倒伏;對于一般麥田澆水施肥。旱地麥田要進行中耕除草、防旱保墑。對旺苗及壯苗須推遲拔節水肥;對弱苗及中等麥田應適時施用肥水,促進弱苗轉化。 旺苗田、高產壯苗田及獨桿栽培的麥田,要在孕穗前及時澆水。對麥葉發黃、氮素不足及株型矮小的麥田,也可適量追施氮肥。

第三,后期管理:為增加粒重,可使用2%-3%的尿素溶液或0.3%-0.4%磷酸二氫鉀溶液,750-900kg/hm2進行葉面噴施。開花后15天左右時間應及時澆好灌漿水,且注意防倒,因花開后是灌漿高峰期。

第四,搞好“三噴”增粒重:孕穗至揚花期要輕澆防旱。揚花至灌漿期搞好噴肥噴藥。 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克或12.5%烯唑醇40毫升、加3%啶蟲脒乳油25毫升或10%吡蟲啉20克、再加98%磷酸二氫鉀100克或液體葉面肥50毫升,對水50公斤噴霧,促籽粒飽滿,防治穗蚜和白粉病、銹病。

四、適時收獲

小麥的收獲期千粒重最高,籽粒的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也最優,收獲期為蠟熟中期到蠟熟末期為宜。

參考文獻

[1]郭翔翔,任兆豫. 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 農民致富之友,2013,20:70+109.

[2]王寧,王濤. 北方地區優質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 北京農業,2014,03:12.

[3]孫清宇. 優質小麥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4,03:44.

猜你喜歡
小麥栽培技術
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
解讀山東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
小麥,你好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兄弟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