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臨城下 率部起義

2014-10-31 07:51林筠
紅廣角 2014年10期

林筠

【摘 要】國民黨軍第103師在廣東即將解放的形勢下,經解放軍有關人員的教育爭取,師長曾元三等率全師起義,成為解放戰爭時期廣東境內起義人數最多的一支武裝力量。

【關鍵詞】第103師;曾元三;起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49年10月2日發動的廣東戰役,節節勝利,國民黨軍慘敗潰退。原駐扎在粵北韶關防線的國民黨第103師退至三水縣西區,陷入絕境。師長曾元三等在解放軍第四兵團14軍40師有關人員的教育爭取下,經過談判,順應歷史潮流,接受解放軍提出的四項條件,率全師起義,接受解放軍收編。

一、起義前的軍政形勢

國民黨軍第39軍下轄第91、103、147師,是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集團軍的主力之一,均配備美式裝備。該軍原為貴州軍閥王家烈的舊部,軍官多為貴州人,而士兵多來自山東。1949年1月上旬,參加淮海戰役失敗后的第39軍仍是一個較完整的半機械化部隊。蔣介石對該軍極為重視,在他的官邸召見了第39軍團以上干部,勉勵他們“政治上注重群眾紀律,軍事教育上要多注重夜間教育”,用夜戰來避免傷亡。①蔣的用意很清楚,就是希望他們在黨國危急關頭仍然效忠國民政府,誓死保衛國民政府。此后,39軍奉命調到粵北,103師駐曲江,擔任警備任務。師長曾元三任警備司令,牟龍光任參謀長。當國民黨軍在各地接連丟城失地,解放軍揮師向長江以南挺進時,余漢謀在廣東修筑了三道阻止解放軍進軍廣東的防線,第39軍被布署在韶關以東的粵北,屬第一道防線 。

1949年9月7日至24日贛州會議后,人民解放軍組成中、西、東三路大軍,向盤踞在華南、西南的殘余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其中東路軍負責解放廣東。9月28日,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和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聯合發布《廣州外圍作戰命令》,將東路軍分為左、右、南三路,進攻廣州。右路軍由第四兵團第13、14、15軍組成。三路軍于10月2日發起廣東戰役,給余漢謀集團以殲滅性打擊。7日,國民黨第一道防線被突破。因恐被殲,國民黨軍便采用部分兵力阻擊,拖延解放軍前進速度,掩護其余部隊撤逃。14日,余漢謀在廣州北至東北100多公里布防的最后防線全部崩潰。是日,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命令第14軍沿北江西岸迅速向三水、高要方向追擊逃敵。第14軍先頭部隊第40師遵照軍長李成芳命令,順北江直下三水,于15日拂曉前來到三水以北的黃塘地區,于同日解放了三水縣城和西南鎮,控制北江、西江匯合點,堵住敵人向西逃竄的通道。②

二、適時策劃起義

早在1949年10月8日至9日,國民黨軍向粵西湛江撤退的行動已開始,第39軍軍長程鵬下令,第147師為前衛,第91師為本隊,第103師為后衛,向湛江撤退,準備渡海去海南島,再到臺灣。13日,103師主力潰逃到西江右岸的三水縣西區崗頭附近,余部360余人據守西南鎮。15日上午9時,解放軍對據守三水縣城西南鎮的103師一部發起攻擊。戰斗打響后,中共南三花工委書記杜路、副書記陳啟銳和珠江地委干部肖志剛,冒著炮火爬上西南鎮西北郊的花果山,與駐守該地的解放軍取得聯系,把敵我雙方情況介紹給駐軍,使解放軍的炮火準確摧毀鎮內敵103師余部據點,攻入城內,解放了西南鎮。①此戰勝利,大大震懾了退縮在三水南部的103師主力。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立,廣州10月14日解放,廣東全境的解放指日可待。是繼續負隅頑抗,還是棄暗投明,這重大出路的選擇擺在了國民黨軍第103師4900余名官兵面前。師長曾元三、副師長陳一匡、參謀長牟龍光對當時的敵我態勢很清楚,再打下去只能是無謂的犧牲,而逃往臺灣路途充滿危險,損兵折將在所難免;即使到了臺灣,因非嫡系部隊,又是敗軍之將,將來的處境兇多吉少;加上官兵家屬多在大陸,官兵厭戰情緒濃,這些因素為解放軍開展政治攻勢提供了基礎。而解放軍的政治攻勢,早在進軍廣東前夕,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已派出兵團敵工部的范子明、呂永禎(分別為原國民黨少將高參、校級軍官,被捕后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假扮商人,進入國民黨防區開展工作,爭取部分國民黨軍起義投誠,打亂余漢謀的軍事部署。14日,范、呂兩人來到第103師部,向該師提出五項要求:公布起義;以師長名義召回第309團;堵截第23軍,不讓其通過103師陣地;聯系第91師、147師共同起義;迅速集結103師部隊。出于義氣,曾元三不同意堵截第23軍。事后,呂永禎北渡西江回軍部,將與103師談判情況向第14軍軍長李成芳、政治委員丁榮昌、副軍長李啟明等匯報。經研究,解放軍同意曾元三的請求,將五項要求改成四項,要求其立即宣布起義。師長曾元三即部署有關人員執行四項要求,他先行北渡到解放軍14軍軍部,雙方商定動員大批船只,103師官兵坐船到西南鎮集結;與91師通話,讓其與敵工部的聯絡員接頭;把103師309團召回。范、呂兩人還向他們解釋解放軍對起義人員一視同仁,保護起義人員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解放軍各級領導平易近人等情況,使準備起義的103師官兵相信,跟著共產黨走才有前途的道理。

三、全師起義接受改編

10月16日,師長曾元三、參謀長牟龍光帶307團、308團,副師長陳一匡帶309團于西南鎮集中。18日,103師遵照人民解放軍的四項要求,率師部和3個步兵團、文工團、軍樂隊等4900余人,由西南鎮渡河到指定地點文武廟口集合,全師召開大會,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統治,歸向人民。僅有第103師政工處處長劉啟超對抗起義。解放軍又通過曾元三,爭取了國民黨軍第91師師長劉體仁率師部及兩個步兵團約2700人投誠,17日在鶴山縣城西北接受解放軍改編。②兩個師近8000人的武裝力量起義投誠,加快了國民黨軍的潰敗,為配合解放軍殲滅余漢謀殘部做出了貢獻。

19日,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在廣州哥倫布酒家宴請第103師、第91師團以上軍官,對他們認清形勢,順應潮流,放下武器歸順人民的行動表示歡迎,并表示不分黔系、浙系,不分起義或投誠先后,都對人民有功。而赴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在暢談中,對中國共產黨的統戰政策深表贊賞,認為這項政策在戰略上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威力勝過飛機、坦克。此后,兩個師的士兵全部補充到第14軍,排連級軍官經短期學習后,一部分志愿參加解放軍,參加解放廣西、云南的戰斗;一部分發給路費回原籍。對在三水起義中起決定作用的第103師師長曾元三、副師長陳一匡、參謀長牟龍光等起義軍官,妥善安排工作。而對在起義人員中作反動宣傳,繼續與人民為敵的第103師政工處處長劉啟超予以逮捕,押送至人民解放軍廣州軍事管制委員會處治。

據統計,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部軍隊(包括保安隊、警察、自衛隊、聯防隊等)在廣東境內(不含海南島)起義、投誠的有130多起,共5.8萬多人。其中三水第103師起義人數最多,達4900余人,軍隊級別最高,影響很大。③第103師的起義,為減少戰爭創傷,加速廣東境內國民黨軍的失敗與解放廣東,作出了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佛山市委黨史研究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