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道真縣白背飛虱發生動態研究

2014-10-23 11:59金道超張信揚程艷勤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發生量白背飛虱蟲量

王 召,楊 洪,金道超,張信揚,程艷勤

(1.凱里學院環境與生命科學學院,貴州 凱里556011;2.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貴州山地農業有害生物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550025;3.貴州省道真縣植保植檢站,貴州 道真563500)

白背飛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屬半翅目(Hemiptera)、飛虱科(Delphacidae),是我國水稻生產上的一種重要害蟲。每年3~5月由中南半島等東南亞國家隨西南氣流遷入我國繁殖為害,其主要通過刺吸稻株汁液,造成水稻生長緩慢,分蘗延遲,癟粒增加,嚴重時造成稻株枯死[1-2]。另外,白背飛虱在取食過程中還會傳播病毒病,如云南煙草叢枝癥病害(Tobacco witches’broom symptom diseases)[3]。近年來流行于南方稻區的一種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Southern rice blacksr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也是由白背飛虱作為主要介體傳播的[4-6]。過去,由于白背飛虱對水稻為害較輕,褐飛虱為害較重,國內對稻飛虱的研究多側重于褐飛虱[7-9]。但近20年來,隨著白背飛虱發生頻次和為害程度的提高,對白背飛虱的研究逐漸增多[2,10-16],特別是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都開展了相關研究,對當地白背飛虱的綜合治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貴州道真縣地處黔北邊陲,屬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系長江與烏江三角地帶。常年水稻種植面積9 000hm2,70%以上的稻田分布在海拔450~800m的地帶,是黔北一季中稻的典型種植區。白背飛虱在該縣不能越冬,每年春夏季蟲源從中南半島的越南等國家隨氣流遷入并陸續降落與危害,其遷入的遲早、遷入次數、遷入量的多少與全縣白背飛虱發生輕重有密切關系。但目前關于道真縣白背飛虱發生動態尚未見相關報道。本試驗于2009~2013年在道真縣玉溪鎮和上壩鄉設立監測點,采用燈光誘測和系統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道真縣白背飛虱的發生進動態行了研究,以期為白背飛虱的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時間及地點

于2009~2013年在道真縣較具有代表性的玉溪鎮(28°48″N,107°43″E,海拔463m)和上壩鄉(28°50″N,107°38″E,海拔650m)兩處一季中稻種植期進行。

1.2 材料

監測點主栽水稻品種:武香880,四川綿陽市億金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優177,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

儀器:佳多頻振式自動蟲情測報燈(200W白熾燈),鶴壁佳多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1.3 系統調查田設置

在監測點選擇有代表性的早、晚栽類型田各1塊(2010年,早栽田5月下旬移栽,晚栽田6月上旬移栽;2011年,早栽田6月上旬移栽,晚栽田6月中旬移栽;2012年,早栽田5月中旬移栽,晚栽田5月下旬移栽),作為系統調查田,在水稻生育全期不施任何化學農藥,肥水常規管理條件下觀測白背飛虱田間自然消長動態。每塊田不少于300m2。

1.4 方法

1.4.1 燈誘調查 將頻振式自動測報燈安裝在高60cm、110cm的基臺上,安裝位置處于成片稻田中央,遠離其它光源。測報燈每年4月1日啟用,10月中旬左右停用。每日黃昏時段開燈,次日清晨關燈,每日關燈后將誘獲的昆蟲取回室內鑒定,并記錄誘獲的白背飛虱成蟲數量。如單日誘獲白背飛虱數量大時,則采用分格取樣,推算總蟲量。將每年燈下最初見蟲日作為始見日,燈下出現成蟲突增日至突減日作為一個峰期,將峰期中上燈蟲量最多的一日作為高峰日。

1.4.2 大田系統調查 以貴州省稻飛虱監測技術規范[17]作為主要參考。從移栽返青后開始,每5d調查1次,查到黃熟期結束。調查方法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白瓷盤法(33cm×45cm),定田不定點,隨機取樣。調查時,在盤內均勻涂上洗潔精,將盤輕輕地傾放在稻桿基部,與稻桿成45°角,快速拍打稻株,連拍3次,立即端起檢查。每塊系統田調查10點,每點2~4叢(視蟲情,蟲少時多查,蟲多時少查),記錄每點白背飛虱低齡(1~3齡)、高齡若蟲(4~5齡)蟲量,長翅、短翅成蟲蟲量,然后換算成百叢蟲量。

1.5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與制圖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白背飛虱燈下種群消長動態

據2009~2013年監測結果可見(表1),白背飛虱始見日集中于5月上、中旬;始見日誘獲白背飛虱的數量較少,一般為幾頭或十幾頭。5年中燈誘白背飛虱高峰日出現最早的是2012年,為5月10日,單日誘蟲量達17 650頭;其余年份燈誘白背飛虱高峰日均出現在6月中旬以后,其中2013年高峰日誘蟲量最少,僅為130頭(7月25日)。全年燈誘總蟲量以2012年最大,達27 316頭,分別是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3.8倍、4.2倍和9.4倍。

表1 道真縣2009~2013年燈下白背飛虱的始見日、高峰日及誘蟲量Tab.1 Initial immigration period,occurrence peak and quantity of light-trap catches of Sogatella furcifera from 2009 to 2013 in Daozhen

2.2 不同移栽期稻田白背飛虱的消長動態

2.2.1 不同移栽期稻田白背飛虱的消長動態 據對不同移栽期稻田白背飛虱消長情況的監測結果表明,2010年6月上旬白背飛虱開始遷入,早栽田中長翅型成蟲增多。6月中旬,早栽田水稻正處于分蘗旺盛期,營養條件優越,田間白背飛虱大量羽化,田間種群數量增加(圖1-A),部分可輾轉遷入晚栽田為害。6月下旬開始,晚栽田中白背飛虱種群數量開始上升(圖1-D)。

2011年,由于氣候條件影響,當地水稻移栽普遍推遲,故本年度早栽田水稻于6月5日移栽,于6月20日開始田間調查;晚栽田水稻于6月15日移栽,于6月30日開始田間調查;監測結果表明(圖1-B、E),早栽田白背飛虱基數較高,百叢蟲量達230頭。6月下旬開始,田間蟲量迅速上升,在7月中旬形成一個蟲峰。晚栽田于6月30日發現白背飛虱,7月初,田間種群數量迅速上升。

2012年,白背飛虱遷入較早,且遷入量大。5月中旬早栽田出現遷入高峰,百叢蟲量為1 055頭,5月下旬至7月上旬,白背飛虱蟲量發生較穩定,7月中旬出現第二個蟲量高峰,百叢蟲量達2 050頭(圖1-C)。晚栽田于6月上旬發現白背飛虱,在7月中旬形成一個蟲峰,百叢蟲量達1 845頭(圖1-F)。

圖1 2010~2012年不同移栽期稻田白背飛虱的種群消長動態Fig.1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Sogatella furcifera from 2010 to 2012 in the different fields

2.2.2 不同年度田間白背飛虱消長動態2010年早栽田白背飛虱成蟲百叢年發生量3 406頭,其中長翅型成蟲占74.9%;2011年早栽田白背飛虱成蟲百叢年發生量4 420頭,其中長翅型成蟲占77.6%;2012年早栽田白背飛虱成蟲百叢年發生量2 934頭,其中長翅型成蟲占57.9%。晚栽田中,2010年白背飛虱成蟲百叢年發生量3 559頭,其中長翅型成蟲占78.4%;2011年白背飛虱成蟲百叢年發生量3 560頭,其中長翅型成蟲占80.8%;白背飛虱成蟲百叢年發生量2 872頭,其中長翅型成蟲占53.4%??梢?,兩種類型田中白背飛虱長翅型成蟲所占比例較高,這對于白背飛虱遷飛輾轉為害是有利的。

2010年白背飛虱長翅型成蟲高峰日集中在8月中旬,而短翅型成蟲未出現明顯的高峰日;2011年白背飛虱成蟲高峰日集中在7月中旬;2012年白背飛虱成蟲高峰日出現在7月15日,長、短翅型成蟲高峰日發生相一致??傮w來看,2011年和2012年成蟲高峰日較2010年提前1月左右(圖1-A~F)。

3 討論

本研究通過分析調查地2009~2013年燈誘白背飛虱的始見日、高峰日以及各年度間誘蟲總量的變化,結果表明,不同年份道真地區白背飛虱從5月始見,并且始見日誘獲蟲量較少,從高峰日來看,2012年燈下最早出現高峰,且高峰日上燈蟲量明顯多于其他年份,年度間誘蟲總量2012年明顯高于其他年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全球氣候變化、防治藥劑的選用、天敵對白背飛虱的自然控制、“北蟲”回遷等因素有關[18-20]。

白背飛虱是取食水稻為主的寡食性昆蟲,水稻不同生育期稻株內營養狀況的變動可直接影響白背飛虱各蟲態的比例[21-22]。在一定區域內水稻不同栽培期的混作為白背飛虱的棲息和繁殖提供連續不斷的營養和空間條件,對白背飛虱的種群發生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13]。從田間發生動態看,不同年份間,早栽田白背飛虱發生量高于晚栽田,這與當地不同稻田類型組合、水稻栽培制度、品種組合及氣象條件有密切關系[23]。道真地區水稻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移栽,8月上中旬抽穗,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收割。7月中旬遷入的蟲源可直接降落在早栽田中,此時早栽田水稻正處于分蘗盛期,營養條件優越,遷入蟲源加上當地的白背飛虱大量孵化,從而使早栽田里的蟲量大增。8月下旬以后早栽田水稻進入灌漿乳熟期,田間食料逐漸惡化,而晚栽田水稻也處在抽穗揚花期,正適合白背飛虱的生存繁殖,早栽田中的部分白背飛虱繼續擴散輾轉到晚栽田中,直至本地水稻收割,白背飛虱為害結束。

道真縣植保站工作人員對道真縣褐飛虱發生規律有過報道[24],但對白背飛虱的發生情況未見研究報道,本文對5年燈下蟲情及不同栽培期稻田白背飛虱發生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可對本地區制定短期的防治措施和預警提供理論依據。

[1]沈君輝,尚金梅,劉光杰.中國的白背飛虱研究概況[J].中國水稻科學,2003,17(S1):2-22.

[2]楊 洪,王 召,金道超.氯蟲苯甲酰胺對白背飛虱實驗種群的亞致死效應[J].昆蟲學報,2012,55(10):1161-1167.

[3]孫躍先,李正躍,嚴乃勝,等.白背飛虱傳播云南煙草叢枝癥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15(2):112-114.

[4]ZHANG H M,YANG J,CHEN JP,et al.A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on rice in China is caused by a novel Fijivirus[J].Archives of virology,2008,153:1 893-1 898.

[5]ZHOU G H,WEN J J,CAI D J,et al.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A new proposed Fijivirus species in the family Reovirida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53(23):3 677-3 685.

[6]翟保平.稻飛虱: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問題[J].應用昆蟲學報,2011,48(5):1 184-1 193.

[7]黃方能,程遐年.褐飛虱為害對水稻產量結構影響的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1990,4(3):117-121.

[8]程遐年,張孝義,程極益.褐飛虱在中國東部秋季回遷的雷達觀察[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4,17(3):24-32.

[9]朱 敏,胡國文,唐 健,等.全球氣候異常(ENSO事件的發生)對我國褐飛虱大發生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1997,30(5):1-5.

[10]劉光杰,陳愛輝,沈君輝.白背飛虱為害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及防治指標的研究進展[J].昆蟲知識,2003,40(1):1-5.

[11]呂 芬,周 平,黃新動,等.白背飛虱燈下蟲量與氣象要素關系的相關分析[J].昆蟲知識,2007,44(1):48-53.

[12]沈慧梅,孔麗萍,張霜紅,等.福建省白背飛虱前期遷入蟲源分析[J].昆蟲學報,2011,54(6):701-713.

[13]武俊杰,蔣春先,張云慧,等.2011年廣西興安地區白背飛虱種群發生動態及遷飛軌跡分析[J].植物保護,2012,38(5):51-57.

[14]楊迎春,蘭 波,孟 凡,等.江西省白背飛虱消長動態及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帶毒率的測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3,32(6):60-64.

[15]陳 靜,張建華,郭玉雙,等.白背飛虱海藻糖酶Treh-2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44(5):1-4.

[16]廖永林,李燕芳,劉明津,等.水稻帶藥移栽對分蘗期白背飛虱和褐飛虱的防治效果[J].環境昆蟲學報,2013,35(3):311-316.

[17]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貴州省稻飛虱監測技術規范DB52/T396-2005.2005.

[18]金星,王德其,金道超,等.貴州省稻飛虱發生為害規律及防治對策[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1998,17(4):208-214.

[19]隋 賀.氣候變化下轉Bt水稻對三種飛虱種群動態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20]閆香慧,劉 懷,趙志模,等.重慶秀山縣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種群發生規律研究[J].植物保護,2012,38(1):128-132.

[21]武淑文,戴華國.白背飛虱的營養需求及褐飛虱對白背飛虱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1,24(3):39-43.

[22]劉佳妮,桂富榮,李正躍.影響白背飛虱翅型分化的相關因子[J].植物保護學報,2010,37(6):511-516.

[23]楊昌達.貴州稻作[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12-100.

[24]張信揚,鄧國云,李練軍,等.專業化統防統治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植物醫生,2011,24(2):47-50.

猜你喜歡
發生量白背飛虱蟲量
廣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飛虱QTL定位
南安市白背飛虱發生的氣象條件及蟲源地分析*
平鋪鎮近20年來白背飛虱發生特點、成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基于眼高刻槽數預測松褐天牛發生量分析
安徽北部小麥田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及田間防治試驗
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蟲情測報燈探索害蟲發生規律
利用蟲情測報燈探索害蟲發生規律
六盤山地區落葉松紅腹葉蜂發生量對溫度與降水的響應研究
不同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取食和產卵選擇性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