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病因與防治措施

2014-10-22 01:32李靖靖葉穎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4年9期
關鍵詞:蛋雞病因防治

李靖靖  葉穎

[摘 要] 蛋雞脂肪肝綜合征是一種復雜的營養代謝性疾病,主要發生于產蛋雞,尤其是產蛋高峰期的籠養蛋雞,對浙江省開化縣產蛋高峰期的蛋雞產蛋性能影響較大,是制約蛋雞養殖產業發展的瓶頸。為了提高農戶養殖蛋雞的經濟效益,促進蛋雞養殖產業健康快速的發展,本文就開化縣蛋雞養殖中出現的蛋雞脂肪肝綜合征進行探析,從營養、遺傳、管理、應激、環境、毒物、激素等各個方面分析了蛋雞脂肪肝綜合癥的致病因素,并著重從飼養管理和營養調控方面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脂肪肝綜合征 蛋雞 病因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85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9-0237-02

一、前言

蛋雞脂肪肝綜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FLS)是一種復雜的營養代謝性疾病,是蛋雞養殖業中最常見疾病之一,主要發生于產蛋雞,尤其是產蛋高峰期的籠養蛋雞,7~9月份炎熱夏季多發,其主要特征是肝臟發生脂肪變性。該病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生,通常發病率和死亡率為5%左右,當肝臟出血和脂肪肝同時發生時,此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高達30%,將給蛋雞養殖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二、臨床病例

1.發病情況

1.1華埠蛋雞養殖場發病情況

2012年8月21日,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的一蛋雞養殖場飼養0.6萬羽海藍褐殼蛋雞突然發病,產蛋率由82%下降到70%,平均每天死亡80余羽。雞群發病前無不良癥狀,發病日齡為287日齡。

1.2桐村蛋雞養殖場發病情況

2013年8月3日,浙江省開化縣桐村鎮某存欄1.6萬羽的蛋雞養殖場,蛋雞每天出現零星死亡。該養殖場飼養的1.6萬羽蛋雞海藍褐殼蛋雞和京紅蛋雞各占一半,海藍蛋雞每天平均死亡60余羽,產蛋率下降了11%,京紅蛋雞每天死亡5只左右,產蛋率下降了4%,發病日齡為262日齡。

2.臨床癥狀

兩個雞場養殖的蛋雞發病前體況良好,均無明顯異常,僅個別雞突然死亡。發病后檢查發現,雞群中有許多雞過度肥胖,體重與飼養參考標準相比高出18%,經統計產蛋率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病雞喜臥,腹大柔軟且下垂,雞冠和肉髯蒼白,雞冠齒狀部位發紺,常伴有體溫升高至41.5-42.8℃,進而雞冠、肉髯和腳變涼,發病后1-2天死亡。

3.治療過程

因浙江省開化縣華埠蛋雞養殖場和浙江省開化縣桐村蛋雞養殖場的發病情況基本相似,在發病后第2天,立即調整飼料結構,并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治療。

3.1將飼料中玉米用量的10%改用麥麩等粗纖維飼料代替,以降低能量水平和增加日糧中組纖維的含量,并且每天減少10%的喂料量。

3.2因兩場發病均在夏天,在做好通風降溫的同時,還補喂了抗應激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了0.3%的碳酸氫鈉;在飲水中添加了0.2~0.3%的維生素C,以緩解熱應激。

3.3調整飼養管理,適當限制飼料喂量,將日飼喂總量降低了1/4~1/5,并在日常飼料中添加了足夠的膽堿、蛋氨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素。這些因子可參與脂蛋白的合成,對治療脂肪肝綜合征起到輔助作用。

3.4對發病雞群采用每噸飼料加入氯化膽堿1000g、維生素E1000萬UI,B1212克和肌醇900g,連續飼喂4周;飲水中添加恩諾沙星(10mg/kg體重),連續用藥5天。

4.治療結果

浙江省開化縣華埠蛋雞養殖場和浙江省開化縣桐村蛋雞養殖場采用了同樣的治療過程。1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雞群采食量增加,體重恢復正常水平,雞的精神狀態良好,腹部不再下垂,雞冠和肉髯呈血紅色,體溫正常,病死雞也不再出現,15天后雞群的產蛋率提高了10%。

三、分析與討論

1.發病原因

1.1營養因素

發病雞場產蛋高峰期使用的飼料配方(%):

從飼料配方中可以看出,兩個蛋雞養殖場使用的飼料配方均為蛋雞日糧配方,但配方均存在一定缺陷,營養不夠全面均衡,是引發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主要原因。華埠鎮蛋雞養殖場養殖的蛋雞處于產蛋高峰期,飼料配方卻沒有及時調整,日糧配方是開產期的配方,日糧中能量飼料比例過多,蛋白飼料含量低,缺乏動物性蛋白飼料,能量蛋白比明顯偏高;桐村鎮蛋雞養殖場雖然日糧中能量蛋白比適宜,但場主為降低飼養成本,用部分粗劣蛋白飼料(棉粕、菜粕)代替了優質蛋白飼料(豆粕),日糧蛋白來源發生了改變,間接影響了飼料質量。

1.2遺傳因素

從我縣桐村蛋雞養殖場發病死亡率看,也有力的證明了遺傳因素對該病的影響。在大面積發生FLHS的蛋雞養殖場,發病多見于某個品種的雞(如海蘭雞)[6]。FLHS高度易感蛋雞(UCD-3品系)進一步肯定了遺傳因素對FLHS的影響,盡管其遺傳學基礎還不清楚[7]。

1.3環境因素

雞場發病時間分別是8月21日和8月3日,是一年中氣溫最的季節,發病期間是持續的高溫天氣,當時氣溫高達37.8℃。高溫環境會加重發病,主要是蛋雞在高溫環境下,除加重應激外,對能量需求減少,脂肪分解減少,甲狀腺機能下降,利于脂肪酸合成,最終高溫與高的肝臟脂肪沉積呈正相關。

1.4應激因素

當雞只受到應激時,使機體分解代謝增強,合成代謝下降,并且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造成葡萄糖異生和脂肪的合成增加,同時雞只生長停滯,轉化率下降,也造成雞體內脂肪沉積加快,從而發生蛋雞脂肪肝綜合征[3]。據分析我縣雞場發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高溫環境造成的熱應激。

1.5激素因素

肝臟脂肪變性的產蛋雞,其血清中雌二醇的濃度升高,這表明激素和能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可誘發雞的FLHS[5]。雌激素產生過多可引起脂質生成增加,而機體又不能對其進行有效調節,最終發病。

1.6毒性物質損害

四環素是極易導致脂肪肝的藥物之一,因為四環素是一種抗合成代謝藥物,其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而達到抑菌作用,但同時也干擾肝臟本身的載脂蛋白合成,使肝臟釋放VLDL發生缺陷,造成肝內TG堆積,其它藥物或毒物如環己烷、蓖麻堿、砷、鉛、銀、汞等,均可通過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導致脂肪肝。飼料因保存不當,各種霉菌及其毒素,特別是黃曲霉素最易使肝臟受損而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脂蛋白合成減少,從而導致肝代謝障礙和脂肪沉積,嚴重時引起肝出血。

2.診斷

2.1剖檢變化:先后通過剖檢20余羽病死雞發現,病雞肝臟變化最為明顯,均呈現腫大(個別達正常肝臟的2-4倍),邊緣鈍圓,油膩,質脆易碎,顏色呈土黃色,肝臟破裂,肝周圍有大量血凝塊;病雞皮下、腹下、腸管表面、網膜、心臟和肌胃周圍均有大量黃色脂肪沉積;部分雞輸卵管萎縮無卵子,亦有少數卵子掉入腹腔,呈現卵黃性腹膜炎癥狀。

2.2實驗室檢測:病死雞的心血涂片與肝臟涂片鏡檢未見細菌。將心臟、肝臟分別采樣細菌培養結果呈陰性。將病死雞的肝組織接種11日齡雞胚,未見異常。

依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診斷、藥物治療等綜合分析,認為本病為蛋雞脂肪肝綜合征。

3.防治措施

3.1預防措施

①選擇適宜品種 針對近年來雞場的發病情況,我們在引進苗雞時要根據養殖場實際生產條件,合理安排,選擇發病率低、新培育的優良品種(品系),盡量避免因遺傳因素引發蛋雞脂肪肝綜合征。

②轉變飼養方式 蛋雞傳統的集約化飼養方式,是發生脂肪肝綜合征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蛋雞在育雛與育成階段多采用籠養和網上平養飼養方式,產蛋階段均采用籠養方式,這就大大限制了雞只的自由活動,降低了雞只的疾病抵抗能力,使雞群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充分利用我縣的生態資源優勢,在選擇場址時,盡可能選擇在果園、茶園等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在蛋雞育雛結束后即采用園下放養模式飼養,養殖當代禽業專家提出的“快樂雞”,確保蛋雞育成階段體質強健、抗逆性強,為產蛋期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可選擇適應性強的品種,在整個飼養周期全部放養。采用此種生態模式飼養,不僅可降低發病,還可促進我縣“生態立縣”戰略發展,實現畜禽養殖和環境保護和諧一致。

③加強飼養管理 降低飼養密度,加強運動,保持體質強??;飼喂要定時定量,更換飼料時要有過渡期,嚴防突然轉換,同時禁止飼喂發霉變質飼料;加強通風,保持室內環境清新,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危害;保持環境安靜,溫度適宜,光照、飲水充足,防止應激,減少發病率。

④均衡營養物質 在天氣炎熱季節和產蛋高峰期,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生物素、膽堿、維生素B、蛋氨酸、亞硒酸鈉等可以預防脂肪肝綜合征的發生;開產前一個月飼喂含鈣稍高的日糧,能有效降低發病率;此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鋅、鉬和硼等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雞體脂的沉積[。

3.2治療措施

針對浙江省開化縣華埠蛋雞養殖場和浙江省開化縣桐村蛋雞養殖場的蛋雞發病情況,采取了以下幾點治療措施。

①及時調整日糧 降低日糧中能量飼料玉米含量,使含量下降到50%;改變能量飼料來源,用大麥、小麥、麩皮代替部分能量飼料玉米;日糧中氯化膽堿從0.5%升高到2%,持續一周;適當補加蛋白質飼料,改善蛋白品質。

②補充“抗脂肪肝因子” 主要是針對病情輕和即將發病的雞群。在每千克飼料中補加氯化膽堿1000毫克,維生素E10000國際單位,維生素B12?12毫克和肌醇900毫克,連續飼喂3~4周,或每只病雞喂服氯化膽堿0.1~0.2毫克,連喂10天。

③對癥治療 雞群發病嚴重時,用護肝清、肝腫康、三征肝泰等保肝護肝藥物對癥治療,連用10天,并同時補充電解多維、氯化膽堿等。

④中藥治療 我們可在日糧中添加首烏、山楂、澤瀉、姜黃和茵陳或龍膽草、澤瀉、柴胡、當歸、生地、蒼術、白芍和甘草等中草藥,對蛋雞脂肪肝綜合征進行治療。

四、小結

近年來,在蛋雞養殖業追求高效生產的條件下,規?;?、集約化養殖比例加大,該病的發生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引發蛋雞FLS的因素很多,與許多營養代謝綜合征一樣,誘因復雜。因此,生產實踐中,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做好飼養管理工作,以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的同時,有效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張瑾,余彥國.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家禽,2011,33 (12):52-53.

[2]何維明,楊福友.飼糧蛋白能量比值與產蛋雞脂肪肝綜合癥發生率的關系研究[J].畜牧獸醫學報,1992,23(2):107-111.

[3]任成林,馬利芹,劉春凌,等.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致病因素與防治措施[J].養禽與禽病防治,2008,(11):6-9.

[4]朱仁俊,冷靜.減少動物脂肪沉積的營養調控[J].中國飼料,2004,(22):14-16.

[5]孔祥峰,劉彬,王小龍.產蛋雞脂肪肝綜合征[J].中國獸醫雜志,2003,39(8):32-35.

[6]王玉東,孫友德,王鴻臣,等.龍口市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診斷與防治[J].山東家禽,2004,(12):23-25.

[7]董曉芳,佟建明.蛋雞脂肪肝出血綜合癥的病因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06,27(11):45-48.

[8]侶彥紅.籠養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診治[J].四川畜牧獸醫,2004,31(10):51.

[9]梁占學,李宏全,吳國清.高峰期蛋雞脂肪肝綜合征的診治[J].山東家禽,2004,(11):29-30.

猜你喜歡
蛋雞病因防治
亞洲最大的蛋雞場
老年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療
蛋雞生態養殖飼養管理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漢字小門診系列(六)
漢字小門診系列(五)
蛋雞和肉雞
蛋雞和肉雞
尋找發熱的病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